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地方有期货开户营业部
你好,期货营业部相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是很少的,一般设在省会城市。
㈡ 全国有哪些证券交易所在乌鲁木齐开设了营业部,其中哪家又是最好的
授人以渔:
1.打118114查
2.买本黄页查
3.搜索“新疆 证券交易所”
㈢ 乌鲁木齐证券交易所
啥证券交易所都没有,全中国就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 你问的应该是证券营业部,新疆证券在新疆处于垄断地位,与其合作的银行也很多,虽然已被宏源证券托管,不过其经纪业务(股票交易,资金存取等等)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新疆证券公司人民路营业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人民路附近 新疆证券公司北京路营业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附近 新疆证券公司新华南路营业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附近
采纳哦
㈣ 那个期货公司的营业部数量是全国最多的。
南华期货21家营业部(还有几家正在筹划中)多个城市设有营业部。
西南唯一一家拥有外盘期货资格!西南地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全国综合实力排力第三!
全国银期转帐!方便快捷!24小时热线电话:4000005884
首批中金所全面结算会员,全国165家期货公司,只有13家目前是全面结算会员,结算号:0,0,2
国内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国内金融服务认证的期货经纪公司
国内期货行业最早成立期货研究所
国内期货业首张企业报(南华期货报)
国内第一批获得中国<证JIAN会>批准在香港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期货经纪公司
成功推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南华商品期货指数(NFI)
哈尔滨营业部上海营业部
绍兴营业部沈阳营业部上海虹桥路营业部
萧山营业部太原营业部
台州营业部北京营业部深圳营业部
温州营业部郑州营业部广州营业部
其它营业部大连营业部
宁波营业部青岛营业部
慈溪营业部兰州营业部
嘉兴营业部天津营业部
成都营业部
重庆营业部
芜湖营业部
㈤ 万达期货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万达期货有限公司设有乌鲁木齐、上海、北京、南宁、昆明、长春、大连、广州、温州、武汉、兰州、湛江、重庆、太原等十四家营业部,公司客户分布全国各地,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及良好的服务半径。为了给客户提供更高端的服务,加强期货品种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公司在北京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对象涵盖国内商品期货及商品期权、股指期货等各类期货品种。
万达期货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提高客户的收益率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管理平台,组建一流的管理团队,搭建一流的研究平台,构建日臻完善,运行高效的服务体系,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将公司规模和服务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努力成长为国内集商品期货代理、金融期货代理、境外期货代理于一身的大型专业化期货公司,成为国内提供期货交易、咨询服务的行业领先者。
㈥ 乌鲁木齐期货开户公司有哪些
现在就直接可以在手机上办理
非常方便,乌鲁木齐现在期货公司不多
可能收费比较贵
这边公开透明,直接发清单,比如豆粕1.5元每手
㈦ 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营业部怎么样
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营业部是2018-05-22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高新街217号盈科广场1号楼1801室。
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营业部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50100MA77YQHE5A,企业法人徐春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营业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营业部更多信息和资讯。
㈧ 设立期货营业部需要哪些条件
期货公司的设立必须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条例规定而设立,它是经营期货业务的金融机构。设立期货公司,应当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或者变相设立期货公司,经营期货业务。
申请设立期货公司,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
(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从业人员具有期货从业资格;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章程;
(四)主要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五)有合格的经营场所和业务设施;
(六)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七)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原则和各项业务的风险程度,可以提高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股东应当以货币或者期货公司经营必需的非货币财产出资,货币出资比例不得低于85%。
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受理期货公司设立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进行审查,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委托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期货公司的股权。
期货公司业务实行许可制度,由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其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业务种类颁发许可证。期货公司除申请经营境内期货经纪业务外,还可以申请经营境外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以及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期货业务。
