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金崇拜,中国人从何时开始的
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地知道,在何时何地,混杂在溪流底部卵石中闪闪发光的天然金块,第一次引起了一个男人(或者是女人,或者是孩子)的注意,但至少在人类最早的一些聚居地,比如远东,就尚未发现有黄金,而在这些地方,铜和某些有色金属当时已被人搜集和珍视。
中国人的黄金崇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黄金质地太软,无法用于实用目的,以其来制造耐用工具和武器等远不如石头和铜。所以,在人类早期历史中,黄金被人们所忽视也就不足为奇了。直到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才将其与地位和炫耀联系起来。
中国人的黄金崇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权力精英都选择黄金来彰显他们的地位。中国古代的许多时期,黄金白银的地位并不像其他文化中那样崇高,中国也从未有过一段以黄金为主要货币的时期。
中国人的黄金崇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商朝(公元前 1600 年至前 1046
年)统治者由一支强大的战士精英队伍组成,他们将青铜铸造提升到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用于祖先祭祀仪式中供奉的容器,同时他们将玉视为最高级别的材料。
中国人的黄金崇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中国的这段早期历史中,黄金一般很少被使用,除了鲜为人知的少许例外。与中原的商朝大致同期的四川省三星堆文化则大量使用了黄金。在其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制品,但除此我们对这一文化的人和事所知甚少。尽管他们必定与商朝有过联系,但在同时期和之后的文献中均未提及。
② 古法黄金和普通黄金区别
1、工艺不同
古法黄金在制作工艺上和普通的金有着很大的不同,古法黄金的工艺多为古代传统制作工艺,如篆刻、浮雕、花丝等等,普通黄金的制作工艺就没什么讲究了,不管是现代工艺,还是古代工艺都可以得到体现。
2、制作方式
真正的古法黄金都是匠人纯手工打造的,但市面上很多古法黄金都只是有着古法黄金的噱头,并没有纯手工打造,还是脱离不了机器化生产。普通黄金除了定制的,大多都是制作间流水线生产的,在款式以及设计上基本上一模一样。
3、价格
古法黄金的卖点应该就是它的工艺,而且市面上的古法黄金基本上都是足金打造,有着重量高、价格高的特点。普通黄金的价格一般来说都没有古法黄金贵,当然是在黄金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的,要是不同的重量,那就没有可比性。
(2)黄金与中国文化扩展阅读
古法黄金的三大特点:
1、整体呈哑光质感,纹理均匀平整,古色古香。
2、表面采用錾刻工艺,纹路清晰自然,层次丰富。
3、专用工具,纯手工制作。
此外,在古法黄金中具有代表性的磨砂工艺,可以造成“色泽温润,华而不炫,贵而不显”的哑光效果。
选购指南
1、首先要选择有信誉的品牌企业,绝不要贪图便宜选择无品牌商贩,而且黄金价格比较透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要提防;
2、其次,购买黄金制品时,切记要发票,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核心;
3、如有疑问可以及时检测,国家技监部门下属的黄金珠宝检测机构在各大城市都有分布,检测黄金珠宝饰品成分比较容易;
4、选择投资金条、金块等黄金制品,要选择承诺回购的正规商家,质量可以保证。
③ 四大文明古国的黄金起源以及黄金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创造的科学技术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们有着众多的相同点和差异。它们都起源大河流域,这些地方自然地理条件都比较优越,尤其是河流提供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有利的灌溉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其它科学技术,创造出伟大的古老文明。同时,它们的科学技术都产生于社会实践,属于同一类型,即青铜时代的农业实践模式。这使它们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地方,在许多方面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生产实践的差异,它们科学技术仍有许多差异。埃及由于尼罗河泛滥后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对几何学比较重视,同时人们为了保存尸体,其医学也比较发达,金字塔也体现了其工程学的伟大成就;巴比伦则因为农业生产依靠天文历法,因此其天文历法比较发达,算术成就也非常突出;印度则受宗教影响较大,其医学比较发达,而且人们重视纯粹的思辩,佛教是世界上哲学水平最高的宗教。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在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发达的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却没有或者很少受宗教思想的支配和渗透。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四大文明古国科学技术成就的对比情况:
四大文明古国都曾经取得了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它们的科技成就远播世界各地,长期以来,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传到了希腊和地中海沿岸以后,在那里又创造出了更加辉煌的科技文明,不仅如此,它们的许多科技成就到今天还为世人所熟悉,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星期制,印度的佛教,中国的陶器,丝绸和针灸术等。因此可以说,现代科技文明是建立在四大文明古国的科技文明和基础之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的科技成就光耀古今,永垂不朽!
