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利用EMBA提升自己
明茨伯格論MBA的錯 在聽夠了業界學者和大師們的演講和佈道,讀夠了關於我們現在工作方式的書籍和文章後,你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即MBA學位絕對是躋身成功經理人必不可少的東西,也是通往頂尖公司頂尖職位的快速通行證。對此,明茨伯格也許並不反對,但他還是會說,這樣的結論歪曲事實,目光短淺,而且缺乏深思熟慮,因此還是大錯特錯。 由於明茨伯格本人就是屬於他極力抨擊的圈子,因此他的批評意見尤其能說明問題。作為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明茨伯格是全世界管理方面最知名的學者之一。因此,當他發出"MBA課程的培養物件錯了,培養方式錯了,培養目的也錯了"這樣的感慨時,人們不可能把他的言論當作無知的信口雌黃。他剛剛出版的新書Managers Not MBAs:A Hard Look at the Soft Practice of Managing and Management Development是其第十三本著作,也許是他所寫的規模最大、語言最具殺傷力的書籍。 這種殺傷力隨處體現在以下對這位教授的採訪中。培養對象錯了出版商把這部新作說成是:"針對當今如何培養管理人才、以及這種教育體制對管理實踐、公司乃至整個社會造成的後果所做的最全面、意義最深遠的評論。"即便這有些誇張,但還是個相當了不起的評價。您覺得Managers Not MBAs是您的一部巨著嗎? 是一不小心成了巨著。我是想寫一寫管理方面的教育,說說有什麼優勢和不足,但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內容也許是對管理本身所做的評論,對當今管理方面發生的許多事情提出的質疑。雖然不能把賬全都算在MBA課程的頭上,但它們的確是癥結的一部分,是造成問題的重要原因。 他們的做法是什麼呢? 他們是在培養從未做過管理的人,聲稱這樣就能造就出管理人才。正如我在書中講到的,給從沒有管理經驗的人講授管理課程,就好比給一個從未接觸過其他人的人講授心理學一樣荒唐可笑。領導和管理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對沒有生活經驗的人來說,生活經驗靠教育是教不出來的。在課堂上是學不到如何去領導一家機構或組織的。 很有意思,您對"領導"和"管理"兩者並不區分,這和其他人不一樣。實際上,很多諮詢顧問都靠研究這一區別吃飯而且過得還不錯。 我覺得這就是問題的一部分。我們如果越是脫離日常管理來培養領導人,就越會滋生驕傲情緒,認為領導都是些顯赫重要人物,與管理公司時處理日常瑣碎事務的人完全不同。做出這樣的區別是很危險的。 為什麼很危險? 因為當你和各方保持聯繫並對問題有了深入的瞭解和感悟時,你的工作才會更有效率。所以說,領導必須是管理人員,而管理人員也必須是領導,必須瞭解工作的進展情況、發生了什麼事情等等。比如安南(Kofi Annan)吧,他就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想一想在處理賽普勒斯或者是伊拉克問題上,得考慮多少微妙關係啊。這些是不能靠遙控來完成的。而您那位總統(指美國總統布希---編者注)倒好,靠遙控解決問題,結果你看怎麼樣:"給我出份二十頁報告,我就可以開戰。" 我們來說說MBA課程都會吸引哪些人。這些人是合適的培養物件呢,還是人是合適的,但培養時機不對?或者這些課程是想把朽木也雕成材呢? 首先,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些人具備了管理技能,甚至無法表明他們真的想當經理。有些人是想,一看就知道,有些人也是有這些技能的,但是靠GMAT分數和類似這樣的成績來進行選拔不一定能篩選出真正具備資格的人。我在書中曾經提到了尤因(David Ewing)1990年寫的《哈佛商學院的奧秘》(Inside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一書,他在書中列出了哈佛商學院最優秀的十九位校友,都是當時的超級明星。當我看到像羅倫佐(Frank Lorenzo)這樣的人物也在其中,覺得這裏面有點意思。於是,我們從1990年到2003年對這些人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其中十個人的事業一敗塗地,另有四人的業績也很成問題,只有五個人還算一帆風順,沒有什麼污點,其中包括郭士納(Lou Gerstner)。羅倫佐曾三度擔任航空公司掌門,但都慘敗而歸,而且總是和員工關係緊張。人們不應該再讓這樣的人管理任何事情了,因為羅倫佐雖然在操縱金錢方面很有一套辦法,但他在管理上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所以有些人一開始就不是這塊料。MBA課程吸納的學員當中好像不應該有這麼多我認為是心浮氣躁、咄咄逼人和自我中心的人物。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但這一數字是可觀的,用不著有很多人就很可觀了,因為他們這些人總是引人注目。而這些特點反過來會表現在他們的管理風格上。 這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即使他們是合適的人選,但培養時機並不一定合適,因為他們是要被培養為管理人才的,而此時這些人對管理還一無所知。結果是,他們對管理所形成的觀念是扭曲的,因此也就變成了不適合攻讀MBA課程的人選。 您還做了這樣的區分,就是有些人雖然有"經商熱情"但是缺乏"管理意願",這豈不是對沒有區別的事情加以區分嗎? 我認為它們有很大的區別。一個是說對商業和做生意感興趣。有很多人,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因為熱愛商業遊戲才去經商,而並不是需要統領成千上萬人去完成什麼事情。彼得斯 (Tom Peters)是另一個例子,他對經商有著極大熱情,但卻沒有很大的意願去管理一家企業。我肯定他們不會介意發橫財,但我覺得他們更多地是想玩商業遊戲。 您在書中說:"熱衷於經商意味著充分利用資源,而願意做管理則要發揮人的動能。"人不也是一種資源嗎? 不是,根本不是。把他們看作資源那就完了,這等於把他們變成了機器人。如果是這樣看待他們,你就不可能使這些人熱愛自己的工作。人力資源一詞的流行恰逢公司裁員浪潮,這並不是什麼巧合。你可以炒掉資源,可把人炒掉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有HR(人力資源)之前,我們有人事部門。這個詞難道不也把人當成東西了嗎? 那不一樣。那是個很中性的詞。 "相信你能管理一切"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無知,而這又造成了對群眾利益的無動於衷。商學院為什麼不教授一些軟技能呢? 商學院對它們最無能力傳授的東西往往吵得最凶,軟技能就是其中一個。這不是決定教什麼、然後教的問題。這是典型的美國人對事物的看法,就是只要你都說到了或講授了,你就可以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是你不可能吸收從沒有做過管理工作或幾乎沒有做過管理工作的人,然後在課堂上傳授給他們軟技能。你在課堂上教的應該是那些具有這些軟技能而且每天都在用的人。 擴大他們已有的技能,對嗎? 沒錯,給他們一個機會來共用和反思他們作為管理人員所做的事情。而把一群從沒有做過管理的孩子招來,然後聲稱要教給他們領導才能或其他什麼軟技能,簡直是荒唐可笑。培養目的錯了現在,許多MBA畢業生儘管有從事管理的志向,但卻在諮詢公司和投資銀行任職,而沒有選擇製造和銷售產品的公司。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想掙錢掙得快,而諮詢公司和投資銀行給的工資都很高。