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有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贰』 国民党哪些人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降将领
胡三余中将 国民党 炮兵司令
史泽波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
马法五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
陈长捷中将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
周毓英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
王靖国中将 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
赵承绶中将 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梁培璜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
孙 楚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
牟中珩中将 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
杜聿明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李仙洲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
宋希濂中将 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范汉杰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汤 尧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黄 维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韩 浚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
罗历戎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军长
廖 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
陈金城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
王耀武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
康 泽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
文 强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
曹天戈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
林伟俦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向凤武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
邱行湘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
郑庭笈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
廖耀湘中将 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
黄正诚中将 国民党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杜建时中将 国民党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
宋瑞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
马励武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
卢浚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
武庭麟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
喻英奇中将 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一二师师长
张 淦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
陈林达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
霍守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
区寿年中将 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
李 涛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
张岚峰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
孙殿英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
郝鹏举中将 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
孙 渡中将 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张绩武中将 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王景宋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
莫得洪中将 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段霖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
钟 彬中将 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
熊新民中将 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一军军长
赵锡田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
陈颐鼎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
曾扩情中将 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
邱维达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
王雷震中将 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
萧以觉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
许用修中将
吴绍周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
侯吉晖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
刘嘉树中将 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
王韵琴中将 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参谋长
周振强中将 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
杨光钰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
方 靖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
王凌云中将 国民党河南第一路挺进军总指挥
郭一予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
刘镇湘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
王秉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
陈士章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
黄 淑中将 国民党第九军军长
米文和中将 国民党第一八一师师长
理明亚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
王继祥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
盛永兴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
胡临聪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军长
杨宏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
王泽浚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
张义纯中将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
李以劻中将 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
张鸿文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
李益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
高建白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
王靖宇中将 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
袁鸿逵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
孔庆桂中将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
杨安铭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部员
徐钟端中将 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
李九思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
庄村夫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
宋清轩中将 国民党晋陕边区挺进纵队司令
汪 宪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
王绪镒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
胡靖安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
杨文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
聂松溪中将 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副司令
郭天辛少将 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
杨文彩少将 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
王 震少将 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
李旭东少将 国民党第40军参谋长
韩世儒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
李献中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
李 琰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
周剑秋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长
李纪云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
李昆岗少将 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
罗哲东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
韩尹明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
李铁民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
于泽霖少将 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
刘润川少将 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
唐保黄少将 国民党暂编第51师师长
李用章少将 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
杨天民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
姚北辰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
郭惠苍少将 国民党第92军21师师长
刘 英少将 国民党第3军32师师长
路可贞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3师副师长
李英才少将 国民党第5兵团参谋长
谢代蒸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5军195师师长
留光天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5军43师师长
胡晋生少将 国民党第52军25师师长
郑明新少将 国民党第52军副军长兼195师师长
周由之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27师31旅旅长
刘振世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29军参谋长
李奇亨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27师副师长
李友尚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96军参谋长兼整编45师参谋长
万壑涛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96军副参谋长
徐其昌少将 国民党第61军66师师长
隰可庄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29军副参谋长
萧本元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8师师长
杨维翰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8师参谋长
李资深少将 国民党交警第8总队总队长
游凌云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66师参谋长
沈澄年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75师师长
林曦祥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75师副师长
王檄暅少将 国民党第34军73师师长
沈 瑞少将 国民党第33军军长
曹近谦少将 国民党第33军参谋长
罗辛理少将 国民党第2绥靖区参谋长
晏子风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2师师长
唐孟恪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2师副师长
胡景瑗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2师213旅旅长
奇玉山少将 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司令
龙 矫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73师副师长
王世高少将 国民党第93军暂编20师师长
万又麟少将 国民党第17军48师师长
李子法少将 国民党第34军暂编44师师长
郑继周少将 国民党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
贺 奎少将 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副主任兼冀热辽边区副司令
黄炳寰少将 国民党联勤总部第10兵站总监
殷开本少将 国民党第93军参谋长
李文昭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8军参谋长
黄文徽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8军88师师长
邹玉桢少将 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
景 阳少将 国民党第93军暂编18师师长
李长雄少将 国民党第93军暂编22师师长
黄建镛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8军暂编54师师长
余辉庭少将 国民党第99军参谋长
顾心衡少将 国民党第28军副军长
杨 焜少将 国民党第9兵团参谋长兼新3军副军长
文小山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1军副军长兼30师师长
陈时杰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1军参谋长
李定陆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3军参谋长
许 颖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3军14师师长
杨 温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1军50师师长
张羽仙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6军169师师长
罗莘莍少将 国民党第52军195师师长
罗 英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6军22师师长
张麟阁少将 国民党东北剿总新编骑兵司令部参谋长
李 嵩少将 国民党第60军暂编52师师长
董汝桂少将 国民党第4绥靖区参谋长
杨自立少将 国民党第44军162师师长
宋健人少将 国民党第63军参谋长
武之棻少将 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
雷秀民少将 国民党第63军152师师长
张泽深少将 国民党第63军186师师长
黎天荣少将 国民党第63军152师代理师长
杜辅廷少将 国民党第107军参谋长
杨 萌少将 国民党第100军副军长
崔广森少将 国民党第100军参谋长
盛 超少将 国民党第100军63师师长
韦 德少将 国民党第64军副军长
袁庆荣少将 国民党第105军军长
李日基少将 国民党第76军军长
高宪岗少将 国民党第76军参谋长
魏 翱少将 国民党第7兵团参谋长
杨伯涛少将 国民党第18军军长
刘德溥少将 国民党第49军副军长
陶 修少将 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
陈文瑞少将 国民党第63军代理参谋长
彭定一少将 国民党东北守备第1总队总队长
汪匣峰少将 国民党第47军军长
李家英少将 国民党第47军副军长
陈 玲少将 国民党第47军125师师长
张光汉少将 国民党第47军127师师长
陈远湘少将 国民党第41军副军长
郝勤福少将 国民党第104军参谋长
张惠源少将 国民党第104军258师师长
王宪章少将 国民党新编骑兵第4师师长
覃道善少将 国民党第10军军长
张文心少将 国民党第8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
王 岳少将 国民党第10军副军长
吴庭玺少将 国民党第18军参谋长
夏建勋少将 国民党第10军114师师长
杨维垣少将 国民党第105军副军长
冯 梓少将 国民党第35军101师师长
田士吉少将 国民党第35军参谋长
贾 璜少将 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
成于念少将 国民党第105军参谋长
靳书科少将 国民党察哈尔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
李思温少将 国民党第105军210师师长。。。。。。。。。。
『叁』 抗日战争中国牺牲了多少抗日将军
国军牺牲了205位,列表如下:
1、曾宪邦,陆军少将,第83师498团团长,1937年7月13日牺牲于北平(下同)
2、佟麟阁,陆军上将,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北平
3、赵登禹,陆军上将,第29军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北平
4、张本禹,陆军少将,第13军4师12旅副旅长,1937年8月12日,北平
5、黄梅兴,陆军中将,第88师264旅旅长,1937年8月14日,上海
6、张树桢,陆军少将,第72师416团团长,1937年8月22日,河北怀柔
7、曾庆敏,陆军少将,第66军159师457旅旅长,1937年8月17日,江苏江阴
8