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亚投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加入,他们获得了什么利益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对各国的意义如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不仅将夯实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提高亚洲资本的利用效率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水平。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在各类商业投资中潜力巨大,增长带动力强。“研究如何将亚洲的高储蓄变成高投资”将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任务之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仪式中国提倡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一方面能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的进一步改革,另一方面也是补充当前亚洲开发银行(ADB)在亚太地区的投融资与国际援助职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立,将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存在的巨大缺口,减少亚洲区内资金外流,投资于亚洲的“活力与增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继提出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NDB)、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之后,中国试图入主国际金融体系的又一举措。这也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更值得期待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方便人民币“出海”。
B. 世界上目前还有外汇管制的国家或者经济体有哪些
外汇管制的国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类为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即对国际收支的所有项目,包括经济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都进行较严格的管制。这类国家和地区通常经济不发达,外汇资金短缺,为了有计划地组织稀缺的外汇资源并合现运用,调节外汇供求,通过外汇管理达到稳定金融的目的,外汇管制措施都比较严格。凡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缅甸、巴西、哥伦比亚、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乍得、塞拉利昂、葡萄牙等国家都属此类。据统计,这类国家大约有90个。
第二类为名义上取消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即对非居民往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付原则上不进行直接管制,尽管事实上还存在一些间接管制。属于这一类型的主要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卢森堡等,还有收支持续顺差的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石油输出国家。属于这类的国家和地区约有20多个。
第三类为实行部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这类国家包括一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其对外贸易规模较大,有较雄厚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生产总值也较高,如法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国。还有一些经济金融状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如圭亚那、牙买加、南非等国。目前,这类国家约有20--30个。
外汇管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国际货币制度陷于崩溃,美、法、德、意等参战国都发生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本币对外汇率剧烈波动,大量资本外逃。为集中外汇资财进行战争,减缓汇率波动及防止该国资本外流,
外汇管制
各参战国在战时都取消了外汇的自由买卖,禁止黄金输出,实行了外汇管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很多在战后取消外汇管制的国家又重新实行外汇管制,一些实行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也纷纷实行外汇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实行外汇管制,1932年,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也相继实行了外汇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战国立即实行全面严格的外汇管制。1940年,在100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1个国家没有正式实行外汇管制,外汇管制范围也比以前更为广泛。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基于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继续实行外汇管制。50年代后期,西欧各国经济有所恢复,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从1958年开始,各国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货币自由兑换,并对国际贸易收支解除外汇管制,但对其他项目的外汇管制仍维持不变。1961年,大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表示承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所规定的义务,即避免外汇限制而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但时至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外汇管制,即使名义上完全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仍时常对居民的非贸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资本项目收支实行间接的限制。
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国又称外汇管理。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限制的一种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政策。外汇管制分为数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通过控制外汇总量达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后者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调节进口商品结构。
外汇管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对居民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进行限制。广义的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对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汇流入和流出的活动进行限制性管理。
外汇管制依照该国法律、政府颁布的方针政策和各种规定和条例进行。外汇管制的执行者是政府授权的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另设的其他专门机构,如外汇管理局。
外汇管制所针对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划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各国的外汇管制法规通常对居民管制较严,对非居民管制较松。
外汇管制所针对的物包括外国钞票和铸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和黄金;有的国家还涉及白银、白金和钻石。
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该国领土为界限。在设立特区的国家中,某些外汇管制法规可能不适用于特区。一个国家对不同国家货币的外汇管制宽严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汇管制针对的活动涉及外汇收付、外汇买卖、国际借贷、外汇转移和使用;该国货币汇率的决定;该国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本币和黄金、白银的跨国界流动。
外汇管制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分为价格管制和数量管制两种类型:前者指对本币汇率做出的各种限制,后者指外汇配给控制和外汇结汇控制。