期货公司不得从事与期货业务无关的活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期货公司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期货自营业务。
期货公司不得为其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关联人提供融资,不得对外担保。
期货公司从事经纪业务,接受客户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交易结果由客户承担。
期货公司与客户实质上是行纪合同关系。
㈨ 现在新疆的皮革业,纺织业怎么样
继新疆过去很有名的建华皮革厂、伊犁皮革厂、卡子湾皮革厂等企业于今年先后纷纷破产后,近日新疆最大的阿山皮革集团公司也传出了申请破产重组的消息。据自治区皮革协会秘书长介绍,阿山集团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毛革、牛革、羊革及制品三条生产线,其中包括引进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及关键设备,具有年加工110万张牛羊皮革,10万件皮革、毛革服装,10万双皮靴鞋,10万副皮革手套和10万只真皮箱包的综合生产能力,可现在这些设备大都闲置,许多技术人员和高级工程师也都纷纷跳槽加盟到了内地来疆办厂的民营企业中。
新疆皮革业,曾经是全国轻工行业的佼佼者。据自治区皮革协会秘书长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疆皮革生产厂家大小有181家。1988年鼎盛时新疆皮革行业产值达3.6亿元,皮衣产量40多万件,利税1057万元,产品多次被评为优等品,曾出口到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00多万美元。
曾几何时,其衰弱程度令人吃惊,据自治区统计局2000年统计数字显示:按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皮革制品及制造业企业数量为3个,亏损企业2个,工业总产值38.9万元,出口交货值0元,利润总额为-304.9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05.3万元。
这一巨大变化的落差,是由于新疆皮革原料枯竭了吗?非也!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新疆,没有原料,哪里来的昔日辉煌?至今新疆每年还可供牛皮110万张,羊皮1500万张以上,并且从沿边国家也可进口原皮,但是这些原料经初加工后被源源不断地运到浙江海宁、河北辛集、河南郑州、广东、福建、四川等地。
那么,是新疆没有市场吗?非也!到乌市各大商贸城去瞧瞧,皮衣、皮鞋、箱包摊位能占到三分之一强,边疆宾馆成为旅游购物、出口皮鞋、皮衣的集散地,仅巴克图一个口岸,今年前5个月就出口皮鞋48吨,59232双,价值25万美元。据乌市皮衣市场一经营者介绍,做得好的批发商1年可批零销售2万件皮制品,但令新疆人遗憾的是,卖出去的大多不是本地的产品,在新疆销售和出口的皮鞋和皮衣90%以上是内地生产的。难道地产皮衣市场上一点都没有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曾红极一时的阿山牌皮衣,在新疆市场上也有销售,但都在大幅度降价;地产的皮衣、皮马甲,其款式、做工与内地一些厂家生产的产品无法比拟,仅以新疆"瑶池"的女式皮马甲为例,款式还是1996年以前曾经流行的,而一些内地厂家加工出来的皮马甲已时装化,小竖领、仿水钻的拉链、唐装式的偏襟无一透着时尚。
和新疆皮革企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内地来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新疆经营得却很红火,仅去年他们就从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岸进口了600万张牛皮、800万张羊皮,进行湿加工生产后将半成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进行精加工后再运往新疆市场或出口到中亚五国。
有位业内人士说,欧亚大陆桥的开通使新疆成为进入中亚、俄罗斯乃至欧洲的桥头堡,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已经有内地人及台商关注这一市场。据新疆皮革协会秘书长介绍,国家动植物检疫局2000年13号文件规定,所有进口皮张必须在口岸100公里以内加工后方可运出。自该文件实施以来,现已有内地企业在口岸沿线投资新建、改建二三十家皮革加工企业。今年初,浙江卡森实业股份公司与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达成意向,拟以其控股子公司白银卡森皮革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该口岸征地后建立霍尔果斯皮革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皮革、皮毛加工制造,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从这些差距可以看出,新疆的皮革业败在了产品的创新上,败在了没有自己的优势品牌上,败在了产品质量上。据了解,加入WTO后,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所进口的皮革张幅大、质量好,到岸价格1平方尺8元左右,而新疆的却卖到9元至10元;人家的皮革张幅最大的80多平方尺,好下料,而机关报疆的皮革最大的才30多平方尺。另外,新疆的制革从原皮投进到加工成革要一个月,而内地生产厂家只要8天。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款式不新颖,质量不好内地,价格又高,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新疆皮革业的发展。除此以外,国有皮革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政企不分现象,体制上的弊端及国有企业社会化,退休人员多、负担重,管理滞后,上述这些怎么能与内地民营企业灵活的市场机制相抗衡呢?当内地的皮革产品以价谦物美的新款式打入新疆市场后,新疆的皮革业也只有面临补淘汰的命运。所幸的是,近年来新疆皮革工业协会也提出新疆皮革要"二次创业",实施名牌战略,继续贯彻"制革集中、制品分散"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中、高档绵羊服装革,毛革一体及服装,逐步启动牛革生产;建立和完善两个专业市场,即以乌市大西门为中心和皮革制品专业市场和以卡子湾为中心的皮革生产原料、配件及化工材料专业市场。逐步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工环保力度,建立"皮革工业园区",集中进行皮革的湿加工生产,集中进行皮革污水处理。相信经过一番企业资产重组后,新疆的皮革业将会重新走向辉煌。
中国纺织品有惊人的增长潜力,却因为欧美的“特保”措施被限死在8%~12.5%的“框框”内,企业对配额的争夺必将极其惨烈。中国从来没有离大规模贸易战如此之近,作为棉花生产大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纺织企业如何面对“特保”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这种影响是否会最终波及到棉农?
