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位有哪些关于外汇储备的参考文献!!
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06年6月,已高达9411亿美元,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那么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本文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应用协整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分析物价水平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在实证结果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分析结果。
关键词:外汇储备;通货膨胀;外汇占款;基础货币;协整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贸连续多年出现顺差,外汇储备逐年增加,1996年时只有1 050亿美元,200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至2001年末达2864亿美元,2003年末迅速飙升至403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持有国。2005年底,外汇储备更是创下8188亿美元的新高。截至2006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9411亿美元,已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对外支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正面效应。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自2002年开始不断上扬,进入2004年第一季度后,我国务类价格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通胀压力日趋显现,2005年物价指数又出现回落,进入2006年第一季度,物价指数逐渐回暖,继续保持低通胀的走势。那么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物价波动是否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影响以及受哪些因素制约?本文以1981~2004年数据为统计样本,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应用协整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分析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
一、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西方经济学界的国际数量论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发现,世界通货膨胀与国际储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强力货币的过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储备的过度增长,后者导致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孟德尔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数量说,对世界性通货膨胀做了全面分析,他们继承了休谟的货币——价格调节机制的思想,强调世界性通货膨胀来源于世界货币总量的过度增长,而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正是物价上涨的传导机制。所以,此说又被统称为“国际货币主义”。按照国际货币主义的思路,一国通货膨胀的传递机制为: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将导致该国外汇储备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直接增加货币供应总量,使社会总需求增加。在该国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不能相应增加,只能通过物价上涨实现商品市场供求均衡,在资本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将使利率下降。物价上涨将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盈余减少或逆差增加,利率下降将使资本流出增加,使资本与金融项目盈余减少或逆差增加,从而使外汇储备增速下降直至减少。外汇储备的减少会产生与上述相反的作用。
外汇储备与经济运行就是在这种负反馈中波动与调整,在动态中实现均衡。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
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物价上升↑、利率下降↓→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使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应量↓→物价下降↓、利率上升↑→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使外汇储备上升,……,如此循环往复。
这正是本文研究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数量关系的理论依据。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其中Ms为货币供给,Md为货币需求)
Ms=Md
货币需求是一阶齐次函数,设Md为货币需求,P为本国的物价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利率,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Md=Pxf(Y,i)
设D为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辗转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则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达为
Ms=m×(D R)
所以有:P×f/(Y,i)=m×(D R)
则:
P=F(D,R,Y,i)
从以上等式可以看出:物价水平是国内信贷、外汇储备、国民收入以及利率的函数;外汇储备的传导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Ⅱ 什么是外汇,什么是基础货币,什么是计价货币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货币发行(M)与央行担保的银行债务(存款准备金,R)。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由于以前货币理论的不完善,对于货币本质认识的错误,人们未区分货币与存款货币,而后者是前者在市场中运动流通产生的,两者差别犹如“人”与“人次”的差异。基础货币实际上包含了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概念,是一个过时的,错误的概念。