外汇管制主要有三种方式:
1、数量性外汇管制2、成本性外汇管制3、混合性外汇管制
C. 谁最近去过阿富汗,想知道那里的情况
阿富汗
阿富汗概况
国名:阿富汗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独立日:8月19日(1919年)
国庆日:4月27日(1978年)
国旗:2002年2月5日,阿富汗采用新国旗。新国旗是根据1964年的阿富汗宪法设计的,由黑、红、绿三色长条图案和阿富汗国徽构成。
自然地理:面积652300平方公里。是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1000米。全国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主要河流有阿姆河、赫尔曼德河、喀布尔河和哈里鲁德河。大陆性的气候使全国干燥少雨,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季节明显,冬季严寒,夏季酷热。
人口:2590万(2000年7月),普什图族占38%,塔吉克族占25%,此外还有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土库曼族、俾路支族和努里斯坦族等。官方语言为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其它地方语言有乌兹别克、俾路支、土耳其语等。98%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逊尼派,其余为什叶派。
首都:喀布尔(Kabul)。
货币:阿富汗尼
中文全称: 阿富汗尼
中文简称: 阿尼
币值换算
1阿富汗尼=100普尔
币值: 25、50普尔及1、2、5阿富汗尼
文字介绍
国旗:
上方拉伯文书写“真主伟大”。中部阿文书写“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辅币名称: 普尔
简史:15世纪以前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15世纪末欧洲至印度的海路开辟后,阿变得闭塞。1747年,阿人民赶走波斯侵略者,建立了统一的国家。1838—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阿战争失败;1878年英第二次侵阿并与阿签订甘达马克条约,阿丧失外交权。1885年沙俄强占阿领地“彭迪”绿洲。1893年阿国王阿卜杜尔·拉赫曼和英国签订阿富汗和英属印度间的“杜兰线”新国界协定。1895年英俄缔结协定,私分帕米尔地区,并将瓦汗地区划为英俄缓冲地区。1919年阿国王阿曼努拉宣布阿富汗独立。1919年5月爆发第三次英阿战争,8月英国承认阿独立。1929年1月阿右翼宗教势力和部族武装在英唆使下暴动,推翻了阿曼努拉王朝。同年,出身王族的纳第尔自法国返阿,击败部族武装,自立为王。1933年纳第尔国王被刺,其子查希尔继位。1963年查希尔国王迫使首相达乌德下台。1973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掌权。1978年4月,亲苏的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政府,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执政。次年9月,人民民主党内讧,哈菲佐拉·阿明杀死塔拉基取而代之。1987年11月,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做出决定,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正式改名为阿富汗共和国。1979年12月苏军侵占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扶植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从此,武装斗争遍及全国,阿游击队与苏联支持的喀布尔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断进行,给侵略者以有力打击。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离阿富汗。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总统宣布辞去一切职务。1992年4月28日,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
外交:阿富汗是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同100多个国家有外交关系,但保持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仅10个。
与中国关系:阿富汗于1955年1月20日与中国建交。
经济:阿富汗为落后的农牧业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长年的战争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进一步下降。
农牧业为阿富汗经济的支柱。有可耕地面积约1400万公顷,已耕地约800万公顷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产量一般占谷物总产量的60%。其他农作物为玉米 、大麦 、大米、棉花、烟草及甜菜。水果以哈密瓜最为普遍,此外有葡萄、李子、苹果、杏、梨等。
阿富汗工业以传统手工业为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其中纺织业占主要地位。传统手工业地毯占出口总额的12%。其他工业有制革、水泥、电力 、制糖 、采煤及汽车修理等。阿富汗资源已探明的矿藏有天然氯、铁、铜、煤 、青金石、大理石等。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
阿富汗没有铁路和出海口,交通主要靠公路和空运。河流仅极少部分通航。公路全长1.9万千米,70%遭战争破坏 。航空公司有两家,一为阿利亚纳航空公司 ,经营国际航线 ;一为巴赫塔尔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
阿富汗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为前苏联及东欧各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主要出口为天然气、皮革、干鲜果品、地毯等。主要进口小麦 、纺织品、茶叶 、小五金、糖、植物油、石油等。
文化教育: 阿富汗文盲占全国人口80%以上 。有中 、小学1244所;有高等院校7所。最高学府为喀布尔大学 ,创办于1946年。
阿富汗的报刊主要有:①《信息报》,1978年创刊,祖国党机关报,用波斯文和普什图文出版 。② 《 祖国报 》 ,1949年创刊,也用两种文字出版。此外,有祖国阵线机关报《阿尼斯报》和官方的《喀布尔时报》等。
阿富汗广播电台成立于 1925 年 ,对外用 9 种语言广播 。阿富汗广播电视台建于1978年,用波斯语、普什图语和英语广播。
风俗:阿富汗人每逢民族节日都爱跳阿坦舞,举行风趣的叼羊活动,以示庆祝。3月21--23日是波斯历法中的新年,也是阿富汗最重要的民族节日——瑙尔斯节,穆斯林要去阿里巴德圣地朝拜,同时举行赛马,演奏乐器,并由当地的最高长官和知名人士主持隆重的春耕仪式。
【国 名】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面 积】 652300平方公里。
【人 口】 约2775万(2002年7月)。其中普什图族占40%,塔吉克族占25%,此外还有乌兹别克、哈扎拉、土库曼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普什图语和达里语是官方语言,其他语言有乌兹别克、俾路支、土耳其语等。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逊尼派,其余是什叶派。
【首 都】 喀布尔(Kabul),人口约215万(2003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左右。
【国家元首】 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2004年10月当选总统,12月7日宣誓就职,任期5年。
【重要节日】 3月21日阿富汗新年(阿历)
8月19日阿富汗独立纪念日
开斋节(每年日期不定,随伊斯兰历而变)
古尔邦节(每年日期不定,随伊斯兰历而变)
【简 况】 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界伊朗,南部和东部连巴基斯坦,东北部凸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属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全国年平均降雨量仅240毫米左右。
阿富汗王国建立于1747年,曾一度强盛。19世纪后,国力日衰,成为英国和沙俄的角逐场。1919年阿人民打败英国的第三次入侵,同年8月19日宣布独立。1933年查希尔继承王位。1973年前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1978年4月,阿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达乌德政权,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12月,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并相继扶植了卡尔迈勒和纳吉布拉政权。1987年12月改国名为阿富汗共和国。1989年2月,苏军撤出阿富汗全境。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游击队接管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同年12月,伊斯兰促进会主席拉巴尼当选为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任期二年,但由于拉逾期未交权,阿国内各派权争加剧,军事冲突愈演愈烈。
