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汇储备减少说明什么
据介绍,近两年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大幅下降,两年内下降了25%,如今已经逼近3万亿美元。但即使是这样,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首位,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原因是什么?外汇储备下降的影响有哪些?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国外汇储备数据,规模为3.05万亿美元,较10月底下降691亿美元,降幅为2.2%。最近几个月,中国外汇储备一直都在降降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人民币出现持续贬值,不少人都去把人民币兑换为美元谋求升值。而近两年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大幅下降,两年内下降了25%。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外储从2000年开始“野蛮生长”,从1600多亿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近4万亿美元。其中,2014年6月最高,达39932.13亿美元。
如今已经逼近3万亿美元。但即使是这样,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首位,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汇储备下降有三个原因
第一:和全球总体局势有很大关系。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走强非美货币集体大幅回落,人民币也在影响范围内。特殊性在于人民币处于国际化的过渡阶段,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抛盘,所以央行必须要动用外储去稳定人民币汇率。
第二:和出口的贸易顺差有关。由于受到全球消费疲软的影响,出口创汇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汇储备增加量在缩减。
第三:国家支持人民币“走出去”政策,如“一带一路”,使得我们对外投资的结算用人民币而比较少用美金,美元储备自然就会下降。
外汇储备下降的影响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外储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2014年外储将近4万亿美元时,大家讨论的是外汇储备“太多了”;现在将要临界3万亿美元,是对过去担忧的改变,这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因为人民币贬值,所以恐慌性比较大,大家觉得负效应比较凸出。
如果从教科书的角度去看,一般一个国家能够应付3-6个月进口的需要、偿还外债的需要,那么外储就够了。但现在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都跟传统教科书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流动过剩的局面是历史新变局。
但很难说破3万亿美元就是惊险的,很难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场环境,破3万亿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直线下降的情况会被打破,在一定时间内会有所改变。2017年将继续有增也有降,也会有新的情况出现。
Ⅱ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加强汇率预期管理,释放坚定、明晰的政策信号。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贬值预期可以自我强化并自我实现,不但打击投资者信心,也会导致短期内出现“汇率超调”,加剧跨境资本外逃,进而冲击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为此,管理层需要加强和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和预期引导,积极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有节奏释放国内资金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下半场”,私人部门对风险管理和资本配置有了更高要求。“藏汇于民”不仅能实现私人部门对风险的精准化管理,扭转以外汇储备的方式管理财富的低效率格局,同时也是未来打通人民币体外循环,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关键环节,进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摆脱困扰发展中经济体的“原罪”问题,转变被动防御外界冲击的不利局面。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私人部门偏好可能发生集中逆转的情况下,需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把握好“藏汇于民”的节奏和力度,有节奏地释放私人部门对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避免国内资金集中涌出引发风险。
借鉴西方国家移民管理经验,提高输入资本的使用效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后,黄金与美元脱钩以及浮动汇率合法化导致各国难以找到有效的手段约束储备货币输出国的行为。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主要国际信用输出国频繁采取量化宽松的措施导致过剩的流动性涌入发展中经济体,并以外汇储备的形式积累下来。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些流入的资金中,套利性质更强、波动性更大的短期资金占比快速上升。这类非生产性资金更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增加实体经济“美元周期”的风险敞口。因此,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移民管理经验,根据流入资金的性质有选择的加强资本账户管理,提高输入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率。减少“短期性债务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挤出外汇储备中的水分。避免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时成为积累冲击的蓄水池;在国际资本集中流出时,巨额外汇储备又成为保证其资金安全流出的“降落伞”。
Ⅲ 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外汇储备
