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证监会对大股东增持是怎么规定的政策是什么
《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规定,大股东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均不得减持该公司股份。但并未规定大股东减持股份会有什么惩罚。
相关政策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或超过30%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一年内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不超过2%的,可以先增持后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12个月内大股东增持比例超过2%,还是要先申请豁免,才能增持。
上交所还规定,大股东在实施增持计划时,不得将其所持该公司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的。违例者所得收益归该上市公司所有。
为遏制内幕交易,《指引》规定四个时间段内,大股东不得进行增持。包括,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至该事项公告后2个交易日内;其他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2个交易日内。
以上规定出自上证所《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2012修订版)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
大股东增持就是说大股东自己买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增加其持仓量,
是对公司长期看好,有些公司是官方增持,还有就是管理层增持,这都是对公司未来相当看好,有些公司是手上有大量的订单,以及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大量的潜在订单,因为没有人比公司管理层更加了解自己公司的了。
大股东增持原因
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规模增持股票,一般选在股市低迷时期,为显示对公司未来业绩有信心,同时提振二级市场股价。
但是在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后,大股东动辄以上亿元现金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表面上看显得有些任性。
如果是上市公司发公告说有大股东股票增持股票的情况就是说大股东比较看好公司的股票,增加持股数量。大股东增持对公司股票一般属于实质性利好,一般会带动股价上涨。其原因是:
一、最熟悉公司情况的应属公司大股东,股东增持公司股票,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看好,公司一旦有发展前景,将从基本面上保障公司股票价格上扬。
二、从市场供求看,股东增持公司股票扩大了对该股票的需求,求大于供,将在市场层面推动股价上升。不过有时候大股东增持股票短期对股价有一定支撑作用,不过由于增持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市场行情低迷。
我们常常看到所谓大股东增持,基本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利好作用极其有限,甚至会是主力刻意打压股价的契机,绝大多数股票在大股东宣布增持后都走出先扬后抑的走势,对这种股票我认为都没有介入价值,尤其是大盘蓝筹宣布增持,必须在一周内清仓。增持5%的股份和增持0.0005%的股份意义明显不同。股票的好坏,还是看这家公司值不值。
大股东增持就是说大股东自己买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增加其持仓量。对于股份公司而言,
大股东可以公开购买公司股东。对于有限公司而言,大股东可以从其他股东中购买股份。
谨慎看待大股东增持 人民网
② 为什么A股和H股价格差这么多
首先,A-H溢价之所以能存在而不会被套利消除,是因为有market segmentation(市场分割)。也就是说,买的A股不能拿到香港去卖。而且,对于股票这种金融资产来说,有一种天生的缺陷就是很难像衍生品一样进行无风险套利(可以参见put-call parity)。从逻辑上来说,市场分割导致了这种套利困难(limits of arbitrage)。这就导致了同样的股票即使价格差别很大,也不一定会合拢。(可以类比为这相当于在一个水池中间加了一个坝)。
当承认了市场分割之后,就可以谈论为什么价格不一样。(可以类比为为什么水位不一样)。根据传统的金融理论,股票的价值应该等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经过合理的风险调整的贴现率贴现所得到的现值。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股票的价格被价值决定。如果用永续增长模型(GGM)来分析的话,即P=V=E(CF)/r-g,那么股票的价格就会被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 1)投资者对于未来现金流的预期。2)不同的贴现率。因此,可以说A-H股价不同可能来源于投资者对于未来的现金流预期不同。比如A股的投资者更为乐观。(A股和H股的股息是一样的,但是承认股息相同在逻辑上不等同于两者预期相同)。
简单说这是由于香港、内地不同投资环境造成的
1.发行规模不同,如中石油H股在香港发行上市210亿,在大陆则是30亿(未包括未流通部份。)
2.可投资范围不同,相对于内地,香港投资环境更多样化。大陆可投资的渠道大体而言,除了股市就是楼市了,汇市和金市还未形成一定的气候。
3.大陆公司上市的资格是一种稀缺资源(多少带有政府色彩),而香港上市要求则要宽松得多。
4.由于外汇管制,内地是一个半封闭市场,香港则完全开放,因此股票比价上更为向国际接轨,比如巴菲特减持中石油,其中就是觉得中石油比起像壳牌等石油公司已不具备可投资价值,而大陆,中石油就此一家,根本无从比较。
③ 大股东不断回购H股,是否有减持A股
回购的股票注销了么 如果注销的话 就是一种变相的增持 H股应该是便宜吧
回购和减持两个完全是两回事
④ 关于A+H股上市问题
任何ipo都摊薄原来的股东的比例的,所以要先股东大会通过,但是由于一般ipo都是溢价发行,都高于原来的每股净资产,因此一般都老股东还是有利的
中交的大股东中交集团持有的是 A股,当然他完全可以增持H股的,只要他有港币.
