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值变量资料的集中程度有哪些指标
你好 描述性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现象实际情况的指标,如:城镇人口数、居民拥有电脑数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还有不懂的地方,请继续“追问”。 如你还有别的问题,可另外向我求助;答题不易,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⑵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指标分别有哪些各自的适用情况是什么
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集中趋势适用情况:对称分布或偏度不大的资料,尤其适合正态分布资料。
离散趋势指标:极差,方差,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
离散趋势适用情况:均数相差不大,单位相同的资料。
在统计学中,集中趋势或中央趋势,在口语上也经常被称为平均,表示一个机率分布的中间值。最常见的几种集中趋势包括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集中趋势可以由有限的数组中或理论上的机率分配中求得。
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有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个主要特征。仅仅用集中趋势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是不够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其离散程度可以是不同的。
(2)数据密集程度指标扩展阅读:
各指标计算方法:
极差又称全距,是指一组数据的观察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极差的计算较简单,但是它只考虑了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忽略了全部观察值之间的差异。两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能相同,于是它们的极差相等,但是离散的程度可能相当不一致。
平均差是指一组数据中的各数据对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各数据对平均数的离差有正有负,其和为零,因此平均差必须用离差的绝对值来计算。平
平均差用绝对值来度量,虽然避免了正负离差的相互抵消,但不便于运算。一般情况下,可用方差来度量一组数据的离散性。方差通常用字母σ2来表示。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就是观察值的总和除以观察值个数的商,是集中趋势测定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所有平均数中应用最广泛的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可以看成是变量χ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故有时也被称为“倒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分为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
⑶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测度的指标有哪些,各自的表达式是什么
集中趋势测度的指标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表达式是平均数的概念,它能够对总体的某一特征具有代表性,表明所研究的舆论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共同性质和一般水平。
离散趋势测度的指标有全距、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其中标准差最重要。表达式是各个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是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数据密集程度指标扩展阅读:
离散趋势标准差:
平均差用绝对值来度量,虽然避免了正负离差的相互抵消,但不便于运算。一般情况下,可用方差来度量一组数据的离散性。方差通常用字母σ2来表示。
为了使统计量的单位同观察值的单位相一致,通常将方差开平方,即得到标准差σ,标准差也称为均方差。由定义可知,方差和标准差所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对其均值为代表的中心的某种偏离程度。从定义可知,标准差(或方差)较小的分布一定是比较集中在均值附近的,反之则是比较分散的。
标准差的缺点是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标准差也是根据全部数据来计算的,但是它也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标准差的计算要比平均差方便,因此,标准差是描述数据离散趋势最常用的统计量。
在统计中我们通常用sigma^2和sigma分别表示总体的方差和标准差。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大,希望通过抽样,用样本标准差来估计总体的标准差时,就需要计算样本的方差和标准差。仅需要对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作一些调整即可。
标准差的概念在统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任意一个总体,在确定了标准差以后,就可以精确地确定总体中的单位落在平均数两侧某个范围内的频率大小。对于正态分布的情形,在下一小节中,我们将介绍数据落在某个特定范围内概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⑷ 反应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五种,最常用的一种是什么呀
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集中趋势适用情况:对称分布或偏度不大的资料,尤其适合正态分布资料。
离散趋势指标:极差,方差,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
离散趋势适用情况:均数相差不大,单位相同的资料。
在统计学中,集中趋势或中央趋势,在口语上也经常被称为平均,表示一个机率分布的中间值。最常见的几种集中趋势包括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集中趋势可以由有限的数组中或理论上的机率分配中求得。
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有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个主要特征。仅仅用集中趋势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是不够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其离散程度可以是不同的。
(4)数据密集程度指标扩展阅读:
各指标计算方法:
极差,也称为极差,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和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
极差计算简单,但只考虑了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忽略了所有观测值之间的差异。两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能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范围是相同的,但是离散程度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平均差是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偏差是正的或负的,总和是零,所以平均值差必须用偏差的绝对值来计算。平
平均差以绝对值计量,避免了正负偏差的抵消,但不易计算。通常,方差可以用来测量一组数据的离散度。方差通常用字母2表示。
算术平均值:观测值的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算术平均值是集中趋势最重要的度量,也是所有平均值中使用最广泛的。算术平均数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谐波均值:谐波均值可以看作是变量的倒数算术均值的倒数,所以有时称为“倒数均值”。谐波均值分为简谐波均值和加权谐波均值。
⑸ EXCEL中如何表现数据密集情况
要表现数据的密集情况,毫无疑问要选择散点图.
