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十大富豪分别是谁及他们的简单事迹介绍。
第一名:李嘉诚 (Li Ka-shing) 资产净值:162亿美元 过去一年中,由于旗下长江实业(Cheung Kong) 股价暴跌,这位号称“超人”的十亿美元级富豪的资产净值缩水一半。李嘉诚拥有的第二大控股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 Husky Energy——将2009年的开支缩减了近三分之一。而他名下慈善基金会通过出售中国银行40%的股权而筹得5.1亿美元。 第二名:郭氏家族 资产净值:108亿美元 在房价下跌之前,香港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的背后家族就出现了风波。大哥郭炳湘(Walter) 在与两个胞弟郭炳江 (Thomas) 和郭炳联 (Raymond) 发生矛盾后,于去年5月黯然离开了他担任了18年的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 董事局主席职位。他们的母亲邝肖卿 (Kwong Siu-hing) 接替了主席一职。该集团旗下的 W 酒店于1月份在香港开业。郭氏家族在电信公司 SmarTone-Vodafone 以及香港巴士运营商九龙巴士 (KMB) 也持有股份。 第三名:李兆基 (Lee Shau Kee) 资产净值:90亿美元 “亚洲股神”也只是个凡人。他的主要产业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 (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 去年市值缩水了五分之三。他还向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所图书馆捐赠了1600万美元。 第四名:米高嘉道理 (Michael Kadoorie) 资产净值:42亿美元 米高嘉道理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 (CLP Holdings) 的主席,其家族是该电力公司的大股东。去年,米高嘉道理宣布在印度设立第四个风力发电厂的计划,并开设了节能电器店 Eco Home。米高嘉道理还是香港上海大酒店(Hong Kong &Shanghai Hotels) 的主席。 第五名:刘銮雄 (Joseph Lau) 资产净值:40亿美元 房地产公司华人置业(Chinese Estates Holdings) 主席因及时出售股份大赚了一笔。去年,他在公司的个人股份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刘銮雄的儿子于10月份辞去了董事会职务。 第六名:郑裕彤 (Cheng Yu-tung) 资产净值:38亿美元 这位老牌十亿美元级富豪自1970年起就执掌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New World Development):该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基础建设、零售和电信业务)的股价去年下跌了近三分之二。郑裕彤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乘船逃离了中国,最开始的时候,在澳门的一家珠宝店担任店员。郑裕彤后来迎娶了店主的女儿,并帮他打造了香港最大的珠宝连锁店,之后他靠房地产开发成为富豪。 第七名:吴光正 (Peter Woo) 资产净值:26亿美元 拥有时代广场和海港城等香港标志性物业的会德丰(Wheelock &Co) 的掌舵人,并在 JPMorgan Chase 和 General Electric 担任顾问职务。其女儿吴宗恩掌管家族的香港奢侈品零售店连卡佛 (Lane Crawford)。 第八名:邢李源 (Michael Ying) 资产净值:22亿美元 近年来,这位 Esprit 前掌舵人已经出售了近20亿美元的股票。自去年起,他余下股份的市值已经缩水超过50%。他仍然是该服饰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他的夫人是前台湾影星林青霞。 第九名:陈廷骅 (Chen Din Hwa) 资产净值:18亿美元 这位宁波出生的企业家于1949年迁至香港。起初在纺织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他开始在房地产业大展拳脚。他的南丰集团 (Nan Fung Group) 在新加坡十亿美元级富豪黄廷芳 (Ng Teng Fong) 旗下的信和置业(Sino Land) 以及香港的丽新发展(Lai Sun Development) 都持有股份。该集团还涉足航运和金融行业。 第十名:陈启宗与陈乐宗 资产净值:17亿美元 陈启宗掌管着房地产公司恒隆集团(Hang Lung Group),该集团近年来在大陆房地产市场投资了30亿美元,并立志在经济低迷期获取更多土地。弟弟陈乐宗则积极投身于家族投资企业香港晨兴集团 (Morningside Group)。他们的母亲也身家丰厚。(福布斯)
2. 谁知道香港第二富豪是谁
