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杆教案设计(合集7篇)
杠杆教案设计(合集7篇)
一、课程设计(1)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1. 掌握杠杆的三种应用情况:省力、费力、等力,了解每种杠杆的特点。2. 能在日常工具中识别杠杆,指出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学会确定力臂,并判断杠杆的类型。3.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引入杠杆的应用概念,三、讲解三种杠杆,四、分析实际中的杠杆,五、利用天平和秤进行实际操作,六、课堂小结与作业。
二、教学设计(2)
详细介绍:杠杆的应用教案
教学要求:1.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解释三种杠杆应用情况。2.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新课讲解三种杠杆,三、分析实际杠杆,四、探讨天平和秤的工作原理,五、总结。
三、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1. 识别杠杆,掌握支点、动力、阻力、力臂概念。2.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3. 选择合适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难点是正确画出力臂。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实验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案设计(4)
教材分析:本课指导学生认识杠杆,通过实验研究杠杆工作原理。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工具的经验,利于理解杠杆概念。教学目标:1. 认识杠杆结构,2. 探究杠杆工作规律。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难点:数据整理。
五、教案设计(5)
教学要求:1. 认识杠杆应用与分类,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教具: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钩码、弹簧秤、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讲解三种杠杆,三、分析实际杠杆,四、研究天平和秤。
六、教案设计(6)
学习目标:1. 认识杠杆结构和应用,2.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能力提高:设计杠杆平衡实验。
七、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1. 认识杠杆的分类与作用,2. 通过比较分析,掌握杠杆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比较分析杠杆工具,二、研究小杆秤,三、总结。
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 了解杠杆的分类;
2.能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 杠杆的分类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9面,完成下面填空: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等臂杠杆;
钓鱼杆、铡刀、筷子、啤酒瓶起子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铡刀、啤酒瓶起子;
辨别省力、费力、等臂杠杆,你的方法是看动力臂与阻力臂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
1.跷跷板属于上面的哪类杠杆?托盘天平呢?说说你的看法。
解:等臂杠杆.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哪些属于费力杠杆?哪些属于等臂杠杆?分析使用各种杠杆的好处.
3.分析各种杠杆,完成下表:
●教师点拨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ABCD
2.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A.独轮车 B.镊子 C.钢丝钳子 D.扳子
3.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
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
学习指导二、 杠杆的应用
●小组讨论
如何画出使杠杆平衡时的最小动力?结合下图给同学们介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
●教师点拨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杠,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 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杠杆、铁架台、钩码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阿基米德能够说出这句“诳语”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杠杆”
学生阅读本节教学目标
【自学指导一】:杠杆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6页,带着下面的问题把重点知识用横线画出来(2min)。
(1)什么是杠杆?
(2)认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教师讲解:
1.利用图片,引出杠杆的定义,并指出注意事项
2.杠杆五要素
首先强调杠杆的三大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再利用图片引出力臂
动画演示力臂的画法(本节重点)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练习力臂画法:画出下面杠杆(一根铁棒)的力和力臂。
总结杠杆的五大要素:
练习:
读出下图两个力旳力臂L1= cm, L2= cm,
利用上面的练习题,提出问题,杠杠在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自学指导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7页,并填写学案(3min)
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1) F1+L1=F2+L2
(2) F1 · L1=F2 ·L2
3. 设计并进行试验
教师讲解: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进行试验,并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练习
1. F1=15 N,F2=75 N,L1=15 cm,L2=___。
2. 如图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800N,推车时,人手竖直向上的力F应为多少N.
省力了还是费力了?
利用上题中的问题引出生活中的杠杆
【自学指导三】:生活中的杠杆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9页,并观察下图的杠杆,带着下面的问题把重点知识用横线画出来(2min)
(1)省力杠杆的特点?
(2)费力杠杆的特点?
(3)等臂杠杆的特点?
教师讲解:
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的杠杆,分析受力大小,以及力臂长短总结杠杆的种类及特点
【本节小结】共享收获。
㈢ 怎样移动重物 小学科学 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怎样移动重物
课时目标:、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研究杠杆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具及实验仪器:教师——铁棒,剪刀,开瓶器,镊子。
分组——尺子,硬币,橡皮。剪刀,开瓶器,镊子。
教 学 步 骤
二次备课
复习提问:1、机械有什么作用?
导言:1、出示课题,并齐读。
2、用什么方法能移动笨的大石头、衣柜等重物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方法(有的学生会提出多几个人抬,也有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杠杆)。
5、谈话:刚才有的组提出用一根帮子就可以抬高讲台,怎么做?你们能用简图表示吗?
新课内容:
1、认识杠杆及作用
(1)(展示示意图)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叫做杠杆。
(2)提问:现在能说说杠杆这种机械有什么用?(省力)
(3)认识力点、重点
2、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1)提问:杠杆由支点、力点、重点三部分组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了?让我们继续研究。
(2)实验研究
①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②提问: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尺平衡?
③分组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强调不改变固定硬币的位置)
④汇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3)讨论: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从重点到支点与从支点到力点的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