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电集团是国企还是央企
中电集团是国企。
中电集团于190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当时名为中华电力有限公司,是香港两家电力供应商之一(另一家为香港电灯)。近年亦在澳洲、中国内地和亚洲其他地区投资发展及营运能源项目。
中电在香港营运三间发电厂,青山发电厂(4108兆瓦)、龙鼓滩发电厂(2500兆瓦)和竹篙湾发电厂(300兆瓦)生产,总发电量为6908兆瓦。三间发电厂均由美国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及中华电力合营(分别占60%及40%权益)的青山发电有限公司持有。
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组织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研院所 名称 简称 地区 全称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 电科院 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科信息科学研究院 创新院 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 二所 山西太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电视电声研究所 三所 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广州通信研究所 七所 广东广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 八所 安徽淮南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九所 四川绵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十所 四川 成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十一所 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十二所 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 十三所 河北石家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十四所 江苏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十五所 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 十六所 安徽合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天津电源研究所 十八所 天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 二十所 陕西西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上海微电机研究所 二十一所 上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二十二所 河南新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上海传输线研究所 二十三所 上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 二十四所 重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 二十六所 重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 二十七所 河南郑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 二十八所 江苏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 二十九所 四川成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西南通信研究所 三十所 四川成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三十二所 上海徐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 三十三所 山西太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 三十四所 广西桂林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 三十六所 浙江嘉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 三十八所 安徽合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 三十九所 陕西西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 四十所 安徽蚌埠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 四十一所 安徽蚌埠
山东青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四十三所 安徽合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 四十四所 重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 四十五所 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 四十六所 天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东北微电子研究所 四十七所 辽宁沈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 四十八所 湖南长沙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 四十九所 黑龙江哈尔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 五十所 上海普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 五十一所 上海嘉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 五十二所 浙江杭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 五十三所 辽宁锦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 五十四所 河北石家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五十五所 江苏南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 五十八所 江苏无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有哪些
太多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及分支机构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近20个国家及地区。在职职工5.38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国家级专家215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约55.1%。
50年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研究领域覆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专业门类,具备从电子元器件、整机到系统工程的综合技术创新开发、系统集成实力。现拥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和21个国家级部级检测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集团公司成立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12项,授权专利504项。同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资产总额增加1.35倍,净资产增加2.55倍,销售收入、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27.8%和28%。
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下属47个研究所的规模排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有46家研究所,电子通信方面的,其实各所都是拿国家项目,薪资水平差不多,看地方了。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当然是南京14所了,里面好几位院士,现在进去至少都得硕士研究生了,他们自己也培养研究生,所以对个人而言,去个很大很强知名度很高的单位确实很满足,但研究生进去实际上是很底层的员工了,很难有出头之日,给的薪在南京来说很没有购买力。
成都的29所搞电子对抗,两千多人吧,薪水在成都那悠闲低消费的城市,是很诱人的。合肥的电子38所和石家庄54所,浙江嘉兴的电子36所在电子通信这块,国内都不错,主要是薪水在当地很可观的,作的东西也还能拿得出去。中电集团中搞材料、接插件、微电子这几个行业的,好象不是很突出,可能是半导体、微电子这些行业,国内的跟外资企业都难竞争吧。
听很多网友说,中点效益最好的几个研究所就那么几个,南京的14所当然是老大,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上,其次就是29,38,54了!