1994年学生武装“塔利班”兴起。1996年塔利班攻占喀布尔,建立政权。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9·11”事件后,美国迅速在阿富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塔利班政权垮台。2001年12月5日阿临时政府成立,卡尔扎伊被推举任临时政府主席。2002年6月,阿富汗紧急支尔格大会在喀布尔召开,选举产生了以卡尔扎伊为总统的阿富汗过渡政府内阁。2004年1月,阿富汗颁布新宪法,规定阿富汗实行总统制,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举行首次总统大选,卡尔扎伊当选总统,并于12月7日宣誓就职。议会选举将于2005年4月举行。
【政 治】 2001年 “9·11”事件后,在美军事打击下,塔利班政权垮台,一些残余转入山区。11月27日至12月5日,在联合国主持下,阿富汗四派(北方联盟、罗马进程、白沙瓦进程、塞浦路斯进程)代表在波恩举行会议,签署《波恩协议》。同意阿成立任期6个月的临时政府。随后由独立委员会召集支尔格大会(阿传统的大国民会议,LOYA JIRGA),选举为期18个月的阿富汗过渡政府,由过渡政府组织举行全国大选,选出阿富汗政府。普什图族首领卡尔扎伊被推举任临时政府主席。会议同意联合国派遣多国部队进驻首都喀布尔及周围地区维护安全。12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阿派遣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12月22日,阿临时政府正式行使职权。
2002年6月11至19日,阿富汗紧急支尔格大会在喀布尔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种族和部落的1600多名代表选举产生了阿富汗过渡政府。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以高票当选为过渡政府总统。过渡政府包括27名部长和5名副总统,2002年6月22日正式开始运作。
2003年,阿富汗过渡政府继续采取诸多积极措施推动国内和平与重建进程。政治上兼顾各方利益,贯彻中央政府权威,恢复政府部门职能。军事上着力组建国家军队和警察部队,努力解除地方军阀武装,收缴武器,限制地方权力。经济上启动重建进程,颁布商业投资法规,刺激私人投资,重建金融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努力寻求国际援助,促进国内重建。
2004年1月,阿富汗颁布新宪法。10月9日,阿富汗顺利举行了阿富汗历史上首次总统选举,卡尔扎伊当选。12月23日,卡尔扎伊任命由27名成员组成的新内阁。
【宪 法】 1978年4月塔拉基执政后废除了宪法。阿富汗伊斯兰国成立后于1992年6月颁布了新伊斯兰宪法。2004年1月26日,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签署颁布新宪法,确立阿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总统制。
【议 会】 根据阿新宪法,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院(下院)和长老院(上院)组成。人民院议员不超过250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平均分配,但保证每省至少有2名女议员。长老院议员从各省、区管理委员会成员中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须召集大支尔格会议并获得2/3以上多数通过才可免除总统职务。阿现无议会。新议会选举定于2005年4月举行。
【支尔格大会】 又称大国民会议,是阿富汗讨论决定重大国事的传统方式。两会议员、内阁部长、部落头人、地主、宗教学者和知识分子等参加,以“协商一致原则”做出决策。会议主题为国家内政或外交的重大问题。大会会期不定,成员也非终身制。支尔格大会在阿富汗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其决定在阿具有权威性,一般可得到执行。
【政 府】 2001年12月22日,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任期6个月。2002年6月,紧急支尔格大会选举产生阿富汗伊斯兰过渡政府。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顺利举行了阿富汗历史上首次总统选举,卡尔扎伊当选,并于12月23日任命新内阁。内阁名单如下:
总统
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
副总统
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Ahmad Zia Massoud)
副总统
穆罕默德·卡里姆·哈利利(Mohammad Karim Khalili)
商业部长
哈达亚特·阿明·阿尔萨拉(Hedayat Amin Arsala)
外交部长
阿卜杜拉·阿卜杜拉(Abllah Abllah)
内政部长
阿里·艾哈迈德·贾拉利(Ali Ahmad Jalali)
国防部长
阿卜杜拉希姆·瓦尔达克(Abrrahim Wardak)
国家安全顾问
扎尔枚 ·拉苏尔(Zalmay Rasool)
教育部长
努尔·穆罕默德·卡尔昆(Nor Mohammad Qarqeen)
财政部长
安瓦尔-乌尔·哈克·阿哈迪(Anwal-Ul Haq Ahadi)
经济部长
穆罕默德·阿明·法尔汗(Mohammad Amin Farhang)
交通部长
依纳亚图拉·卡西米(Enayatullah Qasmi)
通讯部长
阿米尔扎伊·山金(Amirazai Sangeen)
矿产与工业部长
米尔·穆罕默德·西迪克(Mir Mohammad Sediq)
能源与水利部长
穆罕默德·伊斯梅尔·汗(Mohammad Ismael Khan)
公共工程部长
苏赫拉卜·阿里·萨法里(Suhrab Ali Safari)
城市发展部长
尤素福·普什图(Yusof Pushtun)
农业、畜牧和食品部长
奥拜杜拉·拉民(Ollah Ramin)
司法部长
穆罕默德·萨尔瓦尔·达尼什(Mohammad Sarwar Danish)
高等教育部长
阿米尔·沙阿·哈桑亚尔(Amir Shah Hasanyar)
新闻和文化部长
赛义德·马赫杜姆·拉辛(Sayed Makhm Rahin)
公共卫生部长
赛义德·穆罕默德·阿明·法塔米(Sayed Mohammad Amin Fatemi)
朝觐及伊斯兰事务部长
尼马图拉·沙拉尼教授(Nematullah Shahrani)
边境及部落事务部长
穆罕默德·卡里姆·布拉霍耶(Muhammad Karim Brahoye)
妇女事务部长
马苏达·贾拉尔(女,Masooda Jalal)
社会及劳工部长
赛义德·埃克拉姆丁·阿迦(Sayed Ekramuddin Agha)
难民事务部长
穆罕默德·阿扎姆·达德发尔(Mohammad Azam Dadfar)
烈士及残疾人事务部长
西迪卡·巴尔希(女,Sediqa Balkhi)
农村复兴与发展部长
穆罕默德·哈尼夫·阿特马尔(Mohammad Hanif Atmar)
禁毒事务部长
哈比布拉·卡德里(Habibullah Qaderi)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34个省,省下设县、区、乡、村。各省名称:喀布尔、巴达赫尚、塔哈尔、昆都士、巴尔赫、朱兹詹、法利亚布、巴德吉斯、赫拉特、古尔、萨尔普勒、萨曼甘、巴格兰、巴米扬、帕尔旺、瓦尔达克、卡比萨、拉格曼、努尔斯坦、库纳尔、楠格哈尔、洛加尔、加兹尼、乌鲁兹甘、法拉、尼姆鲁兹、赫尔曼德、坎大哈、扎布尔、帕克蒂亚、帕克蒂卡、霍斯特、潘杰希尔、戴孔迪。
【司法机构】 阿富汗司法系统分为三级。最基层为地方法院,全国共有350个左右;中层为上诉法院,分设于阿各省;最高层为最高法院,设在首都喀布尔。目前共有4000余名法官在各级法院任职。2005年1月,卡尔扎伊任命新的最高法院成员,法齐尔·哈蒂·辛瓦里(Fazil Hadi SHINWARI)为首席大法官。
【政 党】 阿过渡政府于2003年10月颁布《政党法》。现有注册政党20多个。主要包括:
(1)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Jamiati Islami):1972年成立。伊斯兰教温和派,成员多为塔吉克族人。属逊尼派。主要领导人是前总统布尔汉努丁·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原军事领导人是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Ahmad Shah MASOUD),2001年9月遇刺身亡,其副手法希姆(FAHIM)继任。
(2)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Hizbi Wahdat ISLAMI)(哈利利派):原阿富汗伊斯兰革命联盟,1987年成立。信奉伊斯兰教,属什叶派,多为哈扎拉等少数民族。1991年改用现名。1995年3月,原领导人马扎里被塔利班杀害,该党分裂。主要领导人是阿卜杜尔·卡里姆·哈利利(Abl Karim KHALILI)。
(3)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Jonbesh Meli Islami):主要领导人是阿卜杜尔·拉希德·杜斯塔姆(Abr Rashid DOSTUM),乌兹别克族。
(4)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Mahas Meli):1978年成立。民族主义派,普什图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主要领导人是西卜加图拉·穆贾迪迪(Sibghatullah MUJADIDI)。
(5)阿富汗伊斯兰党(哈里斯派):1979年从伊斯兰党中分裂出来。普什图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主要领导人是尤纳斯·哈里斯(Younus KHALIS)。
(6)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Hizbi Ettehad Islami):1981年成立。普什图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主要领导人是阿卜杜尔·拉苏尔·萨亚夫(Abl Rasul SAYAF)。
(7)阿富汗伊斯兰民族阵线(Jebhe Meli Islami):1979年成立。民族主义派,普什图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主要领导人是赛义德·盖拉尼(Sayed GAILANI)。
(8)阿富汗伊斯兰革命运动(Harakat Enghlab Islami):1978年成立。民族主义派,普什图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主要领导人是纳比·穆罕默迪(Nabi MOHAMMEDI)。
