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软贷款以色列

软贷款以色列

发布时间:2021-06-25 01:31:28

⑴ IBRD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组织有多少个成员国

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共包括五个成员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国际开发协会(The International Develpment Association)、国际金融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operation)、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The Internaonal Centre for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 ipute)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The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ency)。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向发展中国家 提供中、长期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国际开发协会专门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无息贷款;

国际金融公司则负责向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提供贷款或直接参股投资。

这三个组织均为金融性机构,具体任务虽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向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生产率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创造一个良好的软投资环境,以更有效地吸引外资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其主要业务是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者提供非商业性风险担保和投资促进性咨询服务。

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也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主要是通过调解和仲裁,为各国政府和外国投资者之间解决争端提供方便,以鼓励更多的国际投资流向发展中成员国

世界银行贷款业务概述

世界银行的贷款按其用途及其与投资和组织机构的联系,可大致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投资贷款,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项目贷款。

2.部门贷款。部门贷款通常又可以划分为:
(1) 部门投资贷款;
(2) 中间金融机构贷款,这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中间金融机构进行转贷的项目贷款;
(3) 部门(政策)调整贷款。

3.结构调整贷款。

4.技术援助贷款。

5.紧急复兴贷款。

上述分类中的特定投资贷款以及部门贷款中的中间金融机构贷款,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项目贷款,而其余几类贷款则基本上属于非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也就是直接投资到具体建设项目上的贷款。在世界银行所有这些种类的贷款中,最主要的,即比例和业务量最大、影响和作用也最大的贷款形式,就是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所共有的特点,如贷款期限长 (硬贷款期限20年,软贷款期限35-40年)、利率条件比较优惠(硬贷款实行每半年变动一次的浮动利率,按世界银行筹款成本加上0.5%的利差计算,软贷款只收0.75%的手续费)、贷款的风险由借款国承担外,针对具体的项目,还具有其他以下特点有:

1.贷款项目的准备时间比较长(约需1-2年的时间)。世界银行对每一个使用其项目贷款的项目,均需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以确定该项目在借款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先性与可行性。

2.世界银行对一个项目提供贷款的数额根据该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或项目总投资额的50%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世界银行只提供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其比例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5-50%,个别的可达到75%。

3.手续严密,管理严格。世界银行提供项目贷款,从项目的最初提出和准备开始直至贷款用完,项目建设完成,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在这一复杂而 漫长的过程中,世界银行和项目单位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工程建设、资金拨付、招标采购、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但贷款的投入与项目的建设却也因此而收到较好的成效。

4.资金使用上实行报帐制或先发生后支付制。世界银行在提供每一笔项目贷款时,不是一次把贷款资金全部发放给借款国,而是在签订贷款协定后,将贷款作为承诺额记在借款国名下,然后随着项目建设的进度,由借款国逐次申请提取,由世界银行审核后直接支付给供货商或承包商,或支付给借款国以偿还其已垫支的项目资金,直至项目竣工。所以,一般一个项目贷款的提款支付,要持续5至7年,短的也要4年左右。在此期间,对已承诺尚未提取的贷款,世界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承诺费。

5.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其设备采购、土建工程和建设、咨询专家的聘请等,要按照世界银行的有关采购指南,使用国际竞争性招标及其他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6.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不仅仅只为项目提供建设资金,它同时还帮助借款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并通过提供咨询和培训等,帮助改善项目和机构管理。

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贷款必须用来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贷款投向,应当是一国国民经济中最优先考虑和发展的部门。根据这一宗旨和原则,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社会发展(教育、卫生等)以及工业开发等部门。世界银行通过向这些部门的具体投资目标提供一笔笔贷款,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贷款项目。

所谓项目,一般是指通过投资活动能够形成某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并在这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形成后能产生效益的某个固定的投资目标或范围,或者说是为实现某个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标所进行的投资活动。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就是指将世界银行贷款资金与国内资金结合使用进行投资的某一固定的投资目标。