中国的贸易顺差正快速增长,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及时消化掉,导致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美元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尽管中国政府加大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采购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业务,但这对于消化掉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并未带来实质性改变。与此同时,中国自己内需不足,民众生活水平急需提高,怎样将这笔钱用于国内建设,恐怕是当务之急。
但是,我们不可能将美元拿来发给民众,因为那将会极易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而得不偿失。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和国防建设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应该考虑的方向。受篇幅所限,藜民我在此暂不展开。
尽管我们本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开展合作,取得了不小收获,但被动地应对各个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也是事实。例如,此次马达加斯加政变就导致中国一家公司因大米被哄抢而损失上千万元。因此,探讨对某个国家进行整体收购,未尝不是一个方向。例如,只要在非洲有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以此为跳板掌控非洲自然就容易得多。当然,为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采取何种方式方法还需探索。此外,在东非、斯里兰卡等地建立(准)军事基地,也应该是中国政府应该提到议事日程的问题了。中国到巴基斯坦的铁路也应该尽早开工,无论是战略考虑还是强化与中亚和近东国家的经贸联系都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外汇储备过高已经对中国构成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
Ⅳ 减少外汇储备的方法有哪些
出国进行大规模采购,比如买大型飞机,高科技产品
购买美国的国债
Ⅳ 外汇储备减少背后原因是什么
估值变化
外汇干预
外汇投资
Ⅵ 什么情况下外汇储备会减少
什么减少,是问贬值吗,一般情况下,外汇贬值,外汇汇率下跌的,外汇储备会缩水,购买力下降。如果国家外汇储备过多,会减少一些的,此外,如果和某个国家发生贸易摩擦的话,也会减少该种外汇储备。
Ⅶ 如何提高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减少,指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减少。
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减少外汇储备:
第一种是通过外汇储备规模的减少实现部分外汇储备的市场化的民间运用。基本思路是中央银行向公众卖出外汇储备,收回人民币,卖出的外汇储备留在公众手中,由专业公司、部门或民间自主进行管理运作。比如,鼓励企业用自己的人民币买入外汇,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性物资,而购买外汇的价格可以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的紧急和重要程度予以不同程度的优惠。
第二是对属于非财政性资金的外汇储备部分,合理拓宽投资渠道。基本思路是在保持外汇储备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采取更为积极的投资组合策略,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保守的投资是欧美的主权债和金融债,相对积极的投资会涉及其他信用评级一般的证券,更为积极的投资可涉及企业股权和不动产。在进行投资组合拓展时,要借鉴国际经验,谨慎选择。
第三是对属于财政性资金的外汇储备部分,探索进行财政性使用,可以消费或者划拨。基本思路是让央行“铸币税”性质的外汇储备转化为财政资金。
操作办法有两种:
一、中央银行向公众出售外汇储备(虽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公众持有外汇储备的意愿下降,但公众为了资产多元化目的,仍然会对外汇有需求),然后用所得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财政部获得人民币资金,作为财政资金花掉,但这一办法要保证不会出现二次结汇;
二、中央银行直接用外汇购买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国债,财政部由此得到的外汇,可作为财政资金花掉。我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府投入相对较低,财政可以利用得到的外汇进口相关物资和设备。
第四是财政性地使用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部分直接表现为财政收入,可以当作财政资金使用。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Ⅷ 如果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会有什么后果
我严重不同意楼上的观点,外资出逃会造成人民币贬值,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变,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后果就是推高通胀,通胀过高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没错,人民币汇率下降的确可以激活国内的出口企业,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面临转型,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此时一旦汇率下降将会打击企业转型的积极性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工的血汗工厂早该倒闭了。当然,转型期间会有工人失业,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转型期间必须面临痛苦才有脱胎换骨的转变。
Ⅸ 一个国家如果要增加外汇储备的话怎么增加减少外汇储备的话又怎么减少
首先,咱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机制决定了当前的外汇储蓄。
简而言之,企业出口商品得到外汇后,要把外汇卖给国家,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企业进口商品,要向国家购买外汇,才可以进行支付,国家外汇储备减少。
所以,我国的外汇储备金额并不是国家随意支配的,与我国的贸易情况直接相关。贸易顺差储备增加,贸易逆差储备减少。而不是国家想减少就可以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