如果你已经对每个范围内的数字个数进行了统计,可以使用雷达图来表示其数值个数的多少
⑹ 数据集中趋势度量的指标有哪几个
众数(mode)是一个比其他数出现次数都要多的数值。对于羞怯感的测量值来说,突然杀人犯的众数反应是yes——10个人中有8个报告说自己是容易感到害羞的。而在惯犯当中,众数反应是no。在突然的谋杀犯中,性别角色得分的众数为+5。你能够计算出他们的自我过度控制分数的众数吗?众数是最容易得出的集中趋势的指标,但常常又是用处最小的如果你能够注意到过控得分中只有一个分数高于众数17但却有6个分数低于它这一情况的话,你就可能体会出众数用处很小的一个原因了。尽管17是频次最高的一个得分,但却不符合我们关于“代表性”或“集中趋势”的概念。
中数(median)更明显的也是一个代表集中趋势的度量;它将一组数据中高分的一半与低分的另一半区分开来。高出中数分数的数量与低于它分数的数量相等。当分数的个数为奇数时,中数是位于数据分布中间的那个分数;当分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研究者常常以最中间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中数;例如,如果将杀人惯犯的性别角色得分按照高低顺序排列在单独的一张纸上,可以看出中数是一10,分别有四个分数高于和低于这一数值。在突然的杀人犯中,中数是+5——第五和第六个分数的平均值,这两个分数恰巧都是+5。中数不受极值的影响、例如,即使突然杀人犯中最高的性别角色得分是+129而不是这里的+61.中数将仍然是+5。这个分数仍然会把数据中高分的一半和低分的一半区分开来。中数始终处在数据分布的之间位置。
平均数(mean)是多数人听到平均这个词时常常会想到的。它同时还是最常用到的描述一组数据的统计量。要计算平均数的话,我们需要把所有数据加在一起,然后再除以这些数据的个数。这一操作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M=(ΣX)/N
⑺ 描述定序数据集中度的指标有什么
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按其所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特性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即数量指标,也称为绝对数。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粮食总产量等。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它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需要连续登记汇总。例如,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
时点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它不具有可加性、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由一次性登记调查得到。例如,在某一时点的总人口数。
2、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的数量。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上的标志值的总和。
只有可加总体能够计算总体单位总量,不可加总体没有总体单位总量;一个总体中只有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有多个标志总量,它们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3、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劳动指标和价值指标
二、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把两个具体数值抽象化,使人们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相对指标在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存在,借助于相对指标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1、结构相对数
它是在资料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例如,恩格尔系数。公式如下:
结 构 相 对 数 = 总 体 部 分 数 值 总 体 全 部 数 值 100 % 恩 格 尔 系 数 = 消 费 支 出 中 用 于 食 品 的 支 出 全 部 消 费 支 出 ∗100 % 结构相对数=\frac{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ast 100 \% \\ 恩格尔系数=\frac{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的支出}{全部消费支出} \ast 100 \%
结构相对数=
总体全部数值
总体部分数值
恩格尔系数=
全部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的支出
用来分析现象总体的内部构成状况。
2、比例相对指标
它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之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 例 相 对 数 = 总 体 中 某 一 部 分 数 值 总 体 中 另 一 部 分 数 值 100 % 比例相对数=\frac{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ast 100 \%
比例相对数=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用来反映组与组之间的联系程度或比例关系。
3、比较相对指标
它是不同总体或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比 较 相 对 数 = 某 总 体 或 单 位 的 某 一 指 标 另 一 总 体 或 单 位 的 同 一 指 标 100 % 比较相对数=\frac{某总体或单位的某一指标}{另一总体或单位的同一指标} \ast 100 \%
比较相对数=
另一总体或单位的同一指标
某总体或单位的某一指标
用来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4、强度相对数
它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强 度 相 对 数 = 某 一 总 量 指 标 数 值 另 一 有 联 系 但 性 质 不 同 的 总 量 指 标 数 值 100 % 强度相对数=\frac{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ast 100 \%
强度相对数=
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某一总量指标
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
5、动态相对数
它又称发展速度,表示同类事物的水平报告期(被研究的时期又称本期、计算期)与基期(作为比较基准的时期)对比发展变化的程度。
发 展 速 度 = 报 告 期 指 标 数 值 基 期 指 标 数 值 100 % 发展速度=\frac{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 \ast 100 \%
发展速度=
基期指标数值
报告期指标数值
用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动程度。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借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数 = 实 际 完 成 数 计 划 完 成 数 100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frac{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 \ast 100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计划完成数
实际完成数
在上述公式中,分子是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而得的数据,分母是下达的计划指标,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数值表明计划执行的绝对效果。
⑻ 不同类型数据的集中趋势及对应的离散程度的度量分别采用哪些指标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调入要分析的变量,点统计量,会发现有集中趋势的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也有离散程度的指标,如方差,标准差,选中这些。
确定,即会自动给出结果。 希望对你有帮助,统计人刘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