世界银行每一笔项目贷款的发放,都要经历一个完整而较为复杂的程序,都要经历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周期性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周期。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周期,包括6个阶段:即项目的选定(或称鉴定)、项目的准备、项目的评估、项目谈判、项目执行与监督、项目的总结评价。每一阶段都导致下一阶段的产生,并为下一阶段奠定基础,而下一阶段又都与上一阶段紧密相连,深化上一阶段的工作,补充上一阶段的不足,最后一个阶段又产生了对新项目的探讨和设想,并进而为选定新的项目提供借鉴与信息。这样,项目的周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周而复始。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员国 加入日期
阿富汗 1955年7月14日
阿尔巴尼亚 1991年10月 15日
阿尔及利亚 1963年9月 26日
安哥拉 1989年9月 19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83年9月 22日
阿根廷 1956年9月 20日
亚美尼亚 1992年9月 16日
澳大利亚 1947年8月 5日
奥地利 1948年8月 27日
阿塞拜疆 1992年9月 18日
巴哈马 1973年8月 21日
巴林 1972年9月 15日
孟加拉国 1972年8月 17日
巴巴多斯 1974年9月 12日
白俄罗斯 1992年7月 10日
比利时 1945年12月 27日
伯利兹 1982年3月 19日
贝宁 1963年7月 10日
不丹 1981年9月 28日
玻利维亚 1945年12月 27日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993年2月 25日
博茨瓦纳 1968年7月 24日
巴西 1946年1月 14日
文莱达鲁萨兰国 1995年10月 10日
保加利亚 1990年9月 25日
布基纳法索 1963年5月 2日
布隆迪 1963年9月 28日
柬埔寨 1970年7月 22日
喀麦隆 1963年7月 10日
加拿大 1945年12月 27日
佛得角 1978年11月 20日
中非共和国 1963年7月 10日
乍得 1963年7月 10日
智利 1945年12月 31日
中国 1945年12月 27日
哥伦比亚 1946年12月 24日
科摩罗 1976年10月 28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3年9月 28日
刚果共和国 1063年7月 10日
哥斯达黎加 1946年1月 8日
科特迪瓦 1963年3月 11日
克罗地亚 1993年2月 25日
塞浦路斯 1961年12月 21日
捷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丹麦 1946年3月 30日
吉布提 1980年10月 1日
多米尼加 1980年9月 29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5年12月 28日
东帝汶 2002年7月 23日
厄瓜多尔 1945年12月 28日
埃及 1945年12月 27日
萨尔瓦多 1946年3月 14日
赤道几内亚 1970年7月 1日
厄立特里亚 1994年7月 6日
爱沙尼亚 1992年6月 23日
埃塞俄比亚 1945年12月 27日
斐济 1971年5月 28日
芬兰 1948年1月 14日
法国 1945年12月 27日
加蓬 1963年9月 10日
冈比亚 1967年10月 18日
格鲁吉亚 1992年8月 7日
德国 1952年8月 14日
加纳 1957年9月 20日
希腊 1945年12月 27日
格林纳达 1975年8月 27日
危地马拉 1945年12月 28日
几内亚 1963年9月 28日
几内亚比绍 1977年3月 24日
圭亚那 1966年9月 26日
海地 1953年9月 8日
洪都拉斯 1945年12月 27日
匈牙利 1982年7月 7日
冰岛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尼西亚 1954年4月 15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45年12月 29日
伊拉克 1945年12月 27日
爱尔兰 1957年8月 8日
以色列 1954年7月 12日
意大利 1947年3月 27日
牙买加 1963年2月 21日
日本 1952年8月 13日
约旦 1952年8月 29日
哈萨克斯坦 1992年7月 23日
肯尼亚 1964年2月 3日
基里巴斯 1986年9月 29日
韩国 1955年8月 26日
科威特 1962年9月 13日
吉尔吉斯共和国 1992年9月 18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61年7月 5日
拉脱维亚 1992年8月 11日
黎巴嫩 1947年4月 14日
莱索托 1968年7月 25日
利比里亚 1962年3月 28日
利比亚 1958年9月 17日
立陶宛 1992年7月 6日
卢森堡 1945年12月 27日
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马达加斯加 1963年9月 25日
马拉维 1965年7月 19日
马来西亚 1958年3月 7日
马尔代夫 1978年1月 13日
马里 1963年9月 27日
马耳他 1983年9月 26日
马绍尔群岛 1992年5月 21日
毛里塔尼亚 1963年9月 10日
毛里求斯 1968年9月 23日
墨西哥 1945年12月 31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93年6月 24日
摩尔多瓦 1992年8月 12日
蒙古 1991年2月 14日
摩洛哥 1958年4月 25日
莫桑比克 1984年9月 24日
缅甸 1952年1月 3日
纳米比亚 1990年9月 25日
尼泊尔 1961年9月 6日
荷兰 1945年12月 27日
新西兰 1961年8月 31日
尼加拉瓜 1946年3月 14日
尼日尔 1963年4月 24日
尼日利亚 1961年3月 30日
挪威 1945年12月 27日
阿曼 1971年12月 23日
巴基斯坦 1950年7月 11日
帕劳 1997年12月 16日
巴拿马 1946年3月 14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5年10月 9日
巴拉圭 1945年12月 28日
秘鲁 1945年12月 31日
菲律宾 1945年12月 27日
波兰 1946年1月 10日
葡萄牙 1961年3月 29日
卡塔尔 1972年9月 25日
罗马尼亚 1972年12月 15日
俄罗斯 1992年6月 16日
卢旺达 1963年9月 30日
萨摩亚 1974年6月 28日
圣马力诺 2000年9月 21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7年9月 30日
沙特阿拉伯 1957年8月 26日
塞内加尔 1962年8月 31日
塞舌尔 1980年9月 29日
塞拉利昂 1962年9月 10日
新加坡 1966年8月 3日
斯洛伐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斯洛文尼亚 1993年2月 25日
所罗门群岛 1978年9月 22日
索马里 1962年8月 31日
南非 1945年12月 27日
西班牙 1958年9月 15日
斯里兰卡 1950年8月 29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1984年8月 15日
圣卢西亚 1980年6月 27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982年8月 31日
苏丹 1957年9月 5日
苏里南 1978年6月 27日
斯威士兰 1969年9月 22日
瑞典 1951年8月 31日
瑞士 1992年5月 29日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47年4月 10日
塔吉克斯坦 1993年6月 4日
坦桑尼亚 1962年9月 10日
泰国 1949年5月 3日
多哥 1962年8月 1日
汤加 1985年9月 13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63年9月 16日
突尼斯 1958年4月 14日
土耳其 1947年3月 11日
土库曼斯坦 1992年9月 22日
乌干达 1963年9月 27日
乌克兰 1992年9月 3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972年9月 22日
英国 1945年12月 27日
美国 1945年12月 27日
乌拉圭 1946年3月 11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2年9月 21日
瓦努阿图 1981年9月 28日
委内瑞拉 1946年12月 30日
越南 1956年9月 21日
也门共和国 1969年10月 3日
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赞比亚 1965年9月 23日
津巴布韦 1980年9月 29日
184个

