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种高通量测序仪区别 比较
看一下这篇文章,这里面有着三种平台的比较: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benchtop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latforms
里面有通量、准确性、数据量、读长等的比较。
⑵ DNA测序仪
DNA测序仪:
DNA序列测定分手工测序和自动测序,手工测序包括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和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自动化测序实际上已成为当今 DNA序列分析的主流。美国pe abi公司已生产出373型、377型、310型、3700和3100型等DNA测序仪,其中310型是临床检测实验室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型号。
原理:
abi prism 310型基因分析仪(即dna测序仪),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取代传统的聚丙烯酰胺平板电泳,应用该公司专利的四色荧光染料标记的ddntp(标记终止物法),因此通过单引物pcr测序反应,生成的pcr产物则是相差1个碱基的3''''末端为4种不同荧光染料的单链DNA混合物,使得四种荧光染料的测序 pcr产物可在一根毛细管内电泳,从而避免了泳道间迁移率差异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测序的精确度。由于分子大小不同,在毛细管电泳中的迁移率也不同,当其通过毛细管读数窗口段时,激光检测器窗口中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摄影机检测器就可对荧光分子逐个进行检测,激发的荧光经光栅分光,以区分代表不同碱基信息的不同颜色的荧光,并在ccd摄影机上同步成像,分析软件可自动将不同荧光转变为DNA序列,从而达到DNA测序的目的。分析结果能以凝胶电泳图谱、荧光吸收峰图或碱基排列顺序等多种形式输出。
它是一台能自动灌胶、自动进样、自动数据收集分析等全自动电脑控制的测定DNA片段的碱基顺序或大小和定量的高档精密仪器。pe公司还提供凝胶高分子聚合物,包括DNA测序胶(pop 6)和genescan胶(pop 4)。这些凝胶颗粒孔径均一,避免了配胶条件不一致对测序精度的影响。它主要由毛细管电泳装置、macintosh电脑、彩色打印机和电泳等附件组成。电脑中则包括资料收集,分析和仪器运行等软件。它使用最新的ccd摄影机检测器,使DNA测序缩短至2.5h,pcr片段大小分析和定量分析为 10~40min。
由于该仪器具有DNA测序,pcr片段大小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功能,因此可进行DNA测序、杂合子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微卫星序列分析、长片段pcr、rt-pcr(定量pcr)等分析,临床上可除进行常规DNA测序外,还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基因突变检测、hla配型、法医学上的亲子和个体鉴定、微生物与病毒的分型与鉴定等。
⑶ miseq台式dna测序仪 大概多少钱
现在大概是二十多万美金吧
⑷ 购买一台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多少钱
三代测序仪现在可能是pacbio的三代测序仪吧,需要几百万,现在还是二代测序比较主流,而且相对准确度要高于三代测序。
⑸ 现在市面上的基因测序仪 哪个牌子好要是人基因全序列的
现在测序仪占最大头的是illumina,数据量最大,通量高,准确性也还可以,还有就是roche的454,这个平台读长长,准确性高,但是数据量小;然后就是life technology的PGM,这个速度快,数据量小,现在新出的Proton数据量会提高到100G,不知道准确性如何;这些平台都是可以测全基因组的!
⑹ 基因测序从天价降到几十元,测序仪靠什么做到了这一点
最主要的是技术的更新,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市场的占有策略。
1,测序技术的改进:全基因组主要应用的是illumina的Hiseq X10的测序,该在图片信息处理和flowcell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原来是平板上长簇,现在上面有小孔),另外在扩增的技术上也有一点改进(RPA扩增技术)。以上几点使得数据的通量大大调高。所以相应的测序价格也会降低。
2,市场占有策略:这一点我个人理解比技术更新更重要,illumina的战略思路,占有测序市场。其实illumina的Hiseq X10的测序试剂要比其他的试剂便宜很多。不过这个签有协议,只能做人的全基因组重测序项目。
⑺ MiSeq FGx 测序仪可以进行单分子测序吗
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不可以的:
1、Miseq FGx测序仪实际上属于二代测序,原理是利用PCR扩增技术,
单分子测序实际上属于三代测序;原理是利用边合成测序技术;
2、在读长上面,二代测序长度有限,一般只有600bp以下,
而三代测序读长上就更加有优势,一般都在1kb以上。
⑻ 二手基因测序仪哪里能买到
应该是属于实验室仪器类别吧,仪器无忧网或者司马缸APP,一个在电脑,一个用手机下载,都是二手实验室仪器交易。
⑼ 为什么 Illumina 最新测序仪能将全基因组测序价格降至 1000 美元
1.测序原理依然是CG一直用的Sequencingbyligation(SBL)而非illumina家明显占优势的Sequencingbysynthesis(SBS)。虽然CG在前一段时间买了SBS的专利,但在这款测序仪上明显没有使用。28bp的读长应该是4个7mer连起来的长度。2.读长是28bp。50xcoverage一个WGS,每年10000个WGS,一个run跑8天来算的话,一个run的通量大概是32.8T,就数据量讲,绝对是测序仪中航母的体量的#当然占地面积更是#。准确度按照官方的话说应该是“unbelievableaccuracy”,大概错误率是1E-6这个级别,显然是比任何面试的测序仪正确率都远远要高。但是请不要忽略了CG这台测序仪的读长只有28bp,而请考虑把illumina的读长从250bp和150bp砍到28bp再比较正确率的情况。3.1先说优势。数据产量巨大,因而单位成本一定很低,适合做人类基因组的重测序。CG打从出生就标榜是“人类基因组重测序的最佳测序平台”。28bp的读长,复杂度低的“人类”基因组(或是外显子组)处理起来尚且算是得心应手。28bp只能做重测序,组装什么的还是撸撸睡吧。而对于NIPT以及类似的技术,测序过程就是“堆砌数据量”,仅需检测拷贝数变化而不关注覆盖度和SNP水平的变异,CG这款新机器可能是非常好的选择(我不是很确定的是,28bp这个长度是否可能对大规模混样而需要许多复杂度较高的barcode什么的造成一定的麻烦)。而类似于未来的面向肿瘤无创早起筛查的游离肿瘤细胞(ctC)检测,游离肿瘤DNA(ctDNA)检测,以及面向产前胎儿基因组测序的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检测,所测绝大部分数据将是无用数据,CG这种“数据不要钱”的平台的优势可能就会显现。不就是堆数据量么,咱在行。3.2劣势嘛,数据量太大也是一个劣势——凑不满run,一般人根本跑不动。参考HiseqX尴尬的现状。然后读长是硬伤,所以除了“人类”“重测序”以外,几乎没法应用于别的领域了(熊猫那种比人类基因组复杂度还要远低的大概还是可以啦)。以及28bp对pooling时barcode的影响,表示略担心。其他的,参考CG以前的机器,其运行稳定性是个考验,毕竟8天时间不短,反应量数据量都巨大,不知道会不会很容易需要“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