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影视公司银行融资报告

影视公司银行融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16 15:40:08

A. 成都银行中报发布:资产破6000亿大关 净利润大增9.9%

8月27日晚间,成都银行(601838. SH)发布2020年半年报。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黑天鹅冲击下,成都银行依然显示了优秀的的风险抵御能力,逆势交出了上半年的优秀成绩单。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2020年6月末,成都银行录得营业收入68.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57%;归母净利润27.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91%;资产总额6146.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8%。

资产质量与资产充足率方面,报告期内,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降低0.01%;拨备覆盖率278.46%,比上年末增加24.58%。此外,报告期内,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6%,一级资本充足率9.37%,资本充足率14.45%。

各项指标均表现优异。今年上半年以来,资本市场也对成都银行更为青睐,据统计,在一季度有所减持后,北向资金二季度选择加仓成都银行股票,单季度增持规模约235.6万股。

市场人士认为,成都银行经营效率显著提升的背后是,成都银行对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全力推进。以公司金融业务为例,该行围绕四川省和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等设等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高层走访,进一步锁定核心优质资源,促进优质资产上量投放。

作为国内标杆性的上市城商行,也是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两地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成为成渝两地金融共建的纽带和桥梁。

作为西南城商行龙头,2019年年报时该行称,成都银行正朝着“精细化、大零售、数字化”方向转型。

2020年上半年,转型成果初显。疫情期间,逆势而涨,成都银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6146.6亿元,较年初增长10.1%。其中,贷款总额超过2550亿元,较年初增长一成以上。

具体来看,在负债端,存款增势明显。上半年该行存款保持较快增长,较年初增长13.1%至4375亿元,存款增量超过500亿元,创 历史 新高。据悉,存款基础向来是成都银行的传统优势。6月末,该行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已升至75.7%,继续位居上市城商行前列。

此外,资产端来看,上半年贷款总额达2554.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35.13亿元。

上半年成都银行盈利能力表现良好。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7.55亿元,同比增长 2.48亿元,增幅9.8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3亿元,同比增长2.48亿元,增幅9.91%;营业收入68.14亿元,同比增长7.07亿元,增幅11.57%;基本每股收益0.76元, 同比增长0.07元;年化资产利润率0.9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45%。各项收益指标持续向好,效益稳步提升。

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达342.5亿元,较年初增长16.3%。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达45.9%,较年初上升近20个百分点。

资管业务层面,今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实现理财业务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32%。而据此前公告,该行拟出资10亿元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增强集团理财版块整体效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

据了解,出色的业绩表现得益于成都银行始终将“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作为经营业绩提升的重要经营方针。

仅以贷款端为例,该行便通过发力精准营销,坚持“行业精准”和“企业精准”。充分依托成都市新经济“双百”企业名单和梯度培育企业名单开展精准服务。同时通过引入外部数据,加大行业梳理重点支持的细分行业,在行业精准的基础上筛选出名单制客户并积极营销。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层面风险增加,信用风险有所抬升。同业中,不少金融机构信用违约有所抬升,但成都银行资产质量上半年表现优异,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2%,较年初微降,创近五年最低水平。

不过细分指标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的比值较年初微升至86%。但整体来看,该行多项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向好。其中,上半年逾期贷款实现“双降”,关注类贷款更是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双降”。

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0.8%,逾期贷款占比为1.46%,均居上市银行较优水平。与此同时,该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带动拨备覆盖率较年初升高约25个百分点至278.5%,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行流动性也较为充裕。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拨备覆盖率278.46%,较上年末增长24.58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78.76%,流动性持续充裕。

此外,成都银行今年7月还通过了关于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董事会决议,拟出资发起设立成银金融租赁。后者注册资本不超过20亿元,其中成都银行持股比例拟不低于65%。

加上此前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成都银行表示,希望通过战略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不断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成都银行延续了上市以来的优秀表现,从2018初上市开始,成都银行便以“优等生”的姿态登场,多项经营指标位居行业第一梯队。这一趋势也在2020年得以延续。

2020年1月3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建设的重大 历史 机遇下,在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经济 社会 发展恢复提振期,4月22日,成都银行与重庆市江北区达成战略合作,将实现“优势叠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建设规划、金融核心聚集等重点领域,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开展深度、务实合作。

据悉,此次银政战略合作“云签约”搭建了合作共赢平台,今后,双方将认真履行协议,整合双边资源,加强信息互通,持续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地区、银行的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据了解,成都银行作为区域性城商行要回归本源,发掘地方经济,深耕地方经济,扩大和优化业务提升利润。这也使得成都银行在2020年上半年,资产收益率显著提升,整体走高趋势不改。

