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苏联黄金买欧洲粮食

苏联黄金买欧洲粮食

发布时间:2021-05-22 10:20:08

① 求解 为什么苏联的粮食问题

先说说苏联的粮食供给情况:

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当时全国人口为1,5000万, 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1000万吨。

在1923--1925年期间,相同的粮食产量大概足够养活农村居民,但是不够供应城市中迅速增多的工人群众。然而如何让日益增多的人吃上饭,还不是唯一使俄国人操心的事。一些重耍的农业区变穷了,可供应市场的剩余谷物又大部分来自乌克兰、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亚西部—来自经常遭受早炎威胁的地区。

1917年,高产的大型私营农场被收归国有,耕地被分给小农户,使得“可供应市场的”粮食锐减。
每年在国内市场出售的粮食只剩下约1000 万吨,早已满足不了人口日益增长的城市的需求, 更没有多少粮食可供出口。

早在1928 年和1929年俄国就已经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以防止城市地区出现严重粮荒。这就是隐藏在1930年和1931年实行强迫集体化背后的“谷物问题”;尽管农业集体化并没有直接提高粮盒的产量,但却有助于把收割下来的粮食由乡村运往城市。

在1937--1940年期间, 谷物年产量达8500~9000万吨,其中提供给市场的部分大约为3000~3500万吨。这在当时虽然足以使迅逮增长的工业人口吃饱,但是却已满足不了农村人口的需求。
结果是:农民越来越穷。

战事结束后,情况更趋恶化。到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降到了6300--6500万吨——比沙皇俄国时还低。在这期间,人口总数上升至2 亿,其中大约8500万人生活在城市。

这就是赫鲁晓夫当年所继承下来的农业危机, 并且被他发展成为一种个人的疯狂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是扩大了耕地面积( 赫鲁晓夫被人嘲笑的“处女地计划”) ,使得政府在1959--1962年期间得以把谷物年产量提高了1倍,达到12000~13000万吨。 然而,1963年的歉收使产量下降到只有10500万吨,以致不得不从国外(部分从加拿大)购粮1500万吨。

尽管苏联在1970年取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年产量达到18600万吨, 其中7000万吨可供应市场。但与日益增长的人口相此,这个丰收纪录不值一提。同1913年相比,谷物产量不过增长了1 倍, 而城市人口却增长了7 倍。从这里可以找出原因,说明为什么苏联在1972、1975和1977三个歉收年度不得不向国外买进大批粮食。1978年苏联创下了产粮23800万吨的丰收新纪录,1979年和1980年又歉收。1981年的收成,据预测还差强人意。到1981年底时,苏联人口已达2.7亿, 其中1.8亿人住在城市。即使按照最谨慎的估算,要满足苏联全国食品和饲料的需求,粮食的年产量就必须达到大约25000万吨。然而在1976--1980年期间,粮食年产量却始终只有2 亿吨左右。

再说说原因:
1.苏联经济机构畸形。经济问题当然首先看经济基本面。苏联经济结构长年偏重重工业,对农业很重视,但支持度很不够。(即使到今天,主要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仍然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最近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就是如此。经济过度依赖军工、能源等重工业,因此一旦能源价格下跌,必然导致财政状况恶化。)虽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最高的,但是在农业研发科研体系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上、农业经济政策上,苏联都表现出了各种不足。所以苏联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在农业这一块上苏联的人才优势发挥得并不充分。更何况农业还承担了大量支持工业发展的额外任务,不仅工业对农业的支持有限,农业还需要对工业快速发展提供额外的支持。最突出的体现是集体化农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并不利于提高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但是在苏联却被长期保留,原因很简单:方便管理贫穷而受高压的农民;方便将大量的农产品直接输送给城市供应工人。因此,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这个模式是导致农业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2.苏联的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农业压力不断增大。苏联的城市化水平,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速度都是数一数二的,随着二战后婴儿潮的出现,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然而这个时候农业上的问题就凸显了。人口压力是苏联农业的魔咒,其实苏联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中,只是人口的增速远超过粮食产量增速,所以人口的膨胀将苏联的粮食增产消耗得一干二净。

3.苏联纬度过高,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很多高产作物。世界上的饮食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刺激性较强的辅食的模式,数千年来鲜有例外。而世界上的高产作物中,淀粉类的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甘薯和木薯。其中水稻和玉米都对热量光照要求极高,所以在高纬度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生长,这也是赫鲁晓夫农业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增产方面,其实苏联的选择比起中国、美国、印度这些国家来说要少很多。

4.政治体制原因。终于戳到一些人的G点了。现在很多人只要谈到苏联的问题言必称政治,觉得政治体制是万恶之源。这个只能说,在农业问题上,政治体制(高压的政策环境、运动式的生产模式、政治目标的优先序列等)确实对农业增产造成了消极影响,但影响有多少,没研究,不好说。

