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是否使用衍生金融工具
看年报全文,董事会报告章节有专门的衍生品投资情况
B. 中国有哪些金融衍生品
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1、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
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2、掉期合约
是一种内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他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讨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3、期权交易
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拓展资料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零和博弈
即合约交易的双方(在标准化合约中由于可以交易是不确定的)盈亏完全负相关,并且净损益为零,因此称"零和"。
2、跨期性
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的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一定的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间上的现金流,跨期交易的特点十分突出。这就要求交易的双方对利率、汇率、股价等价格因素的未来变动趋势作出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易者的交易盈亏。
3、联动性
这里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通常,金融衍生工具与基础变量相联系的支付特征有衍生工具合约所规定,其联动关系既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表达为非线性函数或者分段函数。
4、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后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未来价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程度。基础工具价格的变幻莫测决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稳定性,这是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风险的重要诱因。
(资料来源:金融衍生品——网络)
C. 目前中国大陆现有的衍生品产品有那些,以及其对应的市场是什么
国内现有金融衍生品有国债期货,股指期货。即将上市的是股指期权,国债期权,以及大宗商品期权。国内曾经有外汇期货以及认证股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先后消失。衍生品的价格在上海金融交易所可以看得到,资料方面的话,中国知网比较全!
D. 求一个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上市公司
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这是什么意思?? 是有衍生品交易,还是用衍生品对冲风险? 高盛等华尔街投行都是,纽交所的报告都有 国内的就是东航上航国航这些国有航空公司,燃油套保,亏了几十上百亿,再就是中信的澳元期货,也亏了很多。
E.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品的有多少家
根据2019年1月9日《经济日报》里的文章《借助金融工具管理风险莫因噎废食》这篇文章的观点来看,A股公司中大约有200多家披露过开展套保业务,也就是运用过衍生品,考虑到用衍生品投机不太符合上市公司要求,实际数字虽然肯定多于200家,但也应该不会超过300家
F. 怎么查找我国A股各类上市公司的金融衍生品使用情况呢只需各公司的大概运用情况即可。在大智慧、万点都很
难道A股的上市公司都傻啊,金融衍生品都属于表外业务,财务报告不要求披露,再加上上市公司刻意回避,做什么报告啊,这个要挖出来不太容易,你要仔细读读上市公司年报,看看财务报表附注上的信息。。。
G. 上市公司里面衍生工具运用较多的有哪些可以列举一下吗
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品种少,受管制严格,而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管较一般企业更加严厉,所以上市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并不多。
1、上市公司使用得最多的是可转换债券,很多上市公司再融资采用这种形式。你可以去中国证监会网站上查找各年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的数据(话说把可转债算作金融衍生品有点勉强);
2、上市公司也发行资产抵押证券化产品,这个案例不多,网上一搜即可;
3、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有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可网上搜索案例;
4、上市公司被并购,并购方多给予公众投资者以现金选择权,但这个算作金融衍生品也有点勉强;
5、上市公司若主业涉及大额的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交易,会经常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锁定风险,或者有大额的外汇收付,也会采用外汇金融产品来避险,请查看石油、石油化工、航空、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和有大量进出口业务的上市公司年报,对于衍生金融品交易均应有详细披露。
总体来说,数据很分散,采集起来要费不少功夫。
H. 上市公司经营外汇衍生品是利好吗
上市公司通过外汇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规避外汇波动的汇率风险,保证稳健的财务运作,是好事。但如果通过外汇衍生产品过度投机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