①《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科技的论述,是古代巴比伦科技成就的体现。
②哲学为社会科学,但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对科学技术影响很大。
但它们毕竟都建立在农业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是农业文明的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迅速出现,而四大文明古国的农业文明却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18世纪以后不约而同的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当然,四大文明古国的衰落还有许多历史原因,如宗教的影响,外族的入侵等等。了解祖先所创造出的伟大科技成就,反思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认识发明创造的规律,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今天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 中国黄金的六个优点
1.双向交易,赚钱机会多。股票投资只有涨才能赚钱,而黄金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只要选对交易方向就能赚钱。在股市中空头行情的时间远远多于多头行情的时间,投资机会不容易把握,因此股市不是一个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市场,这也是导致很多股市投资人亏损的原因。
2.24小时全天候交易,随时可以买卖。黄金期货交易时间:每周一在上午9:30到第二天凌晨的4:00点,每周二至周五在上午8:30至次日凌晨4:00点,周六周日停止交易;股市只能在白天特定时段交易,一般为早9:30到下午3:00,不适合上班族操作。
3.黄金交易对中国投资者最有利。黄金的交易黄金时间在北京时间的晚上8点至晚上12点。这期间是欧洲和美洲市场的白天也是市场交易最活跃,汇率变动最大的时候,这个时间段中国投资者有充裕的时间投入到黄金交易中。
4.投资少,起点低。最低投资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00元)就可以开户炒金。成功的投资者,在一年内可有几倍的投资获利。
5.市场客观公正,不容易受人为操纵。黄金市场每天成交量有2兆亿,有先进科学的网上交易平台,行情和数据都是公开的,是最透明的市场。
6.黄金是一种自由方便的投资方式。只要有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自行买卖交易,适合喜欢独立自由工作的年轻人。很多人选择黄金交易作为终身职业。
⑤ 现在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的黄金珠宝饰品吗
FERN是以国潮为概念的黄金饰品设计师品牌,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崭新的方式将匠心与传承、古典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在每一件黄金饰品中,FERN国潮黄金所塑造的“国粹脸谱”、“东方韵”、“东方美学”等系列都运用了韵味十足的中国风元素,如“莲花、祥云、锁、葫芦”等充满古风古韵的元素,镌刻华丽图腾,珐琅彩绘点睛上色,集工匠技艺与东方古韵为一体,为年轻消费者带来持续的新鲜感,用创意黄金去释放年轻人对于黄金的需求。
⑥ 黄金的历史文化是怎样的
黄金的历史文化是怎样的:黄金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自从人类在一万两千多年前发现黄金之后,人类对黄金的狂热就被点燃了,在人类的意念中,没有什么东西比黄金更能体现纯洁与神圣。
对黄金本身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跨越种族、文化,甚至是统治世界的另一种物质。黄金就像一条金色的血脉,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权杖到中国的三星堆金面罩,从皇帝的宝冠到普通人的首饰,从可医治百病的“万能之药”到科技领域的大量应用,黄金用它特有的尊贵传达着人类对财富和权势的至高追求。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渐离开自给自足的年代,迈向商品经济时代。在人类需要钱币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以使买卖进行的更加简便的时候,黄金自然成为了最优的选择。
自从英国采用金本位之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国家也都争相仿效。美国在1792年,已采用复本为制度,规定19.3美元即可换取一盎司的黄金,但是这并没有引发任何的黄金热潮。
直到1848年的某一天,一名叫约翰马歇而的年轻木匠,在今日的加洲境内建造锯木厂的时候,不经意的发现了金箔片,由而引发了西部淘金热。这也使曾经荒凉的西部,迅速的发展起来。
⑦ 中国什么时代出现真正的黄金
-----中‖国先祖与黄金的结缘,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相传,三皇五帝也曾以黄金为原料,炼制金丹,作长生不老之药。此说虽流传甚广,但不论在古代文献还是考古学上,迄今还没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黄金制品被发现。
目前所见资料中最早的一例,要数1976年在甘肃玉门市火烧沟遗址的墓葬中‖出土的黄金制品,有黄金制‖作的“鼻饮”和齐头合缝的金耳环,与彩陶、石器、青铜器和银器共存,其年代大致与夏代同时,相当于齐家文化的后期。除此而外,在中‖国其他地区尚未发现夏代的黄金制品。
出土文物显示,黄金制品已较多地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而文‖字记载表明,大约在2000年‖前的周代,朝中已设置掌管生产和加工金、玉、锡的专职官‖员了。