⑵ 里根主义的支持看法

右翼思想库,如传统基金会带头鼓吹南方威胁,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独特的阴谋色彩的画面。传统基金会认为,在七十年代,南方国家曾经施展了一套有系统地破坏北方国家的战略:
1973年在阿尔及尔召开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77国集团督促以政治联合来争取经济力量。参与国要求西方国家做出大量的经济让步。随后的一年,他们将斗争移到联合国大会,并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国家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这些决议是南方国家在后来的十年内为寻求国际经济新秩序(NIEO)对西方国家展开攻击的理论性纲领
传统基金会继续批评道:发展中国家花了极大的时间和资源来传播'国际经济新秩序'意识形态,不仅在整个联合国系统内传播,还在联合国系统之外传播。没有一个联合国办事处和机构躲得过去。
国际经济新秩序所提要求的关键成分之一就是资金重新分配:国际性税收,增加对外援助,没收外国私有财产的权利,商品价格保护,有关运输和贸易的一般性商业优惠。通过工业、海底开发、空间及医药技术的强制性转让,实现技术的重新分配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另一重要原则。
传统基金会特别感到威胁的,是第三世界在重新分配自然资源方面的努力:他们希望通过《海洋法条约》、《各国在月球及其他天体上开发活动协议》(又称作《月球条约》)以及联合国正在进行的一项有关南极洲的研究和辩论,来实现他们对海底、空间和南极洲的控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宾·穆罕默德,是要求联合国占领南极洲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他对联合国大会说,这个星球上所有未被认领的财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理当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控制。
对那些他们无法认占的世界资源,南方国家也曾经企图对之实行管制:私人商业的信息数据受到国际上和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攻击;要求对国际医药贸易实施严格控制的提议在好几个联合国机构内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他的国际机构正在制定针对跨国公司行为的约束性准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建议对媒体进行国际性的限制。 文章中的妖魔是第三世界国家政府。在里根主义信徒的眼中,不管他们正式的政治倾向是什么,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政府--除了智利和殖民地香港以外--全部都是国家干预主义者,而且也都是经济上的失败者。他们由于插手管理经济,结果把经济管理得一团糟。⑦这种经济上的错误插手包括:对自由市场的自然运作强加各种限制,诸如对国内企业的保护措施,从而剥夺消费者享用优质外国产品的权力,维持过高估值的汇率以阻止出口,对外国投资的控制,从而鼓励低效率的生产,以及阻碍粮食生产的价格政策。
南方国家要求资源重新分配的目的在于补偿他们在创造财富方面的失败。因此,企图通过增加对外援助来满足他们要求的做法,只会加重其经济衰退而不会减缓这一趋势:虽然资助对于加快发展来说作用甚微或者根本没有作用,但是它能缓解紧急的短缺状况,特别是消费品和进口产品的短缺。这样就使得政府更容易对人们暂时掩饰其破坏性政策的最恶劣影响。
保守派分析家彼得·鲍尔和巴西尔·雅美在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中更一般性地争辩道:
外部援助提高接受国政府的资金、人缘和权力,从而提高了它们对于社会其他方面的控制能力。因此它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民众生活政治化……当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被广泛政治化的时候,人们的生计,甚至他们经济和身体意义上的生存都取决于政治和行政决策。这个结果带来了冲突……这一系列发展将人们的注意力由生产性活动转向政治领域;而人们的活动取向必然是一个国家经济表现的关键因素。⑨
总而言之,外部援助不仅不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实际上,它更可能是发展的障碍。⑩而且,外部援助是南北冲突的根源,而不是冲突的解决途径。[11]
在更一般意义上,里根主义信徒不同意围堵自由主义的有关观点,即:一个更繁荣的南方能够促进稳定,因而符合美国的利益。实际上,南方已经获得了许多财富,但这是以北方的损失为代价的。而且,围堵自由主义的策略并没有购买到全球稳定。围堵自由主义者不仅在对越南使用武力的决策问题上表现出来犹豫不决的态度,实际上鼓励了共产主义的扩张,而且以慷慨的外援政策,对民族主义力量和第三世界自私的精英搞绥靖主义,而这些人却致力于破坏北方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
实际上,里根新内阁的许多成员坚信:北方的利益和南方的利益是根本相对立的,而当前的任务是通过制定坚定的政策来修补损失,这些政策的目的在于:击退南方,在美国主宰的世界经济体系内,重新征服越来越难以管理的第三世界。1981年10月,罗纳德·里根在墨西哥的坎昆出席了事先大肆声张的经济峰会,该会议期望将南北关系引进一个新阶段。然而后来人们才知道,,坎昆会议成为以自由市场名义进行的一场全球经济反革命运动的序幕。 对那些支持对南方采取对抗政策的里根内阁成员而言,80年代早期的国际经济形势为他们采取经济上的进攻态势提供了有利的情势。首先,尽管在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价格上涨中,欧佩克有外表上的统一战线,但实际上80年代早期欧佩克内部存在着很深的分裂。在激进的伊朗和保守的美国同盟沙特之间存在着分歧,其中伊朗想将石油作为对付西方国家的武器;在包含伊拉克在内的争取收入极大化国家,和如沙特阿拉伯争取市场份额极大化国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分歧。
[12]另外,不受欧佩克控制的油田的发展和加速开采,如在北海和阿拉斯加的油田,明显削弱了欧佩克这个卡特尔组织对石油价格的控制。
