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中国古代贵金属缺乏

中国古代贵金属缺乏

发布时间:2021-06-24 22:12:28

⑴ 中国古代那么多的真金白银,为什么在现代却很稀缺呢

古代的真金白银比今天少得多。他们之所以认为古人有很多金银财宝,是因为他们被电视剧误导了。

中国是一个金银矿产稀少的国家。从货币出现到明朝中后期,我国的主要货币是铜钱,商品交换大多是易货,包括交税和战争赔款,主要使用粮食、珠宝、布料等实物。

明末,大量白银流入美国和日本。随着张居正变法的实施,白银真正成为了中国的通用货币,而铜钱成为了第二货币。

现在说吧!2007年,南非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用355吨黄金取代了中国。2011年,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黄金产量超过300吨的国家。中国的黄金产量比2010年增加了10吨。中国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不同的是,中国的金矿开采难度更大!中国金矿开采每吨矿石产量为5克,南非等地则为每吨20克。

⑵ 中国古代那么多真金白银,为什么在现代那么稀缺

西汉晚期以后,史书上关于使用黄金的记载明显减少,究其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东汉末年佛教传入,大量黄金被用于塑造佛像金身,书写金文,铸造法器,成为佛藏。此说在时间上不相吻合,且高估了寺庙建筑的用金量。
另一种说法是,帝王贵族穷奢极欲,竭力聚敛黄金,铸造饰品、器皿,去世后陪葬入墓,或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大量窖藏入土。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汉代墓葬和窖藏出土发现的证实。
还有一种说法,西汉时为了抑商,限制黄金开采,加之浅层黄金挖掘殆尽,开掘深层金矿技术难度加大,且开采成本增加,于是生产急剧下降,导致供给减少。但开采减少并不能说明现实生活中黄金存量减少,且东汉以后各地淘金并没有完全终止,历代仍不断有黄金产出。
目前,较为权威的看法是黄金外流说。西汉时期对外贸易兴起,对西域各国香料、珠宝的购入,很多采用黄金作为支付手段。虽然难以对汉代贸易入超或出超的规模作出确切的估计,但黄金、白银作为国际货币在国与国之间流动,应当是没有疑问。
近年来,也有人从全新的角度来探索这一问题。认为先秦时黄金的称量单位斤(左金右斤),不同于常衡单位斤。通过计算,认为两者相差63.6倍。由此得出结论,先秦数以万计的黄金并无所谓失踪与否的问题。
------------------------------------
中国古代并不盛产白银,一方面当时发现的银矿资源十分有限,矿石品位差、含银量低,另一方面银矿冶炼复杂,提纯难度大。据有限的史料记 载,宋初的元丰元年全国白银总产量为21.5万两,其后大体也就维持在了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貌似不少,但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入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 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这点白银产量就微不足道了,如果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显然不够用。
一直宋、元时期,银子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是个稀罕物,有人甚至认为很多百姓一生都没有接触过银子。也许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大致情形如此。所以,民间演义中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岳家军、杨家将,动不动拿出多少两银子来都是不对的。类似的错误也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里。
明中期以后货币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向被作为辅币和储备之用的白银成为主币, 大家不使铜钱改用银子了。因为明中期以后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大量廉价商品输往世界各地,使明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出口国,换回了大批白银。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都流入了中国,前前后后多达数亿两,白银不再稀缺。张居正改革又改实物税为货币税,交税统一折算为白银,等于默认了银本位制,白银一跃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⑶ 实物货币的优缺点 金属货币的优缺点 代用货币的优缺点

实物货币的优点:其本身就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缺点:当被分割之后,它的价值便大大降低,交易规模较小。
金属货币的优点: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等;缺点:随着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且远距离的大宗贸易携带金属货币多有不便。
代用货币多指纸质货币,其优点是:交易方便、信用度高。缺点:由于其与财政赤字的密切联系,容易导致货币流通的混乱。

⑷ 黄金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交易货币,反而是银和铜

关于黄金作为交易手段,中国翔实、可信而绵延的历史记载开始于西汉。查考此时史籍,我们会惊讶于两件事,一是西汉曾大量使用黄金作为支付交易手段,而且价值明确;二是到东汉,官书记录的黄金流通大为减少,进而言之,黄金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自此永远退出了交易市场。