商代的黄金制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主要发现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和山西,在南方则集中发现于四川。
⑧ 泰国黄金首饰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泰国首饰文化的特色与其它国家不一样,一是专用成色,二是标准重量。泰国的黄金首饰成色不是中国那样的千足金、足金,而是用泰国本国专用的965成色。更有意思的是饰品的重量,不论是戒指、耳环、手镯,还是吊坠、手链、项链,都是标准重量。轻的3.8铢、7.6铢;重的15.2铢、30.4铢;再重便是45.6铢、60.8铢;也可以重到76铢或88.5铢。总而言之,都是成倍数的标准重量。就象我国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黄金,重量都是标准化的,可我们是黄金原料,而他们是黄金饰品。戒指的指环可以有大有小,项链手链可以有长有短,而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类金饰品,重量仍然都是标准化的,不会改变标准重量。
⑨ 关于中国古代对黄金的崇拜
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黄金崇拜最早始于闪族人
通常认为,黄金崇拜与太阳有关。远古人对太阳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太阳才能给人带来光明。而和太阳一样散发着神秘光芒的黄金就是太阳的化身,拥有了黄金也就拥有了太阳,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财富。因此古代君王都要身披黄袍,用贵重的黄金来装饰自己的殿堂,希望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一统天下。大约到了铁器时代,随着黄金在交易过程中的使用,黄金的货币价值开始超过其图腾意义,但无论怎样,黄金仍然是权力和财富的化身。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代背景设在了政权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那虽然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年代,王宫贵族们推崇的仍然是纸醉金迷的生活。盛唐留给他们的记忆太深刻了,极盛之后的人们是很难接受平庸的生活的。无限放大的黄金崇拜可以说是填补这种由盛至衰、极度失落的最好表现。
尽管对黄金的推崇和迷恋是世界范围的,但黄金崇拜的历史并非源于中国,而是始于古代红海沿岸的闪米特人,这是个崇拜太阳的民族。随着闪族人的不断外迁,形成了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迦南人、希伯莱人、腓尼基人等等,黄金崇拜的观念也随之进入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半岛、希腊半岛等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黄金饰品就是在古代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发现的,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古代的埃及人更是把黄金视为可以保护生命、延续生命的神圣器物。
距今4000年古埃及就有黄金储量的地图,上面准确地标出了尼罗河与红海间的金矿位置。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至前2494年)麦列鲁布法老的陵墓中,曾发现有一套金匠制作金器的雕画,这些雕画展示了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进行黄金加工的情景。而最为人所知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金器则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60年)的黄金面具、黄金座椅等黄金器物。
除此以外,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发现了以黄金陪葬为主的古代中亚地区的“大夏宝藏”,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的色雷斯王陵宝藏和贝内村青铜时代黄金文化宝藏。而在古代希腊,更是存在着由色雷斯人创造的、黄金制造业高度发达的迈锡尼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黄金崇拜和黄金文化可以看成是古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古代“黄金甲”实为用金线和黄缎制成的礼仪盔甲
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夏墓(距今4000多年)出土的铸造粗糙的金耳环。多数学者认为,同古代西方显著的黄金文化和崇拜相比,古代的中国人似乎更迷恋玉石,尽管在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1200年)我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利用黄金来加工精巧的制品了。
从目前的考古出土来看,除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较为大件的黄金面具和金权杖等器物以外,我国出土的大部分金器为小件饰品。如同闻名中外的马王堆“金缕玉衣”,完全是以玉片为衣,金只为线用。这同西方的金衣裹身是完全不同的。做工精美,工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黄金文化的主要特点。尤其在佛教器物的制作上,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黄金法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⑩ 中国金子文化和英国绅士文化的差异500字作文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