第一名:李嘉诚 (Li Ka-shing)资产净值:162亿美元过去一年中,由于旗下长江实业(Cheung Kong) 股价暴跌,这位号称“超人”的十亿美元级富豪的资产净值缩水一半。李嘉诚拥有的第二大控股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 Husky Energy——将2009年的开支缩减了近三分之一。而他名下慈善基金会通过出售中国银行(601988,股吧)40%的股权而筹得5.1亿美元。第二名:郭氏家族资产净值:108亿美元在房价下跌之前,香港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的背后家族就出现了风波。大哥郭炳湘(Walter) 在与两个胞弟郭炳江 (Thomas) 和郭炳联 (Raymond) 发生矛盾后,于去年5月黯然离开了他担任了18年的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 董事局主席职位。他们的母亲邝肖卿 (Kwong Siu-hing) 接替了主席一职。该集团旗下的 W 酒店于1月份在香港开业。郭氏家族在电信公司 SmarTone-Vodafone 以及香港巴士运营商九龙巴士 (KMB) 也持有股份。第三名:李兆基 (Lee Shau Kee)资产净值:90亿美元“亚洲股神”也只是个凡人。他的主要产业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 (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 去年市值缩水了五分之三。他还向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所图书馆捐赠了1600万美元。第四名:米高嘉道理 (Michael Kadoorie)资产净值:42亿美元米高嘉道理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 (CLP Holdings) 的主席,其家族是该电力公司的大股东。去年,米高嘉道理宣布在印度设立第四个风力发电厂的计划,并开设了节能电器店 Eco Home。米高嘉道理还是香港上海大酒店(Hong Kong &Shanghai Hotels) 的主席。第五名:刘銮雄 (Joseph Lau)资产净值:40亿美元房地产公司华人置业(Chinese Estates Holdings) 主席因及时出售股份大赚了一笔。去年,他在公司的个人股份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刘銮雄的儿子于10月份辞去了董事会职务。第六名:郑裕彤 (Cheng Yu-tung)资产净值:38亿美元这位老牌十亿美元级富豪自1970年起就执掌新世界(600628,股吧)发展有限公司 (New World Development):该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基础建设、零售和电信业务)的股价去年下跌了近三分之二。郑裕彤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乘船逃离了中国,最开始的时候,在澳门的一家珠宝店担任店员。郑裕彤后来迎娶了店主的女儿,并帮他打造了香港最大的珠宝连锁店,之后他靠房地产开发成为富豪。第七名:吴光正 (Peter Woo)资产净值:26亿美元拥有时代广场和海港城等香港标志性物业的会德丰(Wheelock &Co) 的掌舵人,并在 JPMorgan Chase 和 General Electric 担任顾问职务。其女儿吴宗恩掌管家族的香港奢侈品零售店连卡佛 (Lane Crawford)。第八名:邢李源 (Michael Ying)资产净值:22亿美元近年来,这位 Esprit 前掌舵人已经出售了近20亿美元的股票。自去年起,他余下股份的市值已经缩水超过50%。他仍然是该服饰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他的夫人是前台湾影星林青霞。第九名:陈廷骅 (Chen Din Hwa)资产净值:18亿美元这位宁波出生的企业家于1949年迁至香港。起初在纺织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他开始在房地产业大展拳脚。他的南丰集团 (Nan Fung Group) 在新加坡十亿美元级富豪黄廷芳 (Ng Teng Fong) 旗下的信和置业(Sino Land) 以及香港的丽新发展(Lai Sun Development) 都持有股份。该集团还涉足航运和金融行业第十名:陈启宗与陈乐宗资产净值:17亿美元陈启宗掌管着房地产公司恒隆集团(Hang Lung Group),该集团近年来在大陆房地产市场投资了30亿美元,并立志在经济低迷期获取更多土地。弟弟陈乐宗则积极投身于家族投资企业香港晨兴集团 (Morningside Group)。他们的母亲也身家丰厚。
3. 香港巴士的九龙巴士
九巴(KMB)经营的巴士网络遍及九龙半岛和整个新界,并透过各海底隧道伸延至港岛,加上大榄隧道、城门隧道及各个设有八达通巴士转乘服务的转车站,让市民四通八达;九巴覆盖范围之广,为各公共交通系统之冠。集团更成立了龙运巴士有限公司,开办香港国际机场与邻近东涌地区的巴士服务。 旅客选择乘搭城巴公司的车辆由机场来往市区,要比起选择地铁机场线来得便宜和方便得多。以前往旺角为例,如选择乘搭A21路车则只需33港元的车资;但乘搭地铁机场线则需要90港元。此外,由于无须转车,可一程直达,免却了不少舟车劳顿之苦,实在是前往香港旅客的一大佳音。
4. 香港十大首富分别是谁
