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公司是我国小品种单体氨基酸研发、生产与出口的主要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品、饲料和肥料等领域。
法定代表人:王先兵
成立时间:2001-12-10
注册资本:5112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0000000044087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公安县斗湖堤镇孱陵大道666号
『贰』 分拆上市的分拆上市
你好,《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对于分拆上市的条件进行详细的规定,主要是包含有七个方面的条件。
条件一:进行分拆上市的原上市公司必须已经在A股上市的时间满3年。
条件二:在上市的最近三年内的必须出现连续的盈利,并且公司的净利润数值不能够低于6亿人民币。
条件三:进行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在最近的1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的利润表中不能够超过总利润的50%;净资产则是不能够超过30%。
条件四:分拆上市的子公司的资金或者资产不能够存在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占有的情况或者是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重大关联交易。
条件五:分拆子公司在最近的3个会计年度内使用的募集资金不能够超过其净资产总值的10%;再有就是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进行收购的业务或者资产不符合进行分拆子公司上市的业务以及资产。这一条件中还有一点要求是对于一些从事金融业务的子公司不能够分拆其上市。
条件六: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管以及关联方对于要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不能够超过这一子公司上市之前的总股本的10%;子公司高管等持有公司股份不能够超过30%。
条将七:上市公司做好充足的信息披露的说明。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叁』 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是复星医药集团的子公司吗
复星医药是复兴集团的子公司,其具体控股如下:
☆☆☆控股参股
┌──────────────┬───────┬─────┬───┬──┐
| 关联方名称 | 关联关系 |所占权益( |比例( |是否|
| | | 万元) | %) |控制|
├──────────────┼───────┼─────┼───┼──┤
|上海齐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上海复星平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上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上海复星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上海复星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97.00 | 是 |
|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70.00 | 是 |
|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56.89 | 是 |
|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联营公司 | - |50.00 | 否 |
|上海联华复星药房连锁经营有限| 联营公司 | - |50.00 | 否 |
|公司 | | | | |
|江苏万邦安新医药有限公司 | 合营公司 | - |50.00 | 否 |
|上海汇丰复星大药房有限公司 | 合营公司 | - |50.00 | 否 |
|重庆科美药友纳米生物技术开发| 合营公司 | - |50.00 | 否 |
|有限公司 | | | | |
|台州市定向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50.00 | 否 |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控股股东 | 60689.97 |49.03 | 是 |
|桂林澳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联营公司 | - |49.00 | 否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参股公司 | - |49.00 | 否 |
|国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参股公司 | - |49.00 | 否 |
|北京永安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联营公司 | - |46.00 | 否 |
|苏州莱士输血器材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40.00 | 否 |
|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32.98 | 否 |
|武汉中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32.19 | 否 |
|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联营公司 | - |30.00 | 否 |
|汇鑫生物浆纸有限公司 | 参股公司 | - |30.00 | 否 |
|上海药房股份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27.00 | 否 |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25.00 | 否 |
|湖州老娘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参股公司 | - |20.00 | 否 |
|桂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20.00 | 是 |
|浙江临海海宏集团有限公司 | 参股公司 | - |12.00 | 否 |
|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参股公司 | - |10.00 | 否 |
|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浙江复星医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淮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江苏万邦营销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同一控股股东 | - | - | 否 |
|澳大利亚星加桂药生产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 - | 否 |
|OMNI PHARMACEUTICALS(USA),IN|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C | | | | |
|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复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同一控股股东 | - | - | 否 |
|上海科技进出口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齐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复星大药房连锁经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51730.49 | - | 是 |
|上海复星临西药业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复星佰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四川诺亚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复星新药研究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司 | | | | |
|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齐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利意大药房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 - | 否 |
|上海复星普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苏州奇天输血技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重庆海斯曼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凤凰县江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徐州万邦金桥制药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香港复星实业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齐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安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上海复星化工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广西花红药业有限公司 | 联营公司 | - | - | 否 |
|上海复星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好像和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没关系吧
『肆』 湖北公安名字是不是刘备起名
公安古称“梅园”,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此设立郡县,改梅园为孱陵,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东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刘备借得荆州,被册封为“左将军”,人称“左公”,屯兵油江口,后人为了纪念“左公在此安营扎寨”,故将孱陵改为公安。
公安县地处东经111.48°—111.25°,北纬29.37°—30.19°,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南北最长为75公里,东西最宽51公里。公安北与荆州市隔江相望,南临湖南安乡,东连石首,西接松滋。
公安县辖16个乡镇,版图面积2257平方公里,人口101万,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著名作家碧野先生曾冠以“银公安”的美名。上世纪90年代,“湖北车桥”、“凯乐科技”先后上市,创造了内陆农业县同时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奇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工业,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投资环境,全县工业呈现“上有凯乐科技、湖北车桥、湖北新生源、金安纺织等一批龙头企业,中有荆都集团、湖北移栽灵等一批骨干企业,下有一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群体”的梯级结构,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塑料新材、生物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包装造纸等六大支柱产业。
公安是一片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描绘蓝图、挥洒风流、书写巨变的神奇土地。这里曾是“三国”时期主战场,刘备城、吕蒙营,陆逊湖等许多三国历史遗存均源于此地;东晋时期公安学子车胤,囊萤苦读,成为《三字经》中世代相传的典范;明末袁氏三兄弟开创“公安派”文学新风,影响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率领的红二、四方面军在我县南平文庙胜利会师,彪炳史册;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王竹溪从公安走上报国之路,成就斐然,声名远播……
『伍』 国内的生物制药厂有那些
北京集琦医药网络有限公司信息部
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
山东山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
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4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5
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
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7
福建省石狮市华宝集团公司8
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
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0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11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2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3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4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5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16
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17
四川蜀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8
烟台东诚生化有限公司19
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20
巩义市惠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1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2
山东天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3
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
溧阳市维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5
