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的苏秦是谁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⑵ 苏秦和张仪是什么旅行
苏秦比张仪整整晚一代人。两人并不是什么师兄弟。两人的活动轨迹也全无交错之处。
张仪活动于秦惠文王时期,他在国际上的对手是公孙衍(号犀首)。公孙衍也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是魏国人。他曾在秦国为大良造,伐魏斩首8万。张仪至秦得为相邦(这一职位当时大致相当于外交部长,后来演化为丞相),公孙衍受到排挤,就跑回魏国去作了大将。张仪的外交政策是连横韩魏,使秦韩魏三国互相支持对方称王,秦惠文君也升级为秦王了。公孙衍的对策是韩魏赵燕和中山国,五国合纵,互相支持称王,史称“五国相王”。 开始时,张仪的主张占了上风,魏国请他去作了三年相国,秦魏相安无事。秦国赢得了时间巩固改革成果。后来张仪头脑发热,让秦国向魏国借道去打齐国。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齐秦两个超级强国东西争霸,好像冷战时候的美苏争霸。夹在当中的是赵韩魏楚,这几个二流强国,其中的楚国稍强些,处于坐二望一的位置。战国初年的超级大国魏国经过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和商鞅伐魏,已经衰落了,在第二世界里。再下来是燕、宋、中山等三流国家。最后是鲁、邹、卫等末流国家。齐秦国力相当,秦国此次行千里越魏伐齐,结果惨败。魏惠王一看,秦国也不怎么样么,于是公孙衍的主张占了上风,出任相国。张仪还回秦国去作相邦。 张仪欺骗楚国之后,楚怀王把秦齐两个超级大国都给得罪了。结果被两家轮流痛扁,韩魏也来趁火打劫,最后自己被骗去了秦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从坐二望一的位置上掉了下来,还好地大物博,底子厚,总算继续呆在第二世界里,没有掉到第三世界去。 接下来的世界局势,基本上被秦齐争霸所主宰。齐秦连横,灭了其他国家,平分天下,然后再一决雌雄,这是当时中国的一种可能走向。对第二世界的国家来说,设法保持齐秦的均势,并阻止其连横才最有利。这些国家互相博弈,谋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形势。 秦惠文王和张仪当政时,奉行连横韩魏,对付齐国的政策。随着伐齐战争的惨败,这一政策基本上是破产了。秦武王继位后,重用公孙衍和魏人甘茂,实行连横齐国,征伐韩国的政策,张仪被迫离开了秦国,去魏国做官。甘茂排挤了公孙衍后为秦相,统军攻克韩国重兵把守的宜阳,进窥周室。秦武王得以去朝见周天子,但却由于意外,举鼎绝膑而死。短暂的混乱后,武王的一个庶弟继位,是为秦昭襄王。秦国的外交政策又一次急转弯,连横韩魏,与齐国为敌。亲韩魏的樗里疾为相,甘茂被迫逃往齐国避难。 由于走得太急,甘茂把家眷全扔在秦国了。幸好在去齐国的路上,他遇见了苏代,苏秦的大哥,正在去秦国的路上。苏代答应了甘茂的请托,到秦国后顺便说服秦王饶了甘茂的家眷。后来甘茂的孙子甘罗在秦王政时12岁就做了上卿。
苏代和苏厉哥俩都是靠嘴皮子混饭吃,可能是到大哥二哥的激励,老三苏秦也走上了这条道路。他先去秦国游说秦昭王,失败了。回家后发奋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正好这时,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苏秦就去应聘,录取后被燕昭王派到齐国作了卧底战略特务。 齐宣王时,齐国趁着燕国内乱,出兵灭了燕国,杀死了燕王哙。这一口咬得实在是太大了,列国受不了齐国的扩张速度,都来干涉,齐宣王只好把到嘴的肥肉吐了出来。燕昭王一心报仇,问苏秦有何办法,苏秦建仪,燕国太弱,没法和齐国单挑,我们应该鼓励齐国去吞并宋国,消耗齐国的国力;而齐国一旦灭了宋国,列国为了维持均势都会进攻齐国,我们加入进去趁机报仇。那么谁去齐国,实行齐燕和好,鼓励齐灭宋的任务呢?只能是苏秦自己了。 苏秦去齐国游说齐泯王灭宋,正中齐王下怀。此前,齐泯王结好秦国,以防秦国干涉齐灭宋。苏秦却出了新点子,他去游说列国君王,组成了齐韩魏赵合纵伐秦,牵制秦国,齐军主力却去进攻宋国,这样齐秦关系恶化。宋国很不好打,齐军此次伐宋未能在合纵破裂之前灭之。苏秦又给齐王出了主意,通过默许秦军进攻魏国旧都安邑,来换取秦国对齐灭宋的默许。这样齐与三晋的关系也恶化了。齐灭宋后,士卒疲惫不堪。而秦赵韩魏与齐国的关系都已恶化,表面上助齐灭宋的燕国更是齐国的死敌。秦国看出了好机会,率先号召,天下响应。