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换交易的在中国
(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金融国际化过程开始启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金融机构企业乃至政府的机制、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而衍生金融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高级形态也因以上因素有所发展。
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应具备两大条件:一是金融深化到一定程度,二是机构参与者的成熟。
目前我国金融深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中国人民银行完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金融机构多元化,商业银行体系形成并开始股份制改制;金融服务在质与量两个方面迅速提高;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和股票、基金市场快速发展,汇率市场、利率市场化初见端倪;金融业的管理经营中,经济手段正逐渐替代行政手段。与此同时,通过一方面普及衍生金融工具知识和市场交易实践,另一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制,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通过改革健全机构参与者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机制,从而开始培育起了一支较成熟的投资者队伍。
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逐渐全方位、宽领域地向世界开放,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互换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金融互换交易的产生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突破,他的诞生不仅带来了无数的保值和盈利机会,使市场参与者通过运用他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更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拓展和融资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互换交易用于降低资本成本、管理风险、实现规模经济、在世界市场套利、进入新市场、创新复合性金融工具等,广泛的应用于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储蓄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世界性组织和主权政府。互换交易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国际互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交易额在1996年已达25万亿美元左右,近几年每年以约3.5万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开放,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互换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关注,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签署了人民币与泰铢之间相当于2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2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在东京签署了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相当于3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还与韩国等一些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交易在中国金融领域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
但是,互换交易充分发展所需的条件是利率比较彻底的市场化和金融较完全的国际化。而中国利率虽然有实际的黑市利率和官方利率,但总体上依然处于严格的计划控制之下,真是开放的仅仅是同业拆借利率。要实现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最终实现利率的全面市场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同时,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还很短,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种类少、性能差、质量低,互换交易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开放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大规模、大范围的金融活动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技术环境也尚未形成,可以说中国的金融国际化才起步。随着企业外部融资、政府市场筹资的扩大和居民储蓄投资总量增加以及金融意识的增强,资金供求双方对金融工具的种类、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由此可见,互换交易在中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着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的互换交易只是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利率互换与货币互换等形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成功案例的存在,表明互换交易在中国很有实践价值。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市场和企业逐步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必将更多地面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如何去拓展融投资渠道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等难题。因此,在中国发展互换交易,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系统,充分发挥金融互换交易功能,规避风险损失,获取风险受益,势在必行。从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状况看,互换交易必将在中国发展并完善。