更进一步,在七十年代末,美国运用外交技巧,将欧佩克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集团为控制铝土岩、锡和其它原材料价格而成立卡特尔的努力中分裂出来。1975年当第三世界国家政府蜂拥而至巴黎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大会(CIEC)并与北方进行对抗之际,许多国家满心指望着欧佩克的产油国会和它们站在同一战线,以要求订立一个有关一大批商品的全面协定。但是,沙特阿拉伯被收买了:为了回报沙特阿拉伯获准购买的一批美国国债,其具体数目保密,沙特阿拉伯同意不在商品冲突中以石油价格作为武器。一个不曾言明的工作协定就是:沙特阿拉伯和其它欧佩克的阿拉伯产油国可以自由决定石油价格,只要石油供给不被干扰,而且石油收入也不用于削弱现有的经济体系。[13]该协定暴露了南方国家表面信誓旦旦的团结一致背后的脆弱,揭示了产油国精英的利益和北方的工业金融精英的利益才更是唇齿相依的事实。 外援政策成了里根政府约束南方的决定性武器。对绝大多数里根主义信徒而言,似乎早已经达成这项共识:外援主要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应该主要被用来巩固和加强美国在国际强权政治中的地位。实际上,在里根执政期间,非军事性的、但和安全目标挂钩的双边援助的真实增长在80%以上,同时发展外援和食品援助下降了。
[16]从1981年到1986年间,经济援助基金的五个最大受援国全是被认为对美国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它们或者具有反共斗争的战略意义,如萨尔瓦多、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或者具有反对第三世界斗争的意义,如以色列和埃及。
里根主义信徒认为,美国国际发展署支付的双边援助应当加上附加条件:即必须推行自由市场政策,援助必须用来帮助第三世界私人企业的发展;还有人主张减少美国政府在人道主义援助中的角色,并将此责任移交给私人机构,因为对世界上穷人的道德责任最好留给私人和私人组织,而不是政府官员。[17]
七十年代末,经由多边组织的美国对外援助占了美国外援的五分之一左右,这成了一个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一些里根主义信徒提议:这种外援应当逐步淘汰,至少不能再增加,因为资金提供方和接受方之间的关系越疏远,资金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可能性就越大。[18]因此,有120亿美元预算的世界银行,成为里根主义信徒管教南方计划的首要的关注焦点。虽然他们有人愿意让美国停止出资,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机构是第三世界国家主导经济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但财政部的实用主义的保守派,他们就是监护世界银行运作的那些人,他们认识到世界银行是他们管教第三世界国家的极其有效的、乃至核心的工具。 经典的冷战自由主义者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观察到了形势的变化,于1981年辞职。随着麦克纳马拉的辞职及其主要助手(包括高层的规划和项目审查部的主管、巴基斯坦人马布布·乌尔-哈克,他是世界银行扶贫政策的智囊人物)的随后退出,世界银行的温饱需要计划也就此结束了。根据长期以来美国所拥有的权利--任命美国公民担任世界银行最高职位,里根政府提名一位温顺的人物,前任美洲银行行长A·W·(汤姆)·克劳森,接替麦克纳马拉的位置。在八十年代中期,这个职位由一位更好说话的人接替--前共和党众议员巴伯尔·科诺布尔。里根主义信徒们将这个有6000人的大机构加以改造、以推进他们击退共产主义的议程的道路也就开通了。
这一运动的第一炮,就是决定将美国许诺的为1982年国际发展协会(IDA)--世界银行的软贷款窗口--提供资金补充的赞助资金削减3亿美元。这导致了其它发达国家纷纷效仿,最后,软贷款机构收到的资助比它预期的少了10亿美元。由于国际发展协会贷款是以优惠条件面向最贫穷国家的,例如印度、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等等,这一举动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美国及其盟国正准备停止施舍。这也是改变国际发展协会资金配置标准的第一步:原来的标准,即:分配给有需要的国家,因为它们被列为贫穷(人均国民收入在400美元以下),改变成:分配给那些在经济的结构重整中作出最大努力的国家。[19] 接着,美国要求世界银行将资金从传统的借贷项目转向结构调整借贷。结构调整贷款(SAL)形成于麦克纳马拉时代的最后几年,里根政府的财政部则更系统地将它用来强行打开第三世界的经济。结构调整贷款是快速发放型贷款,用来解救一个国家的支付平衡的赤字或者支付到期的利息给私人银行。但是,某国政府如果想获得世界银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贷款,它必须答应在本国执行一项彻底的结构调整计划(SAP),该计划表面上说是为了使其经济更有效率,并能保持可持续的增长。
结构调整贷款通常所附带的条件及其理由包括如下内容: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减少对境外资本的需求,急剧削减政府开支,这个措施的实施意味着削减健康、教育和福利方面的开支;
●削减工资,或者严格限制工资的增长,以防通货膨胀,并使出口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
●放开进口限制,以使本土工业更有效率,并设立激励条件,鼓励为出口市场而生产,这被看作既是获得紧迫需要的外汇收入的渠道,又是比国内市场更具活力的增长动力;
●取消在工业和金融服务业方面的外资限制,以使得本地的生产和服务在外来竞争的压力下更有效率;
●让当地货币对美元等硬通货贬值,以使出口更具竞争力;
●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着手进行急剧的非管制化,以便促进资源依照市场而不是政府命令进行分配。
单单接收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可以获得结构调整贷款,接收国还必须同意由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严格监控是否达到由国际银行业务专家们所制定的目标。结构调整贷款是分批发放的,所以借贷国达到调整目标,意味着下一笔贷款的发放,达不到目标,则意味着下一笔贷款的延期或冻结。由于结构调整措施涵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诸多方面,同意接受结构调整贷款,实质上形同将一个国家的经济控制权拱手让给世界银行。实际上,世界银行的前加拿大执行主席曾经证实:
结构调整贷款中包含的宏观政策建议触及了发展政策过程的最为核心的部分,对于接收结构调整贷款的国家而言,它们经济增长的速率和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目标,恰恰就是国家主权,尽管国家主权是一个捉摸不定却又十分重要的概念。[20]
