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外汇储备多少万亿 做外汇最好的选择
日本外汇的来存量这个是官方自的数据,跟你个人做外汇是没有关系的。日本的家庭主妇在家做外汇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世界都是比较出名的现象。一般个人做外汇主要是在外汇经纪商那里开户,入金就可以交易了。如果还有其他问题也可联系我
『贰』 中国外汇储备
一、全球及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恶化,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不断上升。199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约为1.78万亿美元,2007年底上升至6.40万亿美元,增长了2.6倍。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又集中体现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外汇储备的增长。1999年底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约为1.05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59%),2007年底上升至4.90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77%),增长了3.7倍。相比之下,工业化国家外汇储备同期内仅增长了1.1倍。
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0.16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9%),2007年底上升至1.53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24%),增长了8.6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外汇储备的飙升主要归因于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自1994年至今,中国经济连续14年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由于中国政府选择了小幅、稳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套利,这加速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累积。仅2007年一年,中国外汇储备就增长了4619亿美元,与2006年底相比增长了43%。如果考虑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汇资产、央行要求全国性商业银行用美元缴纳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则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额超过了6300亿美元。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由于中国外管局并未披露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我们只能利用其他国家披露的相关数据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IMF的“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数据库提供了138个国家(包括27个工业化国家与106个发展中国家)汇总后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虽然COFER数据库中未包括中国这一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是一种遗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汇储备规模毕竟占到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64%(2007年)。同时,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投资并未表现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央行迥然相异的特征。因此,我们不妨用COFER披露的币种结构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潜在币种结构。
进入21世纪之后,IMF COFER数据库中全球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包括:第一,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欧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渐上升,从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镑取代日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中第三重要的币种,2007年英镑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为5%,而日元资产比重为3%。上述结构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该时期内,欧元和英镑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而美元和日元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导致各国央行主动或被动地实施了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
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调整更加积极。从1999年底至2007年底,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重由69%降至61%,欧元资产比重由19%升值28%。俄罗斯、伊朗等国更是将石油交易计价货币由美元转换为欧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欧元在全球储备与交易货币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同期内工业化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由73%降至69%,欧元资产比重由23%升至33%。
我们认为,近年来随着美元有效汇率的下跌,中国外管局主要是在外汇储备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资产比重,在外汇储备存量上的减持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中国央行的币种多元化行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央行相比是类似的,因此我们可以用COFER数据库中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截至2007年底,我们估计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约占65%,欧元资产约占25%,其他10%包括英镑、日元及其他币种资产。
三、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
......
四、对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现状的评价
在上述对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与资产结构进行粗略估计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现状的评价如下:
首先,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首要目标。这主要表现为在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中,传统上低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的国债和机构债占90%左右;
其次,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过高。无论是从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2007年为19.1%)还是从对美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来看(2007年为7.3%),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65%的比例都过高了。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货币中依然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现了中国政府进行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的困境: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在外汇市场上大量减持美元资产必然会造成美元汇率下跌,从而影响到外汇储备中存量美元资产的价值。
再次,近年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遭受严重损失。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65%以美元计价,那么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贬值必然造成以贸易加权的一篮子货币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显著下降。例如,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了1.8万亿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资产占65%,那么一旦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0%,以人民币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价值将缩水1170亿美元,相当于抹杀了3.9个百分点的GDP增长。
第四,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除了面临汇率风险外,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信用等级调降、市场价值缩水的风险。2008年7月,美国两家房地产巨头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机,需要募集750亿美元资本金以避免资不抵债风险。如果美国政府不对其进行救援,则房利美、房地美发行的机构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如果美国政府为两家机构买单,则信用风险最终为美国政府所承担,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无论出现哪种局面,对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的中国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后,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日益凸现,中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压力。中国外汇储备的90%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收益率不超过5%,而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1.24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外国在华FDI企业的平均收益率超过22%。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如何积极管理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成为当务之急。
五、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前景
......
