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进出口贸易的朋友能不能介绍一下 中国化工用品的主要进口渠道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从哪些国家进
这个范围也太广了,只要有需求市场通常就会有进口。1) 国内没有生产能力的进口
2)国内有生产能力,但是价格没有优势,或者和国外相仿,但是国外的产品是知名品牌。
3)国内有生产能力,但是国外的质量更好,产量更大,国内供不应求的。
4)国外公司推销自己品牌。尽管国内市场出口价格低,但是国内市场的终端市场价格比较高。
5)国外产品正规进口后没有优势,但是如果做进料或者来料加工出口,有补贴,复出口价值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钛白粉,每年中国即进口也出口。既是出口大国又是进口大国,因为前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比较多,用量比较大,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蓬勃,油漆行业应用的比较多。
❷ 实验室什么试剂贵
实验室用试剂,用量最大的是分析纯试剂,另外还有优级纯,色谱纯,光谱纯等等,因为纯度比较高,价格上比化工原料要高出许多,尤其是不常使用的比较偏僻的试剂,价格更贵。试剂价格层次通常与相应化工产品相对应。普通实验室很少用到非常贵重的药品,绝大多数是常见药品。在这类实验室中比较贵重的就是稀有金属或贵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也有一些非金属单质,如单质硼,价格800-1200元/25克。还有黄金、白金坩埚、白金丝等也是基础实验室中比较贵重的东西。其实这些贵重药品的使用量往往很小。最消耗资金的是大量使用的中等价位的药品。
❸ 在化工产品的工厂报价时,他们说的是折百价,请问折百价是什么意思
化工产品很多都是含水的,比如这个产品对硝基苯胺(简称PNA),他有干品和湿品之分,所谓干品指经过干燥处理过的,这个时候它一般不按折百价出售(因为含水量已经很小了<1%),而
湿品的PNA只经过脱水,它的含水量一般比较大,国标是<8%
都算合格,这样就出现这种情况,有的PNA产品含水量多一点,有的少一点,当然你不能把里面的水也当成产品来卖,就出现了一个折百重,比如一袋PNA毛重是50公斤,含水量为6%(工厂出厂是专门有一个含量的指标=1-含水量),那么实际PNA净重为50*(1-6%)=47公斤,所有的这种PNA产品,都折合成净重,他的标示价格就是折百价。
❹ 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工有多大差距
精细化工:
精细化学工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简称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的主要特点
精细化工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其主要的特点是:
(1)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实用性特征。
(2)技术密集程度高。
(3)小批量,多品种。
(4)生产流程复杂,设备大,对资金需求量大。
(5)实用性、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利润高,附加值高的特点。
(6)产品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多采用间歇式生产工艺。
精细化学品:
即精细化工产品,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应用功能,技术密集,商品性强,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
精细化学品一词,沿用已久,原指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产品,如医、染料、涂料等。但是,这个含义还没有充分揭示精细化学品的本质。近年来各国专家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欧美一些国家把产量小、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把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称为专用化学品(specialty chemicals)。中国、日本等则把这两类产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
在中国精细化学品包括11个产品类别
农;2.染料;3.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4.颜料;5.试剂和高纯物质;6.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7.食品和饲料添加剂;8.粘合剂;9.催化剂和各种助剂;10.(化工系统生产的)化学品(原料)和日用化学品;11.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功能膜,偏光材料等)。
❺ 现在化工产品哪方面用量比较大,或者说哪方面的发展前景比较好,
用废旧轮胎练柴油,现在闹柴油慌,一天的利润在一万以上,生产工艺简单,不过燃烧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投资成本低
❻ 化工原料在哪些行业用量较大,分别是哪些原料,谢谢!