虽然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们努力地兜售结构调整贷款,宣称它是提高效率和维持增长之必须,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们从一开始就清楚地意识到:结构性调整计划的攻击目标,就是第三世界的国家机制,里根主义信徒们将这个机制看作是使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主权的运作成为可能并具有成效的工具。 毫不奇怪,一开始的时候,很少有政府愿意接受结构调整贷款,但随着1982年中期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里根主义信徒们通过结构调整来重新驯服南方国家的计划,遇到了一个大好时机。约翰·希翰(John Sheahan)记载道:由于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偿还70年代北方国家的银行提供的巨额借贷的困难,美国和布雷顿森林机构利用这一段金融紧张时期,坚持要求债务国要以消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为获得新的资助的代价。[21]
美国财政部规定:美国的私人银行作债务重整时一律要得到世界银行所同意的前提条件。对债务国而言,它们为偿还私人银行的利息所迫切需要的世界银行的批准和现金,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得到。正如一位曾经参与墨西哥债务谈判的财政部官员所言:只有那些下决心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才有可能获得[世界银行的]资助。[22]
结构调整是贝克尔计划的核心内容,这个计划是由里根政府于1985年在汉城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会议上宣布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资助负债国家偿还利息的前提条件是:这些国家必须采用'里根经济学'的路线--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取消政府补贴、开放外国投资等等。[23]里萨克斯指出,从债务国的角度来看,这里所提议的改革目标……比标准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万灵丹在各方面都走得更远,如贬值、公共部门借贷的削减、货币供应控制以及工资与物价的取消控制等等,这形同将整个国家的财产甩卖。[24]正如希翰所形容的那样,人们意识到结构调整是比六十年代初期人们所能够想象的任何计划都要极端得多的一项计划。[25] 至1986年初,十五个债务国中被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尔所指定的十二个优先债务国,其中包括了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菲律宾,都答应接受结构调整计划。结构调整贷款从1981年国际银行总贷款额的3%,上升到了1986年的19%。五年以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5%。到1992年底,共有大约267项结构调整贷款得到批准。[26]
和这些贷款有关的许多项目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进行的。一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现场监督计划被设计成一种短期计划,来纠正一个国家的外部帐目赤字,手段包括强制该国消除财政赤字、限制货币供应、货币贬值等等。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技术官僚们后来认识到:支出平衡问题仍会继续反复出现,除非实行更加战略性的结构改革方案来加强市场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角色,以及将这个国家更彻底地融合进世界经济。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现场监督计划被加以延长,或被扩展设计,将结构改革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出平衡资助的条件之一,或者与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保持密切的协调。
因此,虽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组织各有分工:世界银行负责推动经济增长,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监督金融控制,它们当今的角色则已经很难区分,因为它们已经同时成为北方国家在经济上实行反击策略的执行机构。在那些接受结构调整贷款的国家那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做法以震荡疗法而著称,亦即短期稳定措施和长期结构改革的同时进行。因此,也就难怪实行结构调整的国家将这两个机构讽刺性地称作布雷顿森林双胞胎。
1988年结构调整设施(SAF)的成立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该机构紧密协调这两个组织的监控和执行活动,特别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该地区共有47个国家,其中36个国家实施了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的结构调整计划。由于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大多十分薄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提供资助为名实行的共同管辖政策强加在了大部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实际上,在80年代有70 多个第三世界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屈服,由华盛顿政府所遥控指挥的稳定方案、结构调整和震荡疗法成了南方国家在这十个年头里最普遍的状况。其共同的目标就是解除第三世界国家政府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的权力。1988年,由联合国非洲特使进行的一项有关结构调整计划的调查得出结论:结构调整计划的实质在于减少或彻底消除国家在经济的生产部门与分配部门中的直接干预。[27]类似地,1992年由美洲洲际发展银行出版的回顾十年调整的一个研究,也同样证实了将政府从经济活动中驱逐出去是八十年代指导结构改革的意识形态的中心内容:这个学派认为:从经济道路的选择及其所伴随的制度设计来看,拉丁美洲国家的战后历史是一部集体谬误的历史。要修正这个谬误,长期以来公共部门占据经济舞台中心的现象必须终结,并实行激烈的疗法:作为生产者的国家以及国家扶植的资本主义都必须取消,限制国家的责任,使其仅限于宪法所规定的那些任务,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交还给市场,取消阻挠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企业家阶级的涌现的一切障碍。

