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Ccer碳交易发展问题

Ccer碳交易发展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26 13:39:20

①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是什么怎么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呢

主要表现于:企业碳排放数据统计与监测的准确性、公正性问题,碳排放配额如何科学、公平、精细分配的问题;各主体在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方面的人、财、物能力建设问题;碳交易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同时,碳交易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和低碳约束、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关系到碳市场建设运行的成败。
第一,健全碳交易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保证配额的稀缺性。碳市场的源头是配额。
第三,搭建统一有效的碳交易平台。
第四,理顺碳价机制,利用协同措施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
第五,需要制度创新。
仟亿达亿碳在国内、国际有着许多的开发CDM/CCER项目的合作伙伴,我们同合作伙伴一起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开发成合格的CDM/CCER项目,最终使项目单位获得国际/国内碳交易资金。

② ccer碳交易是什么

ccer碳交易就是指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配额进行交易。
1.ccer碳交易是一项市场机制,目的是为了达到节能减排,在这套机制中,企业会有一个固定的排放量,如果超过这个排放量,就要受到处罚;如果不想受到处罚,则需要在市场上购买排放份额,才可以继续排放CCER碳交易是指对碳排放权的交易,这是一项为了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在这套机制中企业会有一个固定的排放量,如果超过这个排放量,则需要在市场上购买排放份额才可以继续排放。
2.碳交易存在以下的交易规则:碳交易主要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交易,其中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其中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间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采取大宗协议交易方式的交易时间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拓展资料:
1.关于碳排放权交易“CCER”解读步骤如下:
1)鉴别项目活动并检查其是否符合碳资产开发的条件,通过对项目的开工时间、技术流程、规模、资金安排、减排量、基准线和额外性等等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判断,初步判断项目是否是可以开发的CCER碳资产项目。
2)由业主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CCER碳资产项目的技术设计和项目设计文件的开发。
3)签约核查核证机构,对项目的基准线、减排量计算、额外性、监测计划等进行审定,并出具审定报告。审定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定,主要步骤包括合同签订、审定准备、项目设计文件公示、文件评审、现场访问、审定报告的编写及内部评审、审定报告的支付等7个步骤。
4)在审定完成之后,项目首先提交项目所在地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意见后转交提交国家主管部门,有相关领域专家和七部委组成审核会对减排项目进行审查和备案。
5)项目实施、监测与报告。项目备案之后,项目就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要确定项目的减排量,需要对项目的实际排放进行监测。

③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中国碳交易市场两历程:CDM市场和碳交易配额交易型市场。200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以CDM形式开始,12年后CDM逐渐停止审批。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逐步开展碳排放权(配额+CCER,后者指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以进入交易市场,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抵消排碳企业不足的配额)交易市场试点。2013年6月18日,深圳率先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标志着国内碳交易配额交易型市场启航。

④ 「深度」全国碳市场上线一周年,如何走出交易低迷困局

自去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距今已满一年。

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的发电企业(下称控排企业)共计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45亿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现货二级市场。

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运行,碳市场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激励约束作用也已初步显现,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履约率为99.5%。

但自市场启动以来,也逐渐暴露出交易低迷、数据造假、扩容延期等诸多问题。已满周岁的全国碳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破局,正面临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的新考验。

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当年12月31日结束。

在截止期到来前,控排企业需完成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碳排放配额履约。如果控排企业两年的碳排放总量高于其所获得的配额,必须通过在全国碳市场购买配额等方式补足缺口。

碳市场的配额交易分为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两种。挂牌协议交易为线上交易,单笔规模通常在10万吨以下;大宗协议的交易规模则高于10万吨,通过场外线下完成。

在首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其中,大宗协议交易量占比为83%,剩余17%的交易量来自于挂牌交易。

在全国碳市场运行期间,如果某一交易日存在大宗协议交易,则该交易日的成交量会被明显拉升。因此,挂牌协议的成交量更能反映碳排放配额的日常交易活跃度,是市场流动性的风向标。

王奇认为,“首个履约周期内,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换手率约为2%,低于国内试点碳市场5%的平均换手率,也远低于欧盟碳市场约500%换手率。”换手率指的是碳市场交易量占配额发放总量的比例。

今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市场交易量也随之大幅走低,多个交易日的配额成交量仅为10吨。

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今年已完成128天的交易,碳配额成交总规模约为1521万吨。第二个履约周期日均交易量为11.8万吨,仅相当于首个履约周期的十三分之一。

“如此低的交易活跃度,会严重影响市场化碳价格信号的形成,无法达到碳市场以市场化手段配置排放权资源的设计初衷。”王奇称。

按照碳市场的运行逻辑,交易方根据市场信息以及供求关系,迅速开展密集的竞价交易行为,从而形成碳价。但在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价格发现机制的有效性令人存疑。