莱阳方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6
徐州万邦生化制药有限公司27
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29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0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31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32
苏州工业园区赛康德万马化工有限公司33
莱阳祥和生化制品有限公司34
威海环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5
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36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7
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38
沂南县天成生物原料有限公司39
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40
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41
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42
深圳市海普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3
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44
西安益尔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46
淮安汇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47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48
烟台合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49
烟台康得生化制品有限公司50
深圳科兴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1
长春今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2
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53
济南三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4
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5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6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7
莱阳市古城生物化学制品厂58
岳阳景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9
金华立信医药化工有限公司60
烟台恒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61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2
烟台阿波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3
济南海大生生工程有限公司64
赤峰大吉药业集团65
武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66
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67
湘北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68
吉林省迪瑞实业有限公司69
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0
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71
嘉兴恒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2
中元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3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4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5
枣庄市盈福制药有限公司76
西安迪塞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77
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78
泰兴市鑫都畜产品加工厂79
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0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81
海阳市三丰生化有限公司82
华益科技有限公司83
新乡拓新生化有限公司84
山东凯塞里能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85
曲阜市广龙生物制品厂86
莱阳市新利生化制品厂87
深圳安万特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88
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89
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90
上海东岳生物化工有限公司91
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2
山东欣宏药业有限公司93
吉林省辉南长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4
长春天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95
枣庄市远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96
山东米歇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97
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98
辽宁省益康生物制品厂99
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0
济南高新开区活力元素开发公司101
利安隆(天津)实业有限公司102
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3
青岛华山生化有限公司104
陕西深华企业有限责任公司105
深圳市多普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6
株洲市金泰制药有限公司107
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08
郑州博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09
中山市中健生物谷有限公司110
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111
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12
宁波市镇海海德氨基酸有限公司113
青岛海汇生物有限公司114
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15
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116
济南泉城电脑公司117
浙江华立生命科技有限公司118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9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20
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1
天津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122
三门峡荣发保健制品有限公司123
成都恩威药业保健用品公司124
四川顺生制药有限公司125
芜湖杉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6
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27
哈尔滨誉衡药业有限公司128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129
辽宁生物技术公司(沈阳)130
日照岚山生化制品有限公司131
曹县良信生化制品有限公司132
珠海经济特区天年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133
东营开发区海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134
扬州宏发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楚州分公司135
曲阜市海昕生物制品厂136
蓝十字生物药业(北京)有限公司137
贵州省科伦药业有限公司138
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39
许昌元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40
驻市中泰药业有限公司141
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42
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43
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44
烟台博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45
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46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47
沈阳守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48
盐城冬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49
小池五瑞生物有限公司150
临沂宇辉生物制品厂151
杭州宝晶生物化工有限公司152
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53
武汉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54
四川省德阳市生化制品有限公司155
江西绿田生化有限公司156
安徽丰原药业马鞍山药厂157
青海康普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58
湖州荣凯植物提取有限公司159
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60
北京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61
上海高博特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162
太白县青峰植化股份合作公司163
山东绿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164
湖南鸿鹰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65
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66
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167
连云港顺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68
四川省亿丰油脂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69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170
贵阳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71
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172
西安回天血液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73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174
大连高新生物制药公司175
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司176
曲阜圣心养生宝有限公司177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78
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179
福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80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81
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82
徐州技源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183
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84
陕西金冠牧业有限公司185
长沙拜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186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187
沈阳美江医药中间体有限公司18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院189
四川峨眉山荣高生化制品有限公190
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91
天津市协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92
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193
南京华欣药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94
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195
重庆荣高生化制药有限公司196
甘肃凯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97
安徽兆峰科大药业有限公司198
上海科华东菱诊断有限公司199
山东临朐华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
『陆』 荆州有哪些大型企业
下面是我所知道的:
湖北楚源集团,白云边,凯乐集团,沙农达,四机厂,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柒』 写报告问题,高分求助!!!