『叁』 一个国家没或者少外汇存量会怎样
一个国家有没有外汇就像一个人有没有钱一样,外汇少的国家往往国力较弱,国力较弱就意味着有很多本国无法生产或者非常短缺的物资商品,即便是美国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服装鞋帽,可想如果没有外汇,A380 就买不到,这倒也罢了,要是一个国家缺粮食有没有外汇,恐怕就要有难民外逃。
因此,一个国家外汇少就无法满足国内很多需求,当年中国外汇少,严格管制,私人使用的外汇额度很少。如今,随便一张双币信用卡就能透支几万美金.感觉不一样吧。
『肆』 怎样区别存量和流量的概念
1、记录经济信息的形式不同:
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按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的物量、构成或价值的变化。
2、对时间维度的包含关系不同:
存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有时间维度。例如,人口总数是一个存量,表示在某一时点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时刻) 的人口数。而人口出生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如1年) 新出生的人口数,有时间维度,因此是一个流量。
3、分析方法不同:
存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中,既可以从存量着手,也可以从流量着手。
『伍』 全世界美元总量多少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而中国的富豪数量以及财富数量也明显有了提高。在瑞士公布的2019年全世界财富统计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各个国家的财富增长情况,以及各国富豪的数量情况。
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全球富豪榜》,全球十亿美金企业家的人数增加了346人。其中,中国新增人数就有182人,是全榜单新增人数的4倍,是美国新增人数的3倍。由此可见,中国富豪一直在慢慢增多,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发展正在更进一步。
分国别来看,美国人的财富总量达到了106万亿美元,约为全球财富总量的29.44%。要知道美国人口仅略微超过全球4%——这就是说,美国人均财富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
2019年全球财富增长了2.6%,达到了360万亿美元。其中我国和美国对全球财富的增长“贡献”最大,分别贡献了1.9万亿美元和3.8万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一些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不过我国离“正式”超越美国,还需要发展一段时间。
当然,从今后10年预期来看,中国依然被认为将是全球财富增速最快的区域,特别在个人财富方面,预计未来十年累积增幅将高达119.5%,从这个角度而言,在中国依然充满着创富的机会,你我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财富轨道,打开我们向上的空间。
『陆』 目前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排行
根据2006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统计
香港外汇储备为1243亿美元,居全球第七位。中国为专7690亿美元,仅次于第一位属的日本8433亿美元。
台湾至去年12月底外汇储备为2533亿美元,仍维持全球第三。
韩国以2104亿美元紧追在后。有分析人士称,亚洲各地区目前的外汇储备持有量已大幅超过最佳水平,并可能引发经济上的风险。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汇储备为8433亿美元,中国2005年9月底为7690亿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将香港计算在内,则超过日本。
经济复苏的俄罗斯及经济增长率达两位数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汇储备分别为1740亿美元及1372亿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
『柒』 货币存量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自2006年年初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过剩的流动性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预防和消除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流动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来,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谜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谜题。
谜题之一:货币乘数之谜
从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源头看,可能是货币乘数的上升,即每单位基础货币所派生形成的广义货币倍数上升了,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始终是央行消减货币流动性的重要工具。为了抑制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增长,近几年央行除了不断扩大对冲操作业务,也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2003年到今年年初,法定存款准备率率已经从6%提升到10%,已连续提高了8 次,但是根据央行的报表计算,中国的货币乘数却从2003年年末的4.23上升到了2006年年末的5.3。为什么在央行大幅度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货币乘数会不降反升呢?
