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贷款的增长率用贷款余额作为指标
有好多的。银行贷款需要审核的14个财务指标: (1)财务结构: 1、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年末贷款余额/净资产*100%,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也称净资产负债率。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2)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在150%~200%较好;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额/流动负债*100%。 4、速动比率在100%左右较好,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也应大于80%;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额/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它流动资产。 5、担保比例小于0.5为好。 6、现金比率大于30%。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3)现金流量: 7、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应为正值,其销售收入现金回笼应在85~95%以上。 8、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采购商品,劳务的现金支付率应在85~95%以上。 (4)经营能力: 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10、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大于六次。一般讲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2=营业收入*2/(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 11、存货周转速度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周转速度(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5)经营效益: 12、营业利润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管理费-销售费)/销售收入×100%。 13、净资产收益率中小企业应大于 5%。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4、利息保障倍数应大于400%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请加精啊,谢谢!做任务不易。
❷ 年信贷增长率是怎么计算的查得到吗是不是应该算实际信贷余额的增长率写论文急用,谢谢各位了!
当然鞥查到,是要计算的
❸ 紧急求助历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占GDP比重数据
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公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公式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其中:1、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增长的财政收入/增长的GDP2、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GDP的增长率 =(增长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长的GDP/GDP) 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综合分析财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也是反映一个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优劣的重要参数。 通常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表明该地区经济运行质量越好,经济结构越优。一般而言,伴随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分析评价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四、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❹ 您好!请问下2011年末16家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增速是多少啊非常感谢!急用!!!谢谢!!!!!!
实际货币利率有望上浮
(一)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
2004年确定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的增长在17%左右,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左右。但是,一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一季度金融机构实际增加贷款8351亿元,占全年预期目标2.6万亿元的32%,同比多增247亿元,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部分行业的过热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近期连续下发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如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三次准备金率的调整,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以及人民日报刊登社论《坚决维护宏观调控政令畅通》,都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决心。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并将进一步研究动用价格杠杆等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预调和微调,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将赋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由于银行较高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导致近期央行的总量调控政策效果一般,不排除国家进一步采用价格调控政策的可能。可以预期,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会使资金的供求趋于紧张,存贷款利差必将进一步扩大,上市银行利润会大幅上升。
(二)资金流向不均衡,导致局部产业资金短缺
本轮经济景气周期,以房地产和汽车的消费、出口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资本生产产业的扩张,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能源、交通、机械等行业都出现了快速扩张,在资本生产行业出现了明显的通胀。但与此对应的是,在最终消费行业,除了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明显增长,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回升之外,大多数消费品价格低迷,尤其是家电等大规模生产的消费品行业,依然维持通缩的局面。这些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自身产品价格疲软,行业盈利前景不乐观,阻碍了资金向这些行业流动。
(三)央行放开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继2003年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政策性银行贷款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贷款利率不上浮。