荆州十年巨变
荆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越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 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荆州是一座充满商机的城市。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荆州沙市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就与重庆、杭州、苏州一起被定为通商口岸。今天的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满商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荆州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其中沙隆达集团在全国农药行业排名第一,凯乐科技是全国塑管排头兵,洪城公司是中国低压大口径智能阀门企业的龙头;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达3万余人,可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同全国一样,荆州在近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得到迅速发展。
第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初步核算(下同),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速是十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41.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完成169.6亿元,增长11.0%。经济呈现全面回升态势,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整体经济增势强劲。
一是二、三产业比例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8:31.6:38.6调整到2006年的28.9:32.4:38.7,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为12.9%、41.0%、46.1%。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农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
二是农业稳定发展。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受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幅度较大。粮食、棉花、果用瓜以及青饲料面积扩大,油料等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20.4万亩,比上年增加31.9万亩,增长4.6%,其中早稻面积略减,夏粮、中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年粮食总产321.5万吨,比上年减产0.2%。其中:夏粮27.7万吨,增长26.2%。早稻41.0万吨,增产9.4%。中稻因稻飞虱影响受灾严重,总产187.5万吨,减产5.7%。晚稻49.3万吨,增产2.2 %。二是棉花生产喜获好收成。棉花种植面积143.5万亩, 增长3.6% 。总产量比上年提高20.1%,达到14.9万吨。三是油料面积缩减,总产基本持平。油料面积332.4万亩,比上年减少2.6%,油料产量45.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四是生猪市场波动较大。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十年来最低、生产大幅下滑,下半年生猪价格的回升,基本扭转了继续下滑的态势。全年生猪出栏331.0万头,下降3.9%。五是水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7.9万吨,增长4.5%。渔业在养殖面积扩大、产值增加的同时,结构明显优化,优质品种、特色鱼种大量增加,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24.1亿元,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市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批优势行业加快发展,食品加工、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木材加工、造纸等重点行业是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其特点:一是重工业生产加速。全市轻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速为17.2%,重工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20.4%,快于轻工业3.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优势产业地位有所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年全市化工、纺织、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10.7亿元、9.7亿元和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11.5%、34.4 %和35.9%,四大产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半,拉动工业生产增长9个百分点。
四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信息、房地产经营、社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增长11.9%,通讯业增长13.7%,房地产经营业增长12.0%,社会服务业增长12.1%,均高于第三产业平均11.0%的增长速度。同时,教育、卫生及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第二、三大需求快速上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1、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亿元,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增长12.5%,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连续12个月达到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4%,增幅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长17.5%,增幅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从消费热点看:家居装潢商品、文化消费类商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通信、汽车消费和休闲装饰类商品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住房消费继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64.7%,住宅销售额增长76.7%。
2、社会投资带动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7亿元,增长34.0%,增幅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增长5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0亿元,增长7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7亿元,增长23.2%。二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3%,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二是地方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地方投资118.6亿元,增长50.9%,高于投资增幅16.9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继续成为投资主体,国有投资增长快于非国有投资。2006年,民间投资完成108.0亿元,比重为72.1%,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国有投资完成41.7亿元,增长44.9%,比非国有投资增幅高14.7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61.0%,电力、纺织、化工分别以9.1亿元、6.7亿元、6.0亿元居工业投资总量前三位。五是商品房销售稳步增长。全市销售商品房78.5万平方米,增长48.6%,其中销售住宅面积73.1万平方米,增长52.4%。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配套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18.1亿元,增长12.1%,增幅回落27.7个百分点。
3、经济外向度提高,出口增长迅速。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出口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全市出口总额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石首市仍稳居县市区出口之首,松滋市、沙市区和荆州区增势强劲,分别增长96.3%、84.2%和68.9%。出口企业中除沙隆达、楚源两个出口超六千万美元外,又涌现出了湖北华丽染料公司、洪湖德炎水产食品公司、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机塞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等出口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
第三、三项收入全面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9.06亿元,比上年增加4.65亿元,增长19.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7%。财政支出达到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消费支出6161元,增长5.4%,城镇居民增收一是企业效益好转工薪收入继续增长;二是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力度逐步加大,使城镇弱势群体收入增加;三是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增加了部分职工收入。
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加394元,增长12.7%。农村打工人数的快速增长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使农村居民打工收入明显增多,成为增收的主渠道;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因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700元,比上年增长11.5%。
3、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0.8%,同比增加12.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3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39.2%。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效益增幅较大。工业入库税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4、居民储蓄大幅增加。2006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521.3亿元和259.5亿元,分别比去年初增加81.9亿元和18.1亿元,贷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5.7亿元,在上年增长16.9%的基础上增加49.8亿元,增长14.5%。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15.2%和10.3%。人均储蓄达到6200元,增长14.4%。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使得企业效益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和个人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潜力。