但是,对于苏联进口粮食也没必要看得太死,并不是进口粮食就代表饥荒,苏联进口的粮食中,很大一部分是饲料用粮。要知道苏联人民生活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肉类食品特别是牛肉在其饮食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需要大量的饲料用粮,进口的粮食中饲料粮的比例往往占据了一半甚至一大半,因此虽然苏联年年进粮,不代表苏联人民会像卫国战争时候一样为了吃块黑面包各种解裤带卖手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虽然糟糕,但基本温饱还是能够保证。
此外,毛子喜欢喝酒这个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要知道酿酒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特别是伏特加这种高酒精度的酒那就更费了,所以虽然政府不断发布禁酒令,但也阻挡不了馋酒的战斗民族将吃饭的粮食拿来化成水喝。

最后就是需要注意,虽然苏联每年进口粮食,但人家也出口粮食呀!对你没看错,苏联每年都会粮食出口。这里面的原因就很多了,援助、个别多余的粮食品种用不了拿去卖、外交需要等等,而且往往出口对象都是远离苏联粮产区的,所以与其花大力气运到其他地方出口,不如直接就进买了然后出口。这个和我国一边进口中东石油一边把西非钻出来的石油直接出口到西欧的道理是一样的。

② 苏联时期的粮食几乎全靠进口,为何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

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粮食的供应曾经大量依赖进口,特别是从华约国家进口。但是俄罗斯在沙俄时期曾经也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但是到苏联时期,苏联的粮食出口却基本上彻底消失了。之所以回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俄罗斯本身地广人稀,拥有大量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所以俄罗斯本身其实不缺粮食。其次就是苏联时期进行过非常多的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整个苏联的土地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最后就是当时苏联实行的制度是余量征集制,这种制度严重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产量大幅度的下降。

最后就是当时苏联实行的制度是余量征集制,这种制度严重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产量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说这种制度破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还是因为这种制度的约束下,每年产出的粮食出去自己的口粮和第二年的种子之后,剩下的粮食都要上交给国家。这就造成了不管你如何进行劳动,每年获得的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瞬间降低。

③ 苏联粮食供应.美国为什么能用粮食武器搞垮前苏联

结构问题,造成苏联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增加导致的对饲料粮的需求大大增加所致。单就口粮而言,基本不存在供应问题。例如苏联自70年代起年消耗饲料粮约8500万至1亿吨,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例也从60年代初的36%增加至70年代末的50%以上。因此,在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大量进口粮食特别是饲料粮便成为必然选择
粮食进口成了最大问题,但毛子的外汇不足,主要依靠石油换汇
老美打击油价,毛子吃瘪
随着进口饲料粮的降低,肉类供应不足,老百姓不干了,结果乐子就来了

④ 一个经济问题,苏联这么大为什么要大量进口粮食

应该是说俄罗斯吧,农业还好,但是很多地方气候不宜农作物生长,进口就相对多一点咯

⑤ 义务交售制中,国家(苏联)拿了粮食去干嘛了怎么处理的

苏联可耕种土地面积2.3亿公顷,但东部亚洲地域不产粮,而欧洲产粮地60%以上是干旱少雨,虽然联有义务交售制,但其实粮仓并不丰硕,供求矛盾非常尖锐。

除了保留必要生活口粮外,其他粮食小部分作为饲料用粮使用,很大一部分作为工业用粮(化工印染,酒精,制酒),其次是出口。

但说起出口粮食,苏联也只维持在500万吨(60年代前)至10000万吨(70年代),因为从苏联诞生之初国际意识形态就比较尖锐的,苏联出口粮食是有固定国家的,二战前很大一部分出口到德国(苏德友好时期),二战后出口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这些国家都是战后独立国家,都是很穷,基本是以物易物形式或无偿的。

赫鲁晓夫上台后就取消了义务交售制度,加大了社会福利,这更加重了苏联粮食需求,私贩储备粮食到各个酒厂尤其猖獗,除了必要援助粮食出口外,苏联已经开始大量进口粮食了。

最后一点,关于赚取外汇说法其实是沙皇俄国时代,沙皇时期俄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在苏联建立后由于战争破坏和国内内战导致种植业遭到破坏外加上斯大林政策失误,苏联早已不在是粮食大国了。

⑥ 苏联粮食需要进口,而现在俄罗斯却大量出口粮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个原因和当时的政策、人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小了来说,粮食关乎的是一个人能不能活命,而从大了来说,关乎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人们如果吃不饱就不会做好工作,而如果一个国家长时间处于饥饿的状态,别说发展了,就算是抵抗外敌的进攻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粮食像是枪的子弹,像是汽车的燃料,像是手机的电,如果没有这些原料作为支持,即使枪械再精良,汽车再名贵,手机再高级都不会发挥它应该有的价值,都不会发挥出您所希望的价值。

