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测试不准怎么办
这种情况极少发生!科学是极严谨的!
② 测不准关系
测不准原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 由 量子力学创始人 海森堡 (Heisenberg)提出。该原理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如果微观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 Δp,同时测得的微粒的动量的不确定范围是 Δq。Δp与Δq的乘积总是大于 hbar/2。这里 hbar = h/2π,h 为普朗克(Plank) 常数。
测不准原来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所谓的测不准与测量仪器的精度无关。测不准原理 现也通常被称作 不确定关系。
可能上面的说法比较专业,因为他是基于微观世界,也就是量子学说来的。其实在现实中也是遵循测不准原理的,只是可以忽略不计而已。如:一颗子弹射击出去,他的靶点不是固定在一个点上,而是在一个范围内(约10的-7次方米的一个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是不能确定。这个就是测不准原理。
因为现实世界中,物体都比较大,速度也慢,所以测不准原理基本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测不准范围很小。只有微观世界才有用。
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
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③ 农行信用卡消费时提示"57不允许此交易"是什么意思
建议致电农行信用卡客服中心4006695599提供账户等详细信息核实止付原因。
贷记卡需要激活后方能使用,办理激活可选择如下方法:
1、电话自助激活:使用申请卡片时预留的家庭电话或手机拨打信用卡客服热线,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即可,目前仅支持身份证类型的账户自助激活。
2、电话人工激活:请您本人致电信用卡客服热线,转人工服务,通过信息核实后即可激活卡片。
3、柜台激活:持卡人本人带着卡片及申请时使用的证件至网点激活。
4、掌银激活:可登陆掌银后,首页点击“信用卡”-“设置”-“卡片激活”。
5、网银激活:
(1)时尚版用户:登录时尚版网银,点击“信用卡”->“设置”,点击激活按钮。
(2)经典版用户:登录个人网银后,点击页面左上角“返回经典版”,点击“信用卡”->“卡片管理”->“信用卡激活”。
④ 在转转上看中一个笔记本电脑,想当面交易买,但电脑配置信息可以修改。鲁大师测不准,请问如何识别
软件检测的结果只能做一个参考,有些软件本身就不怎么专业的!
比如鲁大师等软件检测的是主板的型号,而具体型号,需要查看底部的标签,这个标签会注明具体型号,出厂序列号等信息。
⑤ 测不准理论是谁提出的
根据海森堡提出的量子力学理论,科学家们得出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有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这条原理由海森堡本人在1927年亲自提出,被人们认为是科学中所有道理最深奥、意义最深远的原理之一。
⑥ “测不准”原理是谁提出的
海森堡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助学金,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进修。他的导师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这使海森堡在学术上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当时正是原子物理学迅速发展的时期,海森堡在长期考察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论文《量子论中运动学和力学的形象化内容》,第一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对阐明量子力学的物理内容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于193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 测不准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测不准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这个测不得是什么意思麻烦您下次把那个所需要我回答的问题给说全了我才有办法帮您回答我都不知道你要测不准的原理还有什么为什么测不着都不知道啥意思
⑧ 为什么周易有会测不准股票的时候
子贡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我占卜一百次,大钓有七十次是应验的。只有周梁山那次占卜是例外,但我总应该相信那些多数吧。”)
现代科技发达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达到85%已经相当了得,何况预测股票了!!!
⑨ “测不准现象”是什么
当物质与时间被分割成极微小的部分时,同样也会出现测不准现象。科学家普朗克将常数和光速、引力常数结合在一起,由此得出无法再继续分割的最短长度极限和时间极限,即10-35m和10-43s,分别称为“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任何小于这个极限的长度和时间单位在物理学上都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可能对它做出准确测量,从而也就无法判定它是否真的存在。
⑩ 谁能解释一下测不准原则(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中,任意两个不对易得物理量不能同时被精确的测量
比如你要测量一个质子的位置和当前的运动速度,你就要去“看”它,就要用(至少)一个光子去照它,但你一照,也就改变了那个质子的本身状态
你可以用某种照射方法(比如用不同粒子,或不同强度的光)测得尽可能精确的质子位置,但不可避免会把它“打飞”,所以它原来的速度你就得不到了。你也可以另一种方法去测它的速度,但代价是改变了它的位置。
总之不可能速度位置都精确得到。
除了位置与速度,还有能量与时间也是一对,还有很多。
但注意!这并不是说,测量前速度和位置都是确定的量,只是自然法则不允许我们同时知道它们,不是的!而是它们根本就不确定!
其本质区别在于:经典物理的测量是去了解一个已经存在在那里的确定了的量。而量子力学中,测量前并不存在一个确定的状态,测量实际上是“参与其中”,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导致原先的“不确定状态”变成某几个可能的“确定状态”之一,然后让你观察到。这是量子世界的办事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