② 金融互换交易的交易市场
金融互换曾被西方金融界誉为20世纪80年代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从1982年始创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许多大型的跨国银行和投资银行机构都提供金融互换交易服务。其中最大的金融互换交易市场是伦敦和纽约的国际金融市场。互换市场是最佳筹资市场。金融互换交易的开拓,不但为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保值工具,而且也为金融市场的运作开辟了新的境地。
③ 有什么金融互换交易的案例
甲公司为建水电站项目,向国外融资了8000万美元,期限分别为10年和15年。其中10年期5000万美元为浮动利率LIBOR,15年期5000万美元为固定利率,合同规定只能在贷款每次提款后针对提款金额确定固定利率。应债权方要求,甲公司对未偿债务必须进行利率风险控制。为避免融资成本浮动带来的投资风险,甲公司与境外银行(互换的对方)进行了利率互换交易。与互换方进行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互换,把浮动利率成本转换为固定利率成本。即对10年期的债务,在每年付息时,向掉期行支付6.2%的固定利率,同时接受互换行按LIBOR支付的浮动利率。实际清算时,则支付6.2%与LIBOR的差额,例如,在LIBOR为4.5%时,甲公司应按6.2%与4.5%之差向互换对方支付;当LIBOR为7%时,互换对方应按7%与6.2%之差向甲公司支付。金融互换交易是为了将风险控制纳入资本营运战略,降低筹资成本,企业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利率等风险。
④ 金融互换的举例(越短越好)
从生活中考虑,某一店铺购物券对你没用,但刚好别人要去这店铺,而你要回去的恰好是那个人有购物答券的店铺。所以你们两个人把购物券交换,各自取得最大利益。
以这种思路运用但金融互换上,货币,几率,汇率互换等。相信这么聪明的你应该能够写明白把
全手打
⑤ 互换的互换交易
1.利率互换:是指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同种货币的同样的名义本金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根据浮动利率计算出来,而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
2.货币互换:是指将一种货币的本金和固定利息与另一货币的等价本金和固定利息进行交换。
3.商品互换: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交易,交易双方为了管理商品价格风险,同意交换与商品价格有关的现金流。它包括固定价格及浮动价格的商品价格互换和商品价格与利率的互换。
4.其它互换:股权互换、信用互换、气候互换和互换期权等。 (一)政府
政府利用互换市场开展利率风险管理业务,在自己的资产组合中,调整固定与浮动利率债务的比重。大多数有赤字的政府其大部分的债务融资是固定利率,一些国际主权债券是浮动利率票据。欧洲及欧洲以外的许多政府利用互换市场将固定利率债券发行从一种货币互换为另一种货币或者从中获取更便宜的浮动利率资金。
(二)政府机关与市政府
许多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城市与市政机构利用互换市场降低融资成本,或在投资者对其债券需求很大而借款人本身并不需要那种货币的市场上借款。借款人可以利用互换市场将融资决策与货币风险管理决策分开。外币借款会产生债务总成本高于或低于利率的可能性,因为所借货币的价值变动会改变融资成本。
(三)出口信贷机构
出口信贷机构提供价格有竞争力的融资以便扩大该国的出口。出口信贷机构利用互换降低借款成本,使资金来源多样化。通过信用套利过程节省下来的费用,分摊给当地借款人,它们构成出口信贷机构的客户群。一些出口信贷机构特别是来自北欧国家的,一直是活跃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借款人。有些成功地创造了融资项目从而能够按优惠利率借款。互换市场使它们能够分散筹资渠道,使借款币种范围更广,再互换回它们所需要的货币。互换也使借款人能管理利率及货币风险。
(四)超国家机构
超国家机构是由一个以上政府共同所有的法人,由于有政府的金融扶持,通常资产负债表良好,有些超国家机构被一些机构投资者认为是资本市场最佳信用之一。超国家机构通常代表客户借款,因为它们能够按十分优惠的价格筹集资金,能把节省的费用与客户分摊。
(五)金融机构
使用互换市场的金融机构范围很广,包括存贷协会、房屋建筑协会、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保值基金、中央银行、储蓄银行、商业银行、商人银行、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是互换市场的活跃分子,它们不仅为自己的帐户,同时也代表自己的客户交易。银行利用互换作为交易工具、保值技术与做市工具。
(六)公司
许多大公司是互换市场的活跃分子,它们用互换保值利率风险,并将资产与负债配对,其方式与银行大抵相同。一些公司用互换市场交换它们对利率的看法,并探寻信用套利的机会。
互换市场还有其他参与者,它们包括各种交易协会、经纪人、系统卖方与出版商。 互换与其他衍生工具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
1、互换交易集外汇市场、证券市场、短期货币市场和长期资本市场业务于一身,既是融资的创新工具,有可运用于金融管理。
2、互换能满足交易者对非标准化交易的要求,运用面广。
3、用互换套期保值可以省却对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所需头寸的日常管理,使用简便且风险转移较快。
4、互换交易期限灵活,长短随意,最长可达几十年。
5、互换仓库的产生使银行成为互换的主体,所以互换市场的流动性较强。
互换交易中的缺点
互换交易本身也存在许多风险.信用风险是互换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互换方及中介机构因种种原因发生的违约拒付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另外,由于互换期限通常多达数年之久,对于买卖双方来说,还存在着互换利率的风险.
