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一、 华纳 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隶属于拥有好莱坞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时代杂志,财富杂志、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子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集团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购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顺利进军唱片业.随后又分别于 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两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华纳唱片集团(简称WEA)。近年来, Wea先后将法国Erato公司,德国Teldec公司,芬兰Finlandia公司收归帐下。2000年随时代华纳被美国在线(AOL)出资1600亿美元合并,并随即又出资200亿美元与英国EMI唱片公司合并,组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唱片集团。 旗下拥有麦当娜、恩雅、 All-4-One、 Peter Poul & Mary、R.E.M、 The Smith、 Green Day、Jewel、Cher、Prince等众多流行巨星。是世界唱片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台湾的UFO(飞碟唱片),大陆 的麦田音乐制作公司和普莱音乐也在Wea旗下。 二 环球 20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发行)集团,1972年由德国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国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国际业务名称)与荷兰 Phonogram(荷兰Philips唱片公司当时的名称)联合组建,从此Polygram便开始了她传奇 的发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过Philips将美国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归帐下。1980年,又将名扬全球的英国Decca唱片公司收归其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 Polygram又 先后收购了美国A&M公司,Motion公司,英国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与环球音乐公司 和并成为UNIVERSAL MUSIC GROUP(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 规模庞大的“唱片帝国”,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发行各种类型的音像制品,与 BMG(贝图斯曼), EMI, Sony/CBS(索尼/哥伦比亚),Wea(时代华纳)并称为世界五大唱片 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环球唱片集团旗下拥有DG, Decca, Philips, Mercury, Impulse, VerveGRP, Archiv, PointMusic, MCA等重量级唱片公司,还代理Telarc等公司的业务, 有众多超一流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作为其坚强的后盾.而在流行音乐领域,环球唱片集团 张学友,谭咏麟,张国荣,郑中基,黄耀明,陈晓东,陈惠娴,李惠敏,许美静,许茹云,范晓萱, 迪克牛仔,动力火车,许志安,苏永康,熊天平,陈惠琳,张柏芝,雷颂德,吴奇隆,李克勤, 蔡依林,柳翰雅,郑钧,田震等.90年代, Polygram开始进军影视业,其1994年发行的英国 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创造了约2.5亿美元的票房.1999年的<诺丁山>更是红遍了五大洲。1999年,UNIVERSAL旗下三家古典音乐王牌公司 DG, Decca, Philips联合推出了“企鹅唱片指南”系列CD,再版了历史上20张被《企鹅唱片指南》 评定为“三星带花”的著名唱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UNIVERSAL还推出 了40张CD的“20世纪光辉印记”系列以及多张谭咏麟畅销专辑,采用dCS数码技术再版 Polygram当年最著名的40张国语流行专辑,同样是令人叫绝的大制作。 三BMG BMG 全称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国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国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摇身成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RCA 全称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机和电台广播公司,1919 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1929年,RCA 收购了Betliner在美国开设的Victor唱片公司 之后开始进军唱片业。40年代 RCA拥有Frank Sinatra、Perry Como、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一批炙手可热的红星。1955年起,Elvis Presley 更成 了 RCA的镇山宝。但从六、七十年代起,RCA 的发展乏善可陈。 Arista由 Bell 公司所创,1979年为 BMG收购。Air Supply、Whitney Houston 都是 Arista的顶梁柱。 MCA 全称是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音乐会订票公司,在收购了 。Decca 的美国分公司后进入唱片业。四、五十年代拥有Bing Crosby、Louis Armstrong等 爵士红歌星;六、七十年代签下了The Who、Elton John、Olivia Newton-John、Ricky Nelson等著名乐队和歌星。1990年,MCA 收购了Geffen公司。 Geffen由David Geffen创建于1980年,本身是一家著名的中型公司。旗下拥有Guns N' Roses、Nirvana等著名摇滚歌手的乐队。1990年被MCA以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四EMI EMI 的起源有两个。一个Berliner在1898年创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个著 名的小狗聆听留声机的 HMV商标;另一个是Columbla公司。