这个问题可就广泛了,化工分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有机化工主要用于化肥厂,制药厂,食品加工等。无机的可以做为燃料如汽油,煤油,天然气,沥青,油漆等。当然这只是一少部分
❼ 化工的现代化工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化学工业各企业间竞争激烈,一方面由于对反应过程的深入了解,可以使一些传统的基本化工产品的生产装置,日趋大型化,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对化学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发展了精细化工,超纯物质,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50年代原子能工业开始发展,要求化工企业生产重水,吸收中子材料和传热材料以满足需要.航天事业需要高能.固体推进剂由胶粘剂,增塑剂,氧化剂和添加剂所组成.液体高能燃料有液氢,煤油,偏二甲肼,无水肼等,氧化剂有液氧,发烟硝酸,四氧化二氮.这些产品都有严格的性能要求,已形成一个专门的生产行业.为了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1960年美国试制成可以实用的膜,以淡化,处理工业污水,以后又扩展用于医药,食品工业.但这种膜易于生物降解,也易水解,使用寿命短.1970年,开发了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它能够抗生物降解,但不能抗游离氯.1977年,改进后的复合膜用于海水淡化,每立方米淡水仅耗电23.7~28.4MJ此外,还开发了和用膜等.聚砜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用于合成氨尾气的氢氮分离及其他多种气体分离.这种技术比其他工业分离方法可以节能.精细以其硬度见长,用作切削工具.1971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及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以β-氮化硅(β-SiN)为燃汽透平的结构材料,运行温度曾高达1370℃,提高功效,节省燃料,减少污染,为良好的节能材料,但经10年试验,仍存在不少问题,尚须进一步改进.现主要用作陶瓷发动机,透平叶片,导电陶瓷,人造骨等.陶瓷的主要物系有氧化物系,如氧化铝(AlO),氧化锆(ZrO)等,和非氧化物系,如碳化物(SiC),氮化物(BN),氮化硅(SiN)等.80年代,为改进陶瓷的脆性,又在开发硅碳纤维增强陶瓷.
专用化学品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以很少的用量增进或赋予另一产品以特定功能,获得很高的使用价值.例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塑料和橡胶助剂,皮革,造纸,油田等专用化学品,以及胶粘剂,防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催化剂等.以催化剂而言,由于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等现代化仪器的发展,有助于了解催化机理,因而制备成各种专用催化剂,标志催化剂进入了新阶段.
化工发展行业发展的重点——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包括医药、农药、合成染料、有机颜料、涂料、香料与香精、化妆品与盥洗卫生品、肥皂与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印刷油墨及其助剂、粘接剂、感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试剂、水处理剂与高分子絮凝剂、造纸助剂、皮革助剂、合成材料助剂、纺织印染剂及整理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动物用药、油田化学品、石油添加剂及炼制助剂、水泥添加剂、矿物浮选剂、铸造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合成润滑油与润滑油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芳香除臭剂、工业防菌防霉剂、电子化学品及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制品等40多个行业和门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将不断开拓,新的门类将不断增加。
精细化学品这个名词,沿用已久,原指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产品,如医药、染料、涂料等。但是,这个含义还没有充分揭示精细化学品的本质。21世纪以来,各国专家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欧美一些国家把产量小、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把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称为专用化学品(specialty chemicals)。中国、日本等则把这两类产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