和贵金属不一样,绸缎不耐储藏。贵金属货币因为不会变质,不会损耗,因此会因民间储蓄而沉淀下来,不再进入流通领域。而且,越是成色足、分量准的金银,越容易被民间收藏,市面上交易的货币,愈发劣质,进而引发一些经济问题。而绸缎中含有蛋白质,储存时间过长,便会脆裂泛黄,迫使人们将其尽量用于流通。

所以,西汉盛行一时的黄金并没有“失踪”,只是日渐沉淀于民间的箱笼中、夹壁间,不复流通于市面。

⑸ 古代那么多银子,为什么现代都没有出现过了呢

明朝中期以后,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贵族将白银作为装饰用品,例如各种银器。另外一部分白银则用于明末军事开销。清朝由于后期的战争签署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白银作为赔款外流,国内白银数量大幅减少。对于现代来说,白银更多的出现在博物馆中供人们观赏,一些人会将自己收藏的白银拍卖或者捐献给地方的博物馆,这就使得本来就少之又少的白银变得更少。

⑹ 中国古代有没有什么著名的金银山

中国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金银矿藏,所以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没有金银山。
中国历史上一直缺乏贵金属,导致贵金属无法确立硬通货的地位,进而影响了中国的商业。中国古代不但缺金银,连铜都缺,中国造出世界上第一份纸币不是什么制度先进,而是被现实所逼。宋朝狄青打安南为什么?就因为那里发现了铜矿,缺铜缺到要造铁钱和纸钱了,不打有什么办法?
中国古代的金银基本上都是从外国输入。丝绸之路输送了大量黄金,古代日本也对中国出口了大量黄金,黄金数量不少,且也没有被当成货币流通,导致中国古代黄金比较不紧张。而白银输入不足,所以古代白银超级值钱,有价无市。所以古装片里面拿着银锭子当钞票出去买东西的情节都是胡说八道。
到了西方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在美洲掠夺大量黄金白银,但是发现欧洲人不缺白银,黄金买的贵但是白银抢回欧洲卖并不划算,于是白银就被大量输送给了明帝国,两千多年都没解决的银荒就这么被西班牙人解决了。白银的大量流入使银子成为流通货币成为可能,但是明帝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建立完整的货币体系,反而滥发无储备金的“宝钞”(一种纸币),败坏了国家信用,结果民众完全不接受国家的货币,人民买卖东西宁可带着一块银子现场用剪子减下来,这样就产生了“碎银子”这个概念。所以古装剧里的武侠用几颗碎银子买酒喝,实际上至少是明朝中后期才有的概念,被人讹传到更古的时代了。
综上,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自产的黄金白银,当然也就不存在大规模的金山银山。

⑺ 中国古代动不动皇帝就赏赐黄金万两,白银万两,是真的金银吗那么现在那些黄金白银都跑哪去了

首先古代皇帝赏赐真金白银是有的,不过那种动不动就上万两的基本是电视剧为了追求效果乱写的...而且古代国库之中多为铜钱与粮食。至于那些金银到哪里去了,这关系到物理化学和经济学问题...好吧,其实也就是要么在时间中被磨损消失,要么就通过市场等流通手段传承下来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贵金属缺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对公外汇拓户 浏览:239
广发证券草根 浏览:49
银行外汇英文单词 浏览:398
长江小金属网钒价格 浏览:608
丝路硅谷综合金融服务中心 浏览:279
恒星外汇公司详细信息 浏览:16
香港制暴股票 浏览:723
民生银行原油期货 浏览:499
金融行业安全服务 浏览:144
杠杆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浏览:180
贵州银行2016理财发放额度 浏览:707
金融服务业的营销策略 浏览:415
500彩票佣金 浏览:949
疫情间金融服务 浏览:267
超赢主力资金流向指标 浏览:705
青岛港上市交易 浏览:530
稀贵金属红 浏览:330
福建恒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721
陆新贵股票 浏览:199
果壳金融信息服务怎么样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