1929年。两者合并成立了 Electrical And Music Instries (电气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EMI。这一合并使 EMI 成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国的 Decca、美国的Brunwick和德国的 DGG,其余 的厂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战后, CBS率先推出了33转LP唱片和45转单曲唱片,但 EMI仍死守78转的10英寸唱 片老规格,导致不少旗下艺人跳槽离去。50年代初,本来由 EMI代理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发行权的RCA、CBS也改与Decca和Philips合作。1955年, EMI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而收购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过它来打开美国市场。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风使 EMI无法在50 年代兴起的摇滚乐潮流中获益。进入60年代后, EMI才有了转机。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红,然后 是以The Beatles 为代表的英国摇滚潮流的兴起。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国乐队都签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这股潮流的领头羊 五SONY MUSIC Columbla(哥伦比亚)公司由Edward Easton 创建于1889年,最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专门销售爱迪生发明的Photograph(一种以凹孔金属唱管为放音软件 的留声机)。到了1891年,Columbl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唱管公司。
Ⅱ 求古典音乐唱片公司
著名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简介
据说,世界上的唱片品牌已有四百个之多。当然,有影响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进入我国市场的,更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市场上有售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充其量不过二三十种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唱片品牌在曲目、演奏家、侧重点、录音风格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乐迷来说,如果对这些唱片品牌毫无了解,在选购CD时就不免陷入盲目之中,容易走弯路。为了使乐迷朋友们在选择古典音乐CD时有的放矢,现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做如下简介。
(一) EMI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业的鼻祖伯利纳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31年,为了在经济大萧条中求得生存,这两个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合为一家,并吞并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团EMI。
EMI的前身英国留声机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声”(HMV),英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则是“哥伦比亚”,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别使用。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标,直到90年代才统一为 EMI Classics。由于资格最老,EMI拥有最为庞大的历史录音资料库。在这里,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录音,小提琴家克莱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飞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吉奈特·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里帕蒂、埃德文·费希尔、吉赛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来推出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韩国女小提琴家张莎拉、女大提琴家张汉娜、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威尔舍-莫斯特……往日的无比辉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时,EMI使用的数码处理技术十分成熟,先进的CEDAR程序更能减少老录音中的杂声而对音质毫无损害。日本东芝的2088技术也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用20比特分析力、88 2千赫的采样频率处理母带,改善了老录音的音色和动态。在近期再版的老录音CD上,ART(意为“艾比路录音室技术”)是常见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张CD上的录音经过了艾比路录音室工程师们的精心处理。目前EMI正陆续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是其世纪末的重头戏,曲目和版本均经过精挑细选,大师荟萃,很有收藏价值。
home page emiclassics.com/phpNewSite/home.html
