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金融机构

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金融机构

发布时间:2021-03-27 18:46:13

❶ 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哪些不良经济后果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反例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例子如医疗保险,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❷ 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市场失灵,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收入分配不公或经济波动

由于市场存在的局限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解决方法

政府还需要利用利率、国债、汇率、税收、预算等经济调控手段来“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导入持续稳定的发展。

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以国家的宏观目标和总体要求为主要依据,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调节收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保持币值稳定、货币供求总量的平衡。

(2)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主要类型

条件性市场失灵

1、不完全竞争

2、外部效应

3、信息不充分

4、交易成本

5、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失灵

1、收入分配不公

2、经济波动失衡

假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不存在,经济运行存在无效率、不公平问题。

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市场不存在,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垄断市场的影响。

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❸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要影响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

❹ 信息不对称与组织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

信息不对称
行为人之间的这种信息占有的不同称为信息不对称。其中要涉及到不同行为人之间发生契约关系,否则就无所谓信息不对称

详细资料:http://ke..com/view/41335.htm

信息不对称对组织结构的危害以及影响: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就是信息的双方所获得的信息程度不一样,一方对某些信息比较了解,而一些人对信息不怎么了解,那么信息不对称会对组织结构的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和影响呢?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会对信息的弱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如说我们在购买某种产品时,我们对产品的价格不了解,商家就可以对我们就进行欺骗,因为我们对信息不了解,所以我们就处以弱势。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结果与治理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存在信息不对称呢?首先,信息不对称是人们进行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工的不断演进。然而.分工再提高了生产能力的同时,使得人们只能了解与自己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较小范围的世界。对别的产品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使用上,和其生产者相比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此外,分工也使得人们之间的依赖性增强、依赖性增强使得交易的进行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第二.交易者的知识是有限的。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一方面是由
http://www.cqvip.com/qk/80913X/200401/10876036.html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说,税收管理的一切活动无不围绕着信息而展开,无论是对外的征收管理,还是内部的行政管理,无非是为取得和利用信息。税务机关根据信息向纳税人征税,根据信息进行内部管理。因此,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信息是税收管理最基本的要素。

一、税务信息化克服税收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机理

税收管理的一切问题,不外乎包括两个层面四种情形的信息不对称。就总体情况而言,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税务机关总是不如纳税人更了解其应税信息,因而妨碍“应收尽收”;由于一些纳税人不愿花足够的时间学习纳税知识,或者税务当局的信息服务提供不足,存在纳税人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纳税须知的信息,因而妨碍“应纳尽纳”。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不仅直接影响税收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而且可能通过导致信息优势方的“道德风险”加剧影响。

信息化使信息获得共享性。信息的取得、传递可以跨越时空,信息传递的边际成本接近零,从而压缩信息不对称的时空;信息化使信息获得增值性,利用原生信息可以派生出新的有用信息,信息使用的边际收益在很大区间呈递增,从而抑制“道德风险”。

税务信息化,使税收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发生根本改观:依靠向外联通社会信息网络,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应税信息的能力得以增强,促进“应收尽收”;依靠因特网站、声讯等互动服务形式,纳税人获得信息服务和纳税服务日益充分、便捷,促进“应纳尽纳”;依靠内部广域网络、信息系统,税务机关内部高层,可以直接从基层取得信息并增值利用,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掌握真实税源,统一的信息系统保障统一执法、公平税负。

二、税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1.信息的“体外循环”。主要表现为人工录入被动取得的纳税人申报表信息,而纳税人提供基本信息、财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不全,或未纳入数据库。这是因为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对纳税人涉税信息源的可控性还相当弱;尽管《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已对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金融机构、工商等部门依法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信息等作出了规定,但由于具体操作办法尚未出台等因素,第三方信息提供机制难以落实;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通常较低,往往以人工方式提供信息,使税务机关录入信息工作超负荷。这都造成税务机关掌握的信息不完全。