這些地方又很像學校,也是提供案例分析:每天都有新的挑戰、新的生意,這樣他們幹什麼都幹不深,而且他們不必為提供的諮詢意見承擔任何後果,也不必去履行什麼。 我想,大多數製造比較不錯的摩托車引擎的人---如果我能用這個產品打個比方的話---都是些企業家。那麼MBA畢業生成為企業家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看看《公司》雜誌(Inc.)的企業家排行榜就知道了,MBA在上面並不是耀眼奪目。哈佛商學院聲稱,若干年後,它的許多畢業生會成為企業家,但你翻翻資料就知道,他們大部分人只是在一些小公司供職,當個什麼顧問之類的,或開個什麼小房地產公司等等。 我們從納斯達克的高科技公司排行榜中,挑出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所有公司,然後看看公司創始人和仍然管理這些公司的人當中,MBA有多少。結果,公司創始人中MBA的比例並不高,而且他們大部分開的都是小公司。管理這些公司的多數MBA都是後來加盟的,而且不敢肯定他們管得有多好。 您在書中沒有談到MBA課程的女生情況。她們的發展傾向有何不同嗎? 我認為讀MBA課程的女生和一般的女子稍有不同:比較咄咄逼人,在管理中不太善於展示婦女的個性特徵,等等。我認為在管理上有陰陽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較陽剛、比較強硬的管理理念,另一種則是使眾人參與意見的比較民主的管理風格。 MBA教育存在偏頗,即重分析、輕經驗。這種情況又造成兩種不健全的管理風格:一種是精打細算,另一種是個人英雄。精打細算類型的經理人多年來一直在汽車業和電信業很吃香,他們關注的是所謂實實在在的資料。這些人取得了成就,是因為這些行業情況特別,有時品質平庸、缺乏創新也能蒙混過關。但是後來人們對產品品質和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一想來自日本的競爭。再後來就是股東價值被提升到一個重要位置,公司大力宣揚產品品質和創新精神,致使英雄式經理人應運而生。公司業績的好壞不再看是否改進了產品或服務品質,而是看股價是否上升。各公司董事會紛紛決定,權利必須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他才能採取一切必要手段改進這些數字。於是首席執行官CEO們搖身一變,儼然成了國王,而股東價值變成了業績好壞的標準。 您認為這些不健全的風格不僅對管理本身,還對整個社會造成一種消極影響:比如說,薪酬高得離譜,隨意解雇員工等等。 MBA課程是造成這一癥結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和某些諮詢行業的做法有關,和某些商業媒體製造英雄、追蹤快訊的做法有關。大膽購並、大批裁員都是頭條新聞的好素材。這牽涉到很多事情,而MBA是其中的一部分。 您對股東價值這一概念很反感。 我把它叫作公司對社會的不負責任,就這麼簡單。弗裏德曼 (Milton Friedman)等人所持的觀點是,商界與社會問題並沒有什麼商業關係,因此讓他們只管商界的事好了。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鑽研經濟論的理論家來說,這是個不錯的觀點。你給我說說有沒有這樣一位經濟學家,他認為社會問題決策對經濟沒有任何影響!沒有經濟學家會持這種觀點,既然是這樣,那麼怎麼會有人認為經濟問題決策對社會沒有任何影響呢?而且,如果我們都是這樣培養經理人,讓他們忽視經濟活動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那麼我們的社會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在書中引用了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的話。根據他的觀點,我們的社會最終會變成一個依賴法律條文的社會,而那將是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我不是說,商人都應該變為政客來就社會問題做出決定。我的意思是,他們在進行管理時,必須有這樣的敏感,就是他們所做的決定對社會是有影響的。 您的意思是,MBA課程所推崇的管理理念是狹隘的、唯利是圖的了? 簡單地說,就是這樣。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但的確如此,因為MBA推崇"你什麼都能管"這樣的理念,就像雇傭兵一樣,真的是只要給錢,為誰打仗都行,不管是什麼仗。我覺得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這樣的東西,加上MBA所講授的管理課程是脫離實際的,也助長了這種行為的蔓延。 您對公司承擔社會責任這一大趨勢是怎麼看的?是真實發生了呢?還是紙上談兵? 對很多人來說,是真實發生的,但就效果而言,基本上還是紙上談兵。 對哪些人是這樣? 對那些提倡社會責任感的人是這樣,他們是動真格的,而且對此深信不疑。但我覺得他們沒有取得多大進展。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關係。這好比在教一堂道德課,同時要和八堂股市課競爭。是場硬仗。有點兒像你在跟人說:"請自重。"而這時正有另一人往你的腰包裏塞錢行賄一樣。社會責任感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到處去乞求經理人對社會負責。目前這是一場政治較量,原因是金融勢力的絕對控制,不僅對商界的控制---這可能已屬正常---而且還對整個社會的操縱,包括以完全合法的方式買通政客,比如通過種種巧立名目的方式向政客捐款等等。反正是很濫。 是不是就像您所說的合法的腐敗,即和法律條文打擦邊球的行為? 剛好擦邊。安然公司等只是冰山的一角,而你可以上法庭對付這一小塊。令我擔心是那些沒有浮出水面的合法腐敗行為。我這裏說的是在經理人的報酬和隨意解雇員工方面出現的一些極端做法,說的是某些職業經理人,他們自稱是所謂的受雇槍手,運用溫和技術來管理一切需要管理的東西。但是,如果一種技術將使一家企業變得貪得無厭,如果它的目的只是"精打細算、斤斤計較"的話,那麼這樣的技術就不能算是溫和的了。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吝嗇的社會嗎? 根據您的推斷,在培養能為社會帶來積極變革的人才方面,如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或領導非盈利機構等,商學院未能勝任其職。您的確說過,"商學院所傳授的種種邪說中,沒有比這樣一種說法更為恬不知恥的了,就是,有了工商管理學位,畢業生就有能力管理任何一家公司機構。"這是不是過分了。 我不認為我的話過分了,我覺得商學院的所作所為才是過分。他們是在培養商業管理人才,又怎麼能認為這些人能夠管理其他類型的機構呢?他們的隱含意思是,應該像管理公司那樣管理所有一切,而這種想法是非常有害的。對想要將政府機構改頭換面的MBA人士,我要說,"我是位公民,不是你的客戶。"至於管理醫院,任何人如果需要一套什麼使命宣言書才能管好醫院的話,那他乾脆到別的地方找工作好了。培養內容錯了您推崇真正的管理,但也認為管理既算不上一門科學,又不能說是一種職業。 職業有著一套系統化知識,你需要經過培訓和認證才能從事某種職業。比如說醫學,我們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做哪種手術效果最好;再比如說工程學,我們知道哪種材料最適合建造橋樑。這些知識可以在實踐之前傳授。 但我們在管理方面就沒有多少系統化知識,也肯定沒有一套認證機制來確保有優秀的管理人才。其實最常見的認證機制,也就是我們說的MBA,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有很多傑出的經理人從來沒有上過一天的管理課程。而我們不可能有優秀的外科醫生連一天的醫學院都沒上過,或優秀的工程師從沒有學過物理。