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不仅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关,也与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有关,而且这两者也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样,和货币乘数成反比关系。所以,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而超额准备金率或现金比率下降,就会抵消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甚至导致货币乘数上升。从2003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的确有下降的情况,见表1。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6年末与2003年末相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抵消掉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现金比率的下降后,仍然实际提升了1.1个百分点,这样,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计算,本应使货币乘数下降6.1%。但实际结果却是到2006年末,货币乘数反而上升了25.3%,这当然会导致货币过剩流动性的急剧增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货币乘数不降反升呢?或者说,在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以外,有什么因素在影响货币乘数的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的货币乘数公式显著失效呢?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央行依据传统货币理论所进行的消除货币过剩流动性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
谜题之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货币过剩增加
在货币供给量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提升,也会使货币流通量多于经济运行的正常需要量,因而产生货币流动性剩余。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下降趋势,表2是根据GDP与M2的比率所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从表2可见,自2003年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显著增强以来,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在不断下降的,按理说这种变化趋势,本应是会导致货币流动性的减少。具体地说,如果按照2002年的货币流通速度,到2006年末货币的流动性本应是减少2万亿元,但结果却是流动性过剩更加显著。因此,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不仅不能解释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迷雾。
谜题之三:生产过剩和贸易顺差与货币流动性过剩并存
目前中国存在着巨大的生产过剩与贸易顺差,这是一个既成事实。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当一国在国内存在商品供给过剩的时候,在货币市场必然存在着货币供给不足,因为IS曲线与LM曲线是呈“X”型的反向交叉图形,所以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中,某一方出现供给过剩,另一方必然是供给不足。现代国际经济学也说明,一国的贸易收支不平衡,必然与该国的货币市场不均衡并存,或者说,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国内货币市场存量不均衡的反映,当国内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贸易顺差,反之则会出现贸易逆差。所以,当一个国家有贸易顺差的时候,该国的货币市场必然会存在着货币流动性不足,而不是过剩。
这种理论分析也好理解。货币供给代表着国内需求,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国内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国内的商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进而形成贸易顺差。所以贸易顺差不是国内货币供给不足的原因,而是货币供给不足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供给过剩,就会导致国内需求过旺,从而引起进口大于出口,形成贸易逆差。但这都是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不适用了。中国经济的现实是,在贸易顺差不断放大的同时,却出现了巨大的货币流动性过剩。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货币乘数之谜和货币流通速度之谜是谜题,那么中国的生产过剩和贸易顺差与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就是更大的谜题了,因为这个谜题说明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机理已经与传统的经济运行机理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了。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框架,还沿用基于传统理论而产生的宏观经济调节工具,就不会有显著效果,甚至可能是在进行逆调节。
在中国是贸易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并存,那么在贸易逆差最大的美国,是否会与中国相反,是贸易逆差与流动性不足并存呢?情况好像并非如此。因为如果在美国经济中存在流动性不足,就不会在美国出现世界最大的股市与房地产泡沫。此外,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约为3%,而广义货币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7%,货币增长率大约是经济增长率的2.3倍。在此期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在10%左右,货币增长率在17%左右,货币增长率大约是经济增长率的 1.7倍,由此可知美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应该比中国还严重,也说明在美国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仍然与传统理论相符。再看与中国类似的俄罗斯和印度,也都存在着在出现大幅度贸易顺差的同时,股市和地产都异常繁荣,反映出在这些国家也都存在着贸易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并存的事实。这说明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关系中,与传统理论相悖的情况,主要是发生在受新全球化浪潮影响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然而,如果有巨大贸易顺差的新兴市场国家,和有巨大贸易逆差的发达国家都存在巨大的流动性过剩,这是否就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呢?