互换交易的风险
互换交易风险的承担者
互换交易风险的承担者包括:
①合同当事者双方。在互换交易中他们要负担原有债务或新的债务,并实际进行债务交换。
②中介银行。它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资金收付中充当中介角色。
③交易筹备者。他的职责在于安排互换交易的整体规则,决定各当事者满意的互换条件,调解各种纠纷等。它本身不是合同当事者,一般由投资银行、商人银行或证券公司担任,收取(一次性)一定的互换安排费用,通常为总额的0.125%~0.375%。 互换交易风险的类型包括:
①信用风险
②政府风险
③市场风险
④收支不对应风险
⑤结算风险
⑥ 互换交易的风险
1.互换交易风险的承担者
互换交易风险的承担者包括:
①合同当事者双方。在互换交易中他们要负担原有债务或新的债务,并实际进行债务交换。
②中介银行。它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资金收付中充当中介角色。
③交易筹备者。他的职责在于安排互换交易的整体规则,决定各当事者满意的互换条件,调解各种纠纷等。它本身不是合同当事者,一般由投资银行、商人银行或证券公司担任,收取(一次性)一定的互换安排费用,通常为总额的0.125%~0.375%。
2.互换交易风险的类型
互换交易风险的类型包括:
①信用风险
②政府风险
③市场风险
④收支不对应风险
⑤结算风险
⑦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互换业务
俺正好有本书上有,根据书上打字的,辛苦哇~~~
商业银行的互换业务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业务,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利率互换:
是交易双方在一定时期内交换以相同的本金数量为基数的不同利率的利息,如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互换(利率互换又称为利率掉期,是过去较为通用的叫法。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1月24日发布的《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将此称为利率互换)。在利率互换中,固定利率是指一笔贷款或一项投资的利率在整个贷款或投资期内保持不变。浮动利率是指一笔贷款或投资按照商定的利率指数(例如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或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等)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确定的利率水平。
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通常涉及两种货币,持有不同货币的交易双方兑换各自持有的一定金额的货币,并约定在未来某日进行一笔反向交易。比较常见的货币互换结构包括本金的初始交换;利息分期支付,按照交换的本金数量和初始交易日的汇率计算;本金在到期日按照相同的汇率再交换。
⑧ 金融互换交易什么意思,说的通俗些 ,最好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概念
两个单独的借款人,从不同或相同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在中介机构的撮合下,双方商定,相互为对方支付贷款利息,使得双方获得比当初条件更为优惠的贷款。就是说,市场出现了免费的午餐。
利率互换的前提:利率市场化、有市场化的基准利率、投资银行
二、【简明案例】
(一)银行
B银行。贷款条件:
银行的贷款利率:
企业信用等级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备注
AAA 7% 6%(市场基准利率) 两种利率对银行的预期收益相同、对企业的预期融资成本相同
BBB 8% 6%+0.25%
CCC 9% 6%+0.5%
(二)、借款人、中介机构
H公司,AAA级企业,向B银行借款5000万。固定贷款利率7%;
L公司,CCC级企业,向B银行借款5000万。浮动贷款利率6.5%;
中介机构:M投资银行,按贷款金额分别向双方收取各0.1%的费用。
(三)互换过程
在中介机构的协调下,双方约定:
由L公司承担H公司的1.75%,然后双方交换利息支付义务,即互相为对方支付利息。每次付息由中介公司担保、转交对方,同时中介机构一次性收取0.1%的服务费。
(四)互换结果(假定市场利率没变)
1.H公司付浮动利率和中介服务费:7%—1.75%+0.1%=5.25%+0.1%=5.35%
(当初如借浮动利率贷款,付6%)
2.L公司付固定利率和中介服务费:6.5%+1.75%+0.1%=8.25%+0.1%=8.35%
(当初如借固定利率贷款,付9%)
双方各取得了比当初贷款条件低0.65%的贷款。
3.假如市场利率没变,
银行本来应该得到:
要从L公司收取的利息(浮)=6.5%
要从H公司收取的利息(固)=7%
总共13.5%
现在得到:6.5%+5.25%+1.75=13.5%
所以银行的利息收入没少。
(五)免费蛋糕来源
总的免费蛋糕为1.5%。其中:H公司0.65%,L公司0.65%,中介公司0.2%。
是由高信用等级公司出卖信用带来的。
具体计算:1.5%=(9%—7%)—(6.5%—6%)
(六)回头看L公司承担费的确定
中介公司的费用确实后,假如剩余的免费蛋糕双方各半,如何确定L公司的承担部分?