全国碳市场流动性偏低,主要是受碳市场政策预期不明晰,导致控排企业观望惜售因素的影响。

当前,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已逾半年,但2021-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可抵消碳排放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签发及抵销政策,以及其他重点控排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进度表等均未明确。

王奇认为,控排企业在碳市场交易需要有一定的政策预期,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尚未发放碳配额,履约周期也有待明确的情况下,控排企业无法把握未来配额盈缺情况。

同时,在配额总量缩减的预期下,控排企业纷纷表现出观望态度,市场呈现出较强的“惜售”气氛。

虽然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配额总体富余,但未来随着碳达峰目标期限迫近,控排企业预期碳配额发放量将逐年收紧,预计碳价有望升高,因此更愿意持有配额以备未来所需。

金融数据商路孚特报告指出,在第二个履约周期,碳市场可能仍会延续两年为一个履约周期的既有规定,即要求控排企业一次性完成2021年和2022年的配额履约。

据路孚特估算,全国碳市场2021年配额总盈余量约为3.6亿吨,约占总分配量的8%。今年碳配额发放强度或将在首个履约周期的基础上下调约8%,以抵消首个履约周期富余的配额,避免出现供需失衡。

生态环境部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应中称,正在研究制定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但并未明确政策发布的时间点等具体细节。

影响控排企业碳配额交易预期的另一项重要政策,是CCER项目的重启。

CCER是指针对国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CER项目备案在2017年暂停,目前只有存量CCER可在市场交易。

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一家控排企业可以用CCER来弥补配额缺口,但最多只能抵消其碳排放总量的5%。据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去年约有3400吨的CCER被用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履约。

今年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该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CCER有望今年内重启。该交易所是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机构。

但截至目前,CCER重启审批时间仍未明确。同样未能明确的,是第二个履约周期CCER抵消清缴的条件。

按照碳市场的整体规划,“十四五”期间,除发电行业外,钢铁、石化等七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报道称,电解铝、水泥和钢铁行业将有望在今年纳入碳交易范畴。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曾向界面新闻透露,中国石化联合会正在进行石化行业的碳核算体系有关标准立项的立项工作,预计2300家石化企业将于2022-2023年纳入全国碳市场。

但《 财经 》在今年5月报道称,由于碳排放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全国碳市场扩容将被推迟一到两年。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也印证了这一消息。他本月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全国碳市场扩容等措施在第二履约周期内实施的可能性较小。

全国碳市场推迟扩容,也与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关。

在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前的2021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该案为全国首例碳排放报告违法案件。

据《 财经 》报道,该公司篡改检测日期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发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时使用“高限值”,从而省去近千万元的履约成本。

发电企业计算碳排放量的一项重要参数,是煤样中碳元素在所有元素中的质量百分比,该参数被称为燃煤元素碳含量。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定,对于2019年没有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的控排企业,单位热值含碳量将按33.56 tC/TJ(每太焦耳热值含碳33.56吨)计算。该数值也被业内称为“高限值”。

生态环境部设定带有惩罚性质的“高限值”,其目的是鼓励控排企业完成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数据造假。

碳中和综合服务机构中创碳投的研究团队今年曾撰文称,“高限值”政策在2019年底才予以明确,不少发电企业对这一政策缺乏预期,并未做好实测准备。通知下发时,2019年的碳排放管理工作接近尾声,已无从开展当年的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

去年四季度,生态环境部曾派员赴22个省份的47个城市,开展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已初步查实了一批典型、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今年3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从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部分咨询、检测机构利用弄虚作假手段帮助企业篡改碳排放数据,严重干扰了碳市场正常秩序。

刘友宾提及,生态环境部已将碳排放专项监督帮扶发现的问题移交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各地依法依规处理处罚,涉嫌犯罪的将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生态环境部对界面新闻回应称,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包括压实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以及建立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机制等。

诱发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高限值”政策,也在近期得以调整。

生态环境部今年6月下发通知,对于2021年和2022年没有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的控排企业,单位热值含碳量按30.85 tC/GJ(每太焦耳热值含碳30.85吨)计算,较此前的“高限值”下调了8.1%。

上述通知同时强调,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对查实存在燃煤元素碳含量数据虚报、瞒报的企业,仍将采用“高限值”计算其碳排放。

如何提升流动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国碳市场面临的主要难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上个月撰文称,作为全球碳配额现货最大的市场,全国碳市场在流动性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指出,未来稳定市场预期、建立企业碳管理制度、提升市场服务能力,是提升全国碳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方向。

宾晖表示,政策稳定有助于控排企业对未来的减排措施做出合理有序的规划,同时也有利于碳配额价格的稳定。首个履约周期间,多数企业担心配额的有效期、其他行业的进入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不敢交易。