所以,把管理當作一種職業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在管理方面沒有哪一樣東西是符合職業技能資質的。 至於說什麼是科學,物理是門科學;化學和生物都是科學。而管理就不是科學;它不是去發現真理。管理甚至連實用科學都算不上,因為實用科學畢竟還是一種科學。除了做許多事情外,管理主要是對科學的一種應用。管理人員運用一切實用手段來完成任務或帶領其他人完成任務。 大多數管理工作是一種手藝,也就是說,要依賴經驗,要在工作中學習。可以這麼說:做管理的與其說先思後行,不如說先行後思。 您認為各商學院未能勝任其工作。問題出在哪兒呢? 現在,知名商學院只注重商業職能,而不重視管理。當然,管理人員必須瞭解各種商業職能,如市場、財會、銷售等等,但是商業運作和管理運作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即使瞭解了所有這些職能也不等於說他就能幹好管理。 現在,商學院在分析事物、以及把這些專業化職能進行分門別類方面做得很成功,但是把這些東西歸納起來,編織成一幅完整有機的遠景圖或總結出一套綜合系統,這方面它們還做得很不夠。而這正是管理工作中比較難、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書中,我對兩種綜合歸納方式進行了比較。第一種是"宜家"模式:學校提供零部件,學生負責組裝。但可惜沒有說明書,這些零部件雖然看上去切割得整齊俐落,但卻裝不到一塊兒去。現實生活中的管理更像是擺弄這些樂高積木:組裝這些零部件不止一種方法,而搭建出比較有意思的結構是需要花時間的。 商學院偏重分析,它的問題在於導致人們只強調技術或公式化思維。我把技術定義為可以用來代替大腦工作的一種東西,而管理學院就是專門提供學習各種技術的課程的,例如人力資源的開發技術或者財務資源的組合模型等等。我不是說在管理中不能使用這些技術,而是要謹慎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不是動不動就想用來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讓人覺得學會這些技術可以彌補缺乏管理經驗的不足。你已經聽說過所謂的工具法則,就是:給你一把榔頭,你看什麼都像釘子。那麼MBA課程給了學員們太多的榔頭,結果對他們來講,許多企業都好像是一張張敲打過釘子的床。 說到這裏,我想起您書中引用的一句話很令我震動,是一位研究商業戰略的教授的觀點。他說,如果一個人知道如何設計一部很棒的摩托車引擎,他就可以在幾天內把你需要知道的有關商業戰略的所有東西教給你。而即便你是一位研究戰略的博士,幹多少年你也不一定會設計出一部很棒的摩托車引擎。 對,我認為經商就好比設計摩托車引擎。傳統的MBA課程只是空談戰略而沒有摩托車。 但您不是也說,經商要成功,首先必須有好產品嗎? 沒錯,要想有好產品,你就得瞭解產品。我們有些所謂的經理人頻繁跳槽,卻對行業知識一竅不通。在那些快速發展的消費品行業,也就是大多數MBA案例用的模式,你可以從生產鋼筆的公司跳到瓶裝水公司,再跳到生產薯片的企業,因為你可以帶著市場行銷技能走遍天下。但是"快速發展"很少能夠和"創新與提高"劃上等號。在這些行業,變革是很緩慢的,重要的是利用品牌效應。 好的,您已經對傳統的MBA課程進行了批評。現在想聽一聽您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麥吉爾大學的"國際實踐管理碩士"(International Masters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課程的宗旨正是我所說的那樣:把經理人培養成更好的經理人。我們希望這些人是由他們的公司保送和資助的。他們將學習若干個模組,每個模組只學習兩周時間,這樣他們仍可以工作。我們不希望他們脫產,還是做他們的經理,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盡可能多的學習時間集中在思考他們各自的管理經驗上。我們帶來概念、想法、案例和理論,而他們帶來的是經驗。我們在課堂上要做的是將兩者以個人形式、小組形式或全體討論形式融合起來,目的是把盡可能多的學習時間集中在思考他們各自的經驗上。 國際實踐管理碩士(IMPM)課程開設多久了? 有九年了。第九期學員班馬上就開始了。到目前為止已經大約有二百五十人畢業,基本上是每期三十到三十五個人。這裏說的都是傳統大公司的管理人員,如松下、富士通(Fujitsu)、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和摩托羅拉(Motorola)等。 應該有很多這樣的課程,成千上萬人去聽。這一模式顯然很奏效。其他有些學校已經採納了我們的一部分做法。而且企業也在它們的課程中運用了這一模式。英國宇航公司(British Aerospace),現在叫做BAE系統公司(BAE Systems),開設這一課程大約已經有六年了。他們整個高層管理部門,大約一百五十人,都上過這個課。 您在書中詳細地介紹了這一課程,與傳統的MBA課程相比,的確是另闢蹊徑。 只要MBA名副其實,也就是實實在在地進行商業職能培訓,我是不會反對的。培訓是沒有錯的,但它和管理沒有關係。有人抓住我對MBA的評論不放,因為這樣可以有戲看,但本書的核心意思是對管理行為的批評,即對管理腐敗行為的批評。它還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管理方法有很多種,那麼培養管理人才的方式自然也有很多種。 海歸MBA:理論如何照進現實(一)對於MBA教育,一直以來有一種反對的聲音,影響最大的當屬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亨利·明茨伯格,這位管理大師一直在向自己所在的管理教育圈子猛烈開火,認為MBA教育重管理、輕經驗、脫離實際、紙上談兵。也許其對於MBA的批評過於嚴厲,但不可否認,如何讓理論和實際結合是MBA教育所面臨的重要挑戰。 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如何把課堂上的“知”應用於實際中的“行”,對於管理教育機構是一種挑戰,對於接受MBA教育者同樣是一種挑戰。而對於那些海歸MBA來說,這種挑戰就更具有典型意義了:如果說MBA教育具有理論脫離實際的危險的話,那麼在一個商業環境和中國有很大差別的地方讀MBA,這種危險會不會變得更大?如何才能避免生搬硬套,讓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本刊採訪了三位經理人:美歐亞國際商務諮詢公司董事長王輝耀、瑞爾齒科創辦人鄒其芳、英孚教育中國區總經理張熙,三位海歸MBA分別結合自己的實踐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王輝耀:做適應不同環境的通才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大多數中國人都還不知道MBA為何物,你卻走出了國門,成為加拿大最早一批獲得MBA的中國大陸留學生,當時為什麼會想到去讀MBA呢? 王輝耀:我是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從農村插隊考進大學的77級大學生,當時讀的是英美文學專業,那個時候對MBA的瞭解可以說是零。畢業後我進入了當時的經貿部工作,開始接觸到中國商務的真正實際,參與了一些中國企業對外經濟合作的業務,包括同世界銀行、亞行、聯合國成員機構和國際跨國公司的合作,開始深深感覺到自己商務管理知識的缺乏。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給一個來經貿部講學的國外商學院的教授做翻譯,從他那裏我瞭解到了MBA教育,逐漸堅定了學習工商管理的願望。而在當時,唯一能學現代工商管理的地方,就是國外。 我先後在加拿大的兩所學校讀過MBA課程,溫莎大學商學院和西安大略大學的毅偉商學院,後者是國際上最好的商學院之一,我在這裏讀了工商管理的博士研究生。