棉价“涨”声响起
“特保”风波似乎一点也没有影响到棉农马晓琴对今年棉价的乐观。
去年,马晓琴种了50亩棉花,没卖出好价。今年她只种了30亩。在田间地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今年每亩地承包费平均在200元左右;每亩种子要花费25元;尿素等化肥平均一亩地150元;一年浇水5次,每亩需75元;摘花费平均一亩要150元,再加上翻地、播种、打药等费用,一亩地的主要成本大约是650元。”
“今年棉价已经到了5元钱,种得少,听说还要涨呢。”马晓琴说,“按5元钱算,一亩平均220公斤籽棉,毛利是1100元,去掉成本,一亩能赚个三四百元。”
“去年棉价跌了,就不敢种了,要不然今年就多种一些。”乐观之余,马晓琴有一点无奈。
佃坝乡乡长庄鉴分析说:“今年石油价格涨了,必然引起化纤涨价,化纤涨,棉花也会跟着涨。”
庄乡长说,今年农资涨得太快,摘花费从以前每公斤0.6元涨到0.71元,劳动力紧缺时要涨到1元至1.5元。想用机器摘花,可一台机器就要花80万元到100万元,还要棉花长势均匀,吐絮均匀,必要时还要进行化学催熟,以保证作业一次结束。目前来说还不现实。
与佃坝乡签订棉花订单的昌吉市银洋棉麻公司总经理认为,虽然“特保”风波会对棉价有影响,但今年的棉价依然看涨:“虽然实行了配额,但总量还是递增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地也不光是欧美,因此,生产总量肯定是增加的,配额只是限制了增长幅度的变化。”
银洋棉麻公司给棉农的保底价是4.5元~5元,对此,该总经理解释说:“今年6月1日以来,期货引领现货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期货市场。现在市场上的棉价已经达到了5元。虽然农产品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然灾害等,但大家对今年棉价的期望值很高。不管怎么说,国际市场棉价在暴涨,中国作为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自己的棉花不够用,还需进口棉花,需求增长是肯定的。”
万达期货乌鲁木齐营业部市场总监王原素也摆出了棉价上涨的理由:“现在比3月到5月份的时候好,最起码贸易环境稳定了,需求进入了数量增长的良性循环,前一段时间,贸易环境不明朗,很多企业签不上单,不敢买棉花,工厂不能停工,产品卖不出去只好积压,那时棉价也低。从供需状况来看,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需求增加,肯定会拉动棉价上涨。”
据了解,新疆上年度棉花平均收购价格为每担538元,2005年~2006年度新疆棉花平均收购价格预计在每担550元至600元,每吨预计比去年同期上涨1500元左右。
据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纺织品贸易争端当前无明确结果,但是纺织品出口将仍趋于增长,棉花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新年度新疆棉花平均收购价格是根据目前国内外棉花市场供求情况预计的。由于全国棉纺行业投资增速显著,石油涨价影响纺织用化纤价格上扬,相对用棉比例增加等原因,棉花消费量将达到867万吨左右,同时还要保持130万吨的库存,全国棉花缺口20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
守着棉花堆纺织企业举步维艰
新疆是世界和中国最大的手摘细绒棉和中国惟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新疆棉花生产量占全国的1/3,占全国商品棉交易量的60%和出口贸易量的100%,新疆每年度80%的棉花生产量均需通过国内外市场销售;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国内销售量、出口量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
具有如此明显的资源优势,然而,新疆的纺织企业却守着棉花堆举步维艰。2004年,全国纺织行业赢利443亿元,新疆却亏损了4.8亿元。
在谈到“特保”风波对新疆棉纺企业的影响时,自治区外经贸厅贸管处何晓云处长直言不讳地说:“没有什么影响。新疆纺织品出口不多,许多棉纺企业几近瘫痪。在新疆纺织品出口贸易中,边境贸易方式出口的纺织品占全部纺织品出口的九成左右,不受配额限制;新疆自产纺织品多以棉布、棉纱等初级产品为主,制成品主要在内地采购出口。”
原纺织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协会杜钰洲会长总结说,新疆纺织企业的困局主要来自两大问题:第一,棉花问题。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猛增,纺织企业却发展缓慢,奇怪的是,很多新疆纺织企业购买棉花比内地企业还贵。由于新疆棉花大部分出疆销售,内地采购量大,自然价位低。更重要的因素是,内地企业对棉花可选择的余地多,国产或者进口的都可以;新疆棉花进口几乎没有配额,首先采购渠道单一,新疆棉企普遍亏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果不是政府指令性调棉,价位高,棉麻公司还不想卖,为什么?怕钱收不回来。
