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联想外国股东持股

联想外国股东持股

发布时间:2021-05-28 16:15:01

Ⅰ 联想现在是中资控股还是美资控股啊

联想控股(中科院) 持有联想集团(说白了,制造PC的)47%的股份,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IBM是联想的第二大股东,联想是中国的,虽然总部设在美国。 还有,谁说联想是垃圾,切,punisis 你是枪手罢,我用的联想咋到现在还没问题!!!!!

Ⅱ 联想集团日本的股份占多少啊

我们先看一下联想股权的控股结构,联想控股持有约46%的联想股权,IBM持有近19%,公众投资者持有35% 。
联想控股和IBM自然不是日本的,只有可能公众投资持有的那一部分有可能出现日本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和个人投资),那35%意思就是投放到资本市场的股份,通俗点说就是股市上的股份,如果楼主去股市购买联想的股票一样是联想的股东,只是要看你能买多少份额了。

我知道楼主的意思,楼主八成是哪个IT厂商的托,来搜集下联想有没有日本人持股的消息,一旦有就立刻说联想是日本的,利用大家的民族情感抵制联想或者达到你抹黑联想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联想发行的公众股票中一定有日本人持股,因为联想在美国和香港都上市了的,一定会有日本人购买了联想的股票,不管是日本的机构投资者(目前没听说),还是个人投资者。但是就算是日本人买下了全部的股票也只是占35而已,关键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0。

如果说只要一个日本人到股票市场买了几手联想的股票就说是联想由日本人控股成立的话,那么日本的索尼,松下,丰田,本田,三菱等等那岂不是全部都是中国人控股啦!

最后,希望大家还是尽量支持国货,毕竟联想是中国走出去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品牌之一。

Ⅲ 国内主板上市有没有国籍地区要求外籍股东持股比例有否经营地点和经营项目的限制

在A股主板上市只能是注册地在中国大陆的股份有限公司,对外籍股东没有持股比例限制,可以由外籍股东控股,但是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国内有住所。公司的住所是要在国内的,但主要业务在国外是允许的。经营项目要符合国内产业政策,如果是外资公司的话同时要符合商务部对外资准入行业的规定。

Ⅳ 联想为什么叫美国企业

联想到底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这个是大家一起争论的问题,因为目前联想集团有两个总部,一个是在中国,一个是在美国,联想的运营中心也是在美国,很多人都觉得联想应该归属于美国企业。



虽然大家对联想有一些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联想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但联想不是国企,而是一家民营企业。

联想是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联想是在中国创办的

1984年40岁的柳传志和10位同事拿着中科院计算所给的20万元开始下海创办联想。刚开始的时候,联想的名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到1991年才把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联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到了1998年,联想又正式更名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

联想在刚创办的时候也是遇到很多困难当时,除了20万块钱几乎一无所有,最初柳传志等人也是通过为别人维修机器,讲课,帮人家攻克技术难关,做销售维修代理等积累资本。

第二、联想的母公司联想控股是中国企业。

说到联想,大家可能只想到联想集团,但是联想集团只是联想的一个业分支。实际上联想的真正主体是联想控股。

目前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都是在香港上市,其中联想集团的主要股东是联想控股,其控股比例达到了23.8%。



而联想控股从股权结构来看,大部分股权是由中国企业以及个人所控制。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联想控股的一些股权变化情况。

从1984年到1993年,中科院享有联想100%的股权权益,到了1995年中国科学院持有联想控股的65%的权益(其中中科院占20%,计算所占45%),另外的35%的股权由联想自身占有。到了2001年之后,联想股权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中国科学院旗下的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获得联想控股65%的股权,另外35%的股权有联想职工持有。

到了2009年,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在北京市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方式,将其所持有联想控股29%的股权转让给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在2010年有北京联持致远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吸收合并联想控股职工的持股会。