no.1 李嘉诚(197亿美元 约1,529亿港元)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no.2 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联兄弟(121亿美元 约945亿港元) 郭氏兄弟自1990年父亲逝世后,接管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其后并进军数码通流动电话网络通讯,旗下物业包括四季酒店。 no.3李兆基(115亿美元 约897亿港元) 78岁,恒基兆业集团执行董事。 no.4郑裕彤(51亿美元 约398亿港元) 新世界集团执行董事,旗下公司包括新世界信息科技公司。 no.5 龚如心(42亿美元 约328亿港元) 华懋集团主席。 no.6 米高.嘉道理(38亿美元 约296亿港元) 64岁 3名子女,为中电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大上海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半岛酒店集团董事。 no.7 霍英东(37亿美元 约287亿港元) 82岁,曾协助何鸿燊在澳门筹组资金,现仍是何氏公司的大股东。 no.8 冯国经及冯国纶(30亿美元 约233亿港元) 76岁,4名子女,台湾富邦金控创办人。 no.9 邢李火原(28亿美元 约217亿港元) 56岁,香港思捷有限公司创办人。 no.10 陈廷骅(26亿美元 约202亿港元) 83岁,南丰纺织集团董事长。 这是09年的排名。10年的还没出来
5. 求香港十大富豪依次排名
第一名:李嘉诚 (Li Ka-shing)
资产净值:162亿美元
过去一年中,由于旗下长江实业(Cheung Kong) 股价暴跌,这位号称“超人”的十亿美元级富豪的资产净值缩水一半。李嘉诚拥有的第二大控股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 Husky Energy——将2009年的开支缩减了近三分之一。而他名下慈善基金会通过出售中国银行40%的股权而筹得5.1亿美元。
第二名:郭氏家族
资产净值:108亿美元
在房价下跌之前,香港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的背后家族就出现了风波。大哥郭炳湘(Walter) 在与两个胞弟郭炳江 (Thomas) 和郭炳联 (Raymond) 发生矛盾后,于去年5月黯然离开了他担任了18年的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 董事局主席职位。他们的母亲邝肖卿 (Kwong Siu-hing) 接替了主席一职。该集团旗下的 W 酒店于1月份在香港开业。郭氏家族在电信公司 SmarTone-Vodafone 以及香港巴士运营商九龙巴士 (KMB) 也持有股份。
第三名:李兆基 (Lee Shau Kee)
资产净值:90亿美元
“亚洲股神”也只是个凡人。他的主要产业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 (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 去年市值缩水了五分之三。他还向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所图书馆捐赠了1600万美元。
第四名:米高嘉道理 (Michael Kadoorie)
资产净值:42亿美元
米高嘉道理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 (CLP Holdings) 的主席,其家族是该电力公司的大股东。去年,米高嘉道理宣布在印度设立第四个风力发电厂的计划,并开设了节能电器店 Eco Home。米高嘉道理还是香港上海大酒店(Hong Kong &Shanghai Hotels) 的主席。
第五名:刘銮雄 (Joseph Lau)
资产净值:40亿美元
房地产公司华人置业(Chinese Estates Holdings) 主席因及时出售股份大赚了一笔。去年,他在公司的个人股份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刘銮雄的儿子于10月份辞去了董事会职务。
第六名:郑裕彤 (Cheng Yu-tung)
资产净值:38亿美元
这位老牌十亿美元级富豪自1970年起就执掌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New World Development):该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基础建设、零售和电信业务)的股价去年下跌了近三分之二。郑裕彤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乘船逃离了中国,最开始的时候,在澳门的一家珠宝店担任店员。郑裕彤后来迎娶了店主的女儿,并帮他打造了香港最大的珠宝连锁店,之后他靠房地产开发成为富豪。
第七名:吴光正 (Peter Woo)
资产净值:26亿美元
拥有时代广场和海港城等香港标志性物业的会德丰(Wheelock &Co) 的掌舵人,并在 JPMorgan Chase 和 General Electric 担任顾问职务。其女儿吴宗恩掌管家族的香港奢侈品零售店连卡佛 (Lane Crawford)。
第八名:邢李源 (Michael Ying)
资产净值:22亿美元
近年来,这位 Esprit 前掌舵人已经出售了近20亿美元的股票。自去年起,他余下股份的市值已经缩水超过50%。他仍然是该服饰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他的夫人是前台湾影星林青霞。
第九名:陈廷骅 (Chen Din Hwa)
资产净值:18亿美元
这位宁波出生的企业家于1949年迁至香港。起初在纺织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他开始在房地产业大展拳脚。他的南丰集团 (Nan Fung Group) 在新加坡十亿美元级富豪黄廷芳 (Ng Teng Fong) 旗下的信和置业(Sino Land) 以及香港的丽新发展(Lai Sun Development) 都持有股份。该集团还涉足航运和金融行业。
第十名:陈启宗与陈乐宗
