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建设用地指标是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每个城市的指标每年都有上限。不是无止境的开发利用。这也是耕地包红线的有效办法。
Ⅱ 谁有《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0年版)》 是2010版的!!谢谢
行 业
投资强度(苏南地区)
容积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53万元/亩
≥1.0
食品制造业
≥253万元/亩
≥1.0
饮料、烟草制造业
≥253万元/亩
≥1.0
纺织业
≥253万元/亩
≥0.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53万元/亩
≥1.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53万元/亩
≥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53万元/亩
≥0.8
家具制造业
≥253万元/亩
≥0.8
造纸及纸制品业
≥253万元/亩
≥0.8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
≥260万元/亩
≥0.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73万元/亩
≥0.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3万元/亩
≥0.7
医药制造业
≥373万元/亩
≥0.9
化学纤维制造业
≥367万元/亩
≥0.9
橡胶制品业
≥260万元/亩
≥0.9
塑料制品业
≥267万元/亩
≥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3万元/亩
≥0.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00万元/亩
≥0.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3万元/亩
≥0.6
金属制品业
≥293万元/亩
≥0.7
通用设备制造业
≥300万元/亩
≥0.7
专用设备制造业
≥300万元/亩
≥0.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00万元/亩
≥0.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00万元/亩
≥0.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50万元/亩
≥1.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00万元/亩
≥1.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253万元/亩
≥1.0
Ⅲ 造成土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
城市相比于农村,是更加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要担心城市化会带来土地资源的紧张而不相信城市化反而会带来土地资源的宽松呢?
土地资源的话题永远是国人最关注的话题。在眼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各方面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担心再次成为焦点。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心,宏观调控也包括房地产调控的一个主导方向便是限制土地的非农化使用,限制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的增长速度。“新国六条”及实施细则还严格规定,各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建设的70%要限于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的住房。
90平方米,究竟能否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过去,我们强调得比较多的是这样面积的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能够保障大多数人有房住。主流的理由是说,日本和香港大多数人就住在这样面积的住房中,尤其是香港,虽然市民非常富裕,但据说90%以上的市民都住在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中。既然如此,收入更低的大多数中国百姓如果能够有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吗?
除此需求方面的考虑之外,政府也强调供应方面的考虑。主流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如果从国土面积上来比较,我国(960万平方公里)与美国(930万平方公里)相当,但是如果按照人均拥有平原看,我国其实更像日本,中国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而这12%平原面积里又有90%集中在沿海地带,比如东北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等,所以中国人均平原面积比日本多不了多少,总体而言,中国的人均可居住面积与美国相差很大,与日本较有可比性。因此,日本节地型住房解决办法及其主流套型应该是适合中国的,中国必须及时叫停大户型建设,果断地扭转土地资源的粗放使用和浪费使用的局面。另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一项长期规划研究中对占用土地的安排指出,计划到2010年,由于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建设等每年大概只能占掉200多万亩,10年大概是2000多万亩土地。但实际上,过去的4年被占掉的土地已经到达了1600万亩,每年差不多是400万亩。这一研究似乎表明过去几年土地的占用过快,形势紧迫,调整是必要的。
在过去几年中,土地稀缺论和城市化必然造成土地紧张的观点,同时也经常被开发商强化,与需求上涨论一起用来为房价攀升说事———因为土地供应紧张而需求上涨,所以房价上升就是必然的。
质疑土地资源紧张说
只是我对这一看法一直有所疑虑。最根本的一点怀疑在于,城市相比于农村,是更加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要担心城市化会带来土地资源的紧张而不相信城市化反而会带来土地资源的宽松呢?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字,2003年全国城市用地大概是5600万亩,相当于全国国土面积的0.3%;相比之下,农民占2.6亿亩,是城市所占用土地的五倍。简单的测算可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农村的3.4倍。显然,如果城市化将7亿农民都转移出来的话,那么全国只要用1%土地就能解决全部人口的居住问题。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和土地的矛盾应该是越来越缓解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心土地会日益紧张而不是乐观地相信大量的土地将会被释放出来呢?