他认为,从国家层面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降低预期不确定性、稳定市场价格、提升市场流动性的重要路径。

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泮昊的观点与之相似。该公司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统筹管理集团78家控排企业的3亿吨碳配额资产。

协鑫能科总经理费智则向界面新闻建议,有关部门应首先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增加交易品种,如碳期货等,能使碳交易方式更加多样化。

其次,增加各参与主体碳交易、碳金融结构化组合选择;尽快纳入钢铁、水泥等其他重点控排行业,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参与主体,逐步对个人和投资机构开放等措施,均能进一步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

费智认为,加强对三方碳核查机构的规范管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工作人员的碳市场政策培训,成立行业自律协会组织等,能共同维护碳市场的 健康 运行。

生态环境部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应中称,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仅纳入发电行业,交易方式仅限于控排企业对配额进行现货交易,不利于活跃市场,部分企业对碳交易机制还不熟悉,参与交易存在观望心态。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在碳市场不断的实践 探索 中逐步解决,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一位熟悉全国碳市场政策制定的人士提及,考虑到碳市场数据质量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期待全国碳市场年内会有特别大的改革举措,目前看来并不现实。

⑤ 全国碳市场预计明年启动,高耗能行业将逐步纳入


文 | 《 财经 》记者 徐沛宇

编辑 | 马克

从2017年开始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入收尾期。

11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结算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时间截至2020年12月1日,结算办法的征求意见截至2020年11月11日。

两份征求意见稿披露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则。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的主体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以及其他产品。

多位业内人士对《 财经 》记者表示,全国碳市场开始运行还有待操作细节出台和硬件设施完善。 全国碳市场初期运行将只纳入火电一个行业,交易范围仅含二氧化碳一种温室气体。

“现在努力的方向是明年实现交易,一些大型企业也是按照明年开始交易做准备的。”碳市场咨询投资机构中创碳投公司事业一部总监李丹对《 财经 》记者说。

目前看来,全国碳市场有望在明年年底之前开展实质运营。届时,新能源企业可将自己减少的碳排放出售给火电企业,帮助其实现减碳指标。在碳市场纳入的行业增多后,会有更多的类似交易行为。

按照目前的交易标准计算,风电、光伏企业可售减碳量能带来每度电1.3分—7.4分钱的收益。


此次发布的管理办法提出,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生态环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减排指标,抵消其不超过5%的经核查排放量。1 单位 CCER 可抵消 1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用于抵消的 CCER 应来自可再生能源、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减排项目,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组织边界范围外产生。

这意味着, 管理办法确认,CCER抵消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和风电等减排项目可以将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在全国碳市场出售,获取经济收益。

CCER的全称是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ction,即中国核证减排量。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相关交易登记簿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也就是说,CCER进入碳市场交易需要审批认证。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于2012年6月13日发布实施,CCER项目开始审批。由于CCER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2017年3月, CCER项目的备案申请暂停受理。与此同时,当时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条款。

此次发布的上述征求意见稿称,对CCER的管理规定将另行出台。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进展尚不得而知。

CCER审批重启和交易的细则仍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碳资产公司曾启动全国第一个CCER项目开发和交易。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 财经 》记者表示,业界恢复了对CCER交易的信心,但具体实施细则何时发布仍没有时间表,希望尽快出台。结合碳市场的需求和CCER的补充定位,预计未来获得审批的CCER项目将比较有限。

龙源碳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 全国的CCER累计签发量为4980万吨,可满足各试点碳市场抵消要求的CCER仅约1500万吨。而各试点地区的年度碳排放配额量远超这个数,例如湖北、广东等每年配额都超过2亿吨。

已经获得审批的CCER现货在未履约之前,可以在试点地区的碳市场多次交易。据资讯机构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计算,按照目前各地CCER交易标准计算,风电、光伏项目可通过交易CCER带来每度电1.3分—7.4分钱的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全国碳市场CCER交易的积极性要大幅提高,有两个影响因素: 一是收紧火电企业的排放基准线,提高其采购CCER的需求;二是增加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增加被管控企业的数量。

2017 年 12 月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是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标志。该方案明确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只管控火力发电行业的碳排放。

目前看来,全国碳市场初期将实施灵活总量控制模式,采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不限制纳管企业产量,也就是说不限制总的排放量。目前尚未发布全国碳市场给火电企业的排放基准值,未确定各地各企业的排放配额发放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主管部门对煤电机组的排放基准值肯定将逐年收紧,推动其减排的同时,也会促进对采购CCER的需求。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认为,全国碳市场采用灵活总量是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矛盾,是一项短期措施。碳交易本质是总量控制下的交易,为了强化碳交易机制减排成效,应尽快研究确定碳市场排放配额总量,优化基准线标准。