⑤ 股票的h股被减持对a股有影响吗
股票不会凭空消失。无论是H股还是A股,被这个人减持的意思,必然是被另一个人增持。所以单纯的减持没有意义。通常值得注意的减持来自大股东、高管减持,因为他们通常知道的内幕消息比普通人多,所以他们坚持通常被理解为股票要下跌。不过高管、股东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⑥ 为什么H股的价格那么便宜
香港是投资市,赚公司利润分配,买股票等于买鸡生蛋。
内地是投机市,赚市场买卖差价,买股票等于黄牛贩票。
⑦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怎么减持了建设银行的股票
建设银行(601939):汇金增持建行1613.92万股A股。
以资产计中国第二大银行建设银行10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截至10月8日,汇金公司累计增持建行A股1613.92万股,约占建行发行总股份的0.01%.至此,汇金公司的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增持后,汇金公持有建设银行1334.07亿股,其中A股1.45亿股,H股1332.62亿股,持股共计57.09%.2009年10月,汇金增持建行1613.92万A股,并承诺在未来12月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建行股份.而昨日晚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双双发布公告称,汇金分别增持工行3007万股A股,增持中行521.6万股A股.至此,继一年前的增持之后,汇金已经完成对工,中,建三大行的再次增持.本次增增持后,汇金分别持有工,中,建三家银行的股份为35.42%,67.5279%,57.09%.作为三大行的大股东,汇金曾两次通过二级市买入工行,建行和中行的股票.第一次是2008年9月23日汇金公司通过上交所系统增持3家银行股票各200万股,并表示拟在首次增持起12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三大行股票.第二次增持则是2009年10月9日,三家银行同时发布增持公告称,汇金公司共买入工行3007.36万股A股,1613.92万股建行A股和中行512.60万股A股.计划在未来12个月继续以自身名义在二级市场增持上述三大银行股.今年8月20日,中央汇金公布,将发行总规模1875亿元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为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注资和参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再融资.根据此前三大行的配股计划,工行,建行,中行等三大国有银行拟通过A+H配股融资的方式分别融资不超过450亿元,750亿元和600亿元.
建设银行A股今日报收4.75元,跌0.21%;H报6.99港元,涨0.14%。
可见,汇金公司持有的庞大股份是H股,10月增持后持有1.45亿A股,占90亿A股流通盘的1.61%。
⑧ 美国的银行到底从建行拿到了多少好处
2010年8月30日,解禁期刚过,美国银行便迫不及待地减持建设银行131亿股H股,税后获利33亿美元。该部分股权的接手方为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以及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局、社保基金在内的几家机构,不过几家中方机构尚未证实接盘建行H股的消息。
回溯至2005年6月,建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吃螃蟹者,引入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首期投资25亿美元,从中央汇金手中认购174.8亿股H股,随后又在建行H股首次公开发行时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30亿美元合计获得建行9%的股份。同时在与汇金签订的协议中,美国银行还保留了一项十分特殊的廉价购买期权,即在未来数年内,美国银行可增持建行股份至19.9%,行权价根据建行“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的1.2倍”与“H股IPO价的1.0712倍”二者孰高原则确定。
之后,美银分两次行权,第一次为2008年5月以每股2.42港元的行权价格从汇金手中购买60亿股H股,第二次为同年11月以2.8港元购进195.8亿股H股。
事实上,美银最早买进的建行191亿股H股在2008年10月正式解禁。当时次贷危机爆发,市场本以为美银会大幅减持建行以自救。不过,囿于当时建行股价太低(2.5港元/股左右),美银非但没有减持,反而逆势行权又从汇金手中购买195.8亿股H股,使其持股从10.75%增至19.13%,接近持股上限。当时建行经审计每股净资产为2.05元人民币,美银的行权价格为2.46元人民币(约2.80港元)。
2009年1月,美银首次减持建行股份,带来巨大的市场震动,建行H股股价在消息出来当日大跌8.76%。彼时次贷危机正在蔓延,瑞士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亦不堪压力抛售68亿股中行H股。美银刚完成对美林证券的收购并等待政府救助以补充流动性,遂以每股3.92港元的价格向机构投资者配售了56.2亿股建行股权,减持价格较市价4.45港元/股折让12%。
美银最大一笔减持发生在2009年5月,当时美国政府对19家大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揭晓,美银未能通过,并需补充约300亿美元资本金,于是再次出售建行股份兑现收益。此轮减持价格为4.2港元/股,折价幅度14.3%,接盘者来自厚朴基金、中国人寿、中银国际和淡马锡。美银在此轮减持中套现73亿美元。
去年11月,建行A+H配股时,身陷亏损泥潭的美银无力参与配股,将17.9亿股配股权转让给淡马锡。美银未披露转让配股权的价格,但因建行H股配股价较市价折让40%左右,市场推测美银可能获利约7.3亿美元。
加上最近一次减持,美银五次减持累计套现194亿美元(税前),目前尚余5%建行股份的市值约91.4亿美元。此外,美银在2005年至2010年五年间获得了不菲的股息收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以每次派息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计算,美银因持有建行股份所获股息收入(税前)总计32.23亿美元。美银在建行的投资中收入总计317.6亿美元,减去其投入成本119.1亿美元,美银获利共约19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