计价货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用来计算和清偿彼此债权债务的货币,一般与结算货币相同,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只规定了计价货币,没有规定结算货币,则计价货币就是结算货币。从2003年10月1号起,我国边贸企业与境外贸易机构进行边境贸易时,允许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毗邻国家货币或者人民币等多种方式进行计价结算。 这点不难理解,人民币到今天都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但这点并不影响它作为计价货币。
Ⅲ 外汇基础货币和计价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计价货币:
计价货币是指合同中规定的用来计算价格的货币.这些货币可以是出口国或进口国的货币,也可以是第三国的货币.具体采用哪种货币由双方协定.对那些与我国签定支付协定并限定使用某种货币的国家,可使用规定的货币. 但并不是说计价货币必须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从2003年10月1号起,我国边贸企业与境外贸易机构进行边境贸易时,允许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毗邻国家货币或者人民币等多种方式进行计价结算。 这点不难理解,人民币到今天都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但这点并不影响它作为计价货币。
Ⅳ 外汇储备 来源 基础货币 影响
1、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二是资本项目顺差。部分外汇储备其实是通过“通货膨胀税”获得的;央行购买外汇所使用的人民币中有一部分货币属于“经济发行”。而这样过多的外汇储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积累的经常项目赢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资。
2、基础货币影响来自7个方面,1是央行收兑黄金 ,2是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 ,3收兑外汇 ,4财政透支, 5央行购买有价证卷, 6央行对票据再贴现 ,7 央行支付利息。
外汇储备增加实际是央行抛出人民币购买美元,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一般用于维持汇率稳定等,同样有强烈的本国货币升值也会导致热钱流入导致汇率储备增加,说白了就是央行干预汇率而印钞去兑换美元。所以外汇储备上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基础货币上升
同样,外汇储备下降,其实是用外汇储备去购买人民币,市场上的人民币就减少了,基础货币减少。这个就是央行收兑外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Ⅳ 关于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的问题
外汇的来源有: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基础货币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它能够派生出货币来。还有,若不释放出更多的货币,本国的货币就会升值。
Ⅵ 中国的基础货币来源和外汇收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主要的关系式外汇占款
所谓外汇占款,就是比如张三出口一双袜子,1美元,
这个1美元赚到后,张三到中国银行结汇,拿到了6.5人民币
这个6.5人民币就是外汇占款。
就是说因为出口,产生了6.5元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发行
目前,这个占款非常大,所以应外汇占款产生的基础货币非常大
不懂得继续问我
Ⅶ 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的概念和关系
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狭义的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它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和可换性(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广义的外汇指的是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此的定义 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 Money,说白了就是真正印刷出来钱的总量。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在我国,银行收入和支出外汇都是通过与央行的结算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收入和支出外汇的是商业银行但这些外汇通过商业银行与央行的结算变为国家的外汇储备。好比一家银行今天收入1000美圆,支出美圆500美圆,那么当天与央行结算时商业银行把500美圆给央行,而央行要支付给商业银行8.21*500的人民币。由于目前我国外汇管理采取宽进严出的原则,各商业银行都是收的多,支的少,那么在与央行的结算中,央行不得不为这些外汇支付大量的基础货币,每增加1美圆的外汇储备就要支付8.21倍的人民币,而央行发出的货币不等同于咱们手中的1块钱,央行发出的基础货币相当于4倍左右的人民币,而这些货币并不是商品市场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只是为了兑换外汇而投入市场的货币,因此是被外汇所占用的人民币,而这么大量的多余的货币投放到市场后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Ⅷ 外汇基础货币是什么意思 基础货币的定义
你好,所谓的炒外汇“基础货币”并非是货币政策中的那个基础货币,而是指任何货币对中的第一个货币。汇率显示的是第一个货币以第二个货币来衡量价值多少。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USD/CAD的汇率是1.0862,这就意味着1美元等于1.0752加元。在炒外汇市场中,美元一般是被认为是报价中的基础货币,者就是说所有的报价都是表明1美元等于多少其他货币。但是在外汇市场中,英镑、欧元、澳大利亚元以及新西兰元是个例外。
目前公认的八个交易最为频繁的货币被称为主要货币,它们依次是USD(美元)、EUR(欧元)、GBP(英镑)、CAD(加拿大元,简称加元)、JPY(日元)、NZD(新西兰元,简称纽元)、CHF或SFR(瑞士法郎)、AUD(澳大利亚元,简称澳元)。而其它所有的货币则称为次要货币。目前在外汇市场中主要分析的还是USD、JPY、GBP、EUR、CHF这五种货币。这几种货币是世界上最具流动性的货币,同样也是最适合交易的货币。
Ⅸ 货币政策中和外汇交易中出现的“基础货币”有什么不同
外汇交易中的基础货币就是指美元直盘是非美货币和美元直接兑换汇率的交易交叉盘是2个非美货币之间的兑换交易,而实际上交叉盘的汇率是2个直盘汇率的交易,比如欧元兑日元EURJPY,这个货币对的交易实际是EURUSD+USDJPY的交易。
Ⅹ 关于外汇储备和增发基础货币的关系
两者是同时进行而不是因果关系。
如果用商品贸易来讲的话,出口大于进口使得外商用人民币支付要大于中国商人用外币支付,于是对人民币需求增加,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于是央行增发货币满足市场需求,就等于用人民币换外币,央行的外汇储备同时增加。
直接投资也是一样。
即使是商品出口时是用外币计算,中国出口商拿到外币也不能在国内使用,还是要到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跟外商直接兑换是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