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福建和深圳八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部分试点地区除了纳入火电企业外,还纳入了交通、航空等领域的企业。 全国碳市场运营后,试点地区的碳市场短期内将继续运营。区别在于,火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在全国市场进行,其他行业的碳市场继续在试点地方运行。

全国碳市场将在试点地区的基础上,择机增加纳入碳市场的行业。但目前没有时间表。

2017 年 5 月,国家在江苏、四川两省进行配额分配试算的过程中,首次公布了发电、电解铝、水泥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案初稿。李丹表示,“十四五”期间,其他比较成熟的高耗能工业行业,比如电解铝、水泥以及其他工业行业等有望逐步纳入。

据生态环境部披露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


⑥ 碳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谈谈全国碳交易市场,有哪些赚钱新机会

为了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我查了一些文献,力求每一个观点和看法都有据可依。

咱们先看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首日的情况,我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网站上查到了全国碳市场行情,跟大家简单报一下数字,全天一共成交410.40万吨碳排放配额,注意碳排放配额,我在后面会详细解释,成交金额21023.01万元,开盘碳价48元一吨,一路上涨然后波动,最高达到52.80元一吨。

有些朋友可能看到这些一头雾水,别着急,下面我会一层一层帮大家尽量看清楚,碳交易的全貌。

碳交易里买卖的,并不是真正的“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很多人听到碳交易觉得很新鲜,其实它不算个新鲜事物。

“排放权交易”这一概念是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最早在1968年提出的,后在1997年12月通过《京都议定书》,提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二氧化碳排放权正式确定为国际商品。到了2011年,咱们国家开始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批试点城市一共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

也就是说,碳排放在咱们国家已经存在了10年了,所以,它真的不是个新鲜事儿,以前是各地独立尝试,价格机制都不一样,现在全国统一市场。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 健康 和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会加剧恶化。

什么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它们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凶手,而它们的主要来源正是各国工业排放。

既然如此,总不能眼看着问题继续严重下去吧,于是各国一起开了会,在1992年5月一起签了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意思就是大家别瞪眼看着了,控制一下温室气体浓度呗,发达国家排放大户,自己去限制下,顺便出点钱帮发展中国家也出点力。

这个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而随后1997年又在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也就是《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其实是引入了市场机制去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商品,因此也就有了碳排放权的交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碳交易。

碳交易,本质上是控制总量的同时,让碳排放权流动起来,比如一共10个排放权,张三和李四各得到5个,但是,张三的企业排放权用不完,李四的企业不够用,那就买卖一下,流动起来,张三卖给李四排放权,李四花钱,张三挣钱,但是李四也不想花更多钱去买,而张三希望卖出去更多,于是他俩都有积极性去想办法减排,要么升级更环保的设备减排,要么尽快研发新技术减排,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 社会 的碳排放减少了。

所以,碳交易,是在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将环境外部性问题内化为企业所应担负的成本,基本上是倒逼企业去想办法减排,能出来这么个机制, 我估计也是因为想要靠企业自觉去减排不现实。

前面我们说了,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碳交易试点,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为啥现在要搞全国的呢?我觉得两个方面吧,一个肯定是因为试点发现,碳交易对减排目标有效,另一个就是有必要全国统一市场。

先说碳交易对减排有效,在我找到的相关论文里,有研究得出结论,碳交易试点大体上是有效的,碳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水平和强度,而且有效促进了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引进。

道理很简单,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既定,减排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没别的选择,只能减。

再说全国统一市场,如果各地分别建立碳交易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同一个行业不同省市碳价不同,各种机制也有差异,甚至有的试点里碳交易不活跃,不利于碳交易的发展。

先说碳交易市场里的机会,在碳交易市场有两种东西可以买卖,一种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一种是企业自愿核证的减排量,也就是CCER。

配额好理解,就是给你一个排放额度,用不完你可以拿去卖了,不够的话,自己去碳市场花钱买。

CCER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经备案并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

目前,全国市场刚开始上线,所以,买卖的其实只有碳排放配额,参与主体是温室气体的重点排放单位,首先被纳入的就是2000多家发电行业,机构和个人还不能参与。

但是根据公开的信息,未来这个市场是可以像A股市场一样,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买卖碳配额,有投资赚钱的机会。

另外一个就是搞CCER,比如你有一片林场,可以申请CCER项目,未来这部分核证的减排量,可以卖给需要的单位,只要看好你的树别砍伐,就能相当于“卖空气”赚钱。或者你搞一堆沼气池,属于甲烷利用,也有机会申请CCER,同样可以直接拿去卖给需要排放额度的企业。

还有就是碳交易市场会带来大量相关的新岗位,国家新增的职业里就包含碳交易管理员。或未来成立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碳交易方面的咨询服务等等。