从土地资源的长期供应条件看,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为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所做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进口规模保持在5000万吨,国内耕地的单产提高速度保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平,那么,在目前的18亿亩耕地资源中,国家还可以拿出1.5亿亩来转移到非农产业发展,平均到25年中每年约600万亩,这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耕地转移规模还要高,也比过去几年的用地高峰还要高,意味着全国的土地供应虽然紧张,但其实是有一定保障的。
另外,我们知道,有许多办法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率。比如通过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可以更高效地使用耕地,通过使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率,通过类似于日本都市圈的土地规划模式、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的模式,再通过将非平原面积引入城市和居民建筑,也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的人地紧张格局。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会发现,土地供应实际上是有弹性的,是随着土地使用方式的改进以及技术的进步日益“增长”,是“无限”而不是有限的。因此,中国的土地供应从城市化和技术进步的角度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中国的土地资源将变得越来越宽松而不是越来越紧张,中国的人地矛盾也将变得越来越减缓而不是越来越加剧。
笔者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在辽阔的新疆,需要极其宽广的土地才能养活一个牧民,在我的老家江西农村,大概需要一亩多地才能养活一个农民,但到了浙江,几分地就能保证当地的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到了东莞,一个小小的长安镇,居然容纳了60万人,并创造出巨量财富。显然,是因为东莞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出现,才减缓了中国的人地矛盾。假设没有东莞的工业化,则新疆也罢,江西也罢,到处都会面临更大的人对土地的压力。
中国的“伪城市化”
但是,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是会越来越紧张的,还有人举出数据来说,中国的耕地日益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矛盾性的结论呢?笔者的猜测是,中国的城市化可能含有“水分”:一是城市化率的提高更多的不是靠城市自然的发展,而是靠宣布某个地区划归到城市来实现的。这样的城市化,是“挂牌”式的城市化,是换汤不换药(至少在一段时间是如此),因此无法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二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了,但由于户籍制度等限制,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覆盖,因此大多数农民还是保留了农村的住房,甚至将在城市赚的钱带回农村建房。这样,一方面城市土地使用在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土地使用未见得减少,总的土地使用便日益增长。
假如上述推测为真,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就是有“水分”的城市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伪城市化”的特征。因此,政府需要努力去做的,不是严格限制城市土地供应的增长,而是消除“伪城市化”的根源并以此推进中国的城市化。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政府的90平方米的限定主要的意义仍然是保障中低收入者在近期有更多的住房供应,并以此稳定普通住房的价格,缓解社会矛盾。至于节约土地资源的说法其实未必是确切的,甚至节约土地的想法与不让房价上升的做法是矛盾的。从长远看,在经过一段激烈的调控(三年到五年)后,在房价上升变得平缓、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逐步解决后,政府也许有可能放松70%的比例以及90平方米的硬性规定。
Ⅳ 标准样地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标准样地设置的目的
根据农用地分等研究成果,在江苏全省各省辖市和不同分等指标区设置省级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将可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省级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的设置、样地土地构成要素的调查和评价,以及各样地之间的相互比较,以质量最优的地块代表省辖市所含分等指标区内农用地的特征,直观地反映全省不同市域和不同分等指标区农用地等别的质量状况,揭示江苏全省农用地质量的空间格局,从而为全省耕地异地占补平衡标准的建立提供便捷和定量化的依据。
(2)通过对省级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土地质量特征值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标准样地控制区及相邻控制区的其他农用地进行比较,可以快速并较为准确地进行全省农用地等别评价结果的更新,实时掌握江苏全省农用地质量时间变化及其空间格局,保证农用地等别评价结果的现势性,避免各市、县分别评价再全省汇总之传统方法所存在的等别结果更新耗时、费钱、花人力,而且成果现势性差等问题。
(3)通过对省级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土地质量进行长期动态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省农用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分析和探讨引起这些变化的自然、经济和政策等因素及其作用过程和机理,从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及提高农用地质量的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标准样地设置的要求
1.代表性要求
每个标准样地都必须具有明显的代表性。这些代表性包括:①所属农业区划、地形条件、水文特征的代表性;②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的代表性;③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代表性,如农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示范区改善土地质量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发展、工业发展通过土地污染等致使土地质量变差的影响等。
2.质量最好的要求
根据标准样地需作为其他地块等别评价和校正参照标准的目的,标准样地设置时应该选用其代表性类型质量最好的农用地作为标准样地,建立其土地特征描述和资源质量等别衡量的统一尺度和标准,代表区内其他地块与之进行比照,将能快速、准确地衡量其土地质量与等别。另一方面,以质量最好作为代表性区域标准样地设置标准和尺度,比以中等质量或平均质量作为标准和尺度,更便于进行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不同代表类型区域之间土地质量、土地等别的比较。因为对于区域土地质量而言,由于土地质量高低组合的差异,不同区域(县、市)间土地“中等质量”往往不具可比性。而质量最好的土地的生产力实际上就是光温生产潜力,也就是说,不同区域(县、市)质量最好的土地间通过光、温条件的比较即能建立其优劣对比关系,因此操作性强。
3.实用有效要求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研究以市为工作区域进行分等的有关计算、结果确定和面积统计,标准样地设定后的日常管理也将由各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而国土部门的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已相当繁忙,因此标准样地设置必须少而精,做到实用有效。设置时,标准样地的代表控制性既要覆盖农业区划、地形条件、水文特征、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的主体区域,同时也要覆盖其境内仍然有足够代表性的非主体、但又具特色和较大面积范围的区域。根据这些标准样地,可以通过比照和订正,快速、全面、准确地确定境内全部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等别及其变化。
Ⅳ 用地规划指标只是高度发生变化是否需要评估
