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春秋时代上市公司

春秋时代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13 01:04:40

① 春秋时代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大体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会制度大变革.这一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并且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发展.奴隶制经历了西周盛世,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始衰落,领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奴隶制转化为封建制.

第二,生产力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铁,铁的使用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加上牛耕的推广,施肥人工灌概等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当时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占重要地位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它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而,奴隶制的那种“千耦其耘”和“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和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的要求,而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有了成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可能.这一时期,从田制、赋税、剥削方式、生产方式到社会的阶级结构等都发生了历史大转变.新兴的封建制度代替了腐朽的奴隶制度,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冶铁业的发达,包括炼铁、炼钢和铸造、锻造等.战国时期各国都兴建了冶铁手工业中心,如赵国的邯郸(今河北邯郸),楚国的宛(今河南南阳),韩国的棠溪(今河南西平县西北)等,都是著名的冶铁手工业中心.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第三,国家逐渐统一.春秋时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桎梏,广大奴隶迫切要求从奴隶制的枷锁中摆脱出来,奴隶的反抗、起义和奴隶战争不断发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从根本上动摇了奴隶主的统治.在这种形势下,代表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乘势向奴隶主阶级展开了夺权斗争.这种斗争从西周末年一直持续到春秋末际.经过反复较量,终于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内普遍确立了封建制.而后,社会主要矛盾就由反抗奴隶制而转向封建制的统一.据古文献记载,夏禹的时候是万国,商的时候是三干国,西周时是一千二百国,到春秋时就剩下一百六十多国了,到了战国,主要的只剩下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最后以秦统一六国而告结束.

第四,经济出现空前繁荣.随着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的出现,生产管理、经营上有了很大发展.工具改进、耕作效率提高.兴修水利、修堤开渠,使农业产量比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除冶铁业外,纺织业、煮盐业、木工业、漆器业、陶器业都有很大进步.商业也发达起来.打破了过去“小国寡民”的封闭状态,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较大的不下数十个.这些城市成为当时商品交换的中心地.如齐国临淄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万户的城市.象周的洛邑(今洛阳)、魏的大梁(今河南开封)、韩的阳翟(今河南禹县)、赵的邯郸、宋的陶(今山东定陶)、卫的濮阳(今河由濮阳)、楚的郢(今湖北江陵),燕的蓟(今北京东北),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第五。思想文化“百家争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文化大发展时期.此时,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局面,文化教育普及于民间,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游说之士.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都争着招贤养士.在社会大变革中,摆在人们面前的是怎样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法制来适应新的社会的要求;怎样结束列国的纷争,谋取统一的局面.政治界、学术界,军事界都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索,寻求各种解答方案,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蓝图,所以,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法学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象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管子、晏子、孙子、孙膑、吴起、尉缭,田穰苴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人。他们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②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是什么关系

春秋战国
开放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时代、周代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
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诸侯林立的情况,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平王东迁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在历史上展开了一幕幕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国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齐桓公成了中原霸主.
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楚又向北发展.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霸业,与楚较量,结果把性命都丢了.齐国称霸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
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晋国勃兴起来.晋文公回国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争当霸主.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春秋中叶以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公元前579年,宋国约合晋楚订了盟约: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讨伐不听命的第三国.「弭兵」反映了两个霸主之间的勾结与争夺,也反映了一些小国想摆脱大国控制的愿望.公元前575年晋楚于鄢陵大战,楚大败;公元前557年晋楚于湛阪大战,楚又败.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合晋楚「弭兵」,参加的还有其它十多个国家.会上商定:中小国家此后要对晋楚同样纳贡.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
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从此,楚的国力大大削弱.在晋国联吴制楚时,楚国则联越制吴,吴、越之间战争不断.吴王阖闾在战争中战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大败越王勾践,并率大军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做盟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机,发兵攻入吴都.夫差急忙回归,向越求和.不久,越灭吴,勾践也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成了霸主.
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动荡、大改组,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
战国时代的形势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从魏文侯开始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是魏国独霸中原的时期.魏的强大,引起韩、赵、秦的疑虑,它们之间摩擦不断.公元前354年,赵国攻卫,魏视卫为自己的属国,于是出兵攻打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援,齐派田忌救赵,用孙膑之计,袭击魏都大梁.时魏军虽已攻下邯郸,不得不撤军回救本国,在桂陵被齐军打败.次年,魏、韩联合,又打败齐军.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仍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设计将魏军诱入马陵埋伏圈,齐军万箭齐发,魏国大将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由此造成了齐、魏在东方的均势.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于是向东扩展势力.先是打败了三晋,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后又向西、南、北扩充疆土,到公元前四世纪末,其疆土之大与楚国接近.
在秦与三晋争斗之时,齐国在东方发展势力.公元前315年,齐国利用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而引起的内乱,一度攻下燕国.后因燕人强烈反对,齐军才从燕国撤出.当时能与秦国抗争的唯有齐国,斗争的焦点则集中在争取楚国.
楚国的改革不彻底,国力不强,但它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楚结齐抗秦,使秦国的发展大受影响.于是秦派张仪入楚,劝楚绝齐从秦,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为代价.楚怀王贪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当楚国派人去要地时,秦国拒不交付.楚怀王兴兵伐秦,大败而回.楚国势孤力弱,秦便东向进图中原.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争斗.公元前286年,齐灭宋,使各国感到不安.秦国便约韩、赵、魏、燕国攻齐,大败齐军.燕国以乐毅为将,趁势攻下齐都临淄,攻占七十余城.齐王逃至国外,为楚所杀.齐国的强国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由此,秦国开始了东向大发展.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帝)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紧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经过多年的争战,从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至公元前221年灭齐,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从此,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是春秋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起西周,东周时期的生产力又有新的发展,采矿、冶炼、铸造业中出现了许多新工艺,如竖井中采用垛盘支护,使采掘深处的铜矿成为可能;硫化矿冶练技术的出现,拓宽了铜矿资源的利用;焊接、嵌错、鎏金和失蜡法铸造工艺等,使中国的青铜时代进入又一个繁荣期.铁器的出现,特别是战国中叶以后铁工具在农业和手工行业中逐渐普及,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更细,各行各业的兴盛,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使商业活动空前活跃.新兴地主阶级及相应生产关系的出现,对旧有生产方式是个沉重打击.这是生产力的一次解放.可是分封制导致割据与混战,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各国之间设关立禁,也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此,只有实现统一,才能促使社会更快地发展和进步.广大农民、工商业者和新兴地主都盼望统一.虽然统一是靠长时间战争实现的,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它毕竟换来了历史的进步,使一种新的制度得以确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古代史上是一件大事,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层层控制的统治体系,并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的统一,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③ 春秋时代影业股票代码