『捌』 请详细介绍荆州基本经济状况
荆州市统计
第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初步核算(下同),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速是十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41.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完成169.6亿元,增长11.0%。经济呈现全面回升态势,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整体经济增势强劲。
一是二、三产业比例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8:31.6:38.6调整到2006年的28.9:32.4:38.7,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为12.9%、41.0%、46.1%。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农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
二是农业稳定发展。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受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幅度较大。粮食、棉花、果用瓜以及青饲料面积扩大,油料等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20.4万亩,比上年增加31.9万亩,增长4.6%,其中早稻面积略减,夏粮、中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年粮食总产321.5万吨,比上年减产0.2%。其中:夏粮27.7万吨,增长26.2%。早稻41.0万吨,增产9.4%。中稻因稻飞虱影响受灾严重,总产187.5万吨,减产5.7%。晚稻49.3万吨,增产2.2 %。二是棉花生产喜获好收成。棉花种植面积143.5万亩, 增长3.6% 。总产量比上年提高20.1%,达到14.9万吨。三是油料面积缩减,总产基本持平。油料面积332.4万亩,比上年减少2.6%,油料产量45.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四是生猪市场波动较大。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十年来最低、生产大幅下滑,下半年生猪价格的回升,基本扭转了继续下滑的态势。全年生猪出栏331.0万头,下降3.9%。五是水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7.9万吨,增长4.5%。渔业在养殖面积扩大、产值增加的同时,结构明显优化,优质品种、特色鱼种大量增加,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24.1亿元,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市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批优势行业加快发展,食品加工、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木材加工、造纸等重点行业是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其特点:一是重工业生产加速。全市轻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速为17.2%,重工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20.4%,快于轻工业3.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优势产业地位有所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年全市化工、纺织、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10.7亿元、9.7亿元和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11.5%、34.4 %和35.9%,四大产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半,拉动工业生产增长9个百分点。
四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信息、房地产经营、社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增长11.9%,通讯业增长13.7%,房地产经营业增长12.0%,社会服务业增长12.1%,均高于第三产业平均11.0%的增长速度。同时,教育、卫生及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第二、三大需求快速上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1、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亿元,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增长12.5%,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连续12个月达到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4%,增幅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长17.5%,增幅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从消费热点看:家居装潢商品、文化消费类商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通信、汽车消费和休闲装饰类商品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住房消费继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64.7%,住宅销售额增长76.7%。
2、社会投资带动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7亿元,增长34.0%,增幅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增长5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0亿元,增长7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7亿元,增长23.2%。二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3%,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二是地方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地方投资118.6亿元,增长50.9%,高于投资增幅16.9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继续成为投资主体,国有投资增长快于非国有投资。2006年,民间投资完成108.0亿元,比重为72.1%,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国有投资完成41.7亿元,增长44.9%,比非国有投资增幅高14.7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61.0%,电力、纺织、化工分别以9.1亿元、6.7亿元、6.0亿元居工业投资总量前三位。五是商品房销售稳步增长。全市销售商品房78.5万平方米,增长48.6%,其中销售住宅面积73.1万平方米,增长52.4%。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配套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18.1亿元,增长12.1%,增幅回落27.7个百分点。
3、经济外向度提高,出口增长迅速。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出口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全市出口总额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石首市仍稳居县市区出口之首,松滋市、沙市区和荆州区增势强劲,分别增长96.3%、84.2%和68.9%。出口企业中除沙隆达、楚源两个出口超六千万美元外,又涌现出了湖北华丽染料公司、洪湖德炎水产食品公司、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机塞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等出口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
第三、三项收入全面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9.06亿元,比上年增加4.65亿元,增长19.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7%。财政支出达到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消费支出6161元,增长5.4%,城镇居民增收一是企业效益好转工薪收入继续增长;二是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力度逐步加大,使城镇弱势群体收入增加;三是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增加了部分职工收入。
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加394元,增长12.7%。农村打工人数的快速增长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使农村居民打工收入明显增多,成为增收的主渠道;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因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700元,比上年增长11.5%。
3、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0.8%,同比增加12.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3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39.2%。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效益增幅较大。工业入库税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4、居民储蓄大幅增加。2006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521.3亿元和259.5亿元,分别比去年初增加81.9亿元和18.1亿元,贷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5.7亿元,在上年增长16.9%的基础上增加49.8亿元,增长14.5%。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15.2%和10.3%。人均储蓄达到6200元,增长14.4%。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使得企业效益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和个人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