MBA教育幫助我順利地走上了管理生涯,1988年我進入加拿大最大的工程諮詢公司SNC-Lavalin國際公司擔任助理經理,兩年之後就做到了國際市場和項目融資董事經理。1990年我又應聘成為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駐香港及中國地區首席經濟商務參贊,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出生在大陸的華裔外交官。1993年我選擇了創業,創辦了加拿大亞加集團公司和美歐亞國際商務諮詢公司。 在海外接受的MBA教育給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王輝耀:MBA不只授予學生一個工商管理的碩士文憑,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足夠的能力和信心。我覺得北美的MBA學生總的來說,思想都非常活躍,很少有各種條條框框。他們絕大部分都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在課堂上個個生龍活虎,踴躍發言。教學的風氣就是鼓勵大家從不同角度來考慮問題。這種討論和案例式的教學方法重點在啟發學生的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在這樣一群同學當中,在一種激烈競爭的狀態下,再加上教授的引導和啟發,以及設身處地像總經理一樣分析和處理幾百個來自不同行業的實際商戰的案例,對一個人的能力發展的確推動不小。 可以說,這樣的MBA教育不一定培養“知識份子”,而是造就“能力分子”。它不注重造就知識型的“專業人才”,而只造就擅長做“職業老闆”的通才。通過研究和分析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具體案例,學生們接觸到管理企業可能遇到的幾乎所有的問題,這種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成功經營企業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們必須有一種能力,使自己能夠站在一個高層次來把握和分析問題。 如何能夠把課堂上學到的和實際工作中用到的結合起來呢? 王輝耀:我感覺儘管北美培養MBA的學校,在教學上的側重點各自不同,但都離不開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視,都離不開學生基本管理技能和商業經營能力的訓練這個根本。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許多課時,教授們都要我們就分析的案例提出“行動計畫”。不管你引用了多少理論,到最後還是要落實到行動計畫和解決方案上來。 我記得曾經有人問一位哈佛商學院的MBA畢業生:難道研究美國的案例可以指導中國的實踐嗎?他這樣回答:“熟悉一個案例毫無用處,但商學院的教育恰恰就是通過這些案例教給你解決問題的思路。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在哈佛的兩年裏分析了1,000多個案例,我覺得已經把這個工具使用了1,000遍,現在只不過是在實踐中使用1,001遍。” 對於接受MBA教育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明白,學到的這些東西是要用在實踐中,而不是用來誇誇其談的。約翰·奈斯比特說:“我們正從很快就要過時的專家,轉向善於適應不同環境的通才。”我說MBA是通才的培養,而通才最大的優點正是善於適應不同的環境,不然,學到的知識就會很快過時。 熱潮之後再思考:MBA到底要不要上?MBA市場的降溫,雖然在短期內給各大商學院和MBA們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是退熱以後,人們才能冷靜地思考MBA真正的價值。在市場和資源的新一輪調整過後,泡沫散去,精髓存留,才能重新建立起健康良好的MBA就業環境。 世界經理人網站用戶“領悟”曾經從事過IT、金融業,服務的都是大型企業和國企。目前和朋友合夥辦了一個小公司。自己做了老闆的“領悟”才發現自己要會而不會的東西真是太多了。他選擇先放下管理公司,到大企業做總經理助理來學習。 他的問題是,想參加MBA培訓提升自己。但對於良莠不齊的培訓市場信心不足,對於MBA價值的理解只停留在宣傳冊上。MBA究竟能為他帶來什麼?他到底應不應該上MBA? 世界經理人網站的用戶們熱心地回答了他的問題,並將問題進行了延伸討論,其中不乏一些能令我們深思的觀點。 上不上,不重要,目標明確更重要 MBA課程歸根結底是一種教育,而且是一種專業化的針對性很強的教育。對於成人教育來說,學生的自主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明白自己需要什麼,能通過什麼方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這遠比考慮讀不讀MBA更重要。 來自德格中國的“scu_dc”認為讀MBA之前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現在有很多人讀了MBA以後感覺收穫不是很大,他覺得主要是因為他們本身對自己的發展路線並沒有一個規劃或者說是認識,讀MBA只是因為當前的工作不是很滿意,想為自己找一個跳板。 選擇學校很重要,個人努力更重要 在討論的過程中,很多用戶與“領悟”一樣,對於目前MBA教育培訓市場缺乏信心。有一些人認為應該去國外讀MBA,才有品質保證。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lanzhouzhaojiang”認為上MBA未必一定能夠有提高,有收穫。如果只有課本和照本宣科的老師,這樣的MBA課沒有意義。所以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學習一位有真才實學的老師是
㈡ 世界十大最高在建摩天楼分别是什么
目前摩天大楼的建设高度已经达到了令人炫目的程度。目前建设中的世界10大摩天大楼的平均高度比10年前建成的那些大楼平均高出100多米。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楼是迪拜塔,高828米。虽然“碎片大厦”只有244米高,但目前仍然是欧洲最高的建筑物。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未来即将建成的世界10大摩天大楼。
1.吉达王国大厦(Kingdom Tower),沙特阿拉伯
高度:1000m,楼层:167
完成时间:2018年
沙特阿拉伯将耗资300亿美元在红海东海岸的吉达市北部20公里处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国王塔”,因为其高度将达到1英里(1609米),所以又称“英里塔”,是集合酒店、写字楼、住宅公寓为一体的超级摩天大厦。整个规划包括在“国王塔”周围建造一座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新城,可容纳8万人和100万游客。“国王塔”将作为这座8万人口新城的中心地标。该项目由沙特阿拉伯王室拥有的全国最大的王国控股公司(KHC)出资,由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设计,阿联酋的艾玛尔地产集团已经中标负责建设。
2.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深圳
高度:660m,楼层:116
完成时间:2015年
该地皮位于深圳市福田商业中心区地段,福华路与益田路交汇处西南角,毗邻购物公园,与深圳会展中心相对,总用地面积逾18931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达30.29—37.86万平方米,建筑容积率为16—20。该项目将发展为一个包括商场、写字楼及酒店的大型商业综合项目。
