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如何看待我国现在外汇储备下降,黄金储备上升的局面呢与现在人民币下跌有关系吗
听说过货币战争吗,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所谓的外汇储备下降本质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国家间的竞争就是货币的竞争,这是美国就害怕的,上世纪大家都喜欢美元,因为美元和黄金挂钩,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美元的全球领导力,增加黄金储备是中国必须要走的一步,什么时候人民币和黄金挂钩中国就进入盛唐时期了,至于人民币贬值只是游戏而已不必当真
❷ 外汇储备金下调为零是利好吗
不好。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如果远期售汇的风险准备金率从20%降到0,企业开展远期购汇的成本就会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企业远期购汇的积极性,增加外汇市场的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通过调整,可以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或贬值,实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双向波动。”
为什么要在此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呢?谢亚轩表示:“调低远期售汇业务的风险准备金率是为了减少对远期外汇行为的约束,或者说是增加外汇市场的需求。
这显然是央行根据当前的外汇市场形势作出的决定,即在人民币快速上升的情况下,放松对远期购汇行为的限制,目的还是希望由外汇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
增加企业远期购汇需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节后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迎来一轮凌厉上涨行情。截至10月9日19时,境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触及6.7038,较前一个交易日大涨872个基点,盘中一度触及去年4月以来最高点6.7037;境外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则触及6.6924,成功收复6.7整数关口。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看来,“自5月底以来,人民币汇率连续升值,特别是国庆节后人民币强势升破6.7,创2019年4月以来新高,汇率升值虽然能够起到降低进口成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提振资本市场等作用,但升值速度过快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本就脆弱的实体和出口部门,对经济复苏产生部分抑制。
他认为,此时调降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降低企业远期购汇成本,有利于增加购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平缓汇率升值幅度和速度,更好的实现汇率稳定和双向波动。
中信证券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这说明央行不追求趋势升值,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标。八月份以来受美元总体弱势,包括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最近一两个月累计升值的幅度比较大。
考虑到我们现在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仍然是保持人民币合理均衡,那么在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比较大的时候,有必要进行周期调节。所以,通过下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准备金,可以进一步平衡外汇市场的供需,从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位置上保持稳定。”
温彬也表示,此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零,一方面有助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增加企业对此产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❸ 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
外汇储备越多,人抄民币币值稳定提升,如外汇储备减少,则应下降。
原因: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逆差,则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小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减少,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
国际收支状况外贸顺差,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贸收支直接影响外汇供求。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
❹ 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 货币供应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 货币供应量会增加.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用本国货币去购买.是中央银行发放货币的渠道之一.
❺ 为什么贸易顺差大,外汇储备高就使汇率上升呢
外贸顺差大,说明出口大于进口,结算时用的是外汇,一般使用美元,出口增加,流入本国的外币增加,也即外汇储备率增加,所以促使本国汇率上升。
汇率上升一般是相对于本国来说的。
❻ 对黄金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资金来源的增加
可以影响黄金的价位有很多方面的
你说的也不是全对
❼ 为什么外汇储备多会导致物价上涨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在流动性过剩状况下,会刺激国内投资、信贷等经济指标持续上升,现阶段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在当前结售汇制度下,央行放出基础货币进行对冲,货币供应量加大;此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需要通过投放人民币以买入外汇,而基础货币投放又以乘数效应扩大广义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以前,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1994年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基本形成。2001年以后,国际收支顺差增长持续增长。2001年至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累计328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累计2935亿美元。
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推动着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到2006年2月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截至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上升至10663亿美元,比2000年底增长5.4倍。今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12020亿美元
❽ 存款准备金上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 外汇储备是多好,还是少好为什么
存款准备金对各个方面都有影响,不过对于老百姓而言影响较小,对于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而对于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对于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对于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和债市走的。对于期货:如果存款准备金下调,则资金流入期货市场,从而引发短期的剧烈波动。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
而外汇储备金,特别是现在的中国与美国的情况而言,现在太多的美金储备是贬值的,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现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带来了较大的利差损失,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
❾ 为什么一国外汇储备多了,其货币汇率会上升
按道理简单来说,外汇储备增加了,外汇供应增多,外汇就便宜,相对人民币就来说就贬值。就好比菜市场的土豆供应量大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原先1元/1斤,现在1元/2斤,土豆还是土豆,但钱好像比以前更值钱了。但是我国长久以来的外汇管制和汇率策略使得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没有体现出真正的线性关系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海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操作上始终坚持长期及战略发展的经营理念,民间外汇持有及使用并不普遍,这里边的问题很复杂哟。建议搜索相关文献仔细学习。
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合同无对价无效。从法律关系看,对价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某人允诺是为了换取另外一个人对允诺的承诺。从法经济学角度说,对价就是冲突双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况时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条件。在平等个体之间法律关系冲突情况下,效率的解决只能通过平等个体之间的妥协关系来解决。在协调平等主体之间相互冲突的法律关系过程中,只要满足对价,自由让度并给予及时补偿而不使任何一方损失的条件,就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到帕累托改进的效率。
有关对价的概念曾在去年年底中国石化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北京飞天与北京燕化签订的合并协议中出现。根据该协议,中国石化通过北京飞天吸收合并北京燕化的方式对北京燕化进行整合,北京飞天就拟注销的所有北京燕化H股向北京燕化H股股东支付现金,同时还向持有所有北京燕化内资股的唯一股东中国石化发行北京飞天新注册股本,最后北京飞天对该协议应支付的现金对价约38.46亿港元。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根据当事人取得权利有无代价(对价),往往将合同区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有偿合同是交易关系,是双方财产的交换,是对价的交换。无偿合同不存在对价,不是财产的交换,是一方付出财产或者付出劳务(付出劳务可以视为付出财产利益)。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合同。
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对价的概念和规定,但国内法学研究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调整的法律规定,只不过是从权利义务对价的角度来调整。例如对一个权利义务明显不平衡的情况,英美法是从对价理论角度来考虑不充分的对价背后是否隐藏着欺诈、胁迫等不公平的事实,从而决定合同是否存在对价的;而我国合同法对相同情况也可从有无欺诈、胁迫来分析并决定合同效力,如果没有这些非法情节,当事人还可以显失公平为由行使变更和撤销合同的权利。
在此前股权分置改革的讨论中,非流通股股权以什么样的对价获得流通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此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采取了个案处理、方案协商选择的原则使最终实现的对价必然成为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