❽ 化工什么产品比较热门
美国最具权威采购专业杂志、世界各大公司采购经理必读刊物——《采购杂志》,最近一期刊登了关于中国化工采购的权威文章,其中引用了世易化工公司商业发展副总裁冯毅民先生的一些观点。
文章说,如果你正在寻找便宜的化工货源,那么中国并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地方。这完全取决于你要购买的具体化工产品。与中国快速成长的出口外向型制造产业不同,中国化工产业大部分是面向国内的需求而设的。中国化工出口量并不大。就是说,尽管仅在2003年的前七个月中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突破了28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制造成品的出口。但在这些产品原材料的许多基础化工产品领域,中国仍旧保持巨额外贸赤字。从交易金额方面来看,中国实际上是化工产品的纯进口国。中国政府部门也还在积极地扶植化工工业的成长,比如座落在上海漕泾区的上海化工行业园区和在上海西部的新建立的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正在起步中的11平方英里的南京化工工业园区将会成为众多国外和地方化工公司的生产基地。
“中国的化工制造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总部在美国加州帕罗欧透市的世易化工公司商业发展副总裁冯毅民先生说。世易公司帮助美国公司采购中国化工医药产品。他们的世易中国化工交易网站列有20000余家供应商。“虽然中国有近30000家的化工产品生产厂家,但其中20000家规模都相当的小。其中很多要么面临倒闭,要么正在被大公司吞并。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试图鼓励出口。从1998年到2002年间,中国化工产品的进口总值增加了1倍,达到410亿美元。而中国化学产品的出口总值却仅增加了50%,达到150亿美元。这样来说中国是一个年外贸赤字达260亿美元的纯化学产品进口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工原料进口国之一。事实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聚烯烃产品的进口国。根据纽约白原市的Nexant化工咨询公司的分析,预计到2010年中国对聚烯烃的需求量会达到2800万吨。然而中国国内并没有能力生产那么多。预计到2010年中国聚烯烃的年进口量会是现在进口量(500~1000万吨)的2倍。与中国目前占世界聚烯烃总出口量三分之一的现状相比,到2010年中国会成为占世界聚烯烃总出口量一半的国家。所以不要指望从中国采购聚烯烃。“事实上在中国购买树脂和工程塑料的机会几乎为零”,Nexant公司副总裁罗伯特鲍幔说,“中国长期处在赤字的状态,她制造化工下游产品和成品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它生产基础化工材料和塑料树脂的能力。”
在2002年的前6个月,中国对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的需求量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中国是一个高分子和树脂的纯进口国”,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Philip Townsend公司全球研究部的主管大卫.度苒博士补充说,“尽管中国正在新建一些大型的工厂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在近期内这个局面也不会改变。”根据Philip Townsend公司的研究,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取代了北美地区一跃成为的世界最大的聚乙烯消费市场。从1998年到2002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需求量跳涨了60%,已超过了1600万吨。而同期北美的需求量仅增长了7%,为1500万吨。预计到2007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需求量将达到2300万吨,到时北美的需求量会增长到1900万吨。
如果你正在从中国购买化学产品,很大可能你实际在从一家美国或西欧公司购买。现在我就来告诉你为什么。在中国加工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要远远低于美国的,比如在美国建一个伍亿美元工厂,而在中国的造价只需要1500万美元,尽管如此外国公司经常抱怨中国国内生产商交货不按时和生产的产品质量差。结果是许多美国的和欧洲的化学制造商亲自在中国建立工厂,他们在中国建工厂和雇员工的费用仅仅是其在本国所需费用的一小部分,这些公司也会从直接向飞速发展的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国家的化学产品市场获益。这里有一些例子:
——伊士曼化学在中国有很多合资企业。
——壳牌化学正与中国国家海上石油公司在中国建造43亿美元的石化工厂。这在壳牌化学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投资项目。这个工厂年产量800万吨的乙烯。