3.武汉绿地中心,武汉
高度:636m,楼层:118
完成时间:2017年
武汉绿地中心是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的一部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临江大道原武昌车辆厂旧址,与汉口百年外滩隔江相望,2010年12月8日开建,高606米,根据初步规划,地下6层(包括1个夹层),地上125层。2011年7月份动工,由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建,项目建成以后,将超过武汉现在最高建筑中国民生银行325米的高度。
4.上海中心大厦,上海
高度:632m,楼层:121
完成时间:2014年
上海中心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其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2013年8月3日,上海中心大厦580米主体结构封顶。
5.天津高银117大厦,天津
高度:597m,楼层:117
完成时间:2015年
天津高银117大厦从其设计之初到开工建设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这栋建筑拥有10项工程之最:结构高度中国之最:597米,单体建筑面积中国之最:83万平方米,单体建筑基坑土方开挖之最:200万立方米,民用建筑工程桩长度之最:117大楼工程桩桩长为100米以上,民用建筑工程桩长细比之最:120,民用建筑工程水下浇注混凝土之最:C55水下浇注,民用建筑工程桩钢筋规格之最:直径50毫米三级钢,底板C50大体积混凝土体量最大:7万立方米,自密实砼强度之最:C70,钢结构巨型钢柱尺寸世界之最:24米x22.8米。这栋目前国内在建最高建筑让人们充满期待。
6.釜山乐天世界大厦,首尔
高度:556m,楼层:123
完成时间:2014年
这座位于韩国釜山,正在建设中的摩天楼乐天世界大厦(Lotte World Tower),是由在超高楼宇设计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建筑设计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KPF)所创造。建成时,这座大厦高度将为555米。建筑功能将包括零售、办公、宾馆和高层观光等。这座塔的设计灵感源自于韩国历史上的制陶艺术和书法。
7.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纽约
高度:541m,楼层:104
完成时间:2013年
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1 World Trade Center),原称为自由塔(Freedom Tower),是兴建中的美国纽约新世界贸易中心的摩天大楼,将坐落于九一一袭击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贸易中心的旧址。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号称是纽约最环保的建筑之一,坐落于9·11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楼的旧址,为了汲取“9·11”的教训,该楼设计了全新的安全通道。
8.周大福中心,广州
高度:530m,楼层:116
完成时间:2016年
广州东塔全称为“广州东塔周大福国际金融中心”,位于珠江新城核心位置,地处新中轴线东侧,与西塔隔中轴线相望。项目由香港周大福集团投资建设,于2009年9月动工,预计在201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高度为530米,楼层116层,东塔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第一高楼,与西塔和电视塔互相辉映。广州东塔将是一座复合功能的建筑,包括一座超五星级酒店、最高服务标准的国际化公寓、国际标准的甲级写字楼和商场。届时广州东塔将与“姐妹花”西塔和谐“协作”,遥相呼应。在广州长达12公里的中轴线上,东、西双塔和电视塔将一同构筑广州乃至全国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地标建筑群。
9.周大福天津塔,天津
高度:530m,楼层:96
完成时间:2016年
该周大福中心功能定位为集商场、国际标准甲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及超五星级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由在国际上设计了迪拜哈利法塔、纽约世贸中心自由塔等地标性建筑项目而举世闻名的设计团队(SOM)设计完成。天津周大福中心的建筑高度为530米,其中,大楼的裙楼部分为商场,底部36层为甲级写字楼,中间47层为高级酒店式公寓和超五星级酒店,顶部为天际观景餐厅。
10.中国尊,北京
高度:528m,楼层:108
完成时间:2016年
中国尊,计划建成后将是北京市最高的建筑。该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内编号为Z15地块正中心,西侧与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国贸三期对望,建筑总高528米,未来将被规划为中信集团总部大楼。于2011年9月12日左右动工,2016年底封顶,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根据设计规划,“中国尊”7层至61层、102层至113层均为办公区;64层至79层为酒店;80层至99层为酒店式公寓;117层至118层分别为层高12米的观光台及层高4.5米的观光台餐厅。地下六层分别为商业区、卸货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层。据悉,该规划需要历时两年才能完善,后续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用来修改和深化。
㈢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法律专业怎么样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如今已是全英赫赫有名、世界知名的国际顶尖大学。其医学、法律更是享誉海内外。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律专业硕士课程帮助学生增强法律知识,协助法律的职业发展,会选出不同的专业法律专业:商业和金融法,欧洲和国际法,法律与社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律专业。
课程设置(基本模块):
必修:商业银行法;选修:集体劳工关系法、比较宪法
1:政府机构、毒品犯罪及刑事司法;平等及法律:歧视法律法则、欧洲市场竞争法、欧洲宪法、欧洲境内市场、欧洲劳工法、个人雇佣法、国际及比较版权和相关权利法、国际及商标、设计及不公平比较法、竞争、国际及比较财产法、国际及比较信任法,国际商业交易诉讼、国际商业交易;
2:立法、国际难民法、国际贸易法、法律及社会理论、法律及大众领域、法律及21世纪技术、国际金融法、文化产业法律法则、兼并与合并行为法则、国家犯罪、税务及产业规则、商业企业税收、多国及比较商业金融法、英国竞争法、美国反垄断法、增值税、世界贸易法。
奖学金及申请条件:为优秀的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现已开放三类奖学金,其中两类是针对所有在本校读一年LLM Law programme的学生。KCL的The Yeoh Tiong Lay LLM Law Scholarship涵盖一年的学费,外加10,000英镑的生活补助。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试 论文。