从指标来说是可以进行发生变化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来测定它的相关
Ⅵ 如何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管控拜托各位大神
(一)严格工业用地准入管理。市经信部门应会同发改、科技、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制定工业项目准入指导意见,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工业用地产出效率,国家级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新增工业用地投资总额不低于1亿元,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产值不低于85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40万元/亩;省级开发区、市区[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下同]新增工业用地投资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产值不低于72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其他新增工业用地投资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投资强度不低于350万元/亩,产值不低于63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25万元/亩。 严格执行工业项目投资总额、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准入指标,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联合审查制度,对于未达到规定标准的项目,一般通过租赁土地或厂房解决,不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单独组织供地,具体项目评估准入及审查办法由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另行制定。 (二)引导工业用地向开发区(园区)集中。市区原则上停止向开发区(园区)以外供应零星工业用地;市区以及国家级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停止向高能耗、高污染、科技含量低的一般性传统工业项目供地。鼓励开发区(园区)建设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可以分幢、分层转让,中小企业原则上通过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用房。 本意见下发前已经办理农转用的零星工业用地,原则上应调整用地性质。特殊情况经各区政府(管委会)批准后,可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继续公开出让,但必须在2014年6月30日前成交完毕。 (三)严格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建设用地强度指标,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2,标准厂房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8,工业用地中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 对安全、消防等有特殊规定或行业生产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按有关规定办理;对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或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山边、湖边、河边等地域,经规划部门充分论证并报有权一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用地规模、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在本行政区域内允许实行动态平衡。 文章出处:http://www.jie08.com/news/zcfgui/3443.html
Ⅶ 关于江苏省土地征用补偿的规定
一. 江苏省已经颁布《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
1. 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征地补偿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解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发放管理,具体工作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农保经办机构办理;
2. 根据土地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省划分为四类地区,执行相应的征地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
3. 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按照规定足额补偿。
江苏省有没有关于这种土地征用的补偿办法征地补偿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二. 具体补偿金额为:
(1)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
前款规定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最低标准为:
1.一类地区每亩1800元;
2.二类地区每亩1600元;
3.三类地区每亩1400元;
4.四类地区每亩1200元。
(2)征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费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20000元、17000元、13000元、11000元。
(3)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征收耕地的,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数计算;征收其他农用地的,按照该土地土地补偿费总和的70%除以当地人均安置补助费计算。
Ⅷ 求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0年版
行业投资强度(苏南地区)容积率农副食品加工业≥253万元/亩≥1.0食品制造业≥253万元/亩≥1.0饮料、烟草制造业≥253万元/亩≥1.0纺织业≥253万元/亩≥0.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53万元/亩≥1.0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53万元/亩≥1.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53万元/亩≥0.8家具制造业≥253万元/亩≥0.8造纸及纸制品业≥253万元/亩≥0.8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260万元/亩≥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73万元/亩≥0.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3万元/亩≥0.7医药制造业≥373万元/亩≥0.9化学纤维制造业≥367万元/亩≥0.9橡胶制品业≥260万元/亩≥0.9塑料制品业≥267万元/亩≥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3万元/亩≥0.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00万元/亩≥0.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3万元/亩≥0.6金属制品业≥293万元/亩≥0.7通用设备制造业≥300万元/亩≥0.7专用设备制造业≥300万元/亩≥0.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0万元/亩≥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00万元/亩≥0.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50万元/亩≥1.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00万元/亩≥1.1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53万元/亩≥1.0
Ⅸ 如何解决地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超过规划指标的问题
他妈的。知道我是谁不?我是整容包(郑荣宝)啊。我叫你们找资料。你们居然网上求答案?当我死的啊?提问的人那个叫什么名字?作业你不用写了。直接来我办公室。我让你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