虽然后来联想的股权经历了多次变化,但从整体来说,联想在上市之前其股权100%由中国企业及个人所持有。即便到了今天,控股的大部分股权都是掌握在中国企业以及个人的手里。截止2018年末,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当中,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占比29%,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占比16.97%,北京联持致远占股20.37%,北京联恒永信占股7.55%,柳传志占股2.88%,这几个股东占股比例达到76%以上。所以从股权结构来看,联想控股以及联想集团都属于中国企业。



第三、世界500强排名当中,联想是中国企业。

世界500强排名当中联想一直是中国的,这毫无疑问,比如在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当中,联想排名240位,所属国家是中国。



第四、联想的大部分的员工以及高管都是在中国。

目前联想是我国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一个企业,从业务分布来看,联想有70%以上的业务是在海外,只有30%以下的业务布局在国内,但这并不影响联想是一个中国企业。就像苹果一样,苹果大部分业务也是来自全球各地,美国本土所贡献的业务收益也是相对比较小的。

而且目前联想70%左右的人也是布局在国内,海外只占到人员布局的30%左右,此外联想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中国人。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联想以一家中国企业的身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



总之,目前联想是我国国际化做得比较好的一个企业,虽然联想一些高管所做出的一些言论让大家非常不满,甚至是让大家感到愤怒。但对于联想收购美国企业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这一种做法我们就应该积极鼓励。

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当中获取优势,就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而不是要局限于自己是一个中国企业。真正一个强大的企业,不应该局限于中国,而是要站在全球的角度去考虑,以一个全球企业的身份去参与竞争,经营与管理。

虽然联想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中国难得有一些企业能在国际上保持有竞争力,而联想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联想,联想不好的地方,大家可以继续批评,但好的地方大家可以继续支持。

不过我们也希望联想的管理层不要忘记联想是从中国起家的,它的根在中国,联想是实打实的一个中国企业,希望联想永远不要忘记了这一点。

Ⅳ 请问谁知道联想集团有哪些股东比列分别是多少

联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有企业,
联想的全称是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政府部门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
中科院有一家控股公司,
拥有联想57%的股份。
但2004年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
该控股公司的股份降至46%。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营业额达到206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7%(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1994年香港联想上市的时候,整个公司一共是7.6亿股左右,每股上市时的股价是1.33元,整个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亿元。1997年,北京联想的业务与香港联想整合后,总股票数是16多亿股,市值是39亿元。由于我们这两年不断发展,业务做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将原来占70%多的股份卖出一些给基金及国外投资人,这时候联想集团控股公司这家国有企业所占的股份,约为57%,海外公众股就占到了43%。而我们上市公司的总股数是74亿股,股价也大大升高了,整个市值高达500亿元。由于我们的业务发展良好,业绩也越来越好,股价也随之增加,股数也增多了。1994年上市的时候,公司的市值是10亿元,到2002年时大约是5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我们的市值增加了50倍。(就在记者成稿时,联想集团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股权置换收购了IBM PC的整个业务,从而使联想的股权架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所占股份从57%降至45%,IBM所占股份为18.5%。)

Ⅵ 联想集团的股权构成

联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有企业,
联想的全称是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政府部门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
中科院有一家控股公司,
拥有联想57%的股份。
但2004年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
该控股公司的股份降至46%。

阅读全文

与联想外国股东持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丰田金融资金来源 浏览:970
华林证券债券承销 浏览:702
中国银行中银智荟理财产品说明书 浏览:514
陆家嘴金融服务广场属于 浏览:563
正规原油贵金属现货投资 浏览:243
做金融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130
绍兴华融证券 浏览:32
融资租赁年利率怎么算 浏览:22
银行理财经理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浏览:36
订单融资的起源 浏览:177
联想收购ibm的融资安排 浏览:155
黄金期货合约au1712 浏览:608
委托个人投资理财是否合法 浏览:562
国外汇款到国内中国银行代码 浏览:888
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讲话 浏览:173
中国顺客隆股东 浏览:186
sjs交易所 浏览:865
附近的海通证券交易所 浏览:934
资产负债率与融资约束的关系 浏览:595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权益失效 浏览: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