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股价底部股东还大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
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只要交易买入的对象持股高于5%,则则有六个月的锁定期;只要没有举牌(持股5%),就可以T1在二级市场随便卖。现在大股东大宗交易卖给机构,机构在二级市场出售。
B. 大股东大宗交易减持问题
有,最新规定是“要求大股东在3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受让方比例参考上面的规定。价格没有具体规定,这个是市场行为。
对于受让方抛售,交易所称“对大宗交易买入方的后续卖出行为,已采取重点监控措施,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冲击市场影响正常交易秩序的情形。一旦发现,将及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C. 股票大宗交易减持相关问题,有懂的人吗90日2%限制。
减持的是两个不同的股东:一个是和邦集团,另一个是西部利得。两个减持计划是分开的,90日2%自然是每个减持计划单独计算。
D. 大宗交易会是证监会减持新规的“后门”吗
对近年来重要股东减持数据统计后发现,大宗交易恰是重要股东减持的主要途径,2015年全年占比将近50%。报道称,如此高比例的减持通道,没有相应的减持限制,难免令投资者担心大宗交易成为重要股东减持“后门”。
证监会2015年7月8日发布的“18号文”规定,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和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在减持禁令正式解除前,证监会在1月7日发布减持新规,其中提到:
为既避免《18号文》到期后出现减持高峰,稳定市场预期,又兼顾中长期供求平衡,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的需求,《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根据各种股份转让方式对市场的影响,划分不同路径,引导有序减持。《减持规定》在针对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设置减持比例的同时,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
每经报道提及,2015年全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共计为390.62亿股,而其中有187.88亿股正是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如此算来,大宗交易在全部减持数量中占比达到48%。
报道称,去年前六个月,沪深两市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共计为368.01亿股,占全年比重高达94.21%,2015年下半年减持数量剧减正是受到2015年7月出台的减持禁令影响,尤其是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数据更是缩减明显。
而在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最多的5月,大宗交易占减持总数的比例为56.6%,达到57.52亿股;大宗交易占减持总数比重最高值出现在2015年2月,当月减持总数和大宗交易减持数分别为28.09亿股和20.97亿股。
然而,从新规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市场担忧的减持潮问题,证监会将关注点放在集中竞价交易和协议转让这两种减持方式上。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在一份研报中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的方式受到股市环境的影响,多头市场环境和空头市场环境下的大宗交易折价率差别较大,2010 年至今在 3%-8%之间波动。但这半年经历了动辄“股灾”、“熔断”之后,大宗交易接盘者的风险补偿可能会提升。
报告称,根据机构投资者的反馈,他们担心减持新规“关了大门,而减持则从侧门溜走”,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之后,大宗交易接盘者直接在二级市场的卖出,或者多次转手“化整为零”减持,仍将产生压力。而对于协议转让,新规的“防规避”条款的效果也有待商榷。
因此,张忆东认为,“大股东”减持将更多借道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方式,建议监管细节更进一步明确、完善,特别是对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保持密切跟踪,及时“打补丁”。
E. 股票大宗交易平台减持是什么资格
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超过1%,必须通过大宗交易。
按照《上海证券交易回所交易规则(2014修订答)》
3.7.14 本所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通过本交易所网站公布以下交易信息:
(一)股票和基金的成交申报大宗交易,内容包括:证券代码、证券简称、成交量、成交价格以及买卖双方所在会员证券营业部的名称;
3.7.15 大宗交易涉及法定信息披露要求的,买卖双方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对于大股东而言,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发生变动虽未达到法定比例,但导致其拥有权益的股份低于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的,应当自事实发生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内由上市公司披露提示性公告,也就是说减持公告,应当在大宗交易公告之后的3天内发布。
F. 是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什么意思
有个专门的大宗交易平台,也算是二级市场,但是和日常的交易平台不是一个
G.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后股价起来6个月后会跌回来吗
大股复东减持,并不代表股票一制定出现了问题。这个要看大股东减持后的资金用途是什么,比如是用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或者其它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事项上,则不会对股价有不利影响。反之,则会对股价形成压力,影响股价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