(二)Sony/CBS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末叶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在唱片业的早期,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曾和RCA胜利公司的前身“维克多谈话机公司”一起,平分美国市场,并称为两大巨头。1924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和美国录音公司合并,成立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买下了联合独立广播公司的无线电网,形成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缩写为CBS。由于历史悠久,它资料库中的经典录音也不少。钢琴大师霍罗维兹、塞尔金、卡萨德苏、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罗斯、小提琴家斯特恩、弗朗西斯卡蒂、指挥大师瓦尔特、伯恩斯坦、赛尔、奥曼迪、阿巴多以及布达佩斯四重奏、朱利亚四重奏等举世知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都为它灌录过大量经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录制的指挥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宝贝。八十年代,索尼集团将CBS的唱片公司买下后,把品牌改为SonyClassical。前些年,由于低价倾销,Sony/CBS的唱片曾经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可惜近年来不断涨价,目前已无优势可言。它近来的精品层出不穷,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普拉希亚、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获好评。它也是较早采用20比特录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质上一直保持着较高而稳定的水准。
(三) DG
DG:德国留声机公司的品牌。1898年,该公司由唱片业的创始人伯利纳成立,由英国留声机公司控股。1917年它从英国留声机公司脱离出来,使用Polydor(宝丽多)商标。由于卡拉扬、伯姆等一批大师的加入,它从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乐界树立起权威地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约胡姆、弗利乔伊、布列兹、西诺坡利、加德纳、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克雷莫、穆特、帕尔曼、吉尔·沙汉姆、钢琴家霍罗维兹(晚期录音)、肯普夫、戈尔达、安达、米凯朗杰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齐莫尔曼、皮雷丝、大提琴家富尼埃、罗斯特洛波维奇、麦斯基、歌唱家多明戈、冯·奥特、奥菲欧室内乐队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制作了大量经典唱片。去年,为纪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别专辑”,7大盒63张CD,搜罗了DG自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重要录音。今年,60张CD的“切利比达克专辑”是DG重点推出的一套唱片。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创立,重点在于中世纪、巴罗克时期的古乐。1974年至1975年间,它曾推出规模浩大的巴赫专辑,共99张密纹唱片。现在,它旗下的著名艺术家有加德纳的英国巴罗克音乐独奏独唱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等。过去,不少人批评DG的录音质量参差不齐,音色较为严峻刚硬,不讨中国人的喜欢。近年来,DG坚持在新唱片的录制中使用它的4D专有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它的CD音质已稳定在很高的标准上。
(四) 飞利普(Philips)
飞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兰成立。1962年和DG合资,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飞利普和DG合并在宝丽金集团里,规模更加庞大,成为唱片业的巨头。它旗下的艺术家大都为欧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鲁米欧、谢林、阿卡多、慕洛娃、钢琴家哈斯基尔、阿劳、李赫特、布伦德尔、科奇什、内田光子、大提琴家让德隆、希夫、朱利安·韦伯、歌唱家卡雷拉斯、杰西·诺曼、指挥家赛尔、海丁克、马舒尔、小泽征尔、布鲁根、阿林·戴维斯、著名的美艺三重奏、意大利四重奏、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Musici)等等。中国交响乐团在陈佐湟的指挥下也已为它灌录了4张CD。
飞利普的总体录音质量极高,品味超卓,不论模拟还是数码,都很少败笔。尤其是它的室内乐唱片,音质之优、平衡之佳很少有谁能够媲美。近年来,日本飞利普公司运用24比特尖端技术制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别出色,大受发烧友欢迎,不知这一技术是否会被飞利普普遍使用。飞利普也有两套历史录音系列,一套名为“传奇经典”(LegendaryClassics),采用电脑降噪技术处理,可惜该技术对音质略有损害,会使声音发干,不如EMI的CEDAR技术。另一套为TheEarlyYears,均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录音。
(五)水星(Mercury)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于芝加哥,两年后打入古典音乐市场。在制作人柯扎特、录音师法恩的努力下,这一品牌发展迅速。法恩大胆采用的三话筒立体声录音(使用特制的Ampex三轨录音机,35毫米电影胶片)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动态范围庞大,被誉为当时的天碟。芝加哥交响乐团、伊斯特曼管弦乐团、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都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录音。1961年,水星被飞利普收购。九十年代以来,飞利普一直在将水星当年的录音以“Livi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广受乐迷、发烧友欢迎。
(六)Decca
Decca: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开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简称FFRR。这一技术本来是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的,目的是辨别英国潜水艇和德国潜水艇间的区别。1944年,Decca公司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Decca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令他人望尘莫及。它旗下的艺术家阵容虽不如DG和菲利普强大,但也毫17不示弱:指挥家索尔蒂、卡拉扬、安塞梅、蒙特、克尔泰兹、梅塔、杜图瓦、小提琴家郑京和、里奇、阿莫亚尔、钢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纳奇、博莱特、鲁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纳柯、帕瓦洛蒂、萨瑟兰、苔芭尔迪,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London(伦敦)和L′oiseau-Lyre(琴鸟)也是该公司的商标。后者专用于“原本主义”的演奏录音,也就是在古乐器上用复古的演奏手法表现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鸟”旗下最为活跃的指挥家。随着宝丽金集团被“环球集团”收购,Decca、DG、Philips三大欧洲古典音乐品牌现在都已归入“环球唱片集团”
