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债券上市交易的最后价格怎么确定的~~~~刚才看到基金估值说 对于流动性不好的债券,只有有几个小的交易
基金估值对于流动性不好的债券是采用公允价值的
为什么不做债基呢?今年都涨了20%多了
买基金最好到证券公司,服务专业费用低
欢迎前来开户,还有奖品哦
B. 债券实际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该债券的发行价格为38315054.5元
债券发行价格公式为:Σ(票面金额*票面利率)/(1+市场利率)^t + 票面金额/(1+市场利率)^n(取1~n,n为债券期限)
即债券发行价格=各期利息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到期票面金额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
(2)地方债券上市后价格扩展阅读:
债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
根据《公司法》 的规定,我国债券发行的主体,主要是公司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是: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 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 000万元。
2.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
3.公司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4.筹资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5.债券利息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其他条件。
C. 新债上市当天卖出应该如何定价
您可以在新债上市之前,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合理估算一个价格,等待这只可转债上市后,在没有达到预期价格时可以先等一等,等接近或达到预期价格之后再卖出。 一般来说,新债上市第一天只要有获利,就可以挂现价卖出。
新债上市首日即可选择卖出,很多新债通常都是在上市当日的收益是相对较高的。新债上市后的价格是不断波动的,一般的投资者很难把握到最高点,所以当新债价格上涨达到预期目标时,建议果断卖出。新债上市后也存在破发的风险,即上市后价格跌破100元。若该公司对应股票表现良好,那么投资者可以在破发后选择继续持有,待债券价格反弹后再卖出。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4-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债券的发行价格为多少
每年支付一次利息100元,第一年年底的支付的100元,按市场利率折现成年初现值,即为100/(1+8%),第二年年底的100元按复利折合成现值为100/(1+8%)^2,……第5年年底到期的本金和支付的利息按复利折合成现值为(100+1000)/(1+8%)^5
(说明:^2为2次方,^3为3次方,以此类推),计算如下:
P=100/(1+8%)+100/(1+8%)^2+……+100/(1+8%)^5+1000/(1+8%)^5
=∑100/(1+8%)^5+1000/(1+8%)^5
=100*[(1+8%)^5-1]/[8%*(1+8%)^5]+1000/(1+8%)^5
=1079.85
E. 债券发行的价格是怎么算的
发行价格就是把未来所有现金流按市场利率折现。
每年息票=1000万*6%=60万
发行价格=60/(1+5%)^1+60/(1+5%)^2+60/(1+5%)^3+60/(1+5%)^4+60/(1+5%)^5+1000/(1+5%)^5 = 1043.2948万元,即10,432,948元
你好
F. 可转债上市的价格一般是多少,会不会下调转股价
可转债上市价格一般是按面值卖的,100元一张。可转债的价格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普通的债券,持有他每年能得到利息。另一部分是看涨期权。两者相加就是可转债的价格。由于股票的价格随公司经营的变化不断变化,所以看涨期权的价值波动很剧烈。同时,社会的资金成本不断变化,也导致债券部分的价格上下波动。这就导致可转债的价格波动很剧烈,有时候能远低于面值,也能远高于面值。我建仓的时候,底仓部分最喜欢配置可转债。
转股价一般随时间进行调整。例如分红、送股后,转股价也相应下降;公司股东大会也有权利修改转股价。具体的条款,您可以查看可转债的说明书。
简单聊聊,供您参考。
G. 新债刚上市多少钱可以买进
低于100元的,都可以买进。
H. 地方债券的风险及现存问题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风险
(一)偿还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被称为“银边证券”,信用度很高,一般不会出现无人购买的现象,但地方政府债券 同公司债券一样存在偿还风险。以项目效益担保的地方债存在难以预测的决策风险。世界经济形势变 化、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决策人员知识结构缺陷和经验不足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败。因此即使地方政府在 发债前进行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也不能在绝对意义上消除风 险。以税收担保的地方债也存在偿还风险。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原因之一,以这样 的财政收入担保地方政府债券的偿还,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没有根据本地的实际情 况选择地方税税种、税率的权力,也就不能通过调整税种、税率拓宽财源,这必然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 收入的稳定性。地方政府以不稳定的财源担保债券发行,给债券的偿还带来了风险。
(二)宏观调控风险 研究认为,发行地方债引起的宏观调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债的发行可能引起 通货膨胀。地方债的发行意味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规模的扩大加速了资金流动,货币流动性的提升 和增大货币发行量一样,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二是地方债的发行将会冲击证券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将会 从其它证券市场吸引资金,直接导致这些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三是实施地方债有可能加剧地区间的不 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信用状况相对于内陆地区要好得多,发达地区更容易获得发行资格。在都有 资格发行时,更好的财政信用状况会吸引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发达地区。四是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 整。在没有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时,地方政府就设法通过集资、迫使银行贷款等手段为项目融资,从而 造成全国各地严重的乱上项目、重复建设的情况。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在地方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 换的情况下,乱上项目、重复建设可能会变得更严重。
(三)政治风险 以上所有风险都有可能导致政治风险。一旦让地方发行债券,各地可能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 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许多地方政府近年来实际上早已大量负债,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在“欠债不还”的 同时正式展开融资,就可能出现政府失信;不论什么原因,只要政府不能偿还到期债券的本息,都会导 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当因为投资过热引起通货膨胀,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时,民怨随即产生;地区差异的扩大和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同样也会引发社会公众不满;如果运用资金去搞“政绩工程”,不能真 正改善民生,也可能激化地方政府与人民的矛盾。
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成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决策偏差 政府决策的目的是要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要,而公众利益往往分散、复杂,政府难以完 全掌握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此外,因为信息时效性很强,信息的利用要做到随机应变,这对于任何人、 任何机构来说都难以做到完美无缺。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决策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 中央政府对地方债的发行额度、期限、利率等的控制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决定,因为信息不充足, 控制难以到位。地方政府的决策还受到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的影响,当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建设 项目可能不符合产业政策而难以获得政策的持续支持;当国际市场变化时,项目所需设备的采购价格可 能会大幅上升而增加建设成本。
(二)财政分权不彻底助长地方对中央的依赖心理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存在着“父与子”的关系,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性很 强。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的错位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依赖。一方面,中央政府把财权高 度集中,在税收分享上降低了地方政府所能取得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央把更多的事权层层下放给地 方,地方政府收支严重失衡。为均衡地方政府收支,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向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在财政分权不彻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难以破除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心理,这也将成为 地方政府要求中央政府承担债券偿还“兜底”责任的借口。
(三)地方利益诱发地方政府的发债冲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地方政府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之一。由于市场和资源有限, 各地方为了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争取更大公共项目投资、获得更多资源的冲动,在与中央的 决策发生冲突时,会做出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决策。如果赋予地方政府的发债权,在地方利益驱动下,重 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难以避免。
(四)不合理的政绩评价机制导致“政绩工程” 地方政府发债权使地方政府融资更为方便,也可能催生更多的“政绩工程”。由于项目缺乏科学决 策,仅凭个人意志拍板,不顾财力民力,必然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尤其是前建后拆、前拆后建的现 象较为普遍,结果是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引起群众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