资产净值:17亿美元
陈启宗掌管着房地产公司恒隆集团(Hang Lung Group),该集团近年来在大陆房地产市场投资了30亿美元,并立志在经济低迷期获取更多土地。弟弟陈乐宗则积极投身于家族投资企业香港晨兴集团 (Morningside Group)。他们的母亲也身家丰厚。(福布斯)
6. 香港知名度高的五位富豪是
第一名:李嘉诚 (Li Ka-shing)
资产净值:162亿美元
过去一年中,由于旗下长江实业(Cheung Kong) 股价暴跌,这位号称“超人”的十亿美元级富豪的资产净值缩水一半。李嘉诚拥有的第二大控股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 Husky Energy——将2009年的开支缩减了近三分之一。而他名下慈善基金会通过出售中国银行40%的股权而筹得5.1亿美元。
第二名:郭氏家族
资产净值:108亿美元
在房价下跌之前,香港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的背后家族就出现了风波。大哥郭炳湘(Walter) 在与两个胞弟郭炳江 (Thomas) 和郭炳联 (Raymond) 发生矛盾后,于去年5月黯然离开了他担任了18年的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 董事局主席职位。他们的母亲邝肖卿 (Kwong Siu-hing) 接替了主席一职。该集团旗下的 W 酒店于1月份在香港开业。郭氏家族在电信公司 SmarTone-Vodafone 以及香港巴士运营商九龙巴士 (KMB) 也持有股份。
第三名:李兆基 (Lee Shau Kee)
资产净值:90亿美元
“亚洲股神”也只是个凡人。他的主要产业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 (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 去年市值缩水了五分之三。他还向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所图书馆捐赠了1600万美元。
第四名:米高嘉道理 (Michael Kadoorie)
资产净值:42亿美元
米高嘉道理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 (CLP Holdings) 的主席,其家族是该电力公司的大股东。去年,米高嘉道理宣布在印度设立第四个风力发电厂的计划,并开设了节能电器店 Eco Home。米高嘉道理还是香港上海大酒店(Hong Kong &Shanghai Hotels) 的主席。
第五名:刘銮雄 (Joseph Lau)
资产净值:40亿美元
房地产公司华人置业(Chinese Estates Holdings) 主席因及时出售股份大赚了一笔。去年,他在公司的个人股份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刘銮雄的儿子于10月份辞去了董事会职务。
7. 港交所是私人所有的吗股东有哪些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英文简称HKEx)HKEx: 0388,是香港的证券交易所。港交所是一家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附属公司。主要业务是拥有及经营本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以及其有关的结算所。主席为夏佳理,行政总裁为周文耀。
2004年,港交所资产净值为4,052,143,000港元,纯利为1,056,884,000港元。
早期发展
香港的证券交易历史悠久,早于19世纪香港开埠初期已出现,但到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成立,香港始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1914年,该会易名为香港经纪商会。1921年,香港股份商会注册成立,属香港第二间交易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所于1947年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
四会时代
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主要由英国人管理,上市公司也多属英资企业。1960年代末,香港经济起飞,华资公司对上市集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促成更多以华资拥有及管理的交易所开业,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先后创立。
香港原四家交易所及创立年份:
★香港证券交易所 - 1947年
★远东证券交易所 - 1969年12月17日
★金银证券交易所 - 1971年9月15日
★九龙证券交易所 - 1972年
四会合并
一个城市拥有4家交易所,在世界上甚为罕见,而且也带来行政与监管上的困难。在香港政府的压力下,四家交易所合并势在必行。1980年,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经过多年筹备,1986年4月2日,四会正式合并,联合交易所开始运作,并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一个新时代。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中环交易广场,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1986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