(七)RCAVictor
RCAVictor:唱片业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发明者伯利纳创建的留声机公司。无数演奏大师曾为它制作过录音,包括演唱家卡鲁索、比约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莱斯勒、埃尔曼、朱克曼、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帕德列夫斯基、鲁宾斯坦、霍洛维兹、卡佩尔(WilliamKapell)、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库赛维茨基、斯托科夫斯基、明希、莱纳、旺德(GunterWand)、长笛演奏家高尔维、单簧管演奏家斯托兹曼、瓜纳利四重奏等。近年来,它除了仍不断将资料库的众多老录音以“金印鉴”、“银印鉴”系列再版CD外,还把一批批新星以“红印鉴”推向乐坛,引起乐迷的关注,如美国指挥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诺伊、青年钢琴家基辛等。
(八)Hyperion
Hyperion:希腊神话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于1980年的英国唱片品牌Hyperion堪称英国唱片界的骄傲。它的规模很小,目前仅12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古典音乐界的影响已丝毫不下于那些唱片巨头,有“英国最闪亮的唱片品牌”之称。Hyperion的录音曲目范围极广,虽然重点在于英国音乐和早期音乐,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至12世纪的早期音乐、下至本世纪的先锋派、从合唱到独唱、从室内到大乐队的演奏,无所不包。在开发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许多大公司前面。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项世人瞩目的成绩:在法国嘎纳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荣获“年度最佳品牌”大奖。这标志着整个唱片界对Hyperion的肯定。现在,Hyperion的目录上共有超过一千种唱片,每年推出将近80张新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销量为90万张,占英国古典唱片市场3 9%的份额。在Hyperion的上千种唱片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要数钢琴家莱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全集”(49张CD)以及钢琴伴琴家格拉姆·约翰逊制作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共31张CD)。这两套唱片都被公认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从1991年开始录制的一套“浪漫派钢琴协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尔、沙文卡、梅特纳等人的作品)也广受佳评。Hyperion最热销的CD则是“哥特之声合唱团”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屡获大奖,售出25万张之多。和大多数独立唱片品牌一样,为了维护质量,Hyperion唱片的价格不低。面对“拿索斯”等廉价品牌的竞争,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价双片系列,名为dyad,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格,包装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九)Chandos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国唱片公司,致力于推广出版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这个品牌发展迅速,以优异的数码录音、新鲜的曲目、高水准的演绎赢得广泛好评。罗杰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尔维、鲍罗丁三重奏等许多优秀音乐家为它灌过唱片。该品牌近来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虽然价格不菲,但总体录音质量十分优良,音色清丽透明,独具一格,是对英国音乐有偏好的乐迷的首选。
(十)Nimbus
Nimbus:英国影响很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人数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动钢琴系列”、“声乐大师系列”、“世界音乐系列”等享誉唱片界,同时也是英国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动钢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纪早期钢琴大师们制作的自动钢琴纸带。通过唱片我们能欣赏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尔文卡、格兰杰、拉蒙德等传奇大师在近百年前的演奏。“声乐大师系列”更是Nimbus的绝活儿,至今已出版了100张,几乎囊括了本世纪初美声艺术黄金时代前辈歌唱大师们的经典录音,而且经过Nimbus的独家处理后音质大为改善,胜过其它公司的同类CD。在“世界音乐系列”中,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应有尽有,从中国、巴西、阿根廷、爱尔兰到东南亚、古巴、伊朗、中东……是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最丰富宝藏。除了这三大系列外,老一辈钢琴家切卡尔斯基(Shura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do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Shumsky)、维也纳三重奏、青年钢琴家马丁·琼斯、我国留学英国的青年小提琴胡昆等都为它留下了精彩的录音。英国作曲家蒂佩特亲自指27挥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宝贝之一。