具体来看,成都银行2020年上半年在特色金融方面表现突出,该行围绕成都市“11+2”特色金融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 科技 金融、文创金融、绿色金融,打造特色金融专业品牌。

2020年4月13日,来自成都市的30家文创企业便与成都银行签订融资协议,这其中第一次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24户,占比高达80%,覆盖行业涉及影视、会展广告、创意设计、软件服务等多个文创产业。

上半年宏观主旋律依旧为疫情,改变了各个行业的生态,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颇受市场瞩目。

为此,成都银行通过快行动、多举措、优服务和扩覆盖等多方共同发力,帮企业渡难关,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注入金融“活水”,以速度和温度保障金融服务“生命线”畅通。

据悉,针对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 旅游 等企业,成都银行则秉承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原则,综合采取转贷、续贷、调整还款方式、减免利息等方式,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成都银行共为50户企业开展贷款展期,信贷余额近13亿元,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延期近5000万元,为40余户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征信保护。

此外,该行还针对不同需求量身定制了相关金融产品,如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打造的“抗疫贷”, 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推出的“惠抵贷”,以及针对政府订单企业打造的“易采贷”等。

以成都银行开展的“同舟行动”为例,计划单列100亿元信贷规模,构建不少于5000户的“同舟行动”服务名单,针对符合条件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做到应投尽投,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成都银行在“战疫”中亦经受住了考验,服务实体能力显著增强。在当前, 提出“六稳”“六保”任务的新 历史 阶段,成都银行将继续发挥龙头城商行带头作用,继续发力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与民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B. 480亿市值跌到10亿还没完,竟然是被大股东“赌”没了

文/树高

国英观察专栏作者

时间一到,印记传媒这部轰轰烈烈的“电影”就可以强制“收场”,而观众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结局。

还记得《建国大业》、《钢铁侠》吗?一部是让中国人一度扬眉吐气的电影,一部甚至开创了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结合的先河。

今时今日,这两部电影已经鲜有人回顾,因为行业的属性注定了内容是会“过气”的。但更可怕的是,电影背后红极一时的“影子公司”也要消失了。

480亿市值的印记传媒,跌到10亿仍旧还没“交代”明白,因为,它还想在资本市场拍一部终极大片——“娱生不再有你”。

01

“上市让我们变得富有”这是印记传媒两位高管吴冰和丹·密茨的原话。

这样的话太过真实,印记传媒上市的“初衷”昭然若揭。价值2500万美元的庞巴迪挑战者850,和价值3000万族毁美元的庞巴迪全球Global Express,还有多辆豪车,包括宾利、法拉利、劳斯莱斯。这些都是印记传媒上市后给大股东们“助力”的战利品。

这些钱哪来的?我们并不难想象。上市后,印纪传媒大股东融资资金逾上百亿。其中最大的两处来源是股权质押融资资金超过80亿元,以及以1:4或者1:5的配资方式融资了18亿。

印纪传媒曾披露称,2017年7月之前的股权质押,除质押给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东阳支行的2450万股票用于为本公司融资担保外,其余质押股票均用于肖文革权益性投资和理财投资。

所谓的“权益性投资和理财投资”,陪世大概是实控人肖文革参与西部证券定增和中银国际4.99%股权的两桩交易,但最后的结果,也是草草高位套现跑路。

除了质押,还有层出不穷的大股东高位减持,满满的套路,不绝如缕。

这就是印记传媒上市后的运转轨迹,太“典型”的自掘坟墓,就等着把自己全部埋进去。

02

有人说,DMG这好好一传媒公司,为啥上市后就做的这么差?是经营管理不善,还是沆瀣的大环境所迫?

要我说,都不是。当年的DMG没问题,是在认认真真做本行,错就错在它变成了印记传媒。错就错在它跻身了资本市场。

在传媒行业,有春风得意之时选择上市的,这些多半是为了募资加码主业,而印记传媒不是,它的上市,是为了资本运作而去做主业的典型。而肖文革,吴冰等股东,就是印记传媒《我上市了》系列电影最好的导演。

这也是印记传媒必然失败的原因,带有强目的性的上市,最后的结果无一善终。

你不能否认印记传媒出品了好些优秀的作品,《钢铁侠3》、《建国大业》、《无人区》、《杜拉拉升职记》、《暮光之城》等电影里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你也注意到这些卖座的电影,印记传媒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联合出品人”。

作为“联合出品人”参与份额多少?票房收入如何?是否对当期业绩有突出影响?印记传媒只字不提,因为蹭热度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只要参股股东认定你是影视界新晋“黑马”,那就够了,有他们一拍即合,给股票保驾护航,其他的,都让听风是雨的散户去猜吧,who care?