与期交所合并
经历过多次牛市、股灾,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证券市场渐趋成熟。1999年,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公布,为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及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建议把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当时联交所共有570家会员公司。2000年3月6日,三家机构完成合并,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形式在联交所上市。
现况
2005年7月,港交所为使用接近20年,位于交易广场的交易大堂进行翻新,减少交易柜位,并增设多功能场地、展览馆及图书馆等设施。装修完成后的新交易大堂在2006年1月16日重新使用,并由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主持启用仪式。交易大堂的展览馆则在2006年4月26日由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主持揭幕仪式。
交易大堂
交易大堂在2006年完成翻新后,设有294张交易台,交易场地面积为12,200平方呎,设有传媒采访区及新闻直播室,交易大堂中央的电子显示屏幕则改用全彩色显示屏,以圆筒形设计。另增设交易所展览馆,占地13,800平方呎,对外开放,向公众介绍交易所的历史及发展,成人入场费20港元。
交易系统
香港交易所的所有交易以电脑进行,第一代的自动对盘及成交系统于1993年11月启用,至1996年1月,第二代自动对盘及成交系统启用,系统让证券行的终端机连接,令交易不再局限于交易大堂内。第三代自动对盘及成交系统 (AMS/3)于2000年启用,证券经纪可以透过开放式的连接器,将买卖盘直接输入中央处理系统进行交易,使交易更快捷,亦提高了交易所可处理的交易量。
结构
港交所董事会成员包括不多于6名由财政司司长委任的董事,不多于6名由股东选出的董事、及行政总裁。2006年4月26日,财政司司长委任夏佳理、史美伦、郑慕智、张建东、范鸿龄及方侠出任董事,而港交所股东大会则选出David Webb及陆恭蕙出任董事。
8. 香港十大最有钱的人分别是谁
第一名:李嘉诚 资产净值:162亿美元 过去一年中,由于旗下长江实业(Cheung Kong) 股价暴跌,这位号称“超人”的十亿美元级富豪的资产净值缩水一半。李嘉诚拥有的第二大控股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 Husky Energy——将2009年的开支缩减了近三分之一。而他名下慈善基金会通过出售中国银行(601988,股吧)40%的股权而筹得5.1亿美元。 第二名:郭氏家族 资产净值:108亿美元 在房价下跌之前,香港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的背后家族就出现了风波。大哥郭炳湘(Walter) 在与两个胞弟郭炳江 (Thomas) 和郭炳联 (Raymond) 发生矛盾后,于去年5月黯然离开了他担任了18年的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 董事局主席职位。他们的母亲邝肖卿 (Kwong Siu-hing) 接替了主席一职。该集团旗下的 W 酒店于1月份在香港开业。郭氏家族在电信公司 SmarTone-Vodafone 以及香港巴士运营商九龙巴士 (KMB) 也持有股份。 第三名:李兆基 (Lee Shau Kee) 资产净值:90亿美元 “亚洲股神”也只是个凡人。他的主要产业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 (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 去年市值缩水了五分之三。他还向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所图书馆捐赠了1600万美元。 第四名:米高嘉道理 (Michael Kadoorie) 资产净值:42亿美元 米高嘉道理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 (CLP Holdings) 的主席,其家族是该电力公司的大股东。去年,米高嘉道理宣布在印度设立第四个风力发电厂的计划,并开设了节能电器店 Eco Home。米高嘉道理还是香港上海大酒店(Hong Kong &Shanghai Hotels) 的主席。 第五名:刘銮雄 (Joseph Lau) 资产净值:40亿美元 房地产公司华人置业(Chinese Estates Holdings) 主席因及时出售股份大赚了一笔。去年,他在公司的个人股份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刘銮雄的儿子于10月份辞去了董事会职务。 第六名:郑裕彤 (Cheng Yu-tung) 资产净值:38亿美元 这位老牌十亿美元级富豪自1970年起就执掌新世界(600628,股吧)发展有限公司 (New World Development):该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基础建设、零售和电信业务)的股价去年下跌了近三分之二。