(十一)Teldec
Teldec:1929年由德律风根公司和Decca合资创建,现已并入华纳集团。它的资料库中有部分前辈演奏大师的录音,如指挥家门格尔柏格、老克莱伯、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等。马泽尔、马舒尔、梅塔、克莱莫、巴伦伯伊姆、丰特奈三重奏、鲍罗丁四重奏等当今名手都为它制作过唱片。现在,它旗下最出风头的演奏家无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罗夫。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年度新人”,备受乐坛瞩目。此后他推出的几张CD都大受好评,奠定他当今最优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钢琴新秀贝列佐夫斯基、黄海伦(华裔)等也正备受乐坛关注。Telarc:这家以出版“发烧片”著称的唱片公司成立于1980年。一开始主要出版美国交响乐团,如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辛辛纳提交响乐团等的录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进入欧洲音乐圈,成就卓著,被公认为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发烧热刚兴起时,它的一张真炮录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国的众多发烧友,“电子琴贝多芬”、“电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峡谷”、“间谍音乐”等更是引来阵阵喝彩,使Telarc成为“发烧片”的代名词。虽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轻艺术之嫌,但它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无人能及的,同时,它的一些真正的艺术精品(如罗伯特·肖指挥的合唱作品、麦克拉斯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集等)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严肃乐迷认同。
(十二)Telarc
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代理的一家以录音效果新颖,具有震撼力而闻名于世的唱片公司,译为“泰拉克”公司。 在众多的唱片公司中, Telarc很特别的将每次录音所使用的录音器材,线材以及附属设备,录音地点,时间等都详细列出(香港雨果唱片公司也是如此),很有为音响迷度身定做之意。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了《1812年庄严序曲》中最后的大炮动用了弗吉尼亚州第十五军团的三种19世纪加侬巨炮,钟声也是在辛辛那提东部一座百年教堂钟楼前实地收录的。《大峡谷》中的雷鸣电闪,则是冒着生命危险花了一年时间在峡谷收集真实雷声所得。至于《阿波罗13号》中的火箭升空效果,更是不惜代价的在亚利桑纳洲的发射基地周围铺上数公里长的“麦克风阵”记录下来的,难怪由近至远的隆隆声贴地而行,绵延不绝。那嬷恐龙的音效呢?这是动物园中狮虎的咆哮加上建筑工地的压路机轰鸣,在五角大楼的电脑系统合成起来的。匪夷所思的惊人之举真是数不胜数,令人难以置信。你不禁要慨叹:美国人要是发起烧来真是什嬷事都干的出来!这些录音资料还告诉我们, Telarc在录音时经常使用非常昂贵的Monster或MIT发烧线材,试想一下这些千金一尺的发烧线在偌大的录音现场要铺设多长?你不吓出一身冷汗才怪呢!至于周边的录音设备包括监听器材,也是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录音内容精心搭配和选择的,几乎是什嬷好用什嬷。在录音控制室, Telarc一直使用RPG声波扩散器来调整空间,以求录音师像发烧友一样在第一时间听到最真实的效果。更为过分的是, Telarc所使用的Sony等现成录音设备,在采购之后均请专人进行打磨,以使其音质绝对符合自己的一贯要求。至于录音场地,与Decca拥有KingswayHall,RCA拥有芝加哥音乐厅,Mercury拥有罗彻斯特大学的伊斯曼剧院等靓声场地一样, Telarc拥有美国第二老的音乐厅辛辛那提音乐厅。这个至今未被改建的音乐厅有大约两秒的天然混响,为Telarc的大部分录音提供了优越无比的空间感。
(十三)Delos
Delos:已有25年历史的美国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以音质优异的录音享誉发烧界。由录音总工程师约翰·厄戈尔(JohnEargle)开发的独特的VR2录音技术是它的王牌,吸引着大量音响发烧友。汇集在它旗下的许多演奏精英也令它实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Keene)领导的“基督耶酥升天之声”合唱团就是一例。在音乐界,人们对这位引人注目的年轻合唱指挥寄予厚望。女钢琴家洛尔·罗森伯格(CarolRosenberger)、达维多维奇(Davidovich)、洛杉矶吉它四重奏、指挥家利顿、舒瓦茨等也都是当今古典乐坛风头正劲的明星。水准不俗的西雅图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等也常为Delos制作唱片。在室内乐方面,由我国小提琴家胡乃元领衔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艺术家。林肯中心室内乐团更是出手不凡,他们灌制的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赢得了极高评价。除了天碟级的唱片制作外,Delos最近还致力于整理过去的声乐历史录音,并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档案系列。这些历史录音来自Stanford大学的档案馆,包括女中音大师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尔等人的珍稀录音。
(十四)harmoniamundi
harmoniamundi:法国最大的独立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成立于1958年,目前雇员多达250余人。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各个历史时期,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歌曲直到现代音乐,包括很多冷门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当地位的宗教音乐。没有历史录音,所有唱片均为新制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尔等是其名下较出名的音乐家。它还有一套名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乐坛新秀的录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获得“留声机”大奖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贝尔·弗斯特(Isabelle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呜曲”。