就业方向:往届毕业生将可以选择在不同行业工作,如:法律行业,银行及金融,财会,管理顾问,人权机构及其他机构,学术界等。
最佳申请时间:每年的十月份。
课程所在专业排名(TIMES):6
课程点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律硕士课程针对学生的就业设置了比较宽泛的课程,学生会有机会当选不同专业的法律专家,如:商业和金融法,欧洲和国际法,法律与社会。
㈣ 朋友推荐我去国王金融做国际期货,怎么样
可以 的 兄 弟
㈤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建立至今的几任国王
【国名】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代码SA。“沙特”取自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在阿拉伯语中,为“幸福”之意;“阿拉伯”一词,为“沙漠”之意。“沙特阿拉伯”即为“幸福的沙漠”。
【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沙特官方数字)。
【人口】2460万(2005年),其中沙特公民约占70%。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际电话码】 966
【首都】利雅得(Riyadh),人口约500万。夏都为塔伊夫;外交之都为吉达;宗教之都为麦加。
【国花】乌丹玫瑰(蔷薇科)
【国家元首】国王兼首相、国民卫队司令: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Abllah Bin Abl-Aziz),2005年8月1日继位。
【重要节日】国庆日:1932年9月23日;开斋节:回历10月第一天;宰牲节:回历12月10日。
【货币】沙特里亚尔(Riyal),1美元=3.75沙特里亚尔。
【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穆斯林占85%,什叶派穆斯林占15%。一天祷告五次,此时当地人都去清真寺做礼拜。女人必须穿黑袍。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绿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一句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下方绘有宝刀,象征圣战和自卫。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一种吉祥颜色。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了该国的宗教信仰,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国徽】呈绿色。由两把交叉着的宝刀和一颗枣椰树组成。绿色是伊斯兰国家的喜爱的颜色。宝刀象征圣战和武力,象征捍卫宗教信仰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枣椰树代表农业,象征沙漠中的绿洲。另外,沙特人民最喜爱枣椰树,并把它作为捍卫宗教信念的象征。
【国歌】我们敬爱的国王万岁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海岸线长2437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全境大部为高原。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鲁卜哈利沙漠东部的布赖米绿洲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三国争议地区。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大都在200毫米以下。
[编辑本段]【简史】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八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中国史书称为“大食”。十一世纪开始衰落,十六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十九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经过30年征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
[编辑本段]【政治】
沙特是君主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国王亦称“真主的仆人”。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有权任命、解散或改组内阁,有权立、废王储,解散协商会议,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颁布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阿拉伯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2006年上半年,沙政局总体平稳,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安全形势续有好转。
【议会】
沙特协商会议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是国家政治咨询机构,下设12个专门委员会。协商会议由主席和150名委员组成,由国王任命,任期4年,可连任。2002年2月,法赫德国王任命萨利赫·阿卜杜拉·哈米德(Saleh Abllah Homaid)为协商会议主席,2005年4月连任。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03年5月组成,现由29名成员组成,主要成员是:国王兼首相、国民卫队司令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Abllah Bin Abl-Aziz and Ben la Den),王储兼副首相、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Sultan Bin Abl-Aziz),内政大臣纳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Naif Bin Abl-Aziz),外交大臣沙特·本·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Saud Bin Faisal Bin Abl-Aziz),石油、矿产大臣阿里·易卜拉欣·纳伊米(Ali Ibrahim Naimi),财政大臣易卜拉欣·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萨夫(Ibrahim Bin Abl-Aziz Asaf)。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地区: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编辑本段]【司法机构】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执法依据。设有高等法庭和普通法庭。高等法庭设在麦加、吉达和麦地那。特别上诉法庭设在利雅得和麦加。另有普通法庭处理一般案件和贝都因部落事务,该类法庭由宗教法裁判官主持。司法机构隶属司法部。