于是秦赵韩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主力于济西,乐毅下齐城七十二,齐王身死人手。虽有田单火牛阵破燕复齐,齐国已雄风不再,从第一世界掉到了第二世界,就好像苏联解体一样的效果。 齐泯王总算在临淄失守前夕,认清了苏秦的战略特务真面目,将苏秦车裂而死。苏秦与一般的说客不一样,他自始至终只忠于燕昭王一人。 对第二世界的国家来说,最好的策略是设法保持齐秦的均势,不使其中任何一方独大。然而他们的目光短浅,居然附和秦国破齐。此战的结果是,秦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齐国降入了二流国家行列,燕国从三流国家一跃成为二流国家。而赵国经过此前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攻灭中山,已经处于坐二望一的位置上了。齐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而秦国则还要除掉赵国这颗绊脚石,才能算是统一天下有望。
⑶ 苏秦约从 张仪连横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苏秦,一个是张仪。
苏秦倡“合纵”,张仪倡“连横”。
南北谓之纵,东西谓之横。
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消除南北矛盾,六国联合对抗强秦。
所谓“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消除东西矛盾,与秦国合作以图自保。
⑷ 苏秦是哪国人
苏秦是现在的河南人,在当时应该属于周天子的地界,属于周朝,后纵横六国
⑸ 苏秦( )
纵横捭阖,刺股悬梁
⑹ 苏秦在齐国备受国君的器重,为何他还要一心想灭掉齐国
受到器重和灭掉齐国本身就不是同一件事。
苏秦的结局很惨,五马分尸。不过苏秦灭掉齐国的想法是对的,因为齐国再怎么器重他,如果他没有价值,也是没有存在的意义的。所以当间谍被发现之后的他被杀了。宋国被齐国吞并之后,齐国想要的不是灭了秦国,所以剩下的五个弱小的国家,如果不能搞垮齐国,那么和被秦国吞并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一山不容二虎,既然搞不垮秦国,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找稍微能够接近的齐国啦。
所以苏秦的感恩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灭掉齐国是政治斗争。
⑺ 战国四公子有没有参与苏秦的合纵
魏国的信陵君组织过合纵,但他和苏秦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⑻ 苏秦,张仪,庞涓和孙膑的生活年代是什么
孙庞早,证据如下:
1.中国战国时代,出现了许多才智之士,突出者如孙膑、庞涓斗智,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相传些四人同为鬼谷子门生,因此有人将他们合称为“鬼谷四友”。
2.鬼谷子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3.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
4,孙膑(?-前316年),庞涓(?-前342),苏秦(前337-前284),张仪(?-前309),其生卒日
综上,孙庞为师兄,庞涓死了苏秦还没出生,就是铁证
⑼ 苏秦的爱好
1、书法。受业于章继肃、候忠明教授。喜好行书、草书、隶书。楷书主要学习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赵孟頫《胆巴碑》、《三门记》等;行书主要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祭伯文稿》,王羲之《兰亭序》,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帖》等;草书主要学习怀素《自叙帖》、王铎《泊车殿下》、王羲之《十七帖》、于右任《标准草书》等。隶属主要学习《曹全碑》、《石门铭》、《张迁碑》等。2、读书。喜欢阅读音乐、电影、书法、美学等文艺史论书籍,尤其对中外经典文艺理论、美学、哲学有浓厚的兴趣。
⑽ 苏秦为什么怂恿齐湣王灭宋
你上网听一听战国说客,双雄苏秦篇。帮助燕国复仇,还组织了五五国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