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保险风险指标

保险风险指标

发布时间:2021-10-03 01:45:38

1. 保险风险评估的标准差是什么

学过概率与数理统计没?
去翻下就知道了
书上经常举保险的例子

2. 保险中的风险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意外,无法预料的损失

3. 新保险风险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保险公司现在有“客户投保提示书”,您会有权利和义务清楚明白您将要购买的保险产品的内容和保障,
保障内容,保险责任,保障范围,保险金额,代理人的销售误导,保险合同犹豫期有10天,在犹豫期内是可以全额退保的,现在是不容许收取现金保费的,所以要注意
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还有理财和保险保障类的可以留言咨询

4. 保险基本风险是指什么

保险风险是指尚未发生的、能使保险对象遭受损害的危险或事故,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事件等。被视为保险风险的事件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

保险风险的特征:

(一)风险的不确定性

1.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就个体风险而言,其是否发生是偶然的,是一种随机现象,具有不确定性。

2.不能确定发生时间。虽然某些风险必然会发生,但何时发生却是不确定的。例如,生命风险中,死亡是必然发生的,这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何时死亡,在其健康时却是不可能确定的。

3.不能确定事故的后果,即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例如,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受台风袭击,但每一次的后果不同,人们对未来年份发生的台风是否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以及损失程度也无法准确预测。

正是风险的这种总体上的必然性与个体上的偶然性的统一,构成了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例如,自然界的地震、台风、洪水,社会领域的战争、瘟疫、冲突、意外事故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但风险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正是风险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保险活动或保险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三)风险的普遍性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各种风险相伴的历史。在当今社会,风险渗入到社会、企业、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面临着生、老、病、死、意外伤害等风险;企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等;甚至国家和政府机关也面临着各种风险。正是由于这些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构成威胁的风险,有了保险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

(四)风险的可测定性

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知的,但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的观察发现,风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运用统计方法去处理大量相互独立的偶发风险事故,可比较准确地反映风险的规律性。根据以往大量资料,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可测算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并且可构造出损失分布的模型,成为风险估测的基础。例如,在人寿保险中,根据精算原理,利用对各年龄段人群的长期观察得到的大量死亡记录,就可以测算各个年龄段的人的死亡率,进而根据死亡率计算人寿保险的保险费率。

5. 保险分类监管指标停止

我在深圳做平安保险,也在关注此项政策的出台,希望跟大家聊聊:
保监会关于实施保险公司分类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筹备组,各保监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保险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我会对现行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修改后的分类监管制度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保监会将根据公司2008年末信息进行首次分类评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司分类
保监会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程度,将保险公司分为四类:
A类公司,指偿付能力达标,公司治理、资金运用、市场行为等方面未发现问题的公司。
B类公司,指偿付能力达标,但公司治理、资金运用、市场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风险的公司。
C类公司,指偿付能力不达标,或公司治理、资金运用、市场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的公司。
D类公司,指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或者公司治理、资金运用、市场行为等至少一个方面存在严重风险的公司。
二、分类依据
保监会依据以下信息对保险公司进行分类:
(一)监测指标
1、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的监测指标包括五大类:
(1)偿付能力充足率;
(2)公司治理、内控和合规性风险指标;
(3)资金运用风险指标;
(4)业务经营风险指标;
(5)财务风险指标。
每类监测指标由一些具体指标组成(详见附件)。
2、再保险公司的监测指标仅为偿付能力充足率。
(二)保监会日常监管中所获取的监管信息。
三、监管措施
保监会日常监管中在产品、机构、资金运用等方面对四类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并根据公司存在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一)对A类公司,不采取特别的监管措施。
(二)对B类公司,可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监管措施:
1、监管谈话;
2、风险提示;
3、要求公司限期整改所存在的问题;
4、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
5、要求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达标的计划。
(三)对C类公司,除可采取对B类公司的监管措施外,还可以根据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原因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监管措施:
1、全面检查;
2、要求提交改善偿付能力的计划;
3、责令增加资本金、限制向股东分红;
4、限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
5、限制商业性广告;
6、限制增设分支机构;
7、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责令转让保险业务或者责令办理分出业务;
8、责令拍卖资产或者限制固定资产购置;
9、限制资金运用渠道或范围;
10、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11、向董事会、监事会或主要股东通报公司经营状况。
(四)对D类公司,除可采取对B、C类公司的监管措施外,还可以采取整顿、接管或中国保监会认为必要的其他监管措施。
四、分类评价的频率
(一)保监会每年初根据上一年度审计后的数据,对保险公司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分类,决定监管措施。在此基础上,每季度评估一次,对年度评价结果和监管措施进行相应调整。
(二)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突然发生重大变化,保监会可以随时调整公司的类别和相应的监管措施。
五、分类评价的结果披露
保监会定期向各保险公司通报公司所处的类别和对其采取的监管措施,但不向社会公开披露。
六、公司需要报送的信息
根据分类监管的需要,保险公司应定期向我会报送分类监管信息,具体要求详见《关于实施分类监管信息报送有关事宜的通知(产险公司)》(保监产险〔2008〕1567号)、《关于实施分类监管信息报送有关事宜的通知(寿险公司)》(保监寿险〔2008〕1566号)和《关于报送保险公司分类监管信息的通知》(保监发〔2008〕113号)等文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6. 保险经营的指标有什么要求吗