2.信息甄别能力弱。表现为初次甄别即纳税评估功能弱,以及二次甄别即税务稽查的功能弱。这是因为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形下,税务机关难以利用第三方信息,以及纳税人信息,进行逻辑上和法律上的比较;以人工手段实施纳税评估又不足取,因为人工的纳税评估只能进行简单的核实而无法进行大量的复杂计算;初次甄别弱必然造成二次甄别难,核实难的问题必然导致查实难。

3.信息利用“低附加”。表现为预测、决策功能弱。在征收管理上,征收电子化水平高于其他环节。在行政管理上,信息化局限于公文、管人、管物等事务性应用。这是因为信息利用的基本途径是建立数量分析模型,目前数据库中已有信息不一定完全符合模型需要;信息化建设较多地表现在技术被动地模拟人工,使技术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不足;税收管理理论与方法滞后于实践。

三、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1.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提高信息外联度,扩大信息覆盖面,掌握充分信息。

2.提高数据集中度,进一步增强税务机关内部层级之间的信息对称度,增强执法的统一性和税负的公平性。

3.推广“12366”纳税服务热线,推行多元化申报和网络化缴库一体化服务,使纳税人获得更好的纳税服务,维护纳税人权益。

4.加强人机结合的纳税评估,实行纳税人信用等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纳税遵从。

5.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开发应用决策系统,以及标准化质量管理,以税务信息化推进税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http://www.chinaacc.com/new/253/257/285/2006/1/ad617017163517160021275.htm

❺ 金融机构与信息不对称有什么关系

金融机构可以减少收集信息和监督的成本,rece the cost by econmies of scale
否则投资者需要自己收集投资信息,监督机构运作,并且有更高的交易成本,higher transaction cost。
金融机构作为中介intermediate,可以减小成本,方便投资
同时,可以作为媒介提供给投资者更高的流动性,更多的投资期限选择 higher liquidity, as the maturity intermediate
可以比较不同的金融市场,比如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developed market and emerging market, 来证明金融机构的作用

❻ 说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失灵的影响途径

就销售市场而言
1、企业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产品不能适销对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不清楚消费者对产品(服务)需求的特征,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服务)无人购买;另一方面是企业没能将其产品(服务)有效告知现实的或潜在的消费者,没有找到该产品(服务)的有效消费者。因此,企业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2逆向选择问题

如: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的成本、质量等信息了解充分,而消费者不拥有这些真实信息,因而无法鉴别其质量的好坏和价格的高低,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劣质产品厂商不能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都说自己产品质量好,将其真实信息掩盖起来,劣质产品就会冒充优质产品,同时,消费者不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真伪,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当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被消费者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时,价格机制失灵了,劣质产品在成本和价格上具有优势,从而形成销售优势。质量好且成本高的优质产品将被逐步驱逐出市场,导致优质市场萎缩,留下的是劣质产品,这就是有名的“劣质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问题。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使得市场交易无法正常完成,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低效率。

3消费者预期问题

消费者预期是指消费主体在采取某种消费行为或进行某次消费决策之前,对未来与消费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估价和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以往的购买经历会对消费者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者以后的购买决策。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性价比满意的产品,这种成功的经历会使消费者预期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有利于高效率的市场交易重复正常发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可能会以一个较高的价格买到了一个质量较差的产品。当消费者发现其购买的产品质量与价格不符时,这种失败的经历就会降低消费者对市场上同类产品质量的预期水平,在下一次交易活动中将会降低愿意支付的价格,使许多潜在的高效率的交易难以达成,从而导致市场交易的低效率。

4外部连带性问题

以上研究是消费者根据自己以往的消费经验对以后的消费决策进行调整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随着通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交流方式多样化,所以,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经验不仅对自己以后的消费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也会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外部连带性。每一个消费者在进行消费之前,不仅总结自己的消费经验,也会将别人的消费经验纳入到自己的消费决策影响因素中。美国著名学者雷奇汉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企业能使“客户跳槽率”降低1%,企业的利润就会翻一番。管理学上有个计算公式,满意的顾客平均会告诉三个人自己的美好经验,但不满意的顾客平均要向十个人诉说之后才能心理平衡。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这个数字恐怕要增长许多倍。这会使得外部连带性的作用更加明显,即信息不对称会一定程度地抑制消费者需求。