(十五)Erato
Erato:法国极具代表性的唱片品牌,创建于1952年,现属于华纳集团。起先专门录制法兰西音乐家的作品,后来随着影响的扩大,曲目延伸到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各种门类。旗下演奏家主要是法国人,但也有别国的演奏家,如罗斯特洛波维奇、巴伦伯伊姆等。在我国市场上,该品牌不很多见
(十六)拿索斯(NAXOS)
拿索斯(NAXOS):HNH国际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这个成立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国嘎纳举行的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纳古典音乐唱片大奖(CannesClassical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Label)称号。它出品的唱片已达两千余种,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所有标准曲目,演奏家大多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数业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更有不少本来鲜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传下渐渐成名,如钢琴家扬多、大提琴家克利盖尔、小提琴家卡勒尔、指挥家德拉霍斯等。NAXOS坚持以低廉的价格(40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终的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许多乐迷对拿索斯的音质抱有怀疑。其实,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录音质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断,已稳定在较高的水准上,有近二百张“三星”级CD可证。1997年,原Decca的著名制作人保尔·迈尔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录音水准更上一层楼。
(十七)BIS
37BIS:1973年成立于瑞典,是北欧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欧国家的音乐为主,演奏家也均为北欧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录音的珍品
(十八)GZ
GZ:这是捷克唱片厂的品牌缩写,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纳、亚纳切克、马蒂奴、苏克等人的作品为主,演奏家多为捷克的新秀。虽然这些捷克演奏家由于消息闭塞不大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准高超的才子。论音质,它当然不及许多名牌,但要听正宗的捷克音乐,这是价廉物美的选择。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来由一家台湾公司代理,也出现在我国市场。小提琴家苏克、已故指挥家纽曼、库贝利克等的录音是它的王牌。要听捷克曲目,Supraphon仍是首选品牌。
(十九)Proprius
瑞典的Proprius创立于1969年,以“黑教堂”、“当铺爵士乐”等名碟享誉发烧界,也生产特制胶片唱片。Klavier这一品牌原本无人知晓,前几年,忽然以一批优质CD打入我国市场,引起发烧友争购。如马泽尔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马斯奈的歌剧“熙德”、“竖琴名曲”等。此外,英国Linn出版CarolKidd的CD和美国Gecko出版的AmandaMcBroom等的CD都因其出类拔萃的音质被发烧友视为珍品。当然,这和音乐本身已没有多大关系了。
(二十)雨果
雨果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以制作出版中国音乐和西洋古典CD为主。其严谨的制作和精湛的录音,除获得广大乐迷一致赞誉外,亦被中港台新及海外众多首屈一指的音响专家、录音师及乐评家誉为发烧天碟。由于选曲选材出色,录音效果独特,加上包装设计格调高雅、文字编辑严谨,首次将中国音乐形象及音响制品提升至国际水平,数年间在世界上建立起中国音乐名牌的地位。
雨果CD多次获得权威机构奖项,中外多本音乐、音响杂志推荐上榜、国际上不少电台用作专题广播。其制作的“老易谈雨果”及与各电台合作制作的“雨果CD博览”在中国已成为深受欢迎的高雅节目,各大城市争相广播。其高定位的品质管理和路线,对中港台新音乐制作水平的提高也起了显著成效。其音乐推广效应更使民族音乐及新音乐在十年间起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如古琴、古筝在国际及中国的普及,民乐、民歌的系统性整理,突显具才华的华裔音乐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在新音乐的制作上为民族音乐带出更具生命力的国际路线形象。不少乐迷更是通过雨果精湛的录音制作和雨果CD欣赏会了解并喜爱中国音乐,提高了鉴赏水平。
雨果中国民族音乐分类编目包括古琴系列、古筝系列、民族管弦乐、地方民歌、弹拨乐、拉弦乐、吹管乐、敲击乐、民间音乐等。西洋管弦乐方面除重用国际上杰出的华裔指挥、演奏家、演唱家录制经典西洋古典作品外,还系统地录制中国管弦乐作品、优秀华人作品,目前已推出二百余张CD。为满足乐迷要求,抗衡经济不景气及反击盗版,雨果于1998年6月推出超值价的“音乐图书馆”系列,现已推出超过近七十款CD。
雨果花了两年时间精挑细选,从欧洲引进优秀的音乐。以最新科技24Bit192kHz数码技术处理,保持一贯高品质发烧要求,并以三十多元的超值零售价推出,让乐迷在经济条件许可之下丰富音乐范畴。“音乐图书馆”系列将包括世界民族音乐、新纪元音乐、爵士乐、西洋古典、舞曲轻音乐、历史性经典和中国民族音乐。
雨果在录音制作上的领先地位,已获得国际著名录音及高科技产品厂家重视,相约试用其新产品,提供专业信息反馈、改进制品规格。1990年雨果率先引进使用数码录音剪辑工作站。92年揭开、创出24K金CD制作潮流。96年首家采用24bBit录音技术,步入录音新纪元。
(二十一) 其它
Testament、Pearl、Music&Arts、BidlphLab、Marston、Tahra、Preiser、Symposium:这些公司都专业从事老录音的翻版加工。它们搜集早已绝版的老唱片,以先进的数码技术加工制作后推出CD,吸引那些怀旧的乐迷,在历史录音爱好者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可惜,在我国市场上这些品牌仍很罕见。
Ⅲ 中国有HMV的店吗
有,在香港的说,不过网上有HK的HMV的官网,没时间去HK可以在网上买哈~~
Ⅳ 在日本HMV网上买碟要怎么支付
在日本HMV网上买碟主要是通过网银来支付的
我常买日本的唱片,不过我不建议在HMV的网上订碟,因为
1,中国人在HMV上买碟手续繁琐,毕竟不太懂日语。
2,在HMV官网上买碟,碟的销量是不会累积到日本公信榜上的
3,从日本寄碟到中国,按照邮费也要60元人民币,价格比较贵