第二个方面是体制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纺织企业是高度竞争行业,过去的老国企根本无力应对。现在,国内改制的纺织企业占到90%,国营的不到10%,而新疆国营纺织企业还占到70%~80%。如果体制理顺了,企业用工问题就能解决。新疆纺织企业用工效率低,养闲人,内地每万锭用工在60~70人以下,最低可达30多人;新疆平均要200人左右,差距太大。
内忧比外患更可怕
“新疆纺织业内忧比外患更可怕。”这是新疆纺织企业的共识。
虽然新疆是棉花大区,但新疆纺织企业现在总的工业增加值才15亿元,只占全国的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10年前,新疆纺织企业在全国可以排到前10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冲击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受到冲击,成为新疆纺织企业自省的由头。
新疆纺织行业办公室规划处范志宏处长说,“新疆纺织企业虽然大都生产上游产品,但是还要拿到内地去营销,如果内地客户面临停产,肯定可选择的销售面就窄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快产业升级。”
“新疆纺织企业劣势明显,”范志宏处长说,“首先,纺织品种单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都是‘大路货’;其次,新疆纺织企业的单一原料结构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在内地发达地区,棉花的替代产品———新型纤维在棉价的上下波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新疆纺织企业的产品研发少,成为很大的缺陷;内地纺织企业产业链已形成一条龙,内部高度集中,紧密相连,新疆却是单纯的纺织厂跟人家竞争,单一的纱制品卖给下游企业。”
“跟内地产业链对接,是新疆纺织企业的惟一出路。”范志宏处长肯定地说。
然而,无论企业改制还是产业升级,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纺织企业属于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只一个“高投入”就难坏了许多企业。
谁都知道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纺织企业要想保证质量稳定,最大的前提就是装备稳定和配棉等级稳定,没有大的棉花储备,现吃棉花,吃了这顿没下顿,肯定难以做到。但要想收购棉花,1万吨棉花就要1亿元资金,这样动辄就要几个亿,没有资金实力根本吃不消。
曾经是南北疆最好的纺织企业“昌棉”和“库棉”就因为在改制中的收购、运作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恰逢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银根紧缩,企业停滞不前。
新疆天山纺织面对国家政策调整,不想犯与“昌棉”类似的错误,改制出新招,一方面增资扩股,另一方面积极与下游客户洽谈,争取与内地产业链对接。目前,该企业总体情况不错,总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锭,棉花库存可以“吃”到新花上市,正开足马力生产。
不久前,经原乌鲁木齐“七纺”改制而成的新疆金纺股份有限公司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但新疆纺织行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新疆金纺”总规模全疆最大,现在也是包袱最大的企业,装备水平较低。而且,作为首府乌鲁木齐的纺织企业,走低端路线肯定是行不通的。纺织企业工作三班倒,环境较艰苦,没有高薪请不到高技术人才,要高薪就必须有高端产品,产业升级是外在压力,也是内在需求。
面对“特保”冲击波,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却有着少有的自信。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由于企业产品档次高,并已与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条,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特保”冲击对其影响不大,企业也未采取特别的措施。(刘冰李润文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