远超同行的毛利率和“精准达标”的业绩承诺同样是在“花式表演”。只要财报好看,公司的股票不乏机构、基金追捧,股价登峰造极,方便大股东未来质押与减持,这才是对于肖文革和吴冰等人最“实际”的。流量为上,至于“剧情”合不合理,“导演们”可能并不在乎。

遗留下来的问题,肖文革们都一股脑儿塞给财务报表去解决。由于合格的财务投资者并不多,首先过滤掉一部分“芦穗肢财盲”,这部分通常会是在最高位看着概念追风买入的接盘侠,然后再过滤掉一部分有点初级水准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通常会是趋势投资者,会被一两个形成“成长性”假象的指标所迷惑。例如借壳后印记传媒影视及衍生的营业收入飙升,从 2014 年的 29695 万元飙升至 94211 万元,而影片业务支出,却呈现背离的减少趋势,这一点正是非常有诱惑性。

最后最难“搞定”的,就是专业投资者了,这也就是今年股价崩塌的原因——专业投资者发觉公司积重难返,无力回天,只能认怂集中撤离。其实即便是专业投资者,并不总是专业,他们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安信信托,事发只能以减值损失自认倒霉。没办法,看错一个公司也许可以挽救,但看错一个人就可能难以收场。何况当你面对的是一群同心同德善于忽悠的戏精老外高管时,所谓的专业素养能帮助你保持几成定力?

印记传媒的大股东们,也许从上市的一开始就笃定要拍一部吸引资本市场男女老少的电影,一直“拍”到众筹的经费用完才肯罢休。

03

“经费”用完了,债务也还不上了,和解也遥遥无期,这样的“剧本”怎么收场也是个问题。于是乎,大股东又抛出了到美国“就医”的苦肉计,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雾里看花的愚者了。大家都很清楚,印记传媒的债券违约,已经没法再进行新的融资。而之前的融资,也已经没了下文。不管是肖文革“涉赌”把钱输光了也好,还是搞利益输送进了谁的口袋也罢,哪怕是真的洗钱去了海外,接下来的事情都无关散户,无关中小股东了,最多也只是少数债权人和司法机关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于资本市场一样行得通。

对于肖文革和吴冰等人来说,现在的这个“珍珑棋局”,已经被人点破了。再揣着明白装糊涂,恐怕有点不合时宜。

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员,在气氛有点尴尬之时能够打圆场是必须的。印记传媒的最后“圆场”就是高管集体出来维稳,证明自己“没跑路”,但此时此刻,跑与没跑又有多大区别呢?

问询函不按要求回复,一切都以“无声言证”方式进行。这是印记传媒最后的缓兵之计。因为,股价已经伴随着自己三缄其口而失速坠落了。只要被“依法”退市,后续大笔债务被免除,自己来资本市场“走一遭”并不乏收获。

时间一到,印记传媒这部轰轰烈烈的“电影”就可以强制“收场”,而观众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结局。

04

濒临退市,除了踩雷的机构基金,还有叫苦不迭的散户。

也许踩雷的你此时此刻杀人的心都有,但是如果你是看了“印氏电影”去做长线投资而踩雷的,那真的说明,你太入戏了,带有鲜明“印记”的电影要的就是这样忠实的观众。

如何去评价肖文革,吴冰其人?笔者在此确实非常难以言述。作为同时混迹于传媒江湖和资本市场的大作手,他们早已经浸淫了真真假假,将这一套从银幕复刻到了资本市场。之于一介“准导演”的身份,他们也许真的算“有两把刷子”,因为他们做出了太多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在追捧的东西:中西合璧,国产电影……也炒出了中国人最爱回味的概念。

而作为企业家,必然是不合格的。因为资本市场并不是赌客以合法名声捞金的地方,“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也在慢慢改变,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需要承担的责任,需要履行的义务,从印记传媒的大股东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那么,放任你到这个市场来的意义何在?难道资本市场拓宽上市通道的意义,就在于放任一批有备而来的投资者利用规则优势去制造假象,完成对基金、散户等对手盘的猎杀?

仔细拷问下印记传媒,如果你一开始的上市就是为了演这么一场电影,那么还有多少股东会耐心地陪你看到今天?过往饱满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全都拜肖文革、吴冰等人“演技逼真”所赐,这不得不说,对于当年传媒这头人人看好的“风口上的猪”是个莫大的讽刺。

可怕的是,这样的“导演”,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步森股份的赵春霞,也是一样的应对债务选择了异地“就医”,而金立的董事长,身为肖文革的“赌友”,把金立手机多少年打下的的江山给输了个一干二净。

如果上市只是一部电影的开头,你还敢看到结尾吗?印记传媒的退市可能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资本市场里从不缺乏好“演员”和好“导演”,但如果你丧失了应有的谨慎而变得太“入戏”,那你就输了。