免费蛋糕1.5%中,已经确定要给中介公司0.2%。剩余还有1.3%,双方要求各得0.65%。
从H公司来看,要求以固定利率换成浮动利率,并且再拿到0.65%的好处,也就是要用6%—0.65%=5.35%的浮动利率取得贷款。那L公司分担的部分X应该是:
7%—X+0.1%=5.35%
X=7%+0.1%—5.35%=1.75%
(七)现实市场中,免费蛋糕确实存在。存在原因众说纷纭,还没公认的理由。
这里只是用简单例子说明了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实际交易和操作中要复杂的多。
⑨ 互换交易的优缺点
1、 互换与其他衍生工具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
首先,互换交易集外汇市场、证券市场、短期货币市场和长期资本市场业务于一身,既是融资的创新工具,有可运用于金融管理。
其次,互换能满足交易者对非标准化交易的要求,运用面广。
第三,用互换套期保值可以省却对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所需头寸的日常管理,使用简便且风险转移较快。第四,互换交易期限灵活,长短随意,最长可达几十年。
最后,互换仓库的产生使银行成为互换的主体,所以互换市场的流动性较强。
2、 互换交易中的缺点
互换交易本身也存在许多风险.信用风险是互换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互换方及中介机构因种种原因发生的违约拒付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另外,由于互换期限通常多达数年之久,对于买卖双方来说,还存在着互换利率的风险.
⑩ 谁能具体说一下金融互换交易,不要太书面的.
利率互换的简单案例说明
一、概念
两个单独的借款人,从不同或相同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在中介机构的撮合下,双方商定,相互为对方支付贷款利息,使得双方获得比当初条件更为优惠的贷款。就是说,市场出现了免费的午餐。
利率互换的前提:利率市场化、有市场化的基准利率、投资银行
二、【简明案例】
(一)银行
B银行。贷款条件:
银行的贷款利率:
企业信用等级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备注
AAA 7% 6%(市场基准利率) 两种利率对银行的预期收益相同、对企业的预期融资成本相同
BBB 8% 6%+0.25%
CCC 9% 6%+0.5%
(二)、借款人、中介机构
H公司,AAA级企业,向B银行借款5000万。固定贷款利率7%;
L公司,CCC级企业,向B银行借款5000万。浮动贷款利率6.5%;
中介机构:M投资银行,按贷款金额分别向双方收取各0.1%的费用。
(三)互换过程
在中介机构的协调下,双方约定:
由L公司承担H公司的1.75%,然后双方交换利息支付义务,即互相为对方支付利息。每次付息由中介公司担保、转交对方,同时中介机构一次性收取0.1%的服务费。
(四)互换结果(假定市场利率没变)
1.H公司付浮动利率和中介服务费:7%—1.75%+0.1%=5.25%+0.1%=5.35%
(当初如借浮动利率贷款,付6%)
2.L公司付固定利率和中介服务费:6.5%+1.75%+0.1%=8.25%+0.1%=8.35%
(当初如借固定利率贷款,付9%)
双方各取得了比当初贷款条件低0.65%的贷款。
3.假如市场利率没变,
银行本来应该得到:
要从L公司收取的利息(浮)=6.5%
要从H公司收取的利息(固)=7%
总共13.5%
现在得到:6.5%+5.25%+1.75=13.5%
所以银行的利息收入没少。
(五)免费蛋糕来源
总的免费蛋糕为1.5%。其中:H公司0.65%,L公司0.65%,中介公司0.2%。
是由高信用等级公司出卖信用带来的。
具体计算:1.5%=(9%—7%)—(6.5%—6%)
(六)回头看L公司承担费的确定
中介公司的费用确实后,假如剩余的免费蛋糕双方各半,如何确定L公司的承担部分?
免费蛋糕1.5%中,已经确定要给中介公司0.2%。剩余还有1.3%,双方要求各得0.65%。
从H公司来看,要求以固定利率换成浮动利率,并且再拿到0.65%的好处,也就是要用6%—0.65%=5.35%的浮动利率取得贷款。那L公司分担的部分X应该是:
7%—X+0.1%=5.35%
X=7%+0.1%—5.35%=1.75%
(七)现实市场中,免费蛋糕确实存在。存在原因众说纷纭,还没公认的理由。
这里只是用简单例子说明了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实际交易和操作中要复杂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