——扬子石化(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和巴斯富共同建立29亿美元年产600万吨的石化工厂。
——赛拉尼斯和英国石油正在激烈的竞争在中国建立乙酸工厂的资格。
——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正和英国石油在上海建立一个25亿美元的项目,它将会成为年产量900000 吨的中国最大的石脑油的巨头。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化工,沙特石油公司最近为建立一个年生产能力800万吨的乙烯工厂而正在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
——汽巴化工是最早在中国建厂的公司之一。在1990年就开始在中国合资建厂。现在,由于法律的变更,在不久的将来它在中国会容许设立完全汽巴所有的独资工厂。
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不但从在中国建厂来获得成本的节约和来满足亚洲化工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在开办研究开发部门来迎合中国研究开发能力的不断增长。例子包括知名的有机化学研究院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尽管中国是纯化工产品进口国,其在出口的几个化工领域是很有竞争性的:无机化学制品(尤其是氟石,稀土,天然磷,碳素灰),精细和特殊化学制品,医药产品。世易化工公司副总裁冯毅民先生补充说,中国在农业化工产品和染料颜料方面也是有很强的出口能力的。从1996年到2002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化工产品从10亿美元增长到24亿美元。中国一直在国际上宣传中国以下出口竞争力:便宜的人工成本,便宜的厂房建设成本,合理的能源成本,高质量的成千上万的化学工程师和化学家,中国政府计划和支持化学园区的建设等这些优势。
在过去的3年中,碳素灰的生产力提高了近40%,2002年的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预期到今年年底为止,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素会的生产地。目前中国碳酸灰的出口量已超过了100万吨,其中绝大多数是被亚洲的其它国家所购买,中国的出口削减了美国到这些国家的出口量,从而使得美国生产能力的过剩使得美国国内的价格降低。结果是,美国碳酸灰的生产商不得不在中国寻找合资商,这样可以直接将他们的产品卖到亚洲的其它国家去。
2002年,中国2400万吨氟石的产量占世界氟石总产量的50%以上。如此看来,中国是纯粹的氟石出口国。现在中国产品占美国氟石消费量的三分之二。然而随着中国国内对矿石的需求量的增加(铝和氟化工行业的生产需要),中国戏剧性地减低了出口量,现在的中国年出口量从2001年的115万吨降低到为2002年的100万吨,预计2003年出口量降低到85万吨。到目前为止中国稀土占世界总产量的88%,而且还会有很大的蕴藏量。需要3到10个生产步骤的普通医药产品和化学中间体产品,由于中国便宜的人力资本成本,这些产品出口方面增长迅速。比如Aceto公司,一家美国分销商,每年从中国400多个工厂购买价值1亿美元的产品,10年前则仅仅是1500万美元。
从中国采购化工产品有什么好处呢?人力成本是西方国家的25%,资金成本是西方国家的25%到50%。“如此看来与美国的价格相比,在中国可以节省25%~50%的成本”,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Buckton Scott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彼得沸力科说。Buckton Scott是一家总部在英国并在中国设有办事处的国际贸易的公司(进口和销售)。,它已经从30年前开始了与中国进行商业合作。
世易化工公司副总裁冯毅民先生补充说,“很多的美国的大型化工制造企业,比如道化学和杜邦,已经在中国建设目前还需进口的基础化工产品化工工厂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因而,这将降低这些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最终出口化工产品成品的成本。”另外的一个好处是,引用Buckton Scott公司的Filipiak先生的话,美国公司可以从中国购买某些在美国已经因为量少吸引不了美国的制造商不在美国生产了的产品。“某些维生素就是例子”。
尽管中国提供非常好的出口价格,但这里面还是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之一是与物流服务和货物发送有关的问题。比如须要4个星期美国公司才能收到中国的订货。“因为中美之间的长途距离会产生物流服务方面的问题,”Filipiak先生承认,“另外,再加上美国新的生化恐怖方面的法律和规则制度,物流服务的问题会继续存在。”另外一个有关的问题是能源,中国爆炸性的工业发展使得电力供应很难满足实际需要。第三个问题是质量,但这个问题不再像过去那样严重。Filipiak先生强调说,“过去,质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在过去的十年间质量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精细化工方面。”第四个问题是和文件有关的,主要在将产品的文件恰当翻译成英文方面。“这很有可能会延迟产品的可使用期,”Filipiak 先生说。最后一个问题是,长远处看中国价格将会提高。原因主要是:中国爆炸式的经济会一直持续下去,国内的需求有可能会占用部分目前出口的化工产品,从而减弱中国的出口能力。
