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1月0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金融信息服务(除金融许可业务),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不得从事社会调研、社会调查、民意调查、民意测验),数据处理服务,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房地产信息咨询(以上咨询除经纪),财务咨询(不得从事代理记账),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及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计算机系统集成,金融类应用软件、网络科技的研发、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倪荣庆
成立时间:2014-01-09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4100003883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英伦路38号七层706室
⑵ 如何解读央行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大尺度"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重要战略部署,支持试验区建设,促进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跨境投资和贸易的金融支持,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原则
(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试验区在更高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点评:把金融改革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和促进实体经济上,也就是说,并不鼓励脱离实际贸易和投资需要的、纯粹投机性逐利性金融活动。
(二)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
(三)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
二、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
点评:这是含金量最高的干货,核心是分账管理、离岸自由、双向互通、有限渗透。
(四)试验区内的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开展本意见第三部分的投融资创新业务;
点评:试验区内的居民,可设立FTA账户。这里没有特别出现“符合条件”、“经过核准”等字样,改革想象空间颇大。预计在后续的实施细则中,应会对居民企业的资格予以认定,也就是并非所有注册在自贸区的居民企业都能开立FTA。
非居民可在试验区内银行开立本外币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享受相关金融服务。
点评: 非居民本来就可以开设离岸账户,这一条只是重申已有政策,但这里出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字样,言下之意是对外资的离岸账户也要进一步放松管制,估计与居民企业的FTA账户享有同等待遇。
(五)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
点评:这是FTA账户题中应有之义,既然明确账户具有离岸性质,那么其与境外账户、与自贸区的非居民FTA账户、与非自贸区的NRA账户,以及与同属离岸性质的其他居民FTA账户,当然是应该自由划转。
同一非金融机构主体的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因经常项下业务、偿还贷款、实业投资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办理资金划转。
点评:核心是这句话。同一个主体,可以既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又可以在非自贸区设立机构。前者是FTA离岸账户,后者是普通在岸账户。过去国内一些企业在新加坡等地设立的所谓“窗口”公司,现在可以直接放到上海自贸区。最关键是,在“3+1”情况下,特别是偿还贷款、实业投资以及其他,涉及到了资本项目,还留下了想像空间,允许同一个主体下的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可以实现资金划转。尤其是,这里没有出现额度管理的概念,留下的想像空间很大。估计后续还是会有额度管控。不管怎么说,这意味着,非自贸区的资金可以调度到自贸区,并从自贸区出海,反之使然。当然,不要忘记,后文会提到短期资本流动监测问题,以及必须履行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义务。
⑶ 怎样认识上海自由贸易区对金融改革开放的意义
尊敬的网络用户你好!上海自贸区并不是简单的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它承载着中国下一轮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全面试验的重任。如果总结一年来的经验,上海自贸区已经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很多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已经或者正在向全国推广。就当前看,自贸区已经改革的政府管理体制涉及多个方面,重点是在投资管理体制和事中事后管理体制的构建上。
⑷ 在自贸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哪些优势
从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官网了解到,加勒比地区,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当地金融制度成熟,金融法规健全,金融管理也走在世界前列。在金融服务监管方面采取极为开放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Ø 允许外资100%所有权
Ø 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资本及利润可100%汇出
Ø 不征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公司税和遗产税。
Ø 离岸公司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可以成功绕过贸易壁垒;
Ø 无外汇管制,资金转移更加便利
该地区通过金融服务领域的优越政策,使本地区银行、信托、保险、离岸公司及其他离岸机构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安提瓜金融园区是加勒比自由贸易区重点优先发展的特区,得到加勒比地区在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无行业管制,国内受管制或者需要经营许可或者门槛很高的行业(如银行、信托、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加勒比自由贸易区不受约束。
⑸ 香港以自由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
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 促进经济发展 广州 珠江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⑹ 在自贸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相比在国内开展有哪些优势
在金融方面,上海自贸区是能够实现利率市场、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的开放式区域。
金融支持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便利跨境投资和贸易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二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使区内企业和个人更加灵活使用本币进行跨境交易。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四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
同时你可以到到海外自贸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比如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属于全球知名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当地没有外汇管制,可以有汇出,允许外资100%所有权,无所得税遗产税等等,行业监管也比较宽松,可开展离岸银行,保险,信托、基金业务,是不错的金融业务地。
⑺ 上海自贸区怎样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
2018年6月21日下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召开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工作推进会,推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摩根大通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华欲设合资券商。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金融市场部总监何昕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自贸区,一是因为上海有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因为在人民币跨境业务等方面有政策优惠和便利,三是具有包括海外背景人才在内的人才优势。
据张红透露,上海自贸区目前储备的外资金融机构项目类型涵盖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评级、第三方支付等几乎所有金融业相关领域,既有新设金融机构,也有存量机构申请金融牌照、增加外资股权比例,或者扩大业务范围等。
张红表示,从开放对象上看,涵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土耳其、约旦等发展中国家;从综合实力来看,这些项目的股东背景雄厚,均为国际上的大型、知名金融机构,这些外资项目多是中国第一家或第一批,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
⑻ 福建自贸区有哪些金融创新业务
据福建省商务厅1日通报,今年上半年,福建自贸试验区持续落地金融创新业务,向境外机构提供跨境融资,加快企业跨境资金业务发展。
金融创新业务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创新采用“一岛两标”方式服务台胞台企,发放了全国首张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合格境外投资者QFLP政策试点;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开发建设了全国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
福建自贸试验区也积极推动区内银行向境外机构提供跨境融资。今年以来,区内银行共办理跨境融资业务4560.19亿元人民币。
此外,福建加快企业跨境资金业务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共有31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累计从境外调入49.87亿元人民币,从境内调出103.73亿元人民币;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项下集中外债额度5.33亿美元,集中对外放款额度6.17亿美元,资金流入3.34亿美元、流出3.68亿美元。
此外,如果你对其他自贸区感兴趣,不妨从经济带网了解一下,必然对你有所帮助
⑼ 北京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公布,在金融创新上有何措施
9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在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上,围绕支付清算、登记托管、征信评级、资产交易、数据管理等环节,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项目落地,支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机制作用,在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风险可控、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稳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
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建设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试验区,建立应用场景发布机制。
(9)自由贸易区金融服务扩展阅读
优化人才全流程服务体系
在北京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中探索制定分层分类人才吸引政策。试点开展外籍人才配额管理制度,探索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建立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窗口和服务站点。
探索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设计、规划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依规办理工作居留证件,并在区内提供服务,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对境外人才发生的医疗费用,开展区内医院与国际保险实时结算试点。探索优化非标准就业形式下劳动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