中电集团搞电子通信的几个所都还不错吧,网上传得多的几个所,也正是人数很多的那几个,人多的所要养活那么多人,项目经费当然得多些了,项目也作得大些。单位内部薪资再分配时,个人能分配多少,得看自己在整个单位中处在什么岗位扮演个什么角色了,若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好些都在这个所,虽然这个所整体上很厉害,实力财力口碑都很好,但单位牛人太多新人难于突出,总是在专家们的光辉指引下作很底层的工作,拿钱多的可能就不是自己了。本人小硕毕业去了南京的某个所,硕士在那儿是最底层的员工了,我们都说自己是作具体工作的人员,奖金高了实际是加班辛苦换来的,工作很没成就感,另一同学去了个规模才一千多人、发展才二十几年的所,正是发展用人的地方,硕士也算是人才,他的干劲也足得多,所以对个人,还是应该选择是否能发展自己的地方,单位是否很需要你,你在那儿能作出多大成绩,不一定说去了某个很牛的所就万事大吉了。
或许好不好,都是相对于单位所在地的吧,中电在北京的所,在单位的技术实力和个人的薪资收益上可能相对于其他单位没有太突出的特点吧,北京的各类研究院所真的是太多了,但中电在地方上的所大都还是不错的,尤其搞电子通信这块,在学术研究上不咋的,但在工程应用上属于是国家队了,重庆的两个所偏向光器件吧,作系统的不多,器件行业可能受国外竞争冲击大些。
简单的聊一聊我知道的较大的研究所。
中电集团的研究所大概有40多家,但是最大号已经排到了58所,其中原因很多,像54所就是原16所和19所合并而成。
如果按照规模划分,自然以南京14所第一,人员大概6000人左右,2005年产值过30亿,14所是整机所,整机能力国内无出右着,但是部件能力也很强,近年甚至在IC方向也有所发展。但自罗所长上台以来,14所似乎有些天下第一的气势有所收敛,但是14所傲气在业内众所周知。因为是整机所,所以效益差不多,似乎5部、6部的薪酬稍高。
石家庄54所虽然也属整机所,但是主要偏向通信方面,在职人员4000多人,2005年产值20多亿,本来54所和14所一时瑜亮,虽说稍逊,但也可一争长短,但自从03年那次出事以后,54所大伤元气,这两年有所缓和。以效益来说,电子战专业部多年来一直未列前茅,但从去年开始,遥感遥控专业部有赶超趋势。
合肥38所,雷达整机所,成都29所,以电子对抗,干扰机闻名。规模差不多,都是2000多人,2005年产值17亿-20亿之间,规模和效益应该同属第一集团,29所人均产值更高些,就我个人感觉,29所有些四川盆地文化影响,有些固步自封,而38所的风格更是踏实实干一些。整机所薪酬区别都不大,但29所收入显然在38所之上。具体情况不清,感觉29所西科公司薪酬水平不低,而38所各个部门都差不多。
㈤ 中电集团的公司架构
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中华电力100%)
输电及供电网络
青山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0%,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60%)
龙鼓滩发电厂、青山发电厂、竹篙湾燃气轮机发电厂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电25%,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75%)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国华瑞丰(荣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51%)
荣成风力发电场一期
华能汕头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25%,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50%、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5%)
南澳风力发电场二/三期
CLP-CWP Wind Power Investment Limited(中电50%、中国风电集团50%)
曲家沟风力发电场、马鬃山风力发电场
神华国华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电30%、中国神华能源70%)
北京一热电厂、盘山电厂、三河电厂一/二期、准格尔电厂二/三期、绥中电厂一 /二期
国华中电(荣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51%)
荣成风力发电场二/三期
中水电中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5%、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55%)
长岭风力发电场二期
乾安网新风电有限公司(中电100%)
乾安风力发电场一/二期
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中国神华能源51%)
神木电厂
国华瑞丰(东营河口)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51%)
东营河口风力发电场
华电莱州风电有限公司(中电45%、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55%)
莱州风力发电场
香港抽水蓄能发展有限公司(中电49%、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51%)
广州蓄能水电厂
贵州中电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电70%、中国华电集团公司18%、贵州省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
安顺电厂二期
国华瑞丰(利津)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51%)
利津风力发电场一、二期
中电阳江海陵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100%)
海陵岛风力发电场
怀集水力发电厂(中电84.9%、怀集县汇联水电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5.1%)
怀集水力发电厂
山东中华发电有限公司(中电29.4%、中国国电集团公司36.6%、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14.4%、法国电力国际公司19.6%)