世易化工公司副总裁冯毅民先生持有不同的意见,“对中国国内需求有可能会降低出口的能力方面我们不必要顾虑太多”他说,“在国内和出口市场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很简单,生产商将会增加生产能力和扩大生产规模。”这里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便中国国内的需求增加,化工出口商还是继续青睐出口业务。冯毅民先生说,“因为美国市场的产品价格一般都较高,中国的化工制造商将产品卖到美国的利润可能会比卖到国内市场的利润高一些。面向国内市场的销售,中国出口商将不得不和大部分不出口的更低廉成本的生产商进行市场竞争。”
如果你准备和中国进行商业往来,一种方案是,如果你有足够资源的话可以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办事处。比如杜邦公司最近在上海新开设了一个中国采购中心来寻找和评估化工供货商。杜邦公司计划今年从中国采购2.5亿美元的化工产品和设备。当然,这虽与他们全球170亿美元的年购买量相比不算什么,但与他们以往在中国最多只采购1亿美元的数额相比有着重大的意义。杜邦公司预计将大幅度地增加在中国的购买量,在五年内从中国采购的产品金额将是杜邦全球采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杜邦公司采购目标化学产品包括农药,纺织染料和添加剂,和医药产品。
另一种方案是与世易化工公司这样的专业采购服务公司合作,或者是与Buckton Scott公司和Aceto公司这样的进口商合作。如果你打算这样做的话,买主应该找一家对中国市场深入了解的服务公司。“对很多美国的分销商,即使一些在中国设有办事处的公司来说,一般来讲中国采购并不是他们的重点,”冯毅民先生注意到,“因此,他们一般不太会深入调查哪些产品是买主最合适从中国采购的,更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为买主量身度体提供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此外,买主应该找到一个以买主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采购服务公司。“很多分销商业务集中在某些产品领域,”冯毅民先生继续讲到,“这样的话,这些分销商不是把重点放在了解买主实际需要从中国采购那些产品和全力为买主提供完善服务上,而仅仅想向买主推销其现有经营产品。”总而言之,最关键的一步是:制订中国采购战略。“找到什么中国可以提供和什么中国不能提供,”冯毅民先生强调说,“然后把刀用在刀刃上,把有限资源放到最大回报的投入中。”
然后,决定怎样公开实施你所制定的战略。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我们处在“世界经济”环抱中,很多公司仍然希望保持他们国际采购的机密性。比如美国的Buckton Scott公司为一家世界大型消费品公司客户工作。“他们认为他们在中国开展采购是个机密,他们不想让竞争对手知道他们产品中目前有多大数量是从中国购买的,”Filipiak 先生解释说。世易化工公司也有同样挑战,但我们至少还可以和世易的一家美国大型公司客户进行谈话采访。但是这家公司强调说,尽管他们十分满意世易公司的工作,他们还是不愿意公开他们与世易公司的商务合作关系。
(据国际文传电讯)
❾ 同一个化工产品的价格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除了含量外,还有其他质量标准,如水分,杂质等.
不同的厂商,包括贸易商和生产商,其成本是有一定距离的.过FDA认证的企业产品的价格不高才怪.
还有是商业潜规则问题
❿ 我是一个化工产品的业务员。销售的一种用途单一的化工产品。做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的起色。想请教一下:
你的语句中已经透露着消极和负面的描述,对这些制度的不满,觉得是阻碍你完成业绩的障碍了。
你这些情况我都碰到过,要跟你解释完要写一篇论文那么长,我简单点说。世界上没有卖不掉的商品,只有不合格的业务员,陈光标卖空气听说过么吗,空气谁买啊,他卖的是人们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也是一种需求。你们产品质量不好,那就是走低端市场,这是你所要找到的目标市场,不是你想的1000吨全部你们来,这个市场也分高、中、低品质等需求,可能只有10%才是正真的值得开发的,你要做好功课,什么样的企业是需求你们这种品质的商品。 我不知道你公司具体什么情况,销售制度能不能运行可以用一个数据衡量,老总或销售经理每月销售量占公司总业绩50%以上,公司在行业内或者某个更具体的领域有一定的名气,那这个公司现行的销售制度是可行的,因为老总能卖的掉,为什么不你不行。
勤奋是必须的,但力量要使在对的地方才能打出最佳的效果,你一天跑10家客户,都是没有需求的,那都是浪费,举例,你给贫民去推销奢侈品,成交比例会高吗?希望你安静下来仔细分析下产品的应用,你产品的优势在哪里,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再配合下销售的小技巧,没有不成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