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加强党的领导,打造富裕一方的战斗堡垒讨论
一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全市党员参学率力争达到99%以上。加大党务工作者培训力度,2016年计划分类型举办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工干部培训班,全年培训4期730人次。
二是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聚力工程。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述职考评机制,落实市(组织部)、乡、村三级党建“三级连述连评联考”机制;抓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评星定级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开展相对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三建四关心”、“五必访”等服务党员机制,照章依规处理失联党员、不合格党员。
三是持续深入开展“五送两带一帮”主题实践活动。连续第七年深入开展“五送两带一帮”机关干部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明确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联系服务群众覆盖面,严格落实每周四群众工作日制度,着力凸显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成效。
四是扎实开展“双增双减”专项行动,以党建工作促脱贫攻坚。创新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积极申报银川市发展壮大村集体专项资金项目,争取实现40个“空壳村”脱壳增收,脱壳率达到90%,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切实发挥群众工作委员会作用,做好乡村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着力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力依法化解疑难信访积案,使进京非访、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明显下降。
五是扎实做好乡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安排,完成乡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举办新当选村干部、村民代表培训班,村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力争培训5期840人次。
六是扎实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精心谋划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营造抓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② 如何加强党的领导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1、加强党的领导,是要把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定不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2、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3、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
③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什么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④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实现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稳步推进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1985年9月,中共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明确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四个目标: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有力、灵活、分层次的金融控制和调节体系;建立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信用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的信用体系;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建立金融机构现代化管理体系。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协调外汇政策、货币政策。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全面推进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一是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为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创造条件。1994年,国家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8年,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发行国债充实资本金。二是从2003年开始,着力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并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分别实行上下限管理,金融机构定价自主权不断扩大;政策性银行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一是金融机构体系多元化。由改革开放初期“大一统”国家银行体制,逐步发展为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机构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了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资本市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走过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路程,先后建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得到发展,平稳解决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创业板、股指期货顺利推出。截至2010年底,共有2062家上市公司,1.3亿户投资者,股票总市值世界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现代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万亿元,是1980年的2421倍。三是金融法制建设成效显著。适应金融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金融立法、执法工作,以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为核心的基本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监管,有效保护了金融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切实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金融开放的承诺,同时根据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积极主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在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市场和业务准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实施了开放措施,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境外发展也非常迅速。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了自由兑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正在逐步提高。五是我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我国在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在2008年实现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的增资,份额排名从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主动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协调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积极推动地区金融合作,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⑤ 怎样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1、加抄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袭设。要求做到a,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b,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c,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d,调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e,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a突出当得思想建设;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组织培养领导力量,最根本你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3、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⑥ 人民日报: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打好扶贫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党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切实把党管“三农”工作烦要求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完善机制,强化考核,确切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加强建设基层党委的农村工作部门,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参谋、研究、落实、督查等方面的作用,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指导,强化支持,形成乡村振兴工作的合力。
依靠党组织队伍建设优势,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三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扶贫攻坚的课题之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把农村真正管理好才能取得扶贫工作的胜利。
⑦ 怎样加强金融人员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加强金融人员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前提就是,热爱岗位,遵纪守法。
⑧ 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对党的作风状况要有清醒的全面的估计,看不到主流,悲观失望,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丧失警惕,不下大气力加紧解决,是危险的。所以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样,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什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把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原则,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摆在讲政治的首要位置。
要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9)加强党的领导担当金融服务重任扩展阅读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历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担当起了历史的重任,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华民族阔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领导人民在推进历史性变革中取得历史性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⑩ 党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权力,什么,依法办事
党章明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领导干部是掌握权力的关键少数,要做到依规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责的关系。
正确行使权力,必须依规用权。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党纪严于国法。领导干部首先要在党纪党规范围内,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纪律、规矩意识,依规履职,依矩用权。
要常思权力从哪里来、该怎么用,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自觉用党纪党规约束和规范用权行为,决不能超越党纪党规搞我行我素、自行其是。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纪律条规的制约,克服和抵制违纪违规行为,权力才会回归为民的本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0)加强党的领导担当金融服务重任扩展阅读
正确行使权力,必须廉洁用权。廉洁自律是用权的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好廉洁从政这道关,担起廉政建设这份责,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金钱、物欲、美色的诱惑,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要立家规正家风,切实加强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管教、提醒和约束,不优亲厚友、厚此薄彼,不为“小圈子”“自己人”“身边人”利益而打“擦边球”“越红线”,不借公权谋私利。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坚决防止暗箱操作现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