(9)阿富汗伊斯兰运动(Harakat Islami):1979年成立。信奉伊斯兰教,属什叶派。主要领导人是谢赫·阿瑟夫·穆赫辛尼(Sheikh Assif MOHSENI)。
【重要人物】 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总统,普什图族,1957年出生。其家族为坎大哈地区波帕尔查伊部族的世袭首领,与王室关系密切。卡毕业于喀布尔哈比比亚高等学校获学士学位,后进入印度西姆拉的喜马偕尔邦立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学位。1982年毕业后不久即参加抗苏斗争。1992年出任穆贾迪迪政府外长,后在拉巴尼政府继任。1994年退出拉巴尼政府。1997年移居巴基斯坦奎塔市,并以此为基地开展支持前国王的政治活动。1999年其父在奎塔遭亲塔利班分子枪杀,卡继任为波帕尔查伊部落首领。2001年10月美英开始军事打击塔利班后,卡返回阿富汗南部地区,依靠当地部落及前抗苏圣战者建立起独立的武装力量,协助美军开展军事行动。2001年12月,出席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的阿各派代表一致推举卡尔扎伊出任临时政府主席。2002年6月11至19日,阿富汗紧急支尔格大会代表选举卡尔扎伊为阿富汗伊斯兰过渡政府总统。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举行首次总统选举,卡尔扎伊当选。
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Ahmad Zia MASSOUD),副总统,阿富汗民族运动创始人之一,著名抗苏英雄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的弟弟。1956年出生,1975年开始在喀布尔理工学院攻读政治和法律。1978年退学参与反苏斗争。1980年代,任沙阿·马苏德驻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代表,多次参加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拉巴尼政府时期,曾任总统特使。阿富汗过渡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驻俄罗斯大使。2004年7月26日,经卡尔扎伊提名为第一副总统候选人,并在同年10月9日的总统选举中当选,12月7日宣誓就职。
穆罕默德·卡里姆·哈利利(Mohammad Karim KHALILI),副总统,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主席。1950年生于瓦尔达克省。曾就读于喀布尔宗教学校,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78年阿富汗发生政变后,因反对亲苏政权被追捕,逃离喀布尔,继续在阿各地开展抗苏运动。1987年,加入什叶派组织“阿富汗伊斯兰联合委员会”,并出任该组织发言人。1989年,阿什叶派抗苏组织联合成立“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哈成为该组织发言人。1992年任阿圣战者政府财长。1994年,任伊斯兰统一党主席。1996年,领导伊斯兰统一党与拉巴尼的伊斯兰促进会和杜斯塔姆的伊斯兰民族运动共同组建“反塔利班联盟”(又称“北方联盟”),共同对抗塔利班。为显示对阿和平进程的支持,哈解散了伊斯兰统一党的军事武装。2002年6月,哈出任过渡政府副总统。2004年7月26日,被卡尔扎伊提名为第二副总统候选人,并在同年10月9日的总统选举中当选,12月7日宣誓就职。
阿卜杜拉·阿卜杜拉 (Abllah ABDULLAH),外交部长。1960年生于喀布尔。1978年毕业于喀布尔大学医学院眼科专业。同年参加阿富汗“圣战者”组织。1978年至1985年在阿富汗潘杰希尔山谷任“圣战者”组织医疗委员会主任。1985年至1992年任国防部国际司司长。1996年至1997年任国防部发言人。1997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长。曾任拉巴尼总统外交政策高级顾问,并率阿富汗代表团参加了第五十二届联合国大会。2001年11月北方联盟占领喀布尔后,任拉巴尼政权外交部长。2001年12月阿临时政府成立后,任临时政府外交部长。2002年6月当选过渡政府外交部长。2004年12月23日,留任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外交部长。
【经 济】 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战乱,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通讯系统、轻重工业、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生产生活物资短缺,曾有6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
阿富汗过渡政府成立以来,采取了诸多举措刺激国内经济重建。发行新货币,出台银行法,吸引外资,进行关税与财政改革,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直接控制,增加中央财政,逐步推进战后重建。
2004年,阿出台了《反洗黑钱法》和《打击财政恐怖主义法》两部新法,规范金融市场,打击非法经济。
据统计,2003/2004财年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为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人均收入180美元。
货币名称:阿富汗尼(Afghani),简称阿尼。2002年10月7日,阿过渡政府发行新币阿尼。
官方汇率(2004年9月):1美元=45新阿尼。
通货膨胀率:10.5%。
【资 源】 阿矿藏资源较为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及绿宝石等。阿可能拥有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铜矿、全球第五大铁矿脉,7300万吨煤。此外,天然气储藏量约为1852亿立方米,石油储量约为9500万桶。
阿富汗的河流大部分是内陆河,多注入沙漠和湖泊。主要河流有阿姆河、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和哈里鲁河等。
【工 业】 多年战乱使阿工业基础几陷崩溃。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电力、制糖和农产品加工等。
【农 牧 业】 农牧业是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7%。耕地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棉花、甜菜、干果及各种水果。主要畜牧产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目前,阿鸦片种植达13.1万公顷,从事种植人口达230万,产值占2003年GDP的60%以上。
【交通运输】 阿是内陆国,无出海口。境内几无铁路。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北部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界上的阿姆河和昆都士河部分河段有通航能力。
公路:全长2.1万公里,铺过路面的约2800公里。70%被战争破坏。阿政府目前积极与各国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修建各级公路。全长482公里的喀布尔-坎大哈公路经修复已于2003年12月重新开通。喀布尔—贾拉拉巴德等重要道路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与有关机构就修缮喀布尔—赫拉特高速公路及萨朗隧道等工程达成了协议。
空运:目前有两家航空公司。阿利亚纳航空公司势力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目前已开通至巴基斯坦、阿联酋和印度等国的国际航班, 2003年7月12日正式开通喀布尔至乌鲁木齐航线。巴赫塔尔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
【财政金融】 2003财年阿政府财政收入约为2.08亿美元。阿现有外汇储备总额约5.86亿美元。
阿中央银行成立于1938年,主要负责监管货币印刷、发行和政府贷款等。
【对外贸易】 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食品、机动车辆、石油产品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对象为巴基斯坦、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等,主要进口国为巴基斯坦、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土库曼斯坦、印度等。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出口额
0.68
0.94
1.47
进口额
16.96
24.68
20.01
差额
-16.28
-23.74
-18.53
(亚洲开发银行资料)
【外国援助】 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战后重建提供了大量资金及物资援助。2002年1月,在东京阿富汗重建问题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各方表示将支持阿和平、重建进程,承诺向阿重建提供总额达50亿美元的援助。东京会议后,国际社会又陆续作出了一些承诺。2004年3月阿富汗问题柏林会议上,国际社会承诺3年内向阿提供82亿美元援助。截止2004年9月,阿已得到48.28亿美元援助。同时,国际社会为阿政府在教育、卫生、农业灌溉、公共交通、电信、政府办公等各方面援助了大量基本设备。截止2004年6月,主要援助国承诺与落实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国家或国际组织
承诺金额
已落实金额
美国
50.36
17.88
世界银行
14.71
2.776
欧盟
12.84
2.675
亚洲开发银行