我建议可以在淘宝上找人代购日本的碟,我都是在淘宝上订的,除了时间久一点以外没什么不好,而且邮费也只要付内地的快递费10元左右,又有提供购买小票,保证会把销量累积到日本的榜单
Ⅳ 四大唱片公司是哪几个
四大唱片公司是华纳、百代、滚石、宝丽金。
1、华纳唱片
公司名称:华纳音乐集团;外文名称:Warner Music Group;总部地点:美国;成立时间:1930年
华纳兄弟为拍片时可使用廉价音乐,于1929年曾创立“音乐出版有限公司”(MPHC),购入音乐版权。1930年购入Brunswick唱片公司而进军唱片业。1967年,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收购大西洋唱片,1972年再购入Elektra Noneusch唱片,合组成立华纳唱片集团(Warner-Atlantic-Elektra,简称WEA)公司。
2、百代唱片(EMI)
是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成立于1897年,其前身是英国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stries,现为环球唱片旗下品牌。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总部设在伦敦,在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3、滚石唱片
全名为“滚石国际音乐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 Ltd),是由段钟沂、段钟潭兄弟于1980年所创建的一家台湾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滚石的创立可溯源至1976年《滚石》杂志之成立,由于创办者段氏兄弟对ROCK&ROLL的钟爱,而取名为滚石。1986年1月28日另成立「滚石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MUSIC STONE CO.,LTD)。80年代中期:ROCK RECORDS取得西洋音乐品牌(如EMI.EMG..)的代理权,成为西洋品牌在本土发展的新助力,同时吸收国际著名唱片公司跨国经营的经验。
4、宝丽金唱片
1972年,Deutsche GrammophonGesellschaft(DGG)与Philips Phonograhische Instry(PPI)宣告合并,取名为“Poly-GramInternational”(宝丽金国际有限公司),即“Polydor”的“poly”与“Phonogram”的“Gram”合成,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至此,宝丽金公司正式成立。
(5)hmv数码中国集团官网扩展阅读:
90年代中期,滚石开始迎向亚洲,积极向海外拓展,在亚洲各地设立约十家关系企业;每个关系企业除了经营『滚石』自制发行的产品外,同时取得来自不同国家五十多种品牌之代理权。滚石集团董事长以其对出版的热爱及理想成立「滚石文化」。
1993年成立 ROCK-Hong Kong。「滚石国际有限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ROCK-中国大陆、ROCK-Japan、ROCK-Thailand。1998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之余并为因应环境变迁的需要,开始建立集团第2核心事业,除跨足具前瞻性之网络事业领域。另为增强产品的产品的竞争力与市场的扩大,成立亚洲制作部、MAGIC SOFT等部门,主要从事艺人、制作、产品之开发等服务。
Ⅵ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
华纳
华纳唱片(Warner/Wea)集团是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原隶属于拥有好莱坞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时代杂志,财富杂志,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子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集团。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购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顺利进军唱片业。随后又分别于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
Elektra
Nonesuch两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华纳唱片集团(简称WEA)。
环球
20
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发行)集团,1972年由德国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国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国际业务名称)与荷兰
Phonogram(荷兰Philips唱片公司当时的名称)联合组建,从此Polygram便开始了她传奇的发展史
BMG
BMG
全称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国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国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摇身成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
RCA
全称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机和电台广播公司,1919
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
EMI
EMI唱片公司,全称:电力及音乐集团(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LTD),集团成立于1931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前身是1897年成立于伦敦的英国留声机公司,是当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唱片业的发展史,许多著名的唱片厂牌都与EMI有着剪不断的脐带关系。
sony
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会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会社,简称索尼,日本东京为企业总部横跨数码、生活用品、娱乐领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46年5月,擅长公关手腕的盛田昭夫与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创办,目前的经营团队由媒体娱乐出身的霍华德·斯金格与拥有技术研发资历的中钵良治共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