总之,一个新的超级市场的诞生,未来一定会衍生出超多的机会,而新的赚钱逻辑也随之诞生,当然开头我也提到了,这可能是未来几十年里新机会的标志性起点,期待大家能够在这新的机遇里抓住机会。

好了,本期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关于碳交易相关知识其实很多,量也很大,很难一次性梳理得足够清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平日多搜一搜相关的问题,新的机会或许就在你的某一次不经意的搜索里。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并且觉得有用的话,辛苦动动小手点个关注收藏,您举手之劳,会让我感激不尽。

好了,下期见。

⑦ 什么是CCER为何近期市场对CCER关注度升温

自中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强,碳交易也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之一。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碳市场的基础产品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但除碳配额之外,在碳市场交易中还存在另一种重要的基础产品——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ction,CCER),那么什么是CCER呢?

CCER是通过实施项目削减温室气体而获得的减排凭证。在履约过程中,企业如果超出了国家给的碳配额,就需要购买其他企业的,随即形成了碳交易。但也可以通过采用新能源等方式自愿减排,这种自愿减排量经过国家认证之后,就可以称为CCER。

总结起来,CCER抵消机制,不仅可以扩大碳市场参与主体,以市场化补偿手段,促进林业、清洁能源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还可以降低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期到来,控排企业为达成减排目标不仅可以直接购买碳配额,也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核证量,抵消自身碳排放,CCER交易也逐步活跃,多地试点市场CCER成交量与成交金额创新高。虽然允许企业CCER清缴的比例在5%-10%,但是一个CCER项目成功备案并获得减排量签发,还需经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批准过程。正常情况下,一个CCER项目从着手开发到最终实现减排量签发的最短时间周期要有8个月,所以CCER依然有1.5亿吨的缺口。

2021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后,首批纳入交易的2000余家发电企业年平均排碳量超过40 亿吨,按照5%的抵消上限比例,CCER 的需求将超过2亿吨每年,而目前已签发的CCER吨数仅为5300万吨/年,市场供不应求。据生环部公布,未来其他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市场,CCER 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抬升,远期市场空间约为5亿吨/年。一旦CCER项目的备案正式恢复,供给也会相应的增加。

12月3日,上海CCER单日交量达314.4万吨,成交金额突破1.1亿元,两项指标均创上海碳市场CCER上线以来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12月10日,全国试点省市CCER累计成交规模达到4.36亿吨。

明年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容,CCER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纳入2162家电力企业,覆盖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已有计划在明年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纳入全国碳市场中。CCER市场的大小与全国碳市场的规模、抵消比例均有关,若明年CCER抵消比例有所提升,加之全国碳市场扩容,CCER市场有望随之扩大。

并非只有配额不足的超排企业才有需要购买CCER,非超排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CCER置换其富余配额并将富余配额拿到配额市场上出售——这取决于该时点CCER和配额价格孰高孰低。但一般情况下,CCER往往比碳配额更便宜,所以一些重点控排企业通常会购买使用CCER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

对控排企业而言,碳配额是资产,即便有富余,有些控排企业也惜售。CCER 机制也刺激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向“低碳化转型升级”。

⑧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目前除深圳、上海、北京和广东四个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交易外,天津的交易试点也有望在年底正式启动。另外很多并未获得碳交易试点资格的省市,如辽宁、山东、四川、贵州、河南、江西等地也都在积极筹建碳交易平台。今年11月28日,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一笔400吨自愿减排量的碳交易。今年5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在郑州市“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郑州将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仅如此,一些地级市、县也在谋求搭建碳交易平台。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在11月11日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县。

⑨ 碳交易市场中的配额和ccer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好

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 配额 ,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什么是配额和CCER?

配额的概念比较好理解,政府发放给控排企业,企业根据自身的排放情况可以相互买卖交易,当企业的配额富余时,就可以在碳市场售卖,当企业的配额不足时,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碳配额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碳交易试点地区按5%-10%的比例以CCER作为碳配额的抵消指标。



配额与CCER之间有什么关系?

(1)配额和CCER的来源不同

企业的配额一般是通过政府免费发放或者拍卖得到的,而CCER是减排项目产生的,是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获得的。就目前而言,CCER项目开发包含了十种:林业(森林、竹林)、草原、耕地、海洋、冻土、岩溶、风力、光伏、沼气、生物质、废物处置(垃圾焚烧供热)。

(2)持有对象不同

配额的持有对象是控排企业,也就是说,只有控排企业才有配额账户,个人和非控排企业是无法开设配额账户的;CCER持有对象大多数为非控排企业,比如我们熟悉的风力、光伏、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企业。

(3)使用比例不同

企业在履约的过程中,以配额为主,CCER为辅。配额的使用量不受限制,但是CCER只能按配额的5%-10%进行抵扣。

(4)价格不同

在碳交易市场中,配额的价格一般高于CCER的价格,根据市场交易的情况来看,CCER的价格一般为配额的50-70%。

(5)二者都是资产、可跨当前时点

配额和CCER都是企业的资产,具有可变现和流通等属性,不随时间的转移而消逝。也就是说,企业2021年的配额和CCER放在2022年也可以使用,不存在2021年的没用完到2022年就过期的说法。




如何利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企业获益?

