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应付债券发行手续费是计什么科目
如果没有发行费用,可转债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是确定的。若增加发行费用,那么企业收到的银行存款会减少,即借记“银行存款”科目的金额会减少,考虑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各自应分摊的发行费用后,计入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金额也会相应减少。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不一定在贷方。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经批准于2007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按年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
000
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为每股10元,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债券持有人转换股票时,应按债券面值和应付利息之和除以转股价,计算转股的股份数。假定2008年1月1
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甲公司处理如下:
(1)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为:
200
000 000×0.6499+200 000 000×6%×3.8897=176 656 400(元)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3 343 6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 343 600
(2)20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等 15 899
076
贷:应付利息 12 0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 899
076
(3)2008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
转换的股份数为:(200 000 000+12 000 000)÷10=21 200
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 000 000
应付利息 12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 343 600
贷:股本 21 2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9 444
524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94 699 076
如果有发行费用20万,则应将该金额在负债成份与权益成份之间按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
负债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20*176 656
400/200 000 000=176656.4(元)
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20*23 343 600/200 000
000=23343.6(元)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99 8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3 343
600+176656.4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 343
600-23343.6
如果发行费用具有重要性,则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如果不具有重要性,则无需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㈡ 如果是债券投资 交易费用计入债券投资-成本 如果是应付债券 交易费用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你好,面值计入债券投资-成本,交易费用利息调整中
㈢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为什么冲减应付债券公允价值
因为可转债通常都是溢价发行的(公允价值大于发行价),100元面值的可转债发行价发行时可以买到130元的,发行费用当然要抵扣溢价咯。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认的处理
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发行价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负债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借:银行存款(发行价格—交易费用)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倒挤)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成份-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
负债成份应分摊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计入了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中。
分摊交易费用后,对于发行方来说,自己承担的实际利率是高于市场的实际利率的。那么这个时候需要计算包含了相关税费的债券的实际利率,比如债券负债成分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分摊的交易费用为20万元,那么这里对于发行方来说,债券的公允价值其实就变成了880万元了;
因为发行方实际是支出了费用的,相当于是收到的发行收入减少为880万元了,那么应该按照新的公允价值880万元来计算实际利率。也就是说,发生了交易费用后的实际利率和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是不一致的,此时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当债券折价发行时,即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此时购入的债券以票面利率计息就会产生亏损,此时债券低于面值发售的差额就表示弥补将来低于市场利率的亏损,此时实际利率就要算上这部分因低于面值买入获得的弥补,因而实际利率不等同于票面利率,因为有了损失的补偿。
同理,若债券溢价发行,此时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此时以票面利率计息就会给发行者带来损失,因此这部分债权高于面值的支出就是为了弥补发行者未来多付出利息的补偿。此时实际利率就应反映这部分补偿支出,因而不等同于票面利率。
㈣ 发行费用计入应付债券的初始成本为什么会使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减少,请问这个要怎么理解
应付债券是发行方,发行收入减去发行费用就是初始成本,账面价值是减少的。
发行价格,发行费用,实际收到款项,摊余成本,应付债券面值,理顺之间关系就OK。发行价格—发行费用=实际收到款项=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应付债券面值(加或者减)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摊余成本=应付债券丁字账余额}。
主要特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股票的发行成本要高于债券的发行成本,这是因为股票的出售范围大于债券的出售范围,债券通常由少数大投资者认购。
此外,股票的稳定性不如债券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研究还表明,从发行成本占总收益的比重看,数量较少的证券发行要高于数量较大的发行。
这是因为法律及其它一些费用数量较大并且是固定的,并且小量发行可能需要更多的市场费用。在发行成本中,主要的可变成本是认购差价,认购差价通常是由协商或竞争性的出价决定的。
㈤ 为什么企业购买债券时支付的手续费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而不计入“财务费用”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应付债券是其他金融负债,交易费用放入利息调整科目,以后摊销。
㈥ 企业发行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这句话对吗