5企业不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使用满意情况

消费者满意情况是指顾客在消费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自我体验。当企业与消费者交易成功后,产品将由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将无法观察到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情况,也不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是否满意,如:产品质量功能是否稳定、使用是否方便、产品是否耐用等。消费者满意情况将会通过消费者预期效应影响其今后的消费意向,并将通过消费者连带效应影响到其他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从而对未来的市场交易情况产生影响。

❼ 信息不对称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哪些信用风险呢?首先是道德风险。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故意隐瞒相关信息,造成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增加了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其次是委托—代理风险。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往往会隐瞒或虚报真实情况,误导、欺骗委托人,由此引发信用风险。再次是逆向选择风险。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状态。典型的经济学案例是关于旧车市场的分析。买卖双方对旧车质量信息的掌握程度是不对称的,买主按照旧车质量的概率分布,只愿按预期的平均质量付钱,这样优质旧车的市场价格就被低估了,将退出市场;而劣质旧车的市场价格被高估了,则愿意成交。重复博弈的结果,市场上只有劣质旧车的买卖能够成交。因此,信息问题有可能导致市场萎缩,导致市场上只有劣质品,甚至导致整个市场崩溃。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是一场消费过剩的危机,其中的重要原因也是市场信息不对称。表面的市场繁荣,使银行千方百计地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抵押贷款及金融衍生产品,一方面使商品、票据、有价证券等提前转化为货币现款,对加速资本周转、刺激扩大再生产起着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形成虚假的社会需求信息,导致信用膨胀,助长投机活动,从而加深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一旦经济下滑,房价暴跌,泡沫破灭,便会引发消费过剩的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

❽ 信息不对称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哪些信用风险呢?首先是道德风险。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故意隐瞒相关信息,造成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增加了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其次是委托—代理风险。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往往会隐瞒或虚报真实情况,误导、欺骗委托人,由此引发信用风险。再次是逆向选择风险。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状态。典型的经济学案例是关于旧车市场的分析。买卖双方对旧车质量信息的掌握程度是不对称的,买主按照旧车质量的概率分布,只愿按预期的平均质量付钱,这样优质旧车的市场价格就被低估了,将退出市场;而劣质旧车的市场价格被高估了,则愿意成交。重复博弈的结果,市场上只有劣质旧车的买卖能够成交。因此,信息问题有可能导致市场萎缩,导致市场上只有劣质品,甚至导致整个市场崩溃。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是一场消费过剩的危机,其中的重要原因也是市场信息不对称。表面的市场繁荣,使银行千方百计地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抵押贷款及金融衍生产品,一方面使商品、票据、有价证券等提前转化为货币现款,对加速资本周转、刺激扩大再生产起着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形成虚假的社会需求信息,导致信用膨胀,助长投机活动,从而加深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一旦经济下滑,房价暴跌,泡沫破灭,便会引发消费过剩的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

❾ 2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

外部性也称作外部效应,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给社会上其他成员造成影响而又不承担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成本或利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也称作外部经济,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负的外部性也称外部不经济,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使其他社会成员受损,但他自己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 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税收和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对于具有负的外部性的行为,可以征税,税额的大小应该等于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对于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可以给予补贴。

阅读全文

与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金融机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理财第九版11答案 浏览:800
股票明细p 浏览:776
融资管理的启示 浏览:28
传智集团郭 浏览:675
威创股份金色摇篮 浏览:30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实务pdf 浏览:556
2015股灾做空股指期货 浏览:630
盛行国际信托公司 浏览:407
台头防水股票 浏览:961
期货多头资金多就涨 浏览:421
n岱美股份 浏览:188
浦发银行向境外汇款 浏览:420
大同证券大智慧下载 浏览:485
幸福时贷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837
二轮生肖猴邮票价格 浏览:503
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做房屋抵押业务吗 浏览:652
喜马拉雅是哪个融资的 浏览:154
股价波动线主图指标公式 浏览:886
股票白黄蓝 浏览:300
恒生股指期货实时行情 浏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