而另一点,则是因为该国人口没有以前苏联那么多了,而且老龄化的势头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该国人民思想的转变,例如结婚不生孩子,同性恋比重的加大,都会导致该国人口基数的降低,该国人口的基数降低了,自然就会造成俄罗斯吃粮食的人口减少,自然就会有粮食进行出口了,从一方面来说,也是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⑦ 有个问题:为什么二战后苏联粮食进出口量变化这么大

先正面回答一下问题,苏联是否真的缺粮? 答案是——是的,苏联在建国后一直面临粮食供给短缺的问题,即使是在大丰收时期,也不得不从外国大量进口粮食。

先说说苏联的粮食供给情况:

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当时全国人口为1,5000万, 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1000万吨。

在1923--1925年期间,相同的粮食产量大概足够养活农村居民,但是不够供应城市中迅速增多的工人群众。然而如何让日益增多的人吃上饭,还不是唯一使俄国人操心的事。一些重耍的农业区变穷了,可供应市场的剩余谷物又大部分来自乌克兰、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亚西部—来自经常遭受早炎威胁的地区。

1917年,高产的大型私营农场被收归国有,耕地被分给小农户,使得“可供应市场的”粮食锐减。
每年在国内市场出售的粮食只剩下约1000 万吨,早已满足不了人口日益增长的城市的需求, 更没有多少粮食可供出口。

早在1928 年和1929年俄国就已经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以防止城市地区出现严重粮荒。这就是隐藏在1930年和1931年实行强迫集体化背后的“谷物问题”;尽管农业集体化并没有直接提高粮盒的产量,但却有助于把收割下来的粮食由乡村运往城市。

在1937--1940年期间, 谷物年产量达8500~9000万吨,其中提供给市场的部分大约为3000~3500万吨。这在当时虽然足以使迅逮增长的工业人口吃饱,但是却已满足不了农村人口的需求。
结果是:农民越来越穷。

战事结束后,情况更趋恶化。到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降到了6300--6500万吨——比沙皇俄国时还低。在这期间,人口总数上升至2 亿,其中大约8500万人生活在城市。

这就是赫鲁晓夫当年所继承下来的农业危机, 并且被他发展成为一种个人的疯狂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是扩大了耕地面积( 赫鲁晓夫被人嘲笑的“处女地计划”) ,使得政府在1959--1962年期间得以把谷物年产量提高了1倍,达到12000~13000万吨。 然而,1963年的歉收使产量下降到只有10500万吨,以致不得不从国外(部分从加拿大)购粮1500万吨。

尽管苏联在1970年取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年产量达到18600万吨, 其中7000万吨可供应市场。但与日益增长的人口相此,这个丰收纪录不值一提。同1913年相比,谷物产量不过增长了1 倍, 而城市人口却增长了7 倍。从这里可以找出原因,说明为什么苏联在1972、1975和1977三个歉收年度不得不向国外买进大批粮食。1978年苏联创下了产粮23800万吨的丰收新纪录,1979年和1980年又歉收。1981年的收成,据预测还差强人意。到1981年底时,苏联人口已达2.7亿, 其中1.8亿人住在城市。即使按照最谨慎的估算,要满足苏联全国食品和饲料的需求,粮食的年产量就必须达到大约25000万吨。然而在1976--1980年期间,粮食年产量却始终只有2 亿吨左右。

再说说原因:
1.苏联经济机构畸形。经济问题当然首先看经济基本面。苏联经济结构长年偏重重工业,对农业很重视,但支持度很不够。(即使到今天,主要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仍然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最近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就是如此。经济过度依赖军工、能源等重工业,因此一旦能源价格下跌,必然导致财政状况恶化。)虽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最高的,但是在农业研发科研体系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上、农业经济政策上,苏联都表现出了各种不足。所以苏联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在农业这一块上苏联的人才优势发挥得并不充分。更何况农业还承担了大量支持工业发展的额外任务,不仅工业对农业的支持有限,农业还需要对工业快速发展提供额外的支持。最突出的体现是集体化农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并不利于提高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但是在苏联却被长期保留,原因很简单:方便管理贫穷而受高压的农民;方便将大量的农产品直接输送给城市供应工人。因此,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这个模式是导致农业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2.苏联的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农业压力不断增大。苏联的城市化水平,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速度都是数一数二的,随着二战后婴儿潮的出现,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然而这个时候农业上的问题就凸显了。人口压力是苏联农业的魔咒,其实苏联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中,只是人口的增速远超过粮食产量增速,所以人口的膨胀将苏联的粮食增产消耗得一干二净。