在实践中,保险经营原则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保险经营基本原则

(一)经济核算原则

1.保险成本核算

对保险成本的核算,就是要核算保险经营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2.保险资金核算

3.保险利润核算

保险企业利润核算的指标体系有两个:一是利润额;二是利润率。

保险企业要在经济核算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企业核算和险种核算两种形式,全面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各险种的经营状况,以达到提高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目的。

(二)随行就市原则

所谓随行就市,是指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保险商品的结构和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保险企业应根据市场提出的现实要求,随行就市调整保险商品的结构和价格才能实现保险商品供求平衡和保险商品的价格。

(三)薄利多销原则

在薄利多销原则下,保险企业可以略高于保险成本的低廉价格,打开保险销路,依靠较大的销售量来保证盈利。

具体做法是,保险企业在制订保险费率时,应尽可能合理。

二、保险经营特殊原则

(一)风险大量原则

风险大量原则是指保险人在可保风险的范围内,应根据自己的承保能力,争取承保尽可能多的风险和标的。

风险大量原则是保险经营的首要原则。这是因为:

第一,保险的经营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过程,而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保险人只有承保尽可能多的风险和标的,才能建立起雄厚的保险基金,以保证保险经济补偿职能的履行。

第二,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的,只有承保大量的风险和标的,才能使风险发生的实际情形更接近预先计算的风险损失概率,以确保保险经营的稳定性。

第三,扩大承保数量是保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风险选择原则

风险选择原则要求保险人充分认识、准确评价承保标的的风险种类与风险程度,以及投保金额的恰当与否,从而决定是否接受投保。

保险人对风险的选择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尽量选择同质风险的标的承保;二是淘汰那些超出可保风险条件或范围的保险标的。

1.事先风险选择

事先风险选择是指保险人在承保前考虑决定是否接受承保。此种选择包括对“人”和“物”的选择。所谓对“人”的选择,是指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评价与选择。所谓对“物”的选择,是指对保险标的及其利益的评估与选择。

2.事后风险选择

事后风险选择是指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物的风险超出核保标准的保险合同作出淘汰的选择。

保险合同的淘汰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等待保险合同期满后不再续保;

第二,按照保险合同规定的事项予以注销合同;

第三,保险人若发现被保险人有明显误告或欺诈行为,可以中途终止承保,解除保险合同。

(三)风险分散原则

风险分散是指由多个保险人或被保险人共同分担某一风险责任。

1.核保时的风险分散

(1)控制保险金额

(2)规定免赔额(率)

(3)实行比例承保

2.承保后的风险分散

承保后的风险分散原则应用以再保险和共同保险为主要手段。

www.fzgtyy.com

7. 保险公司最关键的指标

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指标:偿付能力
想了解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参考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就可以了。以下给出一些关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偿付能力?
消费者花钱买各种人身和财产保险,就是希望在遭受天灾人祸或生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我们提供经济保障。此时,保险公司能不能依约赔偿或给付保险金,就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保险公司最大的债主就是签订了保险合同的投保者,其实就是给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能力。这种偿付能力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体现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即资本充足率,它是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这个“偿付能力充足率”最少要大于100%。比率越大表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越强。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涉及到广大投保人的切身利益,是保监会监管工作的核心内容。根据9月1日开始实施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会根据偿付能力状况将保险公司分为三类。
1、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保险公司,为不足类保险公司;
2、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的保险公司,为充足I类公司;
3、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的为充足II类公司
对消费者来说,偿付能力充足率数字越大,在索赔或者领取保险金时,兑现越有保证。
来源:中国保险报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将须公开披露
11月10日,保监会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了《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并从即日起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30日。《办法》明确规定,当偿付能力出现不足或者发生重大变化时,保险公司需要公开披露。
《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反映其经营管理状况的主要信息,其中包括基本信息、财务会计信息、风险管理状况信息、保险产品经营信息、偿付能力信息、重大关联交易信息、重大事项信息及保监会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但《办法》也强调,上述规定仅为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办法》规定的前提下披露更多信息。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保险风险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航班管家王江融资 浏览:485
资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33
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 浏览:414
货车帮融资造假 浏览:917
经营杠杆就是成本函数 浏览:826
一套80年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浏览:121
专访福期货 浏览:978
6分钟3万的贷款 浏览:784
小光股票 浏览:365
货运融资的最快方式 浏览:142
金隅股份最新消息 浏览:313
农业银行网上那个银行跨行转账汇率多少 浏览:674
亚世光电价格估值 浏览:870
上海八方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1000
在建行app上买的买的理财产品怎么找不到 浏览:880
应收租赁款保理政府融资 浏览:239
大的金融公司资产 浏览:980
商品交易所 浏览:139
市场汇率是中间价吗 浏览:290
人民币汇印尼盾汇率 浏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