谜题之四:中国为何会形成如此之大的货币存量
到 2006年末,中国的广义货币M2已达34.56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相当于4.3万亿美元,当年中国GDP总值为20.9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6万亿美元,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1.65倍。根据世界银行和美联储的数字,2006年美国GDP总值为12.9万亿美元,12月末的M2为 7.1万亿美元,美国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55%。
中国的货币存量已相当于美国的60.6%,GDP总值却仅相当于美国的 20.2%,如果换算成同等经济规模,中国的货币存量就是美国的3倍,或比美国整大出2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存款的年均增长率为23.5%,20世纪 90年代以来,广义货币的年均增长率为21.5%,大幅度高出美国与欧盟同期年均6%~7%的增长率。以前年份中国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被解释为市场化的推进与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但是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具备了市场经济形态,广义货币仍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并且货币存量相对于经济总产出,已经是发达市场经济体的3倍,就令人感到迷惑不解了。
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经济产生了远大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需求呢?如果其他受新全球化浪潮影响深刻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如同中国一样,呈现出货币对经济总产出的高比率,也还可以用全球化的影响来解释,但情况并非如此,请看表3。
从表3情况可看出,货币规模显著大于经济规模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在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只有中国一个国家,这说明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发生机制具有特殊性。到了货币流动性已经严重过剩的今天,我们已经应该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度,重新认识与探讨中国货币供给合理增长率的边界了,否则仍以目前的速度增长,每6年中国的货币存量就会比美国大出1倍,过剩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压力就会不断攀升到新高度。
以上四个问题都从不同的方面与流动性过剩问题相关联,但有一点是应该强调的,即只分析货币流动性的现象和影响,不深入分析过剩流动性产生的源头,对宏观调控来说是绝对不行的。我的初步认识是,这是一个新全球化浪潮的结果。比如,大量外资流入就是一个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因为国外资金流入中国的银行体系,立即会参与到中国的货币创造过程,会产生中国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样效果,而贸易顺差的放大,只要不沿用央行用基础货币收购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外汇收入,就仍然不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长,因为出口商品在国内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央行已经为此投放了等量的货币,可能体现为商业银行向出口生产企业的贷款,出口企业在获得出口收入后,又归还了这笔贷款,货币流动性就不会因为贸易顺差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则不同它,会增加中国银行(行情论坛)(5.52,- 0.15,-2.65%)体系内的资金总额,所以是货币流动性增长的直接原因。2003~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额为7798.9亿美元,而同期的贸易顺差额为3369.5亿美元,仅占43.2%,同期的非贸易顺差外汇流入则占到了56.8%,为4429.4亿美元,央行为此需要投入超过3.6万亿元的基础货币,按5倍的货币乘数计算,形成了18.2万亿元的广义货币,比同期广义货币16.1万亿元的增长还大出2万亿元,可见非贸易顺差的外资流入,是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当然,过剩流动性产生的原因可能还远不止这些,还需要做更多的深入研究。
来源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28&articleId=2969
『捌』 为什么外币资产存量增加,本币汇率会升值
外币资产存量增加意味着本币相对减少,所以本币相对外币来说升值。
『玖』 为什么外汇减少,本国的货币存量就会减少,利率就会上升
拿中国来说吧,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或者从事境外有价证券、衍生产品发行、交易,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国家规定需要事先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的,应当在外汇登记前办理批准或者备案手续。
按照上述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持有者很难将外汇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例如大陆居民目前尚不能投资外国股票),会将大部分外汇转化成本国货币在本国市场上流通。导致的结果就是本国货币存量随着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变动,所以外汇减少,本币也就减少,外汇增加,本币也就增加,这就是我国输入性通胀的由来,就是说出口在收入外汇的同时,也给本国制造了通胀。
外汇减少的原因就是出口萎缩,出口萎缩的表面原因就是本币升值,因为本币升值导致按照外币计价本国的商品价格提高了,这样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降低从而导致出口萎缩。
下面说说利率的问题
利率是货币的价值体现,市场上货币少了,相对价值就会提高,导致利率上升。
下面再谈资本项目流入流出的问题
因为本国利率提高,借贷困难,企业难以发展,所以资本的逐利性会使资本去更容易获得利润的地方,而且汇率提高了,本币去国外投资看起来也更划算,这样就导致本国产业竞争力丧失,导致产业空心化,产业升级乏力。
外国资本流入则是热钱的体现,热钱就是来投机的,来本国可以坐享本币升值和高利息的好处。一旦热钱获利外流,将对本国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国资本项目不敢放开,原因就在这。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