[编辑本段]【重要人物】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兼首相、国民卫队司令。生于1924年。1964年,任国民卫队司令,1975年被任命为第二副首相,1982年6月,被立为王储兼第一副首相和国民卫队司令。2005年8月1日继任国王。阿曾于1998年10月和2006年1月访华。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1928年生于利雅得,是现任国王阿卜杜拉的同父异母兄弟。年轻时即任皇家卫队司令,1953年任利雅得地区埃米尔,同年改任农业大臣,1962年任国防大臣,1982年起任第二副首相兼国防和航空大臣、军队总监。2005年8月1日被任命为王储兼副首相、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苏曾于2000年10月访华。
[编辑本段]【经济】
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近年来,沙受益于国际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收入丰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政府大力建设和改造国内基础和生产设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力沙特化和经济私有化,努力扩大采矿和轻工业等非石油产业,鼓励发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积极吸引外资,保护民族经济。2005年12月,沙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约一半人口从事游牧,放养骆驼、绵羊、山羊、马。四分之一人口从事农业,耕地不到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一,散布在各绿洲中。农产品有椰枣、小麦、大麦、蔬菜、水果。工业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工、钢铁、纺织、水泥等部门。国家政治、经济重心为利雅得与哈萨区。汉志为第二重心,有行政中心吉达与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麦地那,近年正加速建设红海沿岸的石油化工业。两个重心区之间有公路以及长距离油管、液化气管相通。出口主要为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额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还出口有椰枣、畜产品;输入主要为粮食、糖、茶和纺织品等。从达兰至黎巴嫩的赛达,筑有中东最长的输油管(长1,770公里),近年又修筑了从东岸石油区到西岸的油管与液化气管道。沙赫普尔港“霍梅尼港”的旧称。
主要经济数据(2005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3074亿美元
人均GDP: 13947美元
经济增长率:6.5%
通货膨胀率:1%
外汇储备:1835亿美元
外债:1267亿美元
失业率:8.8%
对外贸易总额:2280亿美元
出口额:1570亿美元
进口额:527亿美元
[编辑本段]【资源】
2005年,沙石油产量5.26亿吨,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年产量640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沙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目前,沙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共有184个蓄水池,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
[编辑本段]【工业】
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3%。2005年沙原油日产量为1050万桶。近年来,沙政府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有所改观。
近年石油产量及收入情况如下:
年份 产量(万桶/日) 收入(亿美元)
2003 850 740
2004 910 1060
2005 1050 1570
[编辑本段]【农业】
沙特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已耕地360万公顷。从业人员约为39万,农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政府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作物特别是小麦的种植,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目前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椰枣、玉米、水稻、柑橘、葡萄、石榴等。粮食自给率为98%,小麦已实现自给自足并出口。畜牧业主要有绵羊、山羊、骆驼等。政府还利用地方和私营企业力量兴办肉鸡、蛋鸡场,发展养鱼业,鼓励大公司建立各种农场。沙有自流水井4万眼,饮用水井5.2万眼,水坝220座,蓄水能力达8亿立方米。
[编辑本段]【财政金融】
沙官方海外资产约1280亿美元。2005年政府国内公债1266.7亿美元,占GDP的41%。沙有商业银行10家,其中国民银行、利雅得银行和拉吉希金融投资公司三家为本国银行,其余为合资银行,分支机构1210家。资本约230亿里亚尔,利润约70亿里亚尔。沙有七家证券交易所。
[编辑本段]【对外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和低关税政策。出口以石油和石油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3%,石化及部分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等。由于大量出口石油,沙对外贸易长期顺差。2005年沙对外贸易总额2280亿美元,出口额1570亿美元,进口额527亿美元。
商务签证材料
(1)护照原件(半年有效期以上)
(2)2寸白底彩照2张
(3)身份证复印件
(4)中方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
(5)派遣函原件
(6)经当地认证的邀请函复印件
(7) 沙特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8)往返的机票订单
(9)女士及男士技术人员,工程师需有沙特方的反签号
[编辑本段]【军事】
武装部队建于1964年,最高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决策机关。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为穆罕默德·萨利赫·哈马迪上将。军队分正规军和国民卫队。正规军平时实行志愿兵役制,战时实行义务兵役制,一般兵种服役期两年,特殊兵种服役三年。
武装部队总兵力约10.6万人,其中陆军约7.3万人,编3个装甲旅、1个空降旅、1个步兵旅、1个王室警卫团、23个炮兵营;海军约1.1万人,组成红海和波斯湾两支舰队;空军约1.8万人,编攻击机中队、截击机中队等。此外还有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特种安全部队和海上警卫队等。