石横电厂一/二期、菏泽电厂二期、聊城电厂
国华瑞丰(沾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51%)
沾化风力发电场一、二期
大唐中电(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51%)
大通风力发电场
大理漾洱水电有限公司(中电100%)
大理漾洱水力发电厂
中电广西防城港电力有限公司(中电70%、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0%)
广西防城港电厂
华能中电长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5%、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55%)
长岛风力发电场
大唐中电(吉林)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9%、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51%)
双辽风力发电场一、二期
中电四川(江边)发电有限公司(中电100%)
江边水力发电厂
华能中电威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电45%、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55%)
威海风力发电场一、二期
中电环宇(山东)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中电79%、山东博兴环宇纸业有限责任公司21%)
山东博兴生物质能热电厂 TRUenergy(中电100%)
雅洛思燃煤发电厂及褐煤矿场、Hallett 燃气发电厂、Tallawarra 燃气发电厂、Iona 燃气贮存设施
瑞丰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中电50%、Hydro Tasmania 50%)
Waterloo 风力发电场、Woolnorth Bluff Point 风力发电场、Woolnorth Studland Bay 风力发电场、Cathedral Rocks 风力发电场 Gujarat Paguthan Energy Corporation Private Limited(中电100%)
GPEC 燃气发电厂、Samana 风力发电场一期
Jhajjar Power Limited(中电100%)
哈格尔发电厂
CLP Wind Farms (India) Private Limited(中电100%)
Samana 风力发电场二期、Saundatti 风力发电场、安得拉湖风力发电场、Theni 风力发电场
CLP Wind Farms (Khandke) Private Limited(中电100%)
Khandke 风力发电场 OneEnergy Limited(中电50%、三菱商事株式会社50%)
和平电厂
Electricity Generati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 (EGCO)(中电2.15%、OneEnergy22.42%、其他股东5.43%)
仁郎发电厂(泰国)、、KEGCO 发电厂(泰国)、BLCP 发电厂(泰国)、泰国小型发电商(燃气)、泰国小型发电(可再生能源)、Kaeng Khoi 发电厂二期(泰国)、Quezon Power 燃煤发电厂(菲律宾)、菲律宾小型发电商(菲律宾)、Nam Theun 水力发电厂二期(寮国)
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的6家上市公司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其实有7家,它们分别是:
1、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于一九九三年九月成立,是以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研究和开发机构-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雄厚的科技实力为依托,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也是中国信息产业界的首家上市公司。
资料拓展: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电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级军工集团。[1]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
2、上市公司: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㈦ 中电通信的公司介绍
2002年侨兴移动收购中电通信(CECT)的部分股份,并于2003年2月成立新的中外合资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CT)。
作为侨兴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 中电通信(CECT)掌握了GSM手机、GPRS手机、PDA手机、CDMA手机、增值业务等国际先进通信技术,其中2.5G、3G的GSM和CDMA移动电话生产技术已经与世界同步。目前CECT下属的具有强大实力的研发机构,即北京研发机构、惠州研发中心,在开发手机的软件技术、工业设计等方面占据国内手机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电通信本着“时尚+实用”的产品理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努力开拓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中国的,世界的”,这是中电通信(CECT)的企业理念。
在信息科技极尽人性化的时代,中电通信(CECT)深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深刻洞察中国人的生活和人文的基础上,中电通信(CECT)以“中国的,世界的”前瞻性的战略目光把世界最尖端的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中国国情、民情中。
中电通信(CECT)人的使命是:现在致力于“用世界的技术服务中国的消费者”;未来要用“中国的技术服务世界的消费者”!