12.4
0.637
日本
9
5.468
英国
8.51
3.422
德国
7.3
1.586
(资料来源:阿富汗过渡政府财政部资料)
【人民生活】 20余年内战使阿基本生活设施遭受极大破坏。道路受损,电力奇缺,物价上涨,生活必需品匮乏。阿政府成立以来,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帮助下,大力恢复基本的民生设施,安置返阿难民,解决居民用水、用电,加大医务人员培训,恢复各级学校教育。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阿目前可以享受自来水供应的城市居民不到20%,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基本医疗只能覆盖40%的人口,严重缺少医疗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由于不愿接受男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阿女性享受基本医疗的比率很低。阿富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2‰,婴儿死亡率115‰;50%人口患有慢性营养不良;平均寿命43岁。
【军 事】 阿过渡政府成立后,在美国帮助下着手进行解除地方武装和组建阿国民军的工作。美国为阿国民军进行军事知识、技能培训。截止2004年初,阿已组建了约7500人的国民军。
【教 育】 实行免费教育。阿教育事业受到战争严重破坏,阿有各级学校5000多所,其中300
D. 乌兹别克斯坦的问题
乌兹别克矿产资源开发与矿业政策及国际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腹地,南靠阿富汗,北部和东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东南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土库曼斯坦毗邻。国土面积44.78万平方公里,人口2640人(截止2006年4月11日)。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人均GDP495.4美元。但乌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油气和金矿资源,目前已经受到国际矿业投资者的较大关注。
一、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1. 石油和天然气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比较丰富油气资源,是中亚地区未来油气增长的重要国家。据乌兹别克斯坦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5年1月1日,乌天然气预测储量为5.9029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凝析油预测储量为11.8亿吨。乌兹别克斯坦全国共有160 多个油气田,主要分布在5个油气区——乌斯秋尔特、布哈拉—希瓦、西南吉萨尔、苏尔汉河盆地、费尔干纳。主要油田是:坎达格、乌奇克孜尔、科卡廷、帕尔瓦塔什、雅舒阿拉米什克、沙里坎—科贾巴德;主要气田包括:扎尔卡克斯、穆巴列克、舒尔坦等。
乌独立以来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获得较快发展,1999年石油和凝析油产量达到最高峰812万吨,是1992年的2.5倍。此后乌石油和凝析油产量不断减少,2005年共生产石油及凝析油545万吨,比上一年下降17%,比1999年下降32.9%(图1)。天然气产量一直稳定增长(图2)。2004年天然气产量增长4.1%,达到历史最高峰598.65亿立方米。2005年天然气产量为597亿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0.3%。天然气在乌兹别克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80%,石油占10~13%。
图1 乌兹别克斯坦原油和凝析油产量变化图
图2 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产量变化图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乌兹别克统计委员会
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是乌兹别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垄断性国有企业集团,注册资金现为2536.79亿苏姆(2005年底,1美元约合1180苏姆),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为41620亿苏姆,比上年增长50%;纯利润为4614亿苏姆,同比增长62%,资产总额为53360亿苏姆,2005年的总投资额为4959.4亿苏姆,同比增长27.2%。
乌油气加工能力较强,共有2座加工原油和凝析油的大型炼油厂:费尔干纳炼油厂和布哈拉炼油厂,均为“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两座原油加工企业的年加工生产能力合计为1120万吨,目前均未达到满负荷工作量,有意向与外国公司开展来料加工。
乌目前共有4家大型天然气加工企业: 穆巴列克天然气加工厂,舒尔坦石油天然气厂,舒尔坦天然气化工综合体,乌兹别克油气开采地质钻探公司,均为“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的下属企业。
乌产石油制品和液化天然气主要出口俄罗斯、乌克兰、塔吉克和吉尔吉斯等。所产天然气通过输气管道主要出口吉尔吉斯、塔吉克、哈萨克及俄罗斯。
2. 煤
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资料,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共采煤316.8万吨,同比增长17.4%。露天采煤285.9万吨,同比增长22.5%;井下采煤30.9万吨,同比下降14.2%。开采褐煤309.5万吨,同比增长17.2%;开采烟煤7.32万吨,同比增长26.2%。2006年上半年乌兹别克斯坦共采煤170.9万t,比2005年同期增长8.5%,。
国内煤炭的垄断生产企业是乌兹别克斯坦煤业公司,2005年,乌兹别克煤业公司产煤292万吨,占全国煤产量的92.2%。经营的主要煤矿是位于塔什干州的安格连露天褐煤矿,该煤矿的探明储量约为19亿吨。乌兹别克斯坦另一家较大的煤业公司是沙尔贡煤业股份公司。该公司主要在拜孙煤矿和沙尔贡煤矿采煤。这两个煤矿位于苏尔汉河州,煤的储量约10亿t。
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对固体燃料的需求量将近400万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力股份公司每年对固体燃料的需求量将近300万吨,是乌最大的煤炭用户。
3. 金
乌兹别克斯坦金矿资源极为丰富,也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据预测其潜在金储量约5300吨,如果得到证实,这一数量在世界上已经排到第二位。目前全国已经研究和勘探了48 个金矿床,其中储量在100吨 以上的大型金矿约有10 多个。以穆龙套金矿规模最大,赋存在早古生代黑色页岩中,探明金的储量约2000吨,平均品位为3.5克/吨。据资料分析,在矿床的深部(到达1500米的范围内)还会有另外的1830吨储量。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开采的金产地有9个,每年乌黄金产量约为90吨左右。主要有有4家企业从事黄金开采,纳沃依矿冶联合体和阿尔马雷克矿业冶金联合体均为国有企业,还有乌美合资企业Zarafshan—Newmont和乌英合资企业Amantaytau Goldfildz股份公司。其中纳沃依矿冶联合体是乌最大的金矿生产企业,其金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
乌美合资企业Zarafshan—Newmont始建于1992年,1995年投产,2005年Zarafshan—Newmont共生产7.7吨金。自投产以来,该合资企业已生产100多吨金。2006年6月1日起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取消了政府专门针对Zarafshan-Newmont合资企业规定的具有长期性的优惠,合资企业便陷入了困境之中。据统计,至2006年6月30日美纽蒙特公司在合资企业中的资产负债达近9400万美元。2006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州经济法庭宣布Zarafshan—Newmont合资企业破产,同时支持税务机构对未支付的4900万美元税金的诉讼。该公司将在2006年底进行拍卖。
乌英合资企业Amantaytau Goldfildz股份公司成立于2003年,固定资产为1160万美元,其中英方Oxus Resources公司持股50%,乌兹别克地质和矿产资源委员会持股40%,纳沃依矿冶联合体持股10%。
此外,韩国公司也正在加入乌兹别克斯坦的金矿开发,2006年乌韩合资企UZ-KORES MAINING公司已经开始对克孜勒库姆沙漠“西-UCHTEPINSKII”地区进行金矿的地质勘探工作。该项目由韩国资源公司(KOREA RESOURCES CORP)直接投资,2006-2009年为项目的第一阶段,将投入450万美元进行勘探工作,如发现金矿,韩方将继续投入2亿美元进行开采。乌韩合资企业UZ-KORES MAINING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企业固定资本840万美元,根据协议,该企业可在35平方公里的许可范围内开展地质勘探。
4. 铀
乌兹别克斯坦还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是世界前10个主要的储量和生产国之一。2005年1月资料,乌国的回收成本≤130美元/kg铀资源量有76936吨。目前共发现27 个矿床,都分布在克孜勒库姆沙漠腹地。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铀矿生产大国,2005年产铀2301吨,比2004年增长14.1%,列世界第七位。铀矿山集中在克孜勒库姆沙漠腹地。唯一的一家铀生产商是纳沃依矿冶联合体。