郑裕彤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乘船逃离了中国,最开始的时候,在澳门的一家珠宝店担任店员。郑裕彤后来迎娶了店主的女儿,并帮他打造了香港最大的珠宝连锁店,之后他靠房地产开发成为富豪。 第七名:吴光正 (Peter Woo) 资产净值:26亿美元 拥有时代广场和海港城等香港标志性物业的会德丰(Wheelock &Co) 的掌舵人,并在 JPMorgan Chase 和 General Electric 担任顾问职务。其女儿吴宗恩掌管家族的香港奢侈品零售店连卡佛 (Lane Crawford)。 第八名:邢李源 (Michael Ying) 资产净值:22亿美元 近年来,这位 Esprit 前掌舵人已经出售了近20亿美元的股票。自去年起,他余下股份的市值已经缩水超过50%。他仍然是该服饰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他的夫人是前台湾影星林青霞。 第九名:陈廷骅 (Chen Din Hwa) 资产净值:18亿美元 这位宁波出生的企业家于1949年迁至香港。起初在纺织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他开始在房地产业大展拳脚。他的南丰集团 (Nan Fung Group) 在新加坡十亿美元级富豪黄廷芳 (Ng Teng Fong) 旗下的信和置业(Sino Land) 以及香港的丽新发展(Lai Sun Development) 都持有股份。该集团还涉足航运和金融行业 第十名:陈启宗与陈乐宗 资产净值:17亿美元 陈启宗掌管着房地产公司恒隆集团(Hang Lung Group),该集团近年来在大陆房地产市场投资了30亿美元,并立志在经济低迷期获取更多土地。弟弟陈乐宗则积极投身于家族投资企业香港晨兴集团 (Morningside Group)。他们的母亲也身家丰厚。
9.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地下铁路公司”于1975年根据《地下铁路公司条例》(香港法例第270章)成立,以作为一家法定法团在香港建造及经营一个集体运输铁路系统,并由财政司司长法团以信托形式代表当时港英政府全资拥有,而且采取审慎商业原则运作,配合本地的公共交通运输需求。于1979年,地下铁路首段落成启用,其他行车线相继于1982年及1986年启用。于1998年,一条特别为香港国际机场而建造的铁路机场快线落成启用。
财政司司长法团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在2000年6月透过公开招股进行私营化,出售地下铁路公司23%的股份,地下铁路公司成为“地铁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于2000年11月1日,财政司司长法团根据授予最初股份发售包销商的超额配股权,完成出售额外1.5亿股地铁公司股份。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财政司司长法团代表政府持有4,285,040,314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6.67%。政府虽然仍为大股东,但该次公开招股向香港市民等投资者出售了近10亿股份,地铁公司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股票持有人最多的公司。
地下铁路公司上市是香港特区政府将资产私营化的重要一步,标志著政府进一步减少对自由市场的干预。上市后地铁公司的盈余持续增长。2007年,地铁公司录得151亿港元盈利,比1997年的2.78亿港元为高。
2007年12月2日,九广铁路公司(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所经营的网络“合并”由地铁有限公司营运。地铁有限公司的中文名称改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这也标志著香港铁路发展的一个新里程。
港铁公司一直维持超过50%之一的营运盈余,得以收回投资资本,令其成为全球少数能在营运公共交通系统中有盈利的公司,而且是世界唯一不再需要依赖政府补贴(如铁路上盖物业等)营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商。 1975年9月26日,《地下铁路公司条例》通过,港英政府成立地下铁路公司并全资拥有,取代旧有的集体运输临时局,负责监督、统筹及营运地铁;同年,地下铁路正式兴建;
1979年10月1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北段(观塘至石硖尾段)通车,为集体运输揭开新里程;
1979年12月16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中段(石硖尾至尖沙咀段)通车;
1980年2月12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南段(尖沙咀至中环段)通车;
1982年5月10日,地下铁路荃湾线(荃湾至荔景段)通车;
1982年5月17日,地下铁路荃湾线(荔景至太子段)通车;
1982年5月17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观塘至油麻地段)易名为观塘线,并以油麻地为终点站;
1982年5月17日,地下铁路荃湾线取代修正早期系统驶进油麻地至中环段,并以太子、旺角及油麻地作为与观塘线的转线站;
1985年5月31日,地下铁路港岛线(金钟至柴湾段)通车;
1986年5月23日,地下铁路港岛线(上环至中环段)通车;