1、利用好 CCER项目冲抵配额的政策

举个例子:

A、B公司根据国家或各级政府配额发放规定,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为100万吨/年(碳配额),到年底履约期前,A公司通过节能改造,经过专业第三方机构核查,A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80万吨,B公司则未做什么节能减排工作,经核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0万吨。



A企业: 我们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了80万吨,还有20万吨的富余,那我们就可以卖出这20吨富余的配额获益了?

A企业最优质的做法是,利用CCER项目冲抵配额的5%,这样富余的配额就变成25万吨可交易,配额与CCER市场价差在5-10元左右,可额外获益25-50万元。


B企业: 我们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了120万吨,企业配额不足,利用CCER项目冲抵配额的5%,那B公司超出的20万吨碳排放量,可以通过5万吨CCER来冲抵,剩余超出部分15万吨再通过购买配额的方式完成履约,配额与CCER市场价差在5-10元左右,可替企业节省资金25-50万元。


2、选择好买入和卖出时机

企业需要关注碳交易市场上的供需关系,特别是履约期的临近,CCER的价格暴涨18倍,市场交易价格高达42元每吨,这个时候的购买成本就相对较高了,所以企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碳排放,低价买入所需的CCER,把企业的碳资产配置最优化。

⑩ 光伏电站--碳减排和碳交易 如何核算如何进行CCER开发

碳减排、 碳交易 、碳配额、 碳资产管理

全球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造成全球灾害性天气频发,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和地球其它生命的生存。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出台,为我国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但也要看到,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技术和耗能、排放水平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不仅要努力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更需要改变能源结构,减少高耗能。

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的确定,将进一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电气化改革,对新能源特别是电力清洁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碳排放交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天我们来谈谈光伏发电站到底能减排多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我们以一个1MW的光伏发电站为例来做计算。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地缘辽阔,各地的太阳能辐射资源不同,不同地区安装的同容量的光伏发电站的发电量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我们以江浙地区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光伏发电站为例来做分析。

▲工商业屋顶光伏电站

我们知道,江浙一带的最佳倾角光伏阵列表面年太阳能辐射量通常在1300kWh/m²左右,而西北地区河西走廊一带太阳能辐射资源比较丰富,大约是2000kWh/m²左右。

江浙一带的1MW光伏发电站电站首年发电量可达100万kWh。

河西走廊一带的1MW光伏发电站电站首年发电量可达160万kWh。

与常规煤热发电站相比,1MW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分别可节省405-630吨标准煤, 减排1036-1600吨二氧化碳,9.7-15.0吨二氧化硫,2.8-4.4吨氮氧化物。

按照目前碳排放40元/吨左右的平均交易价格计算,1MW的光伏电站每年碳减排交易的收益约4.1-6.4万元左右。

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商品,碳交易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手段之一。目前,全球有几十个碳交易体系。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达2290亿欧元,同比上涨18%,碳交易总量达103亿吨。碳排放价格从平均每吨25欧元翻倍至2021年5月初的每吨50欧元左右。

我国碳交易工作也已经开展了十余年了,全国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和福建等八个地区已经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完成了近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易,成交额上百亿元。同时各地科技厅等部门都有从事的清洁能源机制的机构或碳排放管理部门。

据了解,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价是每吨20-52元,和国际市场比,碳排放价格还是比较低的,但是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和国际化的推进,碳排放价格上涨的趋势是必然的。我国目前有装机240GW的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1172亿kWh减排二氧化碳11684.8万吨。每年有价值约4000万元-6000万元的排放配额指标可用于市场交易。光伏发电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售电获得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各地碳排放配额管理和发展碳排放市场交易,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注:计算公式:1 度电 = 0.39 kg 煤 = 0.997 kg 二氧化碳 = 0.00936 kg二氧化硫 = 0.00273 kg 氮氧化物)

那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的多少呢?

以发电厂为例,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328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每使用光伏电站所发的一度电是同样道理。

以1MWp光伏电站为例。

减少二氧化碳减排量:

近日,浙江省乐清市有序用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印发 乐有序用电办[2021]4号《关于调整C级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轮到停用的企业当天0点到24点全部停止生产用电,但是企业屋顶光伏发电不在控制范围!免受限电影响,能控制用电成本还想增加碳交易收入的各位企业可以尽快在屋顶安装光伏电站了!

