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沙钢股份,大股东增持,是不是就代表不会有资产注入计划了如果这样,是不是内幕交易
这是两回事,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大股东认为自己的股价被低估了,也可以增持,稳定市场信心。
②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钢为纲”的发展指导方针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钢铁工业部门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的问题。由于对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就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过分的投入会制约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利税贡献,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而言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所以较高比例的投入就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由于钢铁工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业,这一阶段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占用了大量的能源。
据统计,1978年,钢铁工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7.36%,能源消耗占整个国民经济消耗能源总量的12.97%。另外,企业管理水平低、职工积极性不高也是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1970~1975年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能力并不能够得到充分实现。1974~1976年,曾经连续三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目标都没有实现,人们称之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稳步快速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两次重要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这一阶段,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外,又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企业。1981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1998年后被并入宝钢集团)、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行业,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1994年以来,钢铁行业的舞钢、本钢、太钢、重钢、天津钢管厂、“大冶”、“八一”等12家企业,列入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邯钢、抚顺钢铁公司、天津钢铁、酒泉钢铁等57家企业,列入地方改革试点。
到1998年,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试点钢铁企业均按照《公司法》实施了改组,初步明确了国家资产投资主体,理顺了出资关系,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中国钢产量为12850万吨。
3、加速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十二五”钢铁工业主要成就:
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 上海世博会场馆、 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③ 什么叫资产增发
1.如果是定向增发给某些大机构而注入的资产又不是优质资产我们的资产会不会有被稀释的嫌疑?
是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注入的应该是优质资产,特别是全流通后,大股东不会傻到注入的是劣质资产还会与之合作。
2.在二级市场是配股形式募集资金是非定向增发,这个对股民来说有好有坏。一方面,如果这个公司是优质公司而且增发是被市场普遍认为对公司未来是利好因素,那么增发对股民来说是利好。比如万科的增发。另一方面,如果增发不被市场认为是利好因素,那么这方面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股票就会被抛售,比如中国平安(它的增发不被市场认可才会导致大跌)
④ 什么企业可以由私人企业转变成国有企业
三一集团,沙钢集团都有国有股份的注入,比方说沙钢集团最大的股东是宝钢集团,虽然由国有资产的注入,但是这些企业还不能算国有企业,仍然属于股份制企业
⑤ ST张铜重组结果好吗
向沙钢集团定向增发,收购淮钢特钢股权。沙钢集团拟将沙钢铜业的铜业资产与业务交由ST张铜托管经营。
----
2008年1至9月,淮钢特钢实现营业收入141.10亿元,净利润7.48亿元。但是自四季度以来,国际国内钢材及铁矿石等价格大幅下降,加之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冲击,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场需求下降等原因,淮钢特钢初步预计,2008年全年净利润将约为1.5亿至3亿元。
为避免沙钢集团控股的沙钢铜业与ST张铜形成同业竞争,沙钢集团拟将沙钢铜业的铜业资产与业务交由ST张铜托管经营。截至2008年10月30日,沙钢铜业账面净资产为1.65亿元。2008年1-10月,沙钢铜业主营业务收入12.64亿元,净利润-215万元。
----
总的来说还算不错,至少比现在好。
但定向增发12亿股,把新注入的淮钢特钢的净利润也会摊薄。
可能最后能摘掉ST,但每股收益只有1角左右,也许还不到。。
⑥ 沙钢股份属于蓝筹股吗
沙钢股份在中小板里属于蓝筹股,但由于近年钢铁差能过剩,钢价和有色金属价格低迷,公司业绩不如人意!
蓝筹股是指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现金流管理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将那些经营业绩较好,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蓝筹股多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
蓝筹股有很多,可以分为:一线蓝筹股,二线蓝筹股,绩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还有蓝筹股基金。
一线蓝筹股
一、二线,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有些人认为的一线蓝筹股,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属于二线。一般来讲,公认的一线蓝筹,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也就是权重较大的个股,这类股一般来讲,价位不是太高,但群众基础好。这类股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个股主要有:工商银行、中国石化、贵州茅台、民生银行、万科、平安银行、五粮液、浦发银行、保利地产、山东黄金、大秦铁路等。
二线蓝筹股
