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非理性化投资
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调查研究的投资项目属于非理性投资
2. 刘善存的主要论著
(1)刘善存,《金融市场微观结构模型方法和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6。
(2)许敏,刘善存,交易者市场到达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0,13(1):85-94.
(3)李广川,刘善存,邱菀华,连续竞价指令驱动市场的信息交易概率估计:一种新的方法,管理科学学报,已录用待发表:2010,13(4)。
(4)李广川,刘善存,邱菀华,交易量持续期的模型选择:概率预测方法,中国管理科学,2008,16(1):131-141.
(5)许敏,刘善存,不同类型知情者信息性交易概率及噪声问题,系统工程,2009,27(6):31-37.
(6)朱元琪,刘善存,基于市值规模的上海股市流动性动态分析,系统工程,2009,27(9):1-9.
(7)刘善存,许敏,基于高频交易数据的上海证券市场投资者风险态度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7,25(7):7-12.
(8)曹迎春,刘善存,邱菀华,上海证券市场日内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7):77-84.
(9)李广川,刘善存,邱菀华,潜在信息对日内交易特征的影响: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中国金融评论,2007,1(3):97-113.
(10)李广川,刘善存,邱菀华,中国证券市场成交指令积极性及成交持续期的影响因素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0):11-21.
(11)李广川,邱菀华,刘善存,投资者结构与股价波动:基于过度自信和注意力分配的理论分析,南方经济,2009,4:12-23.
(12)周荣喜,刘善存,邱菀华,熵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综述,控制与决策,2008,23(4):361-366.
(13)宋玉涛,刘善存,胡虎,异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均衡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EI检索期刊),已录用.
(14)刘善存,李朋,信息性交易概率和信息风险溢价,中国金融学,2005,3(1):116-130.
(15)曹迎春,刘善存,邱菀华,证券市场日内流动性的综合度量、特征与信息含量研究,系统工程,2007,25(3),1-9.
(16)李朋,刘善存,信息性交易概率分解和买卖价差研究,南方经济,2006年第2期,13-22.
(17)刘洋,刘善存,上海股票市场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研究,管理学报,2008,5(2):263-268.
(18)刘善存,王明日,朱元琪,上海股市价格聚集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1(3):7-9.
(19)许敏,刘善存,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收益和流动性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1(4):1-3.
(20)李广川,刘善存,孙盛盛,价格限制机制对股票价格波动及流动性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2(3):1-5.
(21)许敏,刘善存,基于VAR模型的知情交易者信息性交易概率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已录用.
(22)宋玉涛,刘善存,非知情交易者策略性交易及均衡特征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已录用.
(23)许敏,刘善存,知情与非知情交易者市场到达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会议论文,中国管理科学专辑,2007,15:202-210.
(24)宋玉涛,刘善存,做市商市场上的均衡定价,会议论文,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2007:990-994 (EI,ISTP收录).
刘善存编著,《EXCEL在金融模型分析中的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4。
3. (组织行为学)群体中个体行为的重要性及二者的关系
给你参考
个体与群体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范畴。个体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社会地位、能力、作用上有区别的有生命的个人。群体则指一定数量的个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小至二人以上组成的家庭,大至民族、阶级,都是群体。个体与群体处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之中。每个人都以个体而存在,同时又以群体中的成员而存在。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而个体又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它要受到群体的制约。任何个体都存在于社会之中,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因此个体之间必然以各种社会关系为纽带,组成各种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原始群、氏族、部
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政治团体,不同的机构、部门、单位的人们,不同的身份、职业以至不同的年龄、性别,等等,都可以构成不同的群体。每一个体可以成为多种群体的成员。同一群体中的个体之间,总是具有
若干共同点,如进行某种共同的活动,或有某种共同的利益和要求,或受着某种共同的组织形式的约束。一般地说,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作和一定的依赖关系。不同的群体,其性质、特点、范围、作用以及对其个体的影响,均不相同。如阶级
群体不同于民族群体;阶级群体,指的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而民族群体,则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群体由个体所构成,但群体并不是个体的
简单堆积或机械相加,群体所产生的集体力量远远大于个体力量的机械的总和。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立。如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是一致的,同时又可能存在着不一致的以至对立的方面。个体与群体的联系和差异,还表现在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关系上。个体意识,是单个人的观点、思想、情感、兴趣等意识的总和,是个人对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的特殊环境的反映。群体意识,则是一定的集体对他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
互联系。一方面,群体意识存在于个体意识之中,并往往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体意识又总是和群体意识相联系而存在。个体意识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受到群体意识的制约,尤其是受到阶级意识的制约。
4. 金融市场的相关书籍
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 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的科学。金融市场既是一个有形市场,又是一个无形市场;同时又是一个市场体系。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作者:刘红忠编著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 证券市场交易机制
第二章 市场流动性
第三章 存货模型
第四章 信息模型
第五章 知情交易策略性交易模型
第六章 非知情交易者策略性交易模型
第七章 交易的信息揭示模型
第八章 交易者理性
第九章 市场有效性
第十章 金融实证分析的主要方法
5. 动量效应的应用范围
基于股票动量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获利,这种利用股价动量效应构造的投资策略称为动量投资策略。
与动量效应相对的是反转效应,指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将会低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
动量效应在股票市场上存在的历史很长,并且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上,甚至一些近期的研究发现动量效应也存在于其它类型的交易市场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寻动量效应的成因以及他是否有违有效市场假说。一些学者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动量效应做出了解释,Barberis、Shleiffer、Vishny(1998)认为保守性偏差导致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不足,使得股价在短期表现出惯性,但以偏概全倾向导致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过度,结果导致股价出现反转。Daniel、Hirshleifer、Subrahmanyam(1998)的解释则是利用了人的过度自信和自归因偏差。HongandStein(1999)基于投资者交互作用机制对动量效应进行解释。HS模型强调了投资者的异质性,把交易者分为信息观察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私人信息在信息观察者之间是逐步扩散的。得到结论:信息扩散慢的股票的动量效应或反转效应高于信息扩散快的股票,因此,公司规模小,换手率低的股票具有更高的动量收益或者反转收益。但是,随后LeeandSwaminathan(2000)等的研究发现高换手率的股票动量效应收益更为明显,HS模型的结论受到质疑。
Balsara、LinZheng等(2006)将疾病传播模型的思想引入HS模型中,认为信息扩散程度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吸收程度。信息传播速度是一个客观指标,与换手率、波动性等有关。信息吸收程度则表示信息的有用性或可靠性,取决于一些主观因素。本文借鉴了这一思想,假设市场中存在知情交易者和非知情交易者。最初知情交易者拥有私人信息,而非知情交易者存在对私人信息的反应不足,导致股价表现出动量效应。随着私人信息在投资者中逐渐扩散,信息逐渐融入市场中,非知情交易者渐渐变成知情交易者,对私人信息做出反应,动量效应逐渐减小,甚至会由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而出现反转效应。
假设动量效应的确由投资者的异质性以及信息在投资者间的不断扩散导致,信息扩散程度一定与动量效应密切相关,信息扩散程度越大,动量效应就会消失的越快。显然,信息扩散程度直接影响了动量效应的存在期限和动量收益的大小,影响信息扩散的因素有:①知情交易者的比例②信息传播速度③信息吸收程度。
6. 当市场上知情交易者变多,股价下跌时股票差价如何变化
不好的消息,股票的差价将越变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