3.苏联纬度过高,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很多高产作物。世界上的饮食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刺激性较强的辅食的模式,数千年来鲜有例外。而世界上的高产作物中,淀粉类的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甘薯和木薯。其中水稻和玉米都对热量光照要求极高,所以在高纬度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生长,这也是赫鲁晓夫农业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增产方面,其实苏联的选择比起中国、美国、印度这些国家来说要少很多。

4.政治体制原因。终于戳到一些人的G点了。现在很多人只要谈到苏联的问题言必称政治,觉得政治体制是万恶之源。这个只能说,在农业问题上,政治体制(高压的政策环境、运动式的生产模式、政治目标的优先序列等)确实对农业增产造成了消极影响,但影响有多少,没研究,不好说。

但是,对于苏联进口粮食也没必要看得太死,并不是进口粮食就代表饥荒,苏联进口的粮食中,很大一部分是饲料用粮。要知道苏联人民生活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肉类食品特别是牛肉在其饮食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需要大量的饲料用粮,进口的粮食中饲料粮的比例往往占据了一半甚至一大半,因此虽然苏联年年进粮,不代表苏联人民会像卫国战争时候一样为了吃块黑面包各种解裤带卖手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虽然糟糕,但基本温饱还是能够保证。
此外,毛子喜欢喝酒这个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要知道酿酒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特别是伏特加这种高酒精度的酒那就更费了,所以虽然政府不断发布禁酒令,但也阻挡不了馋酒的战斗民族将吃饭的粮食拿来化成水喝。

最后就是需要注意,虽然苏联每年进口粮食,但人家也出口粮食呀!对你没看错,苏联每年都会粮食出口。这里面的原因就很多了,援助、个别多余的粮食品种用不了拿去卖、外交需要等等,考虑到幅员广大,所以与其花大力气把产粮区的粮食运到国内市场,不如直接就近卖了然后用外汇买周边的或海外更便宜的粮食进口。这个和我国一边进口中东石油一边把西非钻出来的石油直接出口到西欧的道理是一样的。

⑧ 沙俄是欧洲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但到了苏联为何却出现了粮食问题

因为那会夸大生产量,一直被吹嘘,连续两个领导人都这样,导致了最后非常不好的影响,幸亏后期改革慢慢变好了。

⑨ 除了黄金还是什么属于硬通货

除了黄金还有粮食、钻石、木材等等。

1.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什么时候,粮食都是硬通货。

2.直到现在,很多国家交易时,如果没有现金,通常就会选择黄金或者钻石。

3.对于那些非洲国家来说,自身没有钱,也没有什么矿产,有的只有成片成片的森林。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非洲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时,经常强调自己是通过木材交换的。

4.在西亚各个部落之间,拖欠对付货款最后用武器偿还的事情很多。

5.在俄罗斯等比较寒冷的国家,大部分人都喜欢喝酒。很多人甚至嗜酒如命,一些苏联边民买不到酒,就用物品和邻国边民交换酒喝。除了白酒以外,那些昂贵的红酒也是硬通货。有的时候,红酒比黄金和钱都好用。

⑩ 苏联时期需要进口粮食,为什么俄罗斯时期却大量出口粮食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二战期间导致了苏联的粮食生产遭遇了巨大破坏,无论是粮食的产量,又或者是供应量,都急剧锐减,战争结束以后,一时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粮食供应需求。除了早些年的战争因素以外,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有着紧密关系。1918年到1921年,苏联在农业上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当时的农民除了他们自己的种子和口粮以外,所有的粮食全部要被政府收走。这就导致了农民异常不满,劳动积极性大幅下降,他们甚至宁愿饿着,也不愿意耕地种粮,自然,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受到了巨创。

最后,依仗苏联留下的丰厚遗产,俄罗斯又能做到规模化生产,这就让整个俄罗斯的小麦成本更加低廉,农业种植行业所赚取的利润非常高。最终因素作用之下,因为低廉的价格,俄罗斯出口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巨大优势。俄罗斯成为小麦出口大国,甚至逐渐挤占美国小麦出口市场,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阅读全文

与苏联黄金买欧洲粮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信贷中介收佣金犯法吗 浏览:874
理财基金相信中欧钱滚滚 浏览:366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理财支付宝 浏览:730
圣邦股票大盘 浏览:346
试玩拿到佣金后能删除吗 浏览:178
飞瑞股份 浏览:758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英文 浏览:925
2011年美元和欧元汇率 浏览:647
银行理财有持仓份额冻结 浏览:549
代购应该按照什么汇率结算 浏览:720
尔雅理财等同于投资 浏览:484
桔子理财怎么算收益 浏览:566
2月13日对日元汇率 浏览:246
5月3日汇率查询 浏览:11
买理财净值类的好还是固定收益类的好 浏览:804
进口成本汇率确定 浏览:969
为什么持仓成本和成交价不一样 浏览:277
金瑞众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386
交割月与非交割月持仓限额 浏览:204
佣金宝现金理财取出到账时间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