A股市场中一般所说的二线蓝筹,是指在市值、行业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逊于以上所指的一线蓝筹公司,是相对于几只一线蓝筹而言的。比如海螺水泥、烟台万华、三一重工、葛洲坝、广汇股份、中联重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宁电器、云南白药、张裕、中兴通讯等等,其实这公司也是行业内部响当当的龙头企业(如果单从行业内部来看,它又是各自行业的一线蓝筹)。
绩优蓝筹股
绩优蓝筹股是从蓝筹股中因对比而衍生出的词,是以往业内已经公认业绩优良、红利优厚、保持稳定增长的公司股票,而“绩优”是从业绩表现排行的角度,优中选优的个股。
大盘蓝筹股
蓝筹股是指股本和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但又不是所有大盘股都能够被称为蓝筹股,因此要为蓝筹股定一个确切的标准比较困难。从各国的经验来看,那些市值较大、业绩稳定、在行业内居于龙头地位并能对所在证券市场起到相当大影响的公司——比如香港的长实、和黄;美国的IBM;英国的劳合社等,才能担当“蓝筹股”的美誉。市值大的就是蓝筹。中国大盘蓝筹也有一些,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一、钢铁行业:业绩增长价值重估
宝钢股份为代表的中国钢铁股,理应获得市场合理定价。给予了过高的贴现率或风险溢价,主要钢铁上市的价值都被明显低估。作为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不可能永远存在估值“洼地”,钢铁股达到15倍的市盈率才是国际水平。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钢铁股:宝钢股份、鞍钢股份、马钢股份。
二、港口业:投资主线:低估+资产注入
虽然板块估值已经到位,但是板块中个股估值差异较为明显,上海港、南京港、重庆港的估值较营口港、深赤湾、盐田港高出一倍以上,在板块估值已经到位的情况下,安全性是我们给出07年投资策略时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整体行业具有20%增长幅度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拥有更多的港口资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占据更主动的市场地位,因此存在资产收购可能的公司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港口股:盐田港、深赤湾、营口港。
三、煤炭行业:外延扩张带来机会
从投资标的的选择而言,建议优先投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策略。逻辑主线为:价格维持高位——产能增量可充分释放——运输宽松——成本影响不大的企业最值得投资。预期资产价值注入、整体上市将是07~08年整个煤炭行业面临的重要投资主题及机会。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煤炭股:兰花科创、西山煤电、开滦股份、国阳新能、恒源煤电、金牛能源、兖州煤业、潞安环能、平煤天安、神火股份
四、公路行业:长期稳定增长 关注价值重估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在07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所带来的网络化效应、油价回落和海外投资带来的车流量增长都为整个行业的的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公路股:四川成渝、赣粤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现代投资。
⑦ 默多克08年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多少
去年福布斯榜单上132名,他有40亿美元资产
⑧ 沙钢是怎样炼成的
自去年5月起暂停上市的*ST张铜(002075)昨日恢复上市,同时股票简称变更为 “沙钢股份”。沙钢股份开盘大涨,高开96.64%,报12.29元。早盘该股略有回落,截至收盘,股价报11.70元,涨5.45元,涨幅87.2%,换手率26.13%。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由铜加工产品生产销售变更为优特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更。
ST张铜昨涅槃重生
暂停上市近一年后,中小板暂 停 上 市 第 一 股*ST张 铜(002075)昨涅槃重生。在沙钢集团介入重组并注入淮钢特钢63.79%的股权后,*ST张铜昨日公告称,沙钢股份收到深交所恢复上市的决定书,公司股票于昨日起恢复上市交易,同时撤销风险警示,股票代码变更为“沙钢股份”,证券代码“002075”不变。
对于复牌后走势,有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沙钢股份很难出现类似去年的ST昌河(600372)复牌后暴涨的情形,毕竟钢铁板块的整体估值都不高,合理价格区间在7元—8元之间。
沙钢集团搭上市平台
2010年5月7日,因连续三年亏损的*ST张铜被深交所暂停上市,公司也因此成为中小板暂停上市第一股。此后,作为国内民营钢企第一的沙钢集团介入公司的重组,在付出亿元的成本保壳的同时,注入了旗下的特钢资产。
沙钢集团去年12月24日接到证监会的核准批文之后,赶在年末之前完成了发行股份购入资产的全部过程,最终确保*ST张铜2010年扭亏。3月2日,*ST张铜发布了暂停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2010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25.37亿元和3.58亿元,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0.30元和1.27元。
资料显示,除已注入的淮钢特钢,目前沙钢集团主要控股的子公司包括宏昌钢板、沙景宽厚板、沙景钢铁、华盛炼铁、荣盛炼钢、沙太钢铁、润忠钢铁、景德钢板和鑫瑞特钢铁等9家公司,他们2009年为沙钢集团贡献了超过600亿元收入和10亿多元的净利润。作为沙钢集团的首个资产整合平台,沙钢股份给市场留下后续资产注入的想象空间。
首日走势或难乐观
对于暂停上市近一年的沙钢股份来说,原有投资者最关注的还是公司复牌后股价的表现,尤其是去年ST昌河复牌后的暴涨更令投资者遐想连篇,但此次复牌或许会让很多股东失望。
由中银证券出具的*ST张铜恢复上市保荐书披露,在今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淮钢特钢,主营齿轮钢、弹簧钢、轴承钢、船用锚链钢、合金管坯钢、非调质钢和易切削钢等7大类优特钢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制造、铁路、机车、造船和机械制造业。由于*ST张铜原有铜加工业务已转让,因此这将是上市公司的新主业。
数据显示,作为国内单个基地产量最大的特钢企业,淮钢特钢2009年产铁371万吨、钢380万吨和轧钢262万吨。2008年、2009年、2010年,淮钢特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3.47亿元、126.19亿元和125.37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1.05亿元、1.65亿元和5.61亿元。
对于复牌后的股价走势,长江证券行业分析师刘元瑞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组后的*ST张铜,2010年摊薄后0.23元的每股收益和1.27元的每股净资产,对应6.25元的停牌价格计算,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分别为27.2倍和4.9倍,这依然高出目前钢铁行业整体约10~15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
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重组股的溢价和恢复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ST张铜复牌很可能仍会受到资金追捧,但合理估值区间应该在7元~8元之间。而未来公司的看点,主要是集团资产的注入预期,也会给公司估值带来一定的溢价。 每经
沙钢股份K线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