光伏电站碳交易额外创收计算案例

这里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MW光伏电站每年可以减少1196.4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按20元/吨(23日碳市场收盘价43.85元/吨)成交价计算,这座1MW的光伏电站每年可获得2.4万元左右的收益。25年将获得60万左右收益,这还没有算更高的发电收益。按市场价格(排除原料涨价因素),一座1MW光伏电站的投入成本大概350万左右,碳排放权交易给工商业光伏电站带来的额外收益还是非常明显的!

一、年发电量是多少?

根据北京市太阳能资源情况,安装角度为35°时,光伏年峰值利用小时数为1536.65h,考虑到79%的系统效率,等效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213.95h,在25年的运营期,光伏组件的发电衰减率按20%计算。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常用的简化计算公式:L=W×H×η,其中L为年发电量,W为装机容量,H为年峰值利用小时数,η为光伏电站的系统效率,H×η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

计算可知,20kW光伏电站的首年发电量为:

20kW×1213.95h=24.28MWh

按照10年衰减10%,25年衰减20%计算,25年的发电量情况见下表:

表1 北京地区20kW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

二、碳减排量是多少?

根据《联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方法学》、《广东省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等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的自愿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分布式光伏碳减排量核算周期以自然年为计算单位,减排量即为基准线排放量,也就是不安装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使用电网供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简化的减排量计算公式:

式中:ERy为安装并运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第y年的减排量(tCO2/yr),BEy是第y年的基准线排放量(tCO2/yr),EGPJ,y是第y年由于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运行所发电量(MWh/yr),EFgrid,CM,y是第y年区域电网组合边际CO2排放因子(tCO2/MWh)。

根据《CM-001-V02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方法学》(第二版),组合边际CO2排放因子EFgrid,CM,y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EFgrid,OM,y和EFgrid,BM,y分别为第y年电量边际排放因子和容量边际排放因子,单位均为tCO2/MWh,采用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WOM和WBM分别为电量边际排放因子和容量边际排放因子的权重。

根据方法学规定,对于太阳能发电项目,第一计入期和后续计入期,WOM=0.75,WBM=0.25。

查阅官方资料,最新公布的排放因子为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29日发布的2019年度减排项目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北京市属于华北区域电网,其2019年度的组合边际CO2排放因子:

按照2019年度的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北京地区20kW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首年碳减排量为:24.28×0.8269=20.08(tCO2);

25年运营期的年均碳减排量为:21.62×0.8269=17.88(tCO2);

25年的总减排量为:540.45×0.8269=446.9(tCO2)。

随着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的不断提高,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因此,实际核准的总碳减排量可能会比本文计算结果偏低。

(广告位)

三、碳交易实现路径?

上节计算得出了分布式光伏的碳减排量,怎样才能在碳市场通过交易获得收益呢?

财政部于2021年8月在对关于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的回复中指出:“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证核发交易管理机制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通过绿证和碳排放权交易合理补贴新能源环境效益,为新能源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下分别从碳交易和绿证交易进行分析。

一、CCER碳交易是什么?

具体而言,CCER是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排放企业需要按照减去自愿减排量的排放量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如果排放超额,就要受到处罚,如果不想受到处罚,则可以向拥有多余配额的企业购买排放权。

在这一机制下,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来减少碳排放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国内首个碳排放交易市场于2013年6月18日在深圳启动,目前国内共有7家碳排放交易所,碳排放交易第一阶段涉及16个行业,包括钢铁、石化、有色、电力等10个工业行业,以及航空、港口、机场、宾馆等6个非工业行业。

二、如何申请CCER

1、申请的过程

2、申请过程项目业主的工作

三、项目开发的前期评估

项目开发之前需要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或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判断该项目是否可以开发成为CCER项目,主要依据是评估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CCER方法学的适用条件以及是否满足额外性论证的要求。

方法学是指用于确定项目基准线、论证额外性、计算减排量、制定监测计划等的方法指南。截止到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在信息平台分四批公布了178个备案的CCER方法学,其中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方法学转化173个,新开发5个;含常规项目方法学96个,小型项目方法学78个,林业草原项目方法学4个。这些方法学已基本涵盖了国内CCER项目开发的适用领域,为国内的业主企业开发自愿减排项目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另外,《指南》也规定了国内CCER项目开发的16个专业领域,如下表所示。

额外性是指项目活动所带来的减排量相对于基准线是额外的, 即这种项目及其减排量在没有外来的CCER项目支持情况下, 存在财务效益指标、融资渠道、技术风险、市场普及和资源条件方面的障碍因素, 依靠项目业主的现有条件难以实现。

如果所评估项目符合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并满足额外性论证的要求,咨询机构将依照方法学计算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并参考碳交易市场的CCER价格,进一步估算项目开发的减排收益。CCER项目的开发成本,主要包括编制项目文件与监测计划的咨询费用以及出具审定报告与核证报告的第三方费用等。项目业主以此分析项目开发的成本及收益,决定是否将项目开发为CCER项目并确定每次核证的监测期长度。

