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马来西亚米里原油指标
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原油密度是油藏工程计算和石油储量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性参数,但目前其模型预测方法还较少。通过对瑞利模型和指数预测模型公式的推导,利用济阳坳陷东辛油田辛11断块区实际流体性质的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原油相对密度随开采时间变化的地质预测模型。模型研究表明,原油密度随开采时间的变化具有瑞利模型和指数模型2种变化规律,且瑞利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原油相对密度的开发动态,但2种模型在对原油密度进行预测时均受到油藏构造部位、开采层位以及油源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❷ 2017出口原油前10
2017年1-12月我国石油原油出口国别统计:
出口到菲律宾金额排名第一,
其次出口日本,马来西亚
而且只出口到这三个国家。
年月 商品编码 商品名称 出口目的国 出口数量(千克) 出口金额(美元)
2017年1-12月 27090000 石油原油 菲律宾 94263597 37252974
2017年1-12月 27090000 石油原油 日本 39134363 16899131
2017年1-12月 27090000 石油原油 马来西亚 25396940 8549543
❸ 中国主要从哪几个国家进口原油
亲。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成品油需求日益增长,为保证成品油市场供应,中石化目前主要从中东地区、非洲地区、欧美地区、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中石化原油进口已占到全国原油进口总量的80%左右。
❹ 中国历年原油进口额
年度 原油进口额
(万美元)
1994 157339
1995 235643
1996 340655
1997 545621
1998 327454
1999 464124
2000 1486066
2001 1166645
2002 1275731
2003 1978240
2004 3391168
2005 4772293
2006 6641190
2007 7977091
2008 12930000
2009 8930000
原油进口数量
(万吨)
1994 1235
1995 1709
1996 2262
1997 3547
1998 2732
1999 3661
2000 7027
2001 6026
2002 6941
2003 9102
2004 12272
2005 12682
2006 14517
2007 16317
2008 17888
2009 20379
❺ 我国每年进口原油量情况
目前每年进口两亿多吨。
❻ 历年来中国进口原油与自产原油所占比例
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原油2.038亿吨,进口原油超过自产1,480万吨,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2%。
已经超过50%的警戒线。
❼ 国际原油指数是什么
原油期货是国际上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品种,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合约主要有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
世界原油主要的分类指标有API度(根据API值分轻质、中质、重质)、硫含量等,现有原油储量比例中,中质和重质原油比轻质原油更高,按硫含量分类,低硫原油仅占17%,含硫原油占30.8%,高硫原油比例高达58%。
那么国际原油指数是什么?国际原油指数大都采用NYMEX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主力合约的一个综合,1--12个月那个月是主力合约的时候 ,原油指数报价就采用那个月的价格。
国际原油指数有哪些?世界原油交易形成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市场,各个市场有价格指标原油,分别是WTI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中东产迪拜原油。其中品质最好的是WTI原油的期货价格,WTI指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是北美地区较为通用的一类原油期货价格。由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以及经济能力,WTI原油已经成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
❽ 国际原油指数有哪些
世界原油交易形成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市场,各个市场有价格指标原油,分别是WTI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中东产迪拜原油。其中品质最好的是WTI原油的期货价格,WTI指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是北美地区较为通用的一类原油期货价格。由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以及经济能力,WTI原油已经成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
❾ 中石化每年进口多少原油
海外权益油将超过千万吨,集团拥有的各类海外施工队伍达到310支,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着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海外业务量增长迅速。今年,中国石化进口原油将达到1.38亿吨(预计今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1.95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量的七成,这不仅满足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以资源为着眼点,以效益为目标,中国石化推进国际化战略,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步伐在加快。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石化的国际石油工程板块新签合同额从每年1.8亿美元增加到每年26.1亿美元。国际炼化工程业务迅速发展,截至今年8月,共签订境外炼化工程承包合同26个,累计合同金额69.85亿美元。2004年至2009年,公司的海外权益油也从20多万吨跃升为超过千万吨。
国际化战略就是要建立海外油气投资、炼化投资、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良性互动体系,是要发挥集团化优势,降低单兵作战的成本。
在这个良性互动体系中,资源是核心,效益是目标。近两年,中国石化国勘的海外项目已达47个,分布在18个国家。海外的石油工程服务或者在公司有权益油区块的国家和地区展开,或者在有市场潜力的地域展开。公司的海外炼化仓储项目,有的是在资源国展开,有的是选择有可能形成市场辐射力,满足工业、贸易一体化目标的地域。在具有原料优势的地区,开始研究建设基础化工项目。为了拓展国际贸易,公司开始运作在海外建设或收购原油仓储设施,为贸易物资搭建中转平台。
打中国石化这一面旗、构建统一的平台,是公司“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海外进行石油工程服务的队伍,同时会承担市场调研、项目跟踪和市场开发等任务,为炼化工程、原油贸易等提供协调服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搭建一个平台,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也可以避免公司内部不同子公司产生竞争。同时,公司借助润滑油、催化剂等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或高技术含量产品,树立中国石化的企业形象,推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