⑶ 为什么中国要向以色列贷款4亿美元用于医疗农业教育、减排等项目

这种性质的政府贷款,其实是为了促进以色列的对外出口的。
签订这些协议,是为了引进一些以色列的高新技术到中国。以色列提供贷款,其一是可以迅速准备资金启动项目,由协议进入实质性的开发;其二,银行贷款,也是一种商业投资行为,是有利润回报的;其三,也是重点,这四亿美元的政府贷款,会要求大部分进口设备,原材料等等,从以色列进口的。
这种政府贷款,其实都是为了促进本国出口行业的,你用我国的贷款,项目就必须采购我国的设备和物资的。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的,像我们对非洲的很多贷款项目,也是这样要求的,有的项目,甚至砂子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不是故意的,是他们那确实没有!)

⑷ IBRD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组织其协议何时生效有多少个成员国其主要出版物有什么

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共包括五个成员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国际开发协会(The International Develpment Association)、国际金融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operation)、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The Internaonal Centre for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 ipute)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The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ency)。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向发展中国家 提供中、长期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国际开发协会专门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无息贷款;

国际金融公司则负责向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提供贷款或直接参股投资。

这三个组织均为金融性机构,具体任务虽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向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生产率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创造一个良好的软投资环境,以更有效地吸引外资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其主要业务是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者提供非商业性风险担保和投资促进性咨询服务。

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也是一个非金融性机构,主要是通过调解和仲裁,为各国政府和外国投资者之间解决争端提供方便,以鼓励更多的国际投资流向发展中成员国

世界银行贷款业务概述

世界银行的贷款按其用途及其与投资和组织机构的联系,可大致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投资贷款,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项目贷款。

2.部门贷款。部门贷款通常又可以划分为:
(1) 部门投资贷款;
(2) 中间金融机构贷款,这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中间金融机构进行转贷的项目贷款;
(3) 部门(政策)调整贷款。

3.结构调整贷款。

4.技术援助贷款。

5.紧急复兴贷款。

上述分类中的特定投资贷款以及部门贷款中的中间金融机构贷款,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项目贷款,而其余几类贷款则基本上属于非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也就是直接投资到具体建设项目上的贷款。在世界银行所有这些种类的贷款中,最主要的,即比例和业务量最大、影响和作用也最大的贷款形式,就是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所共有的特点,如贷款期限长 (硬贷款期限20年,软贷款期限35-40年)、利率条件比较优惠(硬贷款实行每半年变动一次的浮动利率,按世界银行筹款成本加上0.5%的利差计算,软贷款只收0.75%的手续费)、贷款的风险由借款国承担外,针对具体的项目,还具有其他以下特点有:

1.贷款项目的准备时间比较长(约需1-2年的时间)。世界银行对每一个使用其项目贷款的项目,均需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以确定该项目在借款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先性与可行性。

2.世界银行对一个项目提供贷款的数额根据该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或项目总投资额的50%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世界银行只提供项目所需的外汇资金,其比例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5-50%,个别的可达到75%。

3.手续严密,管理严格。世界银行提供项目贷款,从项目的最初提出和准备开始直至贷款用完,项目建设完成,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在这一复杂而 漫长的过程中,世界银行和项目单位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工程建设、资金拨付、招标采购、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但贷款的投入与项目的建设却也因此而收到较好的成效。

4.资金使用上实行报帐制或先发生后支付制。世界银行在提供每一笔项目贷款时,不是一次把贷款资金全部发放给借款国,而是在签订贷款协定后,将贷款作为承诺额记在借款国名下,然后随着项目建设的进度,由借款国逐次申请提取,由世界银行审核后直接支付给供货商或承包商,或支付给借款国以偿还其已垫支的项目资金,直至项目竣工。所以,一般一个项目贷款的提款支付,要持续5至7年,短的也要4年左右。在此期间,对已承诺尚未提取的贷款,世界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承诺费。

5.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其设备采购、土建工程和建设、咨询专家的聘请等,要按照世界银行的有关采购指南,使用国际竞争性招标及其他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6.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不仅仅只为项目提供建设资金,它同时还帮助借款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并通过提供咨询和培训等,帮助改善项目和机构管理。

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贷款必须用来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贷款投向,应当是一国国民经济中最优先考虑和发展的部门。根据这一宗旨和原则,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社会发展(教育、卫生等)以及工业开发等部门。世界银行通过向这些部门的具体投资目标提供一笔笔贷款,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贷款项目。

所谓项目,一般是指通过投资活动能够形成某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并在这种固定资产或设施形成后能产生效益的某个固定的投资目标或范围,或者说是为实现某个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标所进行的投资活动。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就是指将世界银行贷款资金与国内资金结合使用进行投资的某一固定的投资目标。