[编辑本段]【教育】
政府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实行免费教育。中、小学学制各为六年。全国共有各类学校2.28万所,其中综合性大学8所,学院78所,高等宗教大学5个。现有教师33.96万人,在校学生约480万,其中大学生27.2万人。每年约有7000名学生公费出国留学。在国内读书的大学生,除免费住宿外,还享受津贴。
[编辑本段]【新闻出版】
全国发行13种报纸、24种杂志。阿拉伯文报纸主要有:《利雅得报》、《中东报》(在伦敦出版)、《半岛报》、《国家报》、《欧卡兹报》、《座谈报》等,英文报刊主要有:《阿拉伯新闻》、《沙特报》、《沙特商业》、《沙特经济概览》等。
沙特通讯社:简称沙通社,1971年1月23日成立,直接受新闻部领导。用阿、英、法文发稿。在华盛顿、伦敦、突尼斯、贝鲁特、开罗等地设有分社。
广播电台:主要有3家,分别是1962年在麦加建成的《伊斯兰召唤》电台,1965年建成的利雅得广播电台和1972年建成的《古兰经》广播电台。以上电台除用阿拉伯语广播外,每天还用英、法、乌尔都、斯瓦希里、波斯和班加利语对外广播。
电视台:1964年建立电视网,现有五个电视台。1965年开始播放黑白节目,1976年开始彩色播映。1983年开始播放英、法语节目。目前全国各地有107个中转站,电视网已覆盖全国98%的地区。
[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沙奉行独立自主、温和务实、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将发展与美关系放在外交首位。重视发展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关系,致力于阿拉伯团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大力开展多元化外交,加强与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等大国的关系。迄今,沙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作为世界石油大国,沙加强与OPEC内外产油国的协调,维护产油国利益,并加强与石油消费国的沟通。
【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立场】
伊拉克问题:主张维护伊拉克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阿拉伯属性。支持伊政治重建进程,希望将各派都纳入该进程。支持打击破坏伊安全与稳定的恐怖活动,认为伊武装组织的行为不利于伊实现稳定和重建。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内政,呼吁伊周边各国遵守不干涉伊内部事务的原则。沙在2003年召开的马德里伊拉克国际捐助会议上捐款10亿美元。
巴勒斯坦问题:强调全面、公正解决巴以冲突是实现地区和平的唯一途径,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源是以色列对巴领土的占领。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呼吁重启“路线图”计划。要求以从所有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2002年阿卜杜拉王储提出中东和平倡议,并成为同年阿盟首脑会议决议。沙对2006年巴立法选举表示欢迎,呼吁国际社会尊重巴人民的选择和意愿,给哈马斯更多时间调整政策。沙反对孤立哈马斯政府,反对停止向巴提供援助,反对为哈马斯政府参与和谈预设条件。
伊朗核问题: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希望伊不发展核武器,与海湾国家一道致力于实现本地区无核化。希望伊遵守《联合国宪章》,并采取措施增进互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反对对伊朗进行制裁或动武,认为这会给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愿与伊在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进一步发展关系。
反恐问题: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是极端思想的产物,不属于某一文明、宗教或民族。强调反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根源。2005年2月,阿卜杜拉王储在利雅得国际反恐大会上倡议成立国际反恐中心。
叙黎问题:谴责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事件,呼吁黎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分裂。沙为促进叙利亚与国际调查委员会合作积极斡旋,认为在最终调查结束之前不应对叙采取行动。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欢迎苏丹政府为解决达尔富尔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强调反对任何对苏的武力干涉和制裁,希望国际社会给予苏足够的时间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避免使用可能导致问题复杂化的威胁。认为应集中精力解决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支持向该地区派遣非洲维和部队。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建立包括海湾地区在内的中东无核区和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已加入《禁止使用化学武器条约》。要求以色列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认为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中东不稳定因素,国际社会应对以施压。
国际油价:强调奉行平衡的石油政策,承诺保证石油供应。认为国际油价维持高位的原因并非市场原油短缺,而是炼油能力不足。呼吁主要石油消费国减少石油税收以使消费者受益。
关于当前黎以、巴以冲突: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暴力行动,要求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制止以暴行,强调大国应负起政治责任,促使以和黎真主党立即实现停火,要求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向黎人民提供帮助。同时,沙明确宣布要区别不计后果的冒险行为与合法抵抗运动,反对激进组织的“盲动”将阿拉伯世界拖入危险境地。沙国王宣布向黎巴嫩人民捐赠5亿美元,向巴勒斯坦人民捐赠2.5亿美元,并指示向黎中央银行存入10亿美元,以支持黎经济。
㈥ 本科学金融的 最近收到伯明翰的 国际会计与金融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 难决定。。。
MARKETING更像是镀金,学不到太多真东西。金融是需要专业技巧的,含金量更高。而且伯明翰的商科很好,生活费用也要比伦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