❶ 中小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类型:
1.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Credit
Risk)从狭义上讲,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导致银行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从广义上说,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机构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额外收益减少的一种可能性程度。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具体表现为贷款质量风险和贷款集中风险。根据投资理沦分析,贷款质量风险主要分为逾期贷款比重、呆滞贷款比重和呆账贷款比重份个指标,比率越高,信用风险就越高,按照目前对贷款形态指标考核的要求,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超过8%,呆滞贷款不超过5%,账贷款不超过2%,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小金融机构很难达到上述指标的要求。
1.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潜在的金融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所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存款提取和正常贷款需求,从而使中小金融机构丧失清偿能力和蒙受损失或者倒闭的可能性,是各国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流动性风险既是一种本源性风险,即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又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
1.3 操作性风险
操作性风险是中小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风险。操作性风险是金融机构因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而形成的损失风险。一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体制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中小金融机构缺乏确切的市场定位,突出表现在其管理主体的不断改变、服务对象的游离不定,使其管理模式、经营思路和经营策略没有很好地固定下来,如农村信用社逐渐偏离了合作制经营的原则、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等等。三是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中小金融机构财务、贷款、人事、工资、考核等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监督约束机制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4支付性风险
支付风险时有发生。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在法律上都是基本独立的法人实体,相对于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每一个分散的实体,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单薄,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存款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近几年境外金融机构的破产、兼并案例频频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多米诺”效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日益加深。境内一些个别非银行金融机构已经出现过挤兑风潮和支付风险。更为严重的金融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现已成为各种传媒争相报道的焦点。
1.5 经营性风险
经营风险是因为经营不善造成的各种风险。当前,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行使监管职能的一项中心工作。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形成既有转型时期政策误导造成的,也有不完善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银行自身经营发展及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要彻底防范中小金融机构产生的经营风险,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在法治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完善经营发展机制,依法守规经营。
❷ 金融风险的分类有哪些
金融风险大体可以分为8种,
按成因分类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
按市场主体对风险的认知可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按金融风险能否分散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下面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一、信用风险
狭义的信用风险: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约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违约风险。
广义的信用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金融机构信用的影响,使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
二、市场风险
狭义的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交易头寸由于市场价格因素的不利变动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广义的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交易头寸由于市场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可能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广义的市场风险充分考虑了市场价格可能向有利于自己和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可能带来潜在的收益或损失。
三、流动性风险
201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狭义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的运营部门在运营的过程中,因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疏忽、系统的错误等,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广义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
五、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
法律风险:一种特殊的操作风险,指金融机构与雇员或客户签署的合同等文件违反有关法律或法规,或有关条款在法律上不具备可实施性,或其未能适当地对客户履行法律或法规上的职责,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合规风险: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六、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交易对手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七、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受公众的负面评价,而出现客户流失、股东流失、业务机遇丧失、业务成本提高等情况,从而蒙受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❸ 金融风险都包括哪些类型
一、结构失衡使风险集中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长期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一方面,居民除了将钱存入银行外,缺乏其他有效投资渠道,加之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改革带来的谨慎性预期,使得边际储蓄率不断提高,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
二、金融与财政风险放大
在渐进改革过程中,财政与金融之间风险隔离机制一直没有建立。一方面,金融风险向财政转移。由于缺乏制度性规范,央行资金运用存在明显的财政化倾向,巨额再贷款难以收回。另一方面,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
三、非正规金融庞大成隐患
多年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十分困难,被迫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中国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据估计已接近正规金融的1/3。
四、机制转化中的风险突出
银行业风险集中,资产质量总体堪忧。我国银行业竞争不足,公司治理薄弱,业务创新能力差,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其次,证券业隐含巨大金融风险。证券公司收入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不高,流动性明显不足,累积风险严重,一批证券公司已处于严重资不抵债局面。
五、资本管制有效性弱化
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严重弱化导致大规模的不正常资本流动。第一,假外资的寻租性流入。自2001年以来,资本净流入迅猛增长。
六、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损失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导致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并进一步引发诸多突出问题。
(3)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种类扩展阅读: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
(1)不确定性: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关性: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3)高杠杆性: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4)传染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风险
❹ 金融风险是怎么分类的
作为一个股民来讲,要想选择投资就必须要有承担风险的准备,毕竟任何的投资它不是100%都会赚钱,当然也不会100%都亏本,所以要认清现实,投资是有风险,那么才会理性的投资,特别是作为新股民来讲要投资金融,就提前要知道金融风险所存在的一些类别有哪些,这样才会更好的区分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中第1个风险那就是市场风险,这个风险是作为金融行业者来讲,比较普遍性存在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中,由于市场因素,比如说利率,汇率股价等一系列的波动,导致金融参与者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种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影响是非常直接,甚至是不可磨灭的,但对供应商那就是间接的影响,毕竟供应商只是提供供应链,并不像金融参与者那样直接投资,所以肯定有风险。
❺ 想知道目前金融机构风险是什么
金融机构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危机。
也就是说 投资者的钱并不是说因为风险亏掉,
而是因为金融机构本身经营不善,将客户本身没有用于投资的钱亏掉。
投资有风险,用于风险投资的钱亏与赚客户不会计较。但是如果是金融机构违约,那就会造成信用危机。最终金融机构就会破产。
❻ 金融行业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对于金融风险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认识或不同的关注点。
对于经营金融者来说,金融风险是指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实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差异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所谓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丧失所预期的利益的可能性。
所谓管理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或经营者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所谓信用风险,亦称信贷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本息,使债权人受到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6)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种类扩展阅读:
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金融风险的管理过程大致需要确立管理目标、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处置等三个步骤: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准备处置方案,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证货币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稳健进行。
(二)金融风险的评价。金融风险评价是指包括对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选择各种处置风险的工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1)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显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实施全面的分析研究。
(2)风险衡量。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范围、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并对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分析。
(3)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是指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金融风险管理的各种工具并进行最优组合,并提出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这是作为金融风险评价的最重要阶段。
❼ 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定义及分类是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直接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情形,需要说明的是现实中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的可能性。
(二)金融风险的分类。金融风险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包括静态金融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金融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产生的风险,基本符合大数定律,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预测。动态金融风险则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其发生的概率和每次发生的影响力大小都随时间而变化,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
(2)按照金融风险涉及的范围划分,包括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宏观金融风险则是所有微观金融风险的总和。
(3)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别划分,包括银行风险、证券风险、保险风险、信托风险等。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所提出的挑战主要针对金融风险的测度问题。因为一旦金融风险暴露的大小测度出现偏差,那么下一步针对风险暴露所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可能就会失效。因此风险测度问题在整个金融风险管理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❽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包括哪三大风险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回险。
一家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所带答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
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8)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种类扩展阅读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
(1)不确定性: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关性: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3)高杠杆性: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4)传染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风险
❾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应当遵循
你们不会也要考风险防控吧。这个题的答案是 全面,适应,独立,融合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