世界银行每一笔项目贷款的发放,都要经历一个完整而较为复杂的程序,都要经历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周期性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周期。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周期,包括6个阶段:即项目的选定(或称鉴定)、项目的准备、项目的评估、项目谈判、项目执行与监督、项目的总结评价。每一阶段都导致下一阶段的产生,并为下一阶段奠定基础,而下一阶段又都与上一阶段紧密相连,深化上一阶段的工作,补充上一阶段的不足,最后一个阶段又产生了对新项目的探讨和设想,并进而为选定新的项目提供借鉴与信息。这样,项目的周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周而复始。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员国 加入日期
阿富汗 1955年7月14日
阿尔巴尼亚 1991年10月 15日
阿尔及利亚 1963年9月 26日
安哥拉 1989年9月 19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83年9月 22日
阿根廷 1956年9月 20日
亚美尼亚 1992年9月 16日
澳大利亚 1947年8月 5日
奥地利 1948年8月 27日
阿塞拜疆 1992年9月 18日
巴哈马 1973年8月 21日
巴林 1972年9月 15日
孟加拉国 1972年8月 17日
巴巴多斯 1974年9月 12日
白俄罗斯 1992年7月 10日
比利时 1945年12月 27日
伯利兹 1982年3月 19日
贝宁 1963年7月 10日
不丹 1981年9月 28日
玻利维亚 1945年12月 27日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993年2月 25日
博茨瓦纳 1968年7月 24日
巴西 1946年1月 14日
文莱达鲁萨兰国 1995年10月 10日
保加利亚 1990年9月 25日
布基纳法索 1963年5月 2日
布隆迪 1963年9月 28日
柬埔寨 1970年7月 22日
喀麦隆 1963年7月 10日
加拿大 1945年12月 27日
佛得角 1978年11月 20日
中非共和国 1963年7月 10日
乍得 1963年7月 10日
智利 1945年12月 31日
中国 1945年12月 27日
哥伦比亚 1946年12月 24日
科摩罗 1976年10月 28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3年9月 28日
刚果共和国 1063年7月 10日
哥斯达黎加 1946年1月 8日
科特迪瓦 1963年3月 11日
克罗地亚 1993年2月 25日
塞浦路斯 1961年12月 21日
捷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丹麦 1946年3月 30日
吉布提 1980年10月 1日
多米尼加 1980年9月 29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5年12月 28日
东帝汶 2002年7月 23日
厄瓜多尔 1945年12月 28日
埃及 1945年12月 27日
萨尔瓦多 1946年3月 14日
赤道几内亚 1970年7月 1日
厄立特里亚 1994年7月 6日
爱沙尼亚 1992年6月 23日
埃塞俄比亚 1945年12月 27日
斐济 1971年5月 28日
芬兰 1948年1月 14日
法国 1945年12月 27日
加蓬 1963年9月 10日
冈比亚 1967年10月 18日
格鲁吉亚 1992年8月 7日
德国 1952年8月 14日
加纳 1957年9月 20日
希腊 1945年12月 27日
格林纳达 1975年8月 27日
危地马拉 1945年12月 28日
几内亚 1963年9月 28日
几内亚比绍 1977年3月 24日
圭亚那 1966年9月 26日
海地 1953年9月 8日
洪都拉斯 1945年12月 27日
匈牙利 1982年7月 7日
冰岛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尼西亚 1954年4月 15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45年12月 29日
伊拉克 1945年12月 27日
爱尔兰 1957年8月 8日
以色列 1954年7月 12日
意大利 1947年3月 27日
牙买加 1963年2月 21日
日本 1952年8月 13日
约旦 1952年8月 29日
哈萨克斯坦 1992年7月 23日
肯尼亚 1964年2月 3日
基里巴斯 1986年9月 29日
韩国 1955年8月 26日
科威特 1962年9月 13日
吉尔吉斯共和国 1992年9月 18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61年7月 5日
拉脱维亚 1992年8月 11日
黎巴嫩 1947年4月 14日
莱索托 1968年7月 25日
利比里亚 1962年3月 28日
利比亚 1958年9月 17日
立陶宛 1992年7月 6日
卢森堡 1945年12月 27日
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马达加斯加 1963年9月 25日
马拉维 1965年7月 19日
马来西亚 1958年3月 7日
马尔代夫 1978年1月 13日
马里 1963年9月 27日
马耳他 1983年9月 26日
马绍尔群岛 1992年5月 21日
毛里塔尼亚 1963年9月 10日
毛里求斯 1968年9月 23日
墨西哥 1945年12月 31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93年6月 24日
摩尔多瓦 1992年8月 12日
蒙古 1991年2月 14日
摩洛哥 1958年4月 25日
莫桑比克 1984年9月 24日
缅甸 1952年1月 3日
纳米比亚 1990年9月 25日
尼泊尔 1961年9月 6日
荷兰 1945年12月 27日
新西兰 1961年8月 31日
尼加拉瓜 1946年3月 14日
尼日尔 1963年4月 24日
尼日利亚 1961年3月 30日
挪威 1945年12月 27日
阿曼 1971年12月 23日
巴基斯坦 1950年7月 11日
帕劳 1997年12月 16日
巴拿马 1946年3月 14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5年10月 9日
巴拉圭 1945年12月 28日
秘鲁 1945年12月 31日
菲律宾 1945年12月 27日
波兰 1946年1月 10日
葡萄牙 1961年3月 29日
卡塔尔 1972年9月 25日
罗马尼亚 1972年12月 15日
俄罗斯 1992年6月 16日
卢旺达 1963年9月 30日
萨摩亚 1974年6月 28日
圣马力诺 2000年9月 21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7年9月 30日
沙特阿拉伯 1957年8月 26日
塞内加尔 1962年8月 31日
塞舌尔 1980年9月 29日
塞拉利昂 1962年9月 10日
新加坡 1966年8月 3日
斯洛伐克共和国 1993年1月 1日
斯洛文尼亚 1993年2月 25日
所罗门群岛 1978年9月 22日
索马里 1962年8月 31日
南非 1945年12月 27日
西班牙 1958年9月 15日
斯里兰卡 1950年8月 29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1984年8月 15日
圣卢西亚 1980年6月 27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982年8月 31日
苏丹 1957年9月 5日
苏里南 1978年6月 27日
斯威士兰 1969年9月 22日
瑞典 1951年8月 31日
瑞士 1992年5月 29日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47年4月 10日
塔吉克斯坦 1993年6月 4日
坦桑尼亚 1962年9月 10日
泰国 1949年5月 3日
多哥 1962年8月 1日
汤加 1985年9月 13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63年9月 16日
突尼斯 1958年4月 14日
土耳其 1947年3月 11日
土库曼斯坦 1992年9月 22日
乌干达 1963年9月 27日
乌克兰 1992年9月 3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972年9月 22日
英国 1945年12月 27日
美国 1945年12月 27日
乌拉圭 1946年3月 11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2年9月 21日
瓦努阿图 1981年9月 28日
委内瑞拉 1946年12月 30日
越南 1956年9月 21日
也门共和国 1969年10月 3日
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1993年2月 25日
赞比亚 1965年9月 23日
津巴布韦 1980年9月 29日
184个