近期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央行有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可能。
(四)资金供求双方的行为变化
过去单一的贷款利率和不良贷款考核到人的政策,使得银行的价值取向单一:只选择最好、最大的没有风险的公司贷款。在原有的体制下,贷款的灰色成本将显性化为贷款成本。在单一贷款利率下,资金的供给话语权掌握在银行手中,企业是被动的被选择对象。那些没有入选而又需要资金的企业,往往通过灰色交易入选贷款对象。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企业获得了部分的话语权,可以运用价格筹码与银行谈判,那些原先支付灰色成本的企业,有可能将部分灰色成本转变为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的浮动,可能促使银行的行为取向发生变化:在较高的贷款利率的前提下,考虑以前不愿意贷款的中小型公司或风险较高的公司。
利差水平扩大影响大
上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利差收入,平均占到经营收入的三分之二,而利差净收入水平则取决于贷款规模及利差水平,我们认为利差水平扩大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将超过贷款规模收缩的影响。
(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不会改变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
根据1992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现价GDP增长率、不变价GDP的比较分析,在过去的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时间里,M2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差的平均数分别为7.58%、8.12%、9.19%、10.42%、11.69%和11.48%,在过去的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时间里,M1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差的平均数分别为7.62%、5.15%、8.68%、8.38%、8.95%和9.08%。根据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历史数据关系,考虑到中央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预计2004年M2的增长率在17%左右,M1的增长率在16%左右。央行今年的调控目标是M2计划增长17%,相应的贷款平均增幅应与此相当。而上市银行因机制优势,贷款增速应会超过平均水平,在25%左右。信贷规模在高增速背景下的适度下降,对银行的利润增长不会构成明显的影响,大部分上市银行2004年净利润增长率仍可达20%以上。
(二)实际利率的下降导致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张
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导致国内通胀压力加大,而且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制约了国内存款利率的调整空间,这将会进一步降低国内资金的实际利率。从企业来看,影响其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实际利率和盈利预期。2003年底,CPI是1%,预计2004年CPI还会进一步提高,甚至达到4%至5%的水平,实际利率的持续降低,走向负利率时代,必然导致资产定价的提高,进而会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三)贷款利率从5.3%上升至5.57%,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20%左右
存贷款利差为贷款收益率和存款付息率的差额,是用来衡量存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在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背景下,对银行业绩影响最为敏感的存贷款利差一定会继续扩大,银行业绩增长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2001年以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息差呈下降趋势,2002年平均息差只有2.863%。2003年息差与2002年基本差不多,息差水平受到贷款发放的时间差异影响,贷款利息在每个季度末计算。民生银行、深发展息差相对较低。如果贷款利率增加5%,即0.265%,息差水平增加9.25%。根据测算:如果存款利率不变,贷款利率上浮5%,即贷款利率从5.3%上升至5.57%,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20%左右。
表一:各银行贷款增长水平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2002年贷款 2003年贷款 2004年一季度 03年贷款较
[万元] [万元] 贷款[万元] 02年增长率%
000001 深发展 A 5373292.234 8626204.762 9833007.608 60.54
600000 浦发银行 13584614.74 22044219.54 0 62.27
600015 华夏银行 7984118.245 12229795.3 0 53.18
600016 民生银行 9985242.9 17615287.8 0 76.41
600036 招商银行 14930254.9 23017369.2 0 54.17
表二:贷款利率上升5%对银行业绩的影响
深发展A 浦发银行 华夏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新增收入 19653.62 51165.71 31627.46 39462.91 56985.39
新增营业税金 1139.91 2967.61 1834.39 2288.85 3305.15
新增费用 982.68 2558.29 1581.37 1973.15 2849.27
新增利润总额 17531.03 45639.82 28211.69 35200.92 50830.97
新增所得税 461.58 15143.71 11767.37 9971.41 17931.36
新增净利润 17069.45 30496.11 16444.32 25229.5 32899.61
净利润 48724.03 187104.93 96603.12 164354.7 255890.61
总股本 19.46 39.15 35 51.77 57.07
每股收益 0.25 0.48 0.28 0.32 0.45
增长幅度 53.92% 19.47% 20.51% 18.13% 14.75%
假设条件:贷款利率增加5% 存款利率不变
1、营业税及其附加按5.8%计算;
2、新增费用按新增收入5%计算
3、新增收入所得税率按2003年各个公司的实际所得税率
❺ 贷款平均增速如何计算
计算:期末数除以期初数,得出来的数值再开期数的次方,再减1
贷款增速是贷款增加速度的简称,举例来说,1月份银行贷出资金为3000亿元,2月份银行贷出资金为3300亿元,那么,贷款增速则为(3300-3000)/3000×100%=10%.贷款平均增速是贷款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
❻ 2017年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提高了多少
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内告》显示,2017年末容,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6万亿元,同比多增8454亿元。
希望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❼ 名义信贷增长率和实际信贷增长率分别是什么意思
先看一段话:“与去年实际信贷增长率约为20%水平相比,执行今年年初确定的人民币新增贷款2.6万亿元贷款规模指标,即约15%的名义信贷增长率,如果扣除预期CPI全年增长率3.5%,实际信贷增长率约为11.5%,比去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左右,紧缩的力度不能说不大吧。”
清楚了吧,字面上的增长率是名义信贷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信贷增长率为实际信贷增长率。
❽ (贷款增速)和(贷款增量)怎么计算
贷款增量是用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即贷款本期内增量;而贷款增速则是本期增量除以期初余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