2006年以来,韩、俄、日等国家的公司和企业纷纷向乌提出合作开发铀矿的要求。2006年初俄罗斯技术装备输出股份公司提出于2006年年底与纳沃依矿冶联合体共建合资企业的计划。在2006年4月,韩国资源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地质和矿产资源委员会商定成立开采铀矿的合资企业,开发位于克孜勒库姆沙漠中心地区的DJANTUAR铀矿,该矿是乌最大铀矿之一,探明储量7154吨,合资公司计划于2007年初成立。
此外,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已经同乌政府就日本公司参与乌铀矿开发、向乌提供贷款一事签署了相互谅解备忘录。法国“Cogema”公司也向乌提出了购买铀矿原料的要求。
5. 铜、锌
铜的探明储量约150万吨,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居中亚第2位,大部分储量都集中在阿尔马累克地区的三个大型斑岩铜矿床中(卡尔马吉尔、萨雷—切库、达尔尼)。锌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吉扎克(Jizzakh)州的乌奇库拉克(Uch-Kulach)矿床和南部的卡什卡达里亚州的坎迪扎矿床中。
乌兹别克斯坦铜锌产量并不高,阿尔马雷克矿业冶金集团(Almalyk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Combine,AGMK)是乌兹别克唯一的铜、锌生产企业。目前在位于首都塔什干东南的阿尔马雷克特大型斑岩铜矿田开采铜矿;在塔什干州的卡尔马吉尔(Kalmakyr)矿和萨里-车库(Sary-Cheku)矿以及中部吉扎克州的乌奇库拉克矿开采锌矿石。2006年1至10月,锌产量比2005年同期增长21%至4.0268万吨,精炼铜产量同比下降12%至7.5735万吨。
阿尔马雷克矿业冶金集团除生产铜、锌外,还生产金、银、铅等。2004年该企业铜产量为10.38万吨,白银73.7吨,金12.5吨,其纯利润为6430万美元,同2003年相比增长46.8%,企业出售产品纯收入为3438万美元,同比增43.4%,其中出口2326万美元。2004年企业固定资产增长28.5%。
4.外资优惠政策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对于外国投资在法律上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可以买私有股份公司的股票,甚至拥有公司100%的股份(但合资企业仍是目前吸引外资的主要渠道),国家保障并保护在乌境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投资者的权益,乌“外资法”规定:国家给予投资者以担保,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如果乌新颁布的法律有不利于投资者的条款,投资者可在自其投资之日起10年内继续延用投资时有效的旧法律,同时也可以选择执行新法律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投资法”要求任何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都不得干预外资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对外资企业的资产不得实行国有化。外国投资者有权决定投资的所有权、使用和支配权,外国投资者的利润及红利可以自由汇出境外、进行再投资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另外,合资企业在国家外汇交易所有优先调汇权;合资企业注册后自然获得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权利,但需在外经部进行登记。
另外,对独资、合资的油气开采企业,自开采到油、气之日起7年内免交利润税。7年后,利润税减半征收。
三、乌政府矿业政策的最新调整
1.大幅度提高地下资源使用税
近两年由于国际矿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矿山企业成为主要的受益者。政府为从中得到更多利益,大幅度提高了地下资源使用税的税率。首先提高的是贵金属和铜的资源税,2004年开始,金从2.8%增加到5%,银从7%到8%,铜7.9-8.1%,钨保持在8%,这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是较高的。亚洲多数国家、多数矿产资源的权利金费率都保持在2—5%之间。如印尼的金的权利金费率为3.75%,铜为4%,锌和锡为3%;泰国金的权利金费率为2.5%,菲律宾的金、铜、镍、锌权利金费率均为2%。资源税的提高,加重了矿山企业的负担。但这些并没有结束政府提高资源税的步伐,2005年1月1日起,乌兹别克政府又大幅度提高了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税。开采石油的资源税率从12.3%提高到35%;凝析油从6.7%提高到32%;天然气从18.5%提高到58%。油气资源税的税率提高了3-4倍,其税率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便导致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投资环境的恶化,外资投入下降,生产企业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企业已经不堪重负。对此外资和本国油气开采企业表示强烈不满,呼吁政府改变这一政策。自从这一政策出台之后,乌油气产量,特别是石油和凝析油产量呈下滑趋势。2005年当年,乌石油产量下降17.2%,天然气产量下降0.3%。
面对这一结果,乌政府似乎察觉到“高资源税”的弊端,并准备从2007年1月1日起降低资源税。不管怎样,即使下调资源税,也难以改变乌政府政策多变的特点。采矿业是一个投资期长的高风险行业,投资者最希望的是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政策不稳定自然加大了矿业投资的风险。
2.取消对部分外资企业的无限期优惠政策
根据乌兹别克政府令,自2006年6月1日起,乌政府将对部分外资企业取消无限期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对乌美合资企业“Zarafshan-Newmont”公司乌政府专门规定的无限期优惠政策全部被取消。该企业1995年投产以来已经顺利经营10年,政府的这些优惠条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两年由于加工的矿石中含金量越来越低,公司的金产量呈下降趋势,2005年,“Zarafshan-Newmont”实际产金7.72吨,比上年下降了63%。优惠政策取消后,合资企业便陷入了困境之中。据该公司的统计,至2006年6月30日美纽蒙特公司在合资企业中的资产负债达近9400万美元。美公司对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决定表示极为不满,公司认为政府没按照当初签订的协议办事,协议规定的优惠政策应当到项目结束,而政府是中途改变规定。另外按照乌的投资法律,如果新出台的投资政策使投资条件恶化,外国投资者可以在10年内继续执行投资之日时有效的投资政策。同时也可以选择执行新法律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乌政府的决定不但没有遵守双方的协议,而且也有悖于本国的法律。美公司决定上诉国际仲裁。
这一事件,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矿业投资环境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3. 重组国家油气总公司
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是乌兹别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垄断性国有企业集团,从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出售到对外引资,合作开发等,所有环节均掌控在该公司手中。截至2004年,公司拥有职工8万人。
该集团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在最近两年进行过两次较大的改组,第一次是2004年6月,按照法国BNP财务咨询公司设计的方案对油气总公司进行了改组,将原有的8个子公司缩减为4个,分别是:“乌兹别克油气开采地质勘探公司”,“乌兹别克天然气运输公司”,“乌兹别克石油产品公司”和“乌兹别克油气机械制造公司”。
第二次是2006年下半年,根据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签署的总统令,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再次进行了重组,下属子公司的数量由原有的4个扩展为6个。其主要内容包括:将“乌兹别克油气开采地质勘探公司”拆分为“乌兹别克油气地质钻探”和“乌兹别克油气开采”两个公司,前者主要负责勘察和钻探,后者主要负责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开采。原来直属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管辖的“舒尔坦天然气化学综合体”此次划归乌兹别克油气开采公司所属。第一次改组时从油气总公司划出去的汽车天然气公司改组为一个子公司“汽车天然气销售公司”,合并入“乌兹别克天然气运输公司”。“乌兹别克石油产品”和“乌兹别克油气机械制造”公司仍保留原有建制。
另外,油气总公司下设一个新成立的“乌兹别克油气建设投资”公司,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乌油气领域的投资项目和基本建设。新组建的油气总公司的机构设置如图3所示。
4.扩大对外资开放的油气区域
2006年初,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宣布,准备再划分出12个油气区块供外国投资者挑选。这12个油气区块的天然气总储量约为1.5万亿立方米,液态碳氢化合物的储量约为3.5亿吨。目前,乌油气总公司所属的信息咨询中心正为外国投资者准备这12个油气区块的有关资料,2006年将可以向外商提供相关信息。