2.项目开发流程

CCER项目的开发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框架和思路,主要包括6个步骤,依次是:项目文件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项目实施与监测、减排量核查与核证、减排量签发。

(1)设计项目文件

设计项目文件是CCER项目开发的起点。项目设计文件(PDD)是申请CCER项目的必要依据,是体现项目合格性并进一步计算与核证减排量的重要参考。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写需要依据从国家发改委网站上获取的最新格式和填写指南,审定机构同时对提交的项目设计文件的完整性进行审定。2014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内开发CCER项目的具体要求设计了项目设计文件模板(第1.1版)并在信息平台公布。项目文件可以由项目业主自行撰写,也可由咨询机构协助项目业主完成。

(2)项目审定程序

项目业主提交CCER项目的备案申请材料后,需经过审定程序才能够在国家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审定程序主要包括准备、实施、报告三个阶段,具体包括合同签订、审定准备、项目设计文件公示、文件评审、现场访问、审定报告的编写及内部评审、审定报告的交付并上传至国家发改委网站等7个步骤。

另外,项目业主申请CCER项目备案须准备并提交的材料包括:

① 项目备案申请函和申请表;

② 项目概况说明;

③ 企业的营业执照;

④ 项目可研报告审批文件、项目核准文件或项目备案文件;

⑤ 项目环评审批文件;

⑥ 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意见;

⑦ 项目开工时间证明文件;

⑧ 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编制的项目设计文件;

⑨ 项目审定报告。

国家主管部门接到项目备案申请材料后,首先会委托专家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然后主管部门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不含专家评估时间)。

(3)减排量核证程序

经备案的CCER项目产生减排量后,项目业主在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减排量签发前,应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核证机构核证,并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

核证程序主要包括准备、实施、报告三个阶段,具体包括合同签订、核证准备、监测报告公示、文件评审、现场访问、核证报告的编写及内部评审、核证报告的交付并上传至国家发改委网站等7个步骤。

项目业主申请减排量备案须提交以下材料:

① 减排量备案申请函;

② 监测报告;

③ 减排量核证报告。

监测报告是记录减排项目数据管理、质量保证和控制程序的重要依据,是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在事后可报告、可核证的重要保证。监测报告可由项目业主编制,或由项目业主委托的咨询机构编制。

国家主管部门接到减排量签发申请材料后,首先会委托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然后主管部门对减排量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不含专家评估时间)。

四、项目开发周期

如前所述的CCER项目备案申请的4类项目中,第一类项目为项目业主新开发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长;第二类项目虽然获得作为CDM项目的批准,但是在开发流程上与第一类项目相同,开发周期同样较长;而第三、四类项目由于是在CDM项目开发基础上转化,开发周期相对较短。一个CCER项目的开发流程及周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估算,一个CCER的开发周期最少要有5个月。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不同类型项目的开发难易程度、项目业主与咨询机构及第三方机构的沟通过程、审定及核证程序中的澄清不符合要求,以及编写审定、核证报告及内部评审等环节的成本时间,通常情况下一个CCER项目开发时间周期都会超过5个月。

除上述项目开发流程,一个CCER项目成功备案并获得减排量签发,还需经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批准过程。由上述项目审定及减排量签发程序,可以推算国家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并进行审核批准的时间周期在60~120个工作日之间,即大约需要3~6个月时间。

综上累加上述项目开发及发改委审批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一个CCER项目从着手开发到最终实现减排量签发的最短时间周期要有8个月。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两省五市”碳交易体系已为CCER进入各自的碳交易市场开放通道,皆允许CCER作为抵消限制进入碳交易市场,使用比例为5%~10%。作为抵消机制的CCER进入“两省五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会扩大市场参与并降低减排成本。

阅读全文

与Ccer碳交易发展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服务月致辞 浏览:25
股份赠予需要双方的资料吗 浏览:384
全球期货业协会 浏览:396
交易系统期货 浏览:576
佣金的提取比例有没有限制 浏览:182
实时汇率查询软件大全 浏览:276
建行外汇取款手续费怎么算 浏览:948
杠杆怎么找最小动力 浏览:141
如何撤回余额宝理财产品 浏览:979
比特币跨交易所套利 浏览:973
外汇账户对账户验证 浏览:214
金融资产交易所规定 浏览:130
细分行业概念主图指标 浏览:841
房管局交易所 浏览:377
交易商持仓报告cot 浏览:166
银鼎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52
汇率衍生品方案 浏览:19
近五日主力增减持仓在哪看 浏览:434
贵金属电脑版 浏览:287
维持仓库物品整齐的标语 浏览: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