不对。企业发行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或计入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权益性证劵发行无溢价或溢价不足抵减的,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举例:甲企业发行面值500万元、年利率5%的债券取得乙公司25%的股权,债券的公允价值为510万元,发行债券过程中发生手续费、佣金50万元。甲、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借:长期股权投资510
贷:应付债券——成本5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50
贷:银行存款50
企业发行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这里“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交易费用具体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处理方法: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手续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2)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手续费用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如果是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和明细科目之和是计入到“成本”明细科目中的;如果是债券投资,“成本”科目是反映债券的面值,相关费用是在“利息调整”中反映。
(3)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按照债券面值计入成本明细,初始确认金额和面值的差额倒挤计入利息调整明细。
㈦ 请问支付债券发行费用是什么科目
支付债券发行费用金额较大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金额较小,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会计处理
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
发行1年期及1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应当另设“2112 应付短期债券”科目核算。
具体会计处理过程:
1、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本金
2、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债券还本计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㈧ 为什么企业发行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减少企业应付债券
发行债券与股票的何本质很复杂,简单的说:债券---是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并且到期是要偿还本金的,收益来说要比存银行高又比股票低,总的来说要稳定得多。而且债券到期之前也可以在流通市场上实现,流动性还是较强。利率一般是定了的,而且其偿还期限受法律保护,比股票要优先受偿的。就看个人的风险偏好,因为债券波动幅度相对要小。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所有权凭证,购买股票者就成为公司股东,股东凭此取得相应的权益,并承担公司相应的责任与风险。由此可看出,债券与股票同为有价证券,是一种虚拟资本,是经济运行中实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都起到募集社会资金,将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和建设资金的作用。同时,股票和债券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和债券都可获得相应的收益。 不过,虽然同为有价证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也是极为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筹资的性质不同
债券的发行主体可以是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公司);股票发行主体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
(二)存续时限不同
债券作为一种投资是有时间性的,从债券的要素看,它是事先确定期限的有价证券,到一定期限后就要偿还。股票是没有期限的有价证券,企业无需偿还,投资者只能转让不能退股。
(三)收益来源不同
债券投资者从发行者手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收入,债券利息固定,属于公司的成本费用支出,计入公司运作中的财务成本。股票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有权参与公司利润分配,得到股息、红利,股息和红利是公司利润的一部分。
(四)价值的回归性
债券投资的价值回归性,是指债券在到期时,其价值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市场的变化而波动。股票投资的价格计算基于市盈率和该支股票的每股收益,而债券投资的价格计算则是基于该支债券的未来各期现金流以及相对应的贴现率。
(五)风险性不同
债券投资资金作为公司的债务,其本金和利息收入有保障。 股票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其股息和红利属于公司的利润,有利润才有股息和红利,如果企业倒了基本是血本无归。
㈨ 债券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
1.根据 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判断转换权是否属于一项权益工具。
2. 如果是权益工具的,则表明这是同时捆绑发行一项债务工具和一项权益工具,需要按照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分别计算这两部分各自的公允价值。
3. 将发行费用按照权益部分和债务部分的相对公允价值之比在这两部分之间分摊。对于分摊到权益部分的发行费用。
此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第十一条规定:冲减计入权益的金额;对于属于债务工具的部分,冲减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作为“利息调整”明细科目的借方金额),并在债券存续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借:银行存款(发行价格—交易费用)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倒挤)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成份-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
(9)应付债券交易费用扩展阅读:
发行债券记账方法:
债券可按面值发行,也可按 溢价、折价发行。
1、企业以面值发行债券时,按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账户,贷记"应付债券── 债券面值"账户。
2、企业溢价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按债券的票面金额,贷记"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金额的差额,贷记"应付债券── 债券溢价"账户。
3、企业折价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金额的差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按债券的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
4、企业如果自行发行债券,需要支付印刷债券的印刷费,如果委托代理发行,不仅要支付印刷费,还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手续费和印刷费,应借记"在建工程"或" 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㈩ 应付债券会计分录
应付债券的核算具体会计处理过程:
1、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本金
2、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债券还本计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应付债券就是企业在记账时的一个会计科目,即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到期时应付钱给持有债券的人(包括本钱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