现在中电通信(CECT)可以自豪地宣布:我们的技术与世界同步!我们将用我们的专业和敬业创造未来的辉煌! 首先,坚实的技术基础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核心
中电通信是国内最早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电通信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流研发实力的通信终端设计、制造商。中电通信自主研发并批量上市了数十款性能优异的中高端手机,积累了大量终端手机研发技术。
中电通信在北京、惠州建立了非常重要的研发中心,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构建了中电通信强大的研发机构,可以充分满足中电通信对于手机设计及研发的需求,并保证了产品技术长期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
除了努力做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外,中电通信也把品质管理作为研发工作的重点之一进行强化。为此,中电通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采购、测试、品保的工作流程。采购方面,从国内手机厂商主要采用的委托第三方组织采购转变为系列化自行采购,充分挖掘采购环节的成本潜力。目前,中电通信已经拥有超过100个元件供应商。质量控制方面,中电通信严格遵循ISO-9000的质量体系要求,建立了抗碰撞测试实验室、加速老化测试实验室、锂电池安全性测试实验室等多个测试单元,加上终检测试,确保产品拥有高可靠性,为用户使用提供长使用寿命和高品质的保证。 其次,创新能力是我们企业走差异化发展的动力
2003年,中电通信率先推出了TFT真正的彩屏机;全球第一款中文智能手机;中国第一款符合人体工学的弧形手机、腕式手机。2004年,凭借T868系列——“最小的PDA手机”这一成功的定位,抢占了国内PDA手机市场的一块真空。走中高端路线的T868系列手机是中电自主研发,并带来高额回报的第一款手机。目前,CECT的手写PDA手机在全国排名第三,国产第一,占有7.7%的市场份额。
2005年推出的200万像素的多媒体手机CECT A100和A800独占了国产多媒体手机的鳌头。国内消费者对移动多媒体娱乐的需求正在极具膨胀,在手机中加入高质量的多媒体解决方案,将成为整个通信产业链的消费热点。我们将手写功能普及化,开发出多种形态的PDA功能的多媒体手机,即在强调丰富应用功能的同时,更强调使用操作的人性化。我们专业的设计团队善于抓住消费者个性的时尚需求,产品的外观即大方又有时尚感,更强调携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舒适性。
㈧ 石家庄中电集团54所下属公司远哈通信,但是对其公司不是太了解,想问问各位前辈
河北远东哈里斯通信有限公司(FHC)(以下简称远哈)成立于1997年12月,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远东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与美国哈里斯公司(HARRIS)共同出资建立的。
远哈通信是一家致力于专网通信领域的产品提供商,并提供专业大型通信解决方案的的系统集成商。远哈通信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服务,包括产品与系统设计、生产、技术支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以及系统技术服务等,是用户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远哈通信提供的系统涵盖了有线通信调度系统、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应急通信与指挥系统三大领域,产品包括数字交换通信系统、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以及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等五大系列。远哈通信作为一个以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员工队伍,在通信、电子和计算机软硬件领域的各类型技术专家,确保远哈的产品一直位于高新技术的前沿。
远哈通信凭借“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用户广泛分布在电力、地铁、人防、酒店、金融、公安、卫生、水利、院校、铁路、政府等多个领域。远哈的几千家用户遍步大江南北,并远销亚洲、欧洲和非洲。我们提供的通信系统,在载人航天、国家电网通信调度、人防自动化指挥、城市应急指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等系统和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远哈通信注重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秉持“诚信为本,创新为魂,和谐为盾、责任为基”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市场是纲、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的经营理念,“质量第一、信誉至上、顾客满意、持续创新”的服务宗旨,以及 “快乐、宽松、奉献、创新”、“和谐”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多年来,在各专业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在公司内部培养了多批骨干技术人员,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坚实的民品排头兵。
远哈通信还致力于发展与服务提供商、集成商的全方位业务合作关系,利用我们多年的通信实践经验,全力协助您达到您的企业战略目标。“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是我们不变的宗旨,远哈通信愿作您的长期合作伙伴,与您共谋发展。
远哈通信倡导紧跟时代的脉搏、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力量,不断使产品技术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用创新的精神谱写通信科技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