乌油气总公司将乌所有的油气资源储藏区域划分成31个“引资区块”,在此之前已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了其中的13个区块,其中9个正在进行谈判或已经签订投资协议,这当中包括俄罗斯的“鲁科伊”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马来西亚的“Petronas”公司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投资者。
统购统销 垄断经营——透视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近150年以来,棉花产业一直是乌国的支柱产业,原苏联时期(1970年-1985年)乌国棉花曾达到年产500万吨籽棉的历史最高水平。独立以来的籽棉产量维持在每年300万吨-36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5%,在世界上排名第5至6位(依每年巴西棉产量的大小而略有变动)。年出口量约为70万吨—90万吨,约占世界棉花总出口量的11%,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余下的20%-30%(约为30万吨左右)部分供国内纺织业用。
乌全国12个州、一个共和国全都生产棉花,共有棉产区142个。其中,棉花产量较高的地区有卡什卡达里亚州、布哈拉州、苏尔汉河州、费尔干纳州、安集延州和塔什干州。但受气候、水质的影响,只有苏尔汉河州、布哈拉州,卡什卡达里亚州和纳沃伊州出产的棉花质量最好。乌棉花90%以上为中绒棉,只有不到5%是长绒棉。乌棉花约有7-8个品种,其中以“布哈拉-6号”为最佳(相当于新疆二级棉),曾获得过利物浦棉花交易所金奖。由于大多数轧花厂设备老化、剥绒机效率低,导致棉籽上的短绒剥不干净,出绒率大约只有32%,低于新疆地区平均35%的出绒率,更低于南疆地区37%-38%的出绒率。棉绒剥不干净,加之榨油设备陈旧,致使乌棉籽的出油率只有10%-15%,也远低于中国23%的出油率。
乌对棉花实行垄断经营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出口共有两个渠道:外经贸部下属的四大棉花公司(其中一个以出口棉短绒为主)和“乌兹别克原料商品交易所”。每年一度举行的“乌兹别克国际棉花交易会”是乌对外展示棉花产业成就的重要场所。
棉花生产在乌国仍属“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由原乌“棉花部”改制而来的“乌兹别克棉花工业协会”负责全国棉花的生产、加工、收购和运输。“棉协”通过其在各州的“棉花协会分会”向个体农民和私人农场主下发棉花生产任务,负责调配资金、种子、化肥、杀虫剂和水资源。
棉花采收后,棉农要按国家“指令性价格”向棉协交售生产定额内的籽棉;轧花厂按照与棉协签订的协议将籽棉加工成皮棉,然后统一送交到国家在各地建立的22个棉花集散中心(又称“储备库”)等待装运出口,或送往纺织厂进行下一步的深加工。完成交售额度的棉农可将超收的棉花按照“指导性价格”交售给各州的棉协分会,再由各州棉协分会的交易员拿到国家原料商品交易所去挂牌出售。
乌国对棉花出口实行垄断经营,只有外经贸部下属的四大公司有权出口棉花和棉短绒。外国公司要获得大宗棉花订单,必须与国有棉花公司签订合同,依据国际市场行情与棉花的紧俏情况,外国公司必须支付从30%-80%不等的预付款,打入到乌国有的“国民外经银行”的专用账户上,银行向外国公司开出履约保函。余下部分可开“即期信用证”,凭铁路大票等单据结付。乌国的这种贸易方式由来已久,经长期观察,违约的现象较少。
乌国原料商品交易所“乌兹别克原料商品交易所中交易的主要商品有:成品油,粮食,建材,有色与黑色金属,化工产品等。棉花是其中之一。2007年上半年,交易所共成交皮棉7.5万吨。在交易所购买棉花行情随国际市场波动,可按预想价位灵活下单,价格、品种的选择余地较大。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额外”支出。缺点是交易所要求百分之百预付,而且不出具银行保函。
乌国棉花主要外输通道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主要外输通道依次为:伊朗的阿巴斯港,波罗的海三国港口(主要是拉脱维亚里加港),乌克兰的伊里伊切夫斯基港,俄罗斯各口岸以及中国的阿拉山口。随着世界纺织工业中心向东南亚的转移,乌国棉花向东南亚方向的输出量加大。乌政府正在研究新辟一条南向“阿富汗运输走廊”,这条通道北起乌国南部边境城市铁尔梅兹,穿过阿富汗的马扎里沙里夫、赫拉特,进入伊朗东部城市扎黑丹,然后直达乔赫巴霍尔港或阿巴斯港。此条运输线路可缩短运距1100公里,节省在途时间12天,降低运输成本20%。
现阶段,乌国的棉花主要出口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韩、新加坡、孟加拉、越南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目前,中国是乌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乌国是世界范围内对我国出口棉花的第二大国(美国为第一)。
乌国棉短绒的年产量只有几万吨,只有一个公司经营,求大于供,所以,棉短绒的交易条件更为苛刻(如要求100%预付),“潜规则”也表现得更为明显。乌国从事棉花种植的大型农业企业有近300个,个体农户有8.88万家,按照2006年的统计,85%的棉花都是由私人农场生产的。2005年—2006年,国家从棉农手中收购棉花的价格分别为235美元/吨和300美元/吨,对外出口价格为1180美元/吨—1300美元/吨。虽然差价巨大,但请不要尝试私下收购,否则会带来很大麻烦。
从2005年10月开始每年一度的“乌兹别克国际棉花交易会”是乌对外展示其棉花产业的重要窗口。2006年第二届棉花交易会有来自35个国家、250多家外国公司的350多名代表参加。
中国企业投资利弊分析
按照乌国政府制订的“2005年—2008年纺织业发展规划”,乌将逐步减少籽棉出口,扩大国内加工量,力争到2008年,将现有25%的国内加工比例提高到50%以上。乌官方还曾多次表示,在2006年—2010年内将不会再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籽棉产量将维持在360万吨左右,皮棉将保持在120万吨—125万吨的水平。同时,随着乌棉花深加工能力的提高,乌棉花对外出口会逐年下降,到2010年将保持在53万吨—55万吨。
乌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棉纺产业,通过建设新厂进行纺纱、织布和成衣制造;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提高老厂产量。在乌国投资棉纺业有很多有利条件:1、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增长。具有稳定的原料市场和较大的产品销售市场潜力;2、外资享受减免税待遇。企业注册资本最低为15万美元,投资额在30万美元—300万美元之间的,利润税、财产税等免3年,投资额在3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之间的免5年,1000万美元以上的免7年。同时,外商作为投资运入乌国的技术设备以及生产所需物资还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政策;3、外资企业购买当地棉花作为生产原料时可享受比利物浦棉花交易市场的价格低15%的优惠,如果外资企业能够完成从棉花原料到制成品生产的全过程,并能够将80%的产品出口的话,棉花价格还可以优惠到20%;4、劳动力、能源、电力资源价格低廉,具有比较优势;5、棉纱、纺织品出口市场大,除满足乌本国2600多万人的市场需求以外,还可以向中国、俄罗斯、印度、越南、中东欧国家、欧盟等出口。
投资中会遇到的障碍和不利因素:一、乌国经济的“人治”色彩浓重,棉花行业更是一个高度“计划经济”的垄断行业,在棉花原料的供应、电力、天然气配给方面都会受到“计划”的强烈影响。二、熟练技术工人少。虽然乌官方称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在99.9%以上,但与中国工厂中挡车工人灵巧的双手比较起来,乌国真正熟练的纺织女工可谓少矣。需下大气力培训,且易流失。三、我国技术、管理人员来乌签证难,不易获得长期居住权。经常要半年、半年地延,徒然浪费企业管理人员的精力,而且还大大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四、调汇期长,企业常为利润返回发愁。乌外贸总量近两年来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顺差十几亿美元。因此,正常年份下,企业的调汇期一般为1-2个月;赶上国家集中偿贷期,调汇时间可长达6-8个月,给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惑。
E. 孟加拉的简介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简称孟加拉国,南亚国家,位于孟加拉湾之北,东南山区一小部分与缅甸为邻,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并在北方边境尚有大量飞地,全国总面积为147570平方公里。
孟加拉的少数民族大约有180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住在吉大港山区。这些部落民族依旧沿袭着他们的传统文化特色。居住在孟东北部希尔赫特与印度接壤的地方的卡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新郎在结婚之后要到新娘家里生活,祖先的财产只传给女儿,子女要跟随母姓。
由于孟加拉国属亚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多雨,棉布衣服很受欢迎。孟加拉国妇女传统服装是纱丽。在农村不论婚否,妇女都穿纱丽,在城里已婚妇子穿纱丽,示婚姑娘则多穿衣裤。孟加拉国的男子上班通常只穿一件衬衣和长裤,有时会见客人则穿轻便套装。在正式社交场合穿着较为讲究,多是西装革履。
(5)乌兹别克斯坦外汇储备扩展阅读:
区域位置:孟加拉国国土总面积约为14.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0公里。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
地形地貌: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平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5%,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最高的山峰是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