⑸ [高分]沙特阿拉伯目前的政治环境及石油储产比

沙特是君主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国王亦称“真主的仆人”。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有权任命、解散或改组内阁,有权立、废王储,解散协商会议,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颁布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阿拉伯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2006年上半年,沙政局总体平稳,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安全形势续有好转。
【议会】
沙特协商会议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是国家政治咨询机构,下设12个专门委员会。协商会议由主席和150名委员组成,由国王任命,任期4年,可连任。2002年2月,法赫德国王任命萨利赫·阿卜杜拉·哈米德(Saleh Abllah Homaid)为协商会议主席,2005年4月连任。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03年5月组成,现由29名成员组成,主要成员是:国王兼首相、国民卫队司令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Abllah Bin Abl-Aziz and Ben la Den),王储兼副首相、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Sultan Bin Abl-Aziz),内政大臣纳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Naif Bin Abl-Aziz),外交大臣沙特·本·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Saud Bin Faisal Bin Abl-Aziz),石油、矿产大臣阿里·易卜拉欣·纳伊米(Ali Ibrahim Naimi),财政大臣易卜拉欣·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萨夫(Ibrahim Bin Abl-Aziz Asaf)。
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近年来,沙受益于国际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收入丰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政府大力建设和改造国内基础和生产设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力沙特化和经济私有化,努力扩大采矿和轻工业等非石油产业,鼓励发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积极吸引外资,保护民族经济。2005年12月,沙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约一半人口从事游牧,放养骆驼、绵羊、山羊、马。四分之一人口从事农业,耕地不到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一,散布在各绿洲中。农产品有椰枣、小麦、大麦、蔬菜、水果。工业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工、钢铁、纺织、水泥等部门。国家政治、经济重心为利雅得与哈萨区。汉志为第二重心,有行政中心吉达与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麦地那,近年正加速建设红海沿岸的石油化工业。两个重心区之间有公路以及长距离油管、液化气管相通。出口主要为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额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还出口有椰枣、畜产品;输入主要为粮食、糖、茶和纺织品等。从达兰至黎巴嫩的赛达,筑有中东最长的输油管(长1,770公里),近年又修筑了从东岸石油区到西岸的油管与液化气管道。沙赫普尔港“霍梅尼港”的旧称。
2005年,沙石油产量5.26亿吨,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年产量640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沙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目前,沙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共有184个蓄水池,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3%。2005年沙原油日产量为1050万桶。近年来,沙政府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有所改观。
近年石油产量及收入情况如下:
年份
2003
2004
2005
产量(万桶/日)
850
910
1050
收入(亿美元)
740
1060
1570

⑹ 以色列银行贷款利率

这得看你的本金和期限了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麻烦点一下采纳,谢

⑺ 中化巧用收购+贷款金融锚方式收购以色列最大农化企业对于现在的企业并购有何借鉴之处

借鉴之处,分析如下:

1、以色列只有800万人(相当于上海三分之一的人口,其中犹太人600万左右),其国内人口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公司,只有靠创新。他跟中国不同。中国13亿人口,国内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市场。
以色列企业必须都靠创新来发展,努力研发自己的独特科技,然后收购别人或被收购。所以,以色列公司往往很小,但是都有独门绝技,正适合中国公司收购!

2、中国的企业有了成就,往往是做大,专精一门就可以。所以有些公司是大而不强,而以色列企业,因为人口基数问题,根本就无法做大,只能挖掘创新能力!所以以色列公司是小而精!以色列公司,跟中国公司互补性很强!
3、以色列高素质受过军 事 化训 练的人口也是为创新提供素质保证!所以很多外国公司在以色列有研发中心(例如:苹果、谷歌、英特尔、微软、IBM、惠普、雅虎、甲骨文、西门子、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中国公司也开始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例如:阿 里 巴 巴、华 为)用犹太人头脑为中国公司打工!

阅读全文

与软贷款以色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服务专业属于什么类 浏览:364
基金持仓越来越多 浏览:563
杠杆系数说法 浏览:699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467
微金所是什么理财产品 浏览:997
铼本股票 浏览:499
pp基金官方理财下载 浏览:514
萨斯病毒股票 浏览:9
高杠杆之殇华为员工落泪事件 浏览:712
房贷金融服务费合不合法 浏览:5
11月钢管价格会回落吗 浏览:18
伊利股东刘春海 浏览:590
青岛银行理财到期后几天到账 浏览:635
银行汇率有关的实证论文 浏览:645
建华科技股票 浏览:922
光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怎么样 浏览:152
未来金融服务行业 浏览:509
ndf与即期汇率之差 浏览:261
贵金属icp检测机 浏览:240
6月23日英镑汇率 浏览: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