1989年8月5日,东区海底隧道竣工,地下铁路观塘线(观塘至鲗鱼涌段)通车;
1989年10月1日,地下铁路观塘线蓝田站启用;
1998年6月22日,地下铁路东涌线通车,成为第一条伸延大屿山的铁路;
1998年7月6日,地下铁路机场快线通车,专为连接机场而设的铁路,往返市区;
1999年6月16日,地下铁路公司宣布改组为地铁有限公司,为将来上市作好预备。 2000年4月26日,地铁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0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为地铁有限公司进行私营化,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以每股$9.38,发售11.5亿股上市,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当时预期所得款项为104亿港元(超额配售股权获全面行使);
2001年1月,地铁有限公司与联俊达有限公司(2002年改名为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其他股东,包括九铁、九龙巴士、城巴、新巴及新渡轮签署新股东协议,地铁公司将以代价1560万港元将其持有部分之联俊达股份转至九龙公共巴士及城巴;
2001年9月27日,地铁鲗鱼涌转线通道纾缓工程完成,观塘线延至北角作为总站;
2002年7月,地铁有限公司表示已于行政会议上举行的会议上签订有关竹篙湾铁路的设计、建造、融资及营运的项目协议草拟本,最终协议以签订前对草拟本所作的必要修订为准;竹篙湾铁路将由地铁有限公司建造,旨在为香港迪士尼乐园提供服务的铁路及相关的服务及设施;
2002年8月4日,地铁将军澳线局部通车,观塘线总站由北角改为油塘,北角至鲗鱼涌段改属将军澳线;
2002年8月18日,地铁将军澳线全线通车;
2003年12月16日,地铁南昌站随当年九广西铁(今称西铁线)投入服务而启用;
2004年1月,地铁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政府订立了关于深圳地铁四号线(现称龙华线)第二期的建设及四号线的运营原则性协议;
2004年2月,地铁有限公司表示政府已邀请集团及九铁就集团与九铁之间可能发生的合并一事开始进行商讨,以求在2004年8月31日前完成有关商讨;
2004年9月,地铁有限公司表示已就与九铁之间可能发生的合并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合并联合报告;
2005年8月1日,地铁迪士尼线投入服务;
2005年10月,地铁有限公司持57.4%权益之八达通计划将非付款业务分拆,成立八达通控股及旗下包括八达通、八达通智库、八达通广联、八达通奖赏及八达通投资等五间新公司,集团持有之权益将为持不变;另集团将借出8610万港元,为期5年年利率5.5厘之贷款;
2005年12月20日,地铁机场快线博览馆站正式启用;
2006年4月11日,行政会议通过九广铁路公司和地铁公司以服务专营权方式合并,决定将九广铁路公司的专营权让予地铁有限公司;
2006年9月18日,地铁昂坪缆车(昂坪360)正式通车;
2007年2月,地铁有限公司获政府批准于将军澳56区将军澳市地段72号进行一个由酒店、写字楼、住宅、商业及停车处所组成之综合用途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将不超过16.9万平方米。地价33.45亿港元将由发展商Lansmart支付;
2007年6月8日,立法会通过两铁合并条例草案,并成立小组委员会以研究附属法例草案。
2007年8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委任钱果丰博士为两铁合并后港铁公司的非执行主席,并选定周松岗先生为合并后公司的行政总裁;
2007年8月9日,地铁有限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及九广铁路公司订立正式合并协议,以与九铁进行业务合并及购入若干物业权益;
2007年10月9日,地铁有限公司的独立股东于股东特别大会上表决赞成与九铁合并的方案。将来九广铁路公司现有的本地铁路业务、计划中的铁路发展、九广铁路沿线的物业发展权将交由地铁公司管理,并有50年的专营权(可延长),而九铁公司只保留铁路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地铁公司为是次合并需先缴付42.5亿及每年缴付7.5亿元予九铁公司作为租用铁路资产的租金,和一笔过缴付77.9亿以收购九铁公司现有铁路上盖物业的发展权,而原来九铁铁路业务的收益需与九铁公司对分。
2009年7月26日,港铁采用“3+1”新行车方式的康城站至将军澳线正式启用。 2007年12月2日,地铁有限公司取得九广铁路公司所经营的铁路网络服务专营权,并将中文名称更改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但英文名称仍保留为“MTR Corporation Limited”;而于香港交易所的中文简称地铁公司却于2007年12月6日才改称港铁公司;两铁正式合并后,引入“可加可减机制”以牵制铁路的票价。而合并后已经废除转车后的第二程车资,并提供不同幅度的减价优惠予乘客,但不包括轻铁、过境线,以及机场快线;
2007年12月,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接受香港特区政府就将军澳86区评定之地价33.35亿港元,将由发展商康柏投资支付;该发展项目之总楼面面积约12.9万平方米,包括住宅、一所幼稚园及若干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