气候特征: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分为冬季(11月~2月),夏季(3月~6月)和雨季(7月~10月)。年平均气温为26.5℃。冬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最低温度为4℃,夏季最高温度达45℃,雨季平均温度30℃。
水文分布:孟加拉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水道纵横,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的10%。沿海多小岛和沙洲。
孟加拉是恒河的入海口,有大小河流230多条,内河航运线总长约6000公里。全国约有50至60万个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主要河流水系有博多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贾木纳河),梅格纳河,卡纳夫里河,提斯塔河等。
F. 急求白俄罗斯区域一体化的立场文件,答完高分奖励!!!
内容摘要:以独联体国家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是俄罗斯推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等一体化战略的首要目标。其中,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共同体是其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受种种因素制约,其一体化进程并不顺利。最近,俄罗斯入世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对其对外经贸关系和一体化战略产生重大影响。中俄正积极发展上合组织区域内的经贸合作,中亚四国既是俄一体化对象也是上合组织成员。为此,有必要关注和加强对俄罗斯区域一体化战略及其进展的研究。
关键词:俄罗斯,一体化,上合组织
一、俄罗斯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G. 世界各国外汇储备
— 世界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 7,471,093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H. 2010各国外汇储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I. 世界上有几种货币
1、人民币 ( 中国 )
2、港元 ( 中国香港 )
3、澳门元 ( 中国澳门 )
4、新台币 ( 中国台湾 )
5、阿富汗尼 ( 阿富汗 )
6、阿联酋迪尔汗 ( 阿联酋 )
7、阿曼里亚尔 ( 阿曼 )
8、阿塞拜疆马纳特 ( 阿塞拜疆 )
9、巴基斯坦卢比 ( 巴基斯坦 )
10、巴林第纳尔 ( 巴林 )
11、不丹努尔特鲁姆 ( 不丹 )
12、印度卢比 ( 不丹 )
13、朝鲜圆 ( 朝鲜 )
14、菲律宾比索 ( 菲律宾 )
15、格鲁吉亚拉里 ( 格鲁吉亚 )
16、哈萨克斯坦坚戈 ( 哈萨克斯坦 )
17、韩圆 ( 韩国 )
18、柬埔寨瑞尔 ( 柬埔寨 )
19、吉尔吉斯斯坦索姆 ( 吉尔吉斯斯坦 )
20、卡塔尔里亚尔 ( 卡塔尔 )
21、科威特第纳尔 ( 科威特 )
22、老挝基普 ( 老挝 )
23、黎巴嫩镑 ( 黎巴嫩 )
24、马尔代夫拉菲亚 ( 马尔代夫 )
25、马来西亚令吉 ( 马来西亚 )
26、孟加拉塔卡 ( 孟加拉国 )
27、蒙古图格里克 ( 蒙古 )
28、缅元 ( 缅甸 )
29、尼泊尔卢比 ( 尼泊尔 )
30、日圆 ( 日本 )
31、沙特里亚尔 ( 沙特阿拉伯 )
32、斯里兰卡卢比 ( 斯里兰卡 )
33、塔吉克斯坦索莫尼 ( 塔吉克斯坦 )
34、泰铢 ( 泰国 )
35、土库曼斯坦马纳特 ( 土库曼斯坦 )
36、乌兹别克斯坦索姆 ( 乌兹别克斯坦 )
37、文莱元 ( 文莱 )
38、新加坡元 ( 新加坡 )
39、叙利亚镑 ( 叙利亚 )
40、亚美尼亚德拉姆 ( 亚美尼亚 )
41、也门里亚尔 ( 也门 )
42、伊拉克第纳尔 ( 伊拉克 )
43、伊朗里亚尔 ( 伊朗 )
44、以色列新谢克尔 ( 以色列 )
45、印度卢比 ( 印度 )
46、印尼盾 ( 印度尼西亚 )
47、约旦第纳尔 ( 约旦 )
48、越南盾 ( 越南 )
49、阿尔巴尼亚列克 ( 阿尔巴尼亚 )
50、爱沙尼亚克朗 ( 爱沙尼亚 )
51、欧元 ( 爱尔兰 )
52、白俄罗斯卢布 ( 白俄罗斯 )
53、冰岛克朗 ( 冰岛 )
54、波黑可兑换马克 ( 波黑 )
55、保加利亚列弗 ( 保加利亚 )
56、波兰兹罗提 ( 波兰 )
57、丹麦克朗 ( 丹麦 )
58、俄罗斯卢布 ( 俄罗斯 )
59、捷克克朗 ( 捷克 )
60、克罗地亚库纳 ( 克罗地亚 )
61、塞尔维亚第纳尔 ( 科索沃 )
62、拉脱维亚拉特 ( 拉脱维亚 )
63、瑞士法郎 ( 列支敦士登 )
64、立陶宛立特 ( 立陶宛 )
65、罗马尼亚列伊 ( 罗马尼亚 )
66、马其顿第纳尔 ( 马其顿 )
67、马耳他里拉 ( 马耳他 )
68、摩尔多瓦列伊 ( 摩尔多瓦 )
69、挪威克朗 ( 挪威 )
70、瑞典克朗 ( 瑞典 )
71、瑞士法郎 ( 瑞士 )
72、塞尔维亚第纳尔 ( 塞尔维亚 )
73、斯洛伐克克朗 ( 斯洛伐克 )
74、新土耳其里拉 ( 土耳其 )
75、乌克兰格里夫纳 ( 乌克兰 )
76、匈牙利福林 ( 匈牙利 )
77、英镑 ( 英国 )
78、直布罗陀镑 ( 直布罗陀 )
79、阿尔及利亚第纳尔 ( 阿尔及利亚 )
80、埃及镑 ( 埃及 )
81、埃塞俄比亚比尔 ( 埃塞俄比亚 )
82、安哥拉宽扎 ( 安哥拉 )
83、西非法郎 ( 贝宁 )
84、博茨瓦纳普拉 ( 博茨瓦纳 )
85、西非法郎 ( 布基纳法索 )
86、布隆迪法郎 ( 布隆迪 )
87、中非法郎 ( 赤道几内亚 )
88、西非法郎 ( 多哥 )
89、厄立特里亚纳克法 ( 厄立特里亚 )
90、佛得角埃斯库多 ( 佛得角 )
91、冈比亚达拉西 ( 冈比亚 )
92、中非法郎 ( 刚果(布) )
93、刚果法郎 ( 刚果(金) )
94、加纳塞地 ( 加纳 )
95、津巴布韦元 ( 津巴布韦 )
96、中非法郎 ( 加蓬 )
97、吉布提法郎 ( 吉布提 )
98、几内亚法郎 ( 几内亚 )
99、西非法郎 ( 几内亚比绍 )
100、中非法郎 ( 喀麦隆 )
101、科摩罗法郎 ( 科摩罗 )
102、西非法郎 ( 科特迪瓦 )
103、肯尼亚先令 ( 肯尼亚 )
104、莱索托洛蒂 ( 莱索托 )
105、南非兰特 ( 莱索托 )
106、利比里亚元 ( 利比里亚 )
107、利比亚第纳尔 ( 利比亚 )
108、卢旺达法郎 ( 卢旺达 )
109、马达加斯加阿里亚里 ( 马达加斯加 )
110、马拉维克瓦查 ( 马拉维 )
111、毛里塔尼亚乌吉亚 ( 毛里塔尼亚 )
112、毛里求斯卢比 ( 毛里求斯 )
113、摩洛哥迪尔汗 ( 摩洛哥 )
114、莫桑比克梅蒂卡尔 ( 莫桑比克 )
115、纳米比亚元 ( 纳米比亚 )
116、南非兰特 ( 南非 )
117、苏丹镑 ( 南苏丹 )
118、尼日利亚奈拉 ( 尼日利亚 )
119、圣赫勒拿镑 ( 圣赫勒拿 )
120、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布拉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121、塞舌尔卢比 ( 塞舌尔 )
122、塞拉利昂利昂 ( 塞拉利昂 )
123、索马里先令 ( 索马里 )
124、斯威士兰里兰吉尼 ( 斯威士兰 )
125、坦桑尼亚先令 ( 坦桑尼亚 )
126、突尼斯第纳尔 ( 突尼斯 )
127、乌干达先令 ( 乌干达 )
128、赞比亚克瓦查 ( 赞比亚 )
129、中非法郎 ( 中非 )
130、东加勒比元 ( 安圭拉 )
131、巴哈马元 ( 巴哈马 )
132、巴巴多斯元 ( 巴巴多斯 )
133、伯利兹元 ( 伯利兹 )
134、百慕大元 ( 百慕大群岛 )
135、巴拿马巴波亚 ( 巴拿马 )
136、东加勒比元 ( 多米尼克 )
137、多米尼加比索 ( 多米尼加 )
138、哥斯达黎加科朗 ( 哥斯达黎加 )
139、古巴可兑换比索 ( 古巴 )
140、古巴比索 ( 古巴 )
141、东加勒比元 ( 格林纳达 )
142、海地古德 ( 海地 )
143、洪都拉斯伦皮拉 ( 洪都拉斯 )
144、加拿大元 ( 加拿大 )
145、开曼群岛元 ( 开曼群岛 )
146、墨西哥比索 ( 墨西哥 )
147、美元 ( 美国 )
148、东加勒比元 ( 蒙塞拉特 )
149、尼加拉瓜新科多巴 ( 尼加拉瓜 )
150、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元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151、危地马拉格查尔 ( 危地马拉 )
152、牙买加元 ( 牙买加 )
153、阿根廷比索 ( 阿根廷 )
154、阿鲁巴弗罗林 ( 阿鲁巴 )
155、玻利维亚诺 ( 玻利维亚 )
156、巴西雷亚尔 ( 巴西 )
157、巴拉圭瓜拉尼 ( 巴拉圭 )
158、秘鲁索尔 ( 秘鲁 )
159、哥伦比亚比索 ( 哥伦比亚 )
160、圭亚那元 ( 圭亚那 )
170、福克兰群岛镑 ( 福克兰群岛 )
171、苏里南元 ( 苏里南 )
172、委内瑞拉玻利瓦尔 ( 委内瑞拉 )
173、乌拉圭比索 ( 乌拉圭 )
174、智利比索 ( 智利 )
175、澳大利亚元 ( 澳大利亚 )
176、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那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177、斐济元 ( 斐济 )
178、太平洋法郎 ( 法属波利尼西亚 )
179、荷属安的列斯盾 ( 荷属安的列斯 )
180、库克群岛元 ( 库克群岛 )
181、新西兰元 ( 纽埃 )
182、萨摩亚塔拉 ( 萨摩亚 )
183、所罗门群岛元 ( 所罗门群岛 )
184、汤加潘加 ( 汤加 )
185、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镑 (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186、图瓦卢元 ( 图瓦卢 )
187、瓦努阿图瓦图 ( 瓦努阿图 )
188、太平洋法郎 ( 瓦利斯及富图纳群岛 )
189、新西兰元 ( 新西兰 )
190、圣赫勒拿镑 ( 阿森松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