C. 中国电影产业主要具有以下几种融资模式:

一、版权质押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电影市场上常见的融资形式。中国政府联合金融业如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推出版权质押贷款,帮助一些电影公司获得银行贷款。近年来,中国几家大型的民营公司在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担保下,已经开始稳定的获得银行贷款,经典案例有深圳发展银行为《夜宴》提供为期两年的5000万元贷款、招商银行为《集结号》提供5000万元的贷款、广州发展银行为《功夫之王》提供6500万元贷款等。此外,境外银行入德意志银行为华谊未来制作提供2亿美元的打包融资、香港渣打银行为《赤壁》提供达7000万美元的贷款。 二、私募股权融资: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电影融资的新型渠道。华谊兄弟就是中国电影产业通过私募创造价值并最终IPO 的企业。目前,VC/PE 投资中国电影产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影视机构的投资,另一种是对影片的单独投资。中国电影产业比较活跃的PE 主要有:IDG 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 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 三、专项电影基金:中国电影专项基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种是来自于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目前,中国每年通过电影专项资金、影视互济基金、进口片发行收入提成、重大题材影片专项补助等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投入电影制作的资金已经超过亿元。另一种是来自于个人或集体出资设立的民营基金,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专项资助基金,如中影青年导演计划、曲江助推金、亚洲新星导等,但金额较少。 四、合作拍摄,多方投资:随着中国电影投资市场的逐渐开放与成熟,合作拍摄日渐普及,这样可以降低制片方的投资金额与分散投资风险,如《赤壁》、《梅兰芳》等都是多方投资的影片。不过,业内企业合作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但是引入行业外部企业,由于专业的有限性及市场成熟度不足,资本市场的风险性较大。五、影片预售融资:这是大制作影片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拍摄前或拍摄中

D. 赵薇夫妇被证劵市场禁入,明星杠杆投资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11月9日傍晚一个消息引爆整个朋友圈,祥源文化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万家文化(已更名为祥源文化)、龙薇传媒等涉嫌信披违法违规案已调查完毕,依法拟对龙薇传媒、万家文化、黄有龙、赵薇、赵政、孔德永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据告知书,龙薇传媒在自身境内资金准备不足,相关金融机构融资尚待审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且贸然予以公告,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

一时间市场激起千层浪,赵薇到底犯了什么错,引发了这么严的一个处分?
但是,资源撬动能力,尤其是金融加杠杆能力的特殊赋能让很多明星都有了跃跃欲试的打算,这也是赵薇等明星最近在资本市场如此活跃的原因,此次万家文化事件的处分其实也给明星们敲了一个警钟,提了一个醒:

一是金融杠杆高风险不要轻易触碰。虽然明星的影响力让其拥有了金融加杠杆的资本,但是其对金融的控制能力,市场的把握能力其实尚不足以支撑如此巨大的杠杆,所以对于金融杠杆,明星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是对于金融市场规则的遵守。即使是明星也要遵守金融市场固有的规则,金融是没有任何法外之地的,所以明星们也不能报以侥幸心理,这一系列的信息披露问题,其实只要是有一点点专业的投资咨询机构都不会让明星犯这样的错误,那么既然出现了问题,肯定会有背后的深层原因。

三是对于金融与市场的尊重。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是一个高度专业的市场,任何人都需要对这个市场报以尊重,即使是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多年巨鳄都需要尊重市场,关注市场的一举一动,明星们也不可能例外。

希望赵薇事件能够给明星投资者们一些警醒,投资有风险,还是要慎重投资的好。

E. 影视制作企业用什么方式融资

法律分析:影视制作企业的融资方式:1、银行融资。2、私募股权融资。3、专项电影基金。4、民间投资。5、多方投资合作拍摄。根据《贷款通则》第三条,贷款的发放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行政规章,应当遵循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

法律依据:《贷款通则》 第三条 贷款的发放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行政规章,应当遵循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

阅读全文

与影视公司银行融资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影视公司银行融资报告 浏览:788
交通银行交银添利理财产品 浏览:353
票据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材料 浏览:260
基金理财视频教程吾爱破解 浏览:343
新朋股份与新朋联众区别 浏览:817
巴林银行期货案例分析 浏览:756
波段起涨点指标 浏览:223
股票质押融资优势 浏览:50
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 浏览:295
平安证券融资融券怎么登录 浏览:624
贵金属的指数交易的盈利怎么算 浏览:618
大宗交易平台官网 浏览:178
溢短交易 浏览:978
历年加币下半年汇率走势 浏览:449
石家庄市鑫宇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5
贷款金融公司简介 浏览:65
亨达融资有限公司 浏览:610
鼎龙股份作假 浏览:4
凤凰金融公司 浏览:978
棉花信息网棉花期货 浏览: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