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收账款、委托贷款收回时,如果此时收回的价款小于账面余额但大于账面价值,这时候借
不是这样。
由于收回的大于账价,说明收回的价值高,现有的价值低,之前准备多提了,要进行反冲,借准备贷损失是反冲的分录。
但是反冲不可以类推所有的资产。后面说的金融资产,它们减值如果恢复,可以反冲,但是长期经营性资产和有特殊规定的金融资产如果减值恢复了,是不可以反冲的。
金融资产的反冲,一般就是将之前提的减值,反着做一遍即可,大部分都如应收账款贷损失,有的特别的贷其他综合收益,并不是贷投资收益。
所列举的资产中,不可以反冲的只有长投。
B.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的会计分录要怎样处理
这还真得从头捋顺一下
一笔无法收回贷款的腐烂过程:有无法收回的可能,真的无法收回
有无法收回的可能(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所以你看,这里就已经出现损益了,会计认为损失就在当期,是因为当期没管理好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
到真的无法收回时,就像你写的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所以,这只是一种类似“核销”,与坏账的问题一样。其实损失在提准备的时候就已经进入那期的损益了。这就是备抵法的精神所在。
C. 减值贷款的会计核算
这第二组分录的意义是将此贷款从"贷款-本金"科目转入"贷款-已减值"科目
从而提醒报表使用者这笔贷款已经属于发生减值的状态,从而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D. 减值贷款的政策
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计提减值准备时仍然借助贷款五级分类。首先,银行将贷款分为公司类、零售类、信用卡类。对于公司类贷款中的正常、关注类贷款,银行通过计算贷款向次级类迁徙的比例作为贷款违约率,再乘以次级类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作为预期损失率,按此比率计算组合减值准备。对于次级、可疑类贷款,其中单笔重大贷款标准以上的贷款采取单笔测试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单笔重大贷款标准以下的次级、可疑类贷款,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各自单笔评估计提准备金的加权平均比例,分别计提组合减值准备。对于损失类贷款按100%比例计提全额准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确定单笔重大贷款的标准上存在差异,有的银行以1500万元为标准,有的银行以500万元为标准,有的银行将所有对公贷款作为单笔重大贷款,有的银行则没有对重大贷款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对于零售类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商业银行将贷款分为不同的组合,通过迁徙矩阵模型,测算出贷款预期损失的方法组合计提减值准备。商业银行根据历史数据计算每类贷款从当前五级分类迁徙到损失类过程中在每个等级向下一级的迁徙率,从当前五级分类等级迁徙到损失类的所有向下一级迁徙率的乘积即为违约率(PD)。然后,银行通过计算每个类别贷款迁徙到损失类贷款后的预计可收回金额,得出每类贷款的损失率(LGD)。最后,银行通过每类贷款余额乘以违约率和损失率得出贷款减值准备。组合减值准备计提所需的违约率、损失率等数据都依赖于银行历史经验数据,这些经验数据主要依赖于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对同类贷款实际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
E. 贷款减值余额和准备金余额区别
贷款减值余额,是贷款余额减值后的余额,已经做了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准备金余额,这是另外一个概念了。一般银行的货币储备量与准备金有关系,央行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存款准备金率。
F. 贷款减值以及减值后应该如何处理
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减值后,主要是以下处理:
确认从客户收到利息
借:存放同业
贷:贷款——已减值
按实际利率,以摊余成本为基础计算应确认的利息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
G. 请问一下会计老师,已经做了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如果实际上收回应收账款的时候没有发
信用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发生不好的事在借方发生,好事在贷方发生。讲细一点来说,信用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账户中的损,增加在借方表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H. 什么是贷款减值准备
简单说来,贷款减值准备也就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就是银行放贷给客户后收不回来的坏账准备。
比如,银行贷款给客户3000万,客户拿到这笔钱后,由于环境变化或者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这笔款项,此时银行就要按照预计能收回的金额与原贷款金额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意义:1.满足政策要求:这部分资产仍归银行所有,而不是商业银行将实际失去这部分资产的财产权。2.调节利润:少数银行为完成总行业绩要求,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从而使营业支出增加,进而调节利润。实际上“隐藏”了银行的经营利润,对银行经营的实质利润并无任何影响。
I. 会计分录:已减值的贷款收回时 和 已确认转销的贷款后又收回时
已经处理的减值准备,应该走相关的收益科目吧。
未处理的才走损益准备。
J. 那如果已经减值的贷款收回 :借:存放同业等 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因为在相关的贷款发生减值时,要做这样一笔分录: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可以看到贷款本金科目已经在减值发生时全额冲减掉了,所以现在就不能再冲贷款本金的科目,而是冲减“贷款-已减值”科目;这三个科目都是金融企业的专用会计科目,第一个科目“吸收存款”反应的是发放贷款和收到利息的实际现金流入和流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之间),后两个科目一般反映的是金融企业之间(比如银行和银行)的存、取款的实际现金流出和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