朋友,这个春秋时代影业目前不属于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而且也不在中国香港以及海外上市的。由于这个股票没有上市,因此暂时是不存在股票代码的。

④ 春秋时代有哪些国家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国后期,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战国时期结束。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那么到底什么是春秋,什么是战国,二者是如何界定的呢?

其实在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权威,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氏也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和争霸促使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它的分水岭是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之所以被称为春秋,是因为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间,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简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叫《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他仍是天下共主,因此没有哪个诸侯敢公开违反周礼的约束。春秋五霸当中的首霸齐桓公称霸于诸侯的原因,就是在于他采取了名相管仲的尊王攘夷的策略,替周天子讨伐西夷,维护了周天子的权威,因此,其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大家谁不按照规矩来,齐桓公就代表周天子来讨伐他。

同样,晋文公要求自己死后按照王的礼节来安葬自己的时候,也被周天子拒绝,因为这是不符合规矩的。尽管晋文公已是当时的天下霸主,但是也不能公开反对周天子的决定,因为这就意味着叛逆,成为天下讨伐的对象,因此谁也不敢先破坏规矩,是要遵守周礼的。

而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由秦统一中原之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战国时期和春秋不同,这个时候没有了周礼的约束,各国纷纷吸纳人才,发奋图强,互相征伐,导致战争不断。战国时期称霸靠的不是周天子的认可,而是自身实打实的实力。有实力,就可以和诸侯会盟,让大家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

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从这以后,天下经过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韩、赵、魏、齐、楚、燕、秦。而战国七雄则为七个君王(一说是以上七个国家):韩昭侯、赵武灵王、魏惠王、齐威王、楚悼王、燕昭王,以及秦始皇。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最终在各国混乱期间,位于西北边陲之地的秦选择了坚持变法,统一了天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中国也结束了长达200年的战国时期,迎来了大一统王朝——秦朝

⑤ 春秋时代最先得到了霸主地位的是哪个国家

《管子》中有所谓“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的说法。可见铁器时代到来之后财富已不完全积于天子王侯之家了。当然,王侯仍然是社会财富增加的主要受益者,春秋时代最早开始大规模炼铁的齐国最先得到了霸主的地位,继之而起的是在公元前513年最先铸造过铁质刑鼎的晋国,当了第二位霸主。

阅读全文

与春秋时代上市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467
微金所是什么理财产品 浏览:997
铼本股票 浏览:499
pp基金官方理财下载 浏览:514
萨斯病毒股票 浏览:9
高杠杆之殇华为员工落泪事件 浏览:712
房贷金融服务费合不合法 浏览:5
11月钢管价格会回落吗 浏览:18
伊利股东刘春海 浏览:590
青岛银行理财到期后几天到账 浏览:635
银行汇率有关的实证论文 浏览:645
建华科技股票 浏览:922
光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怎么样 浏览:152
未来金融服务行业 浏览:509
ndf与即期汇率之差 浏览:261
贵金属icp检测机 浏览:240
6月23日英镑汇率 浏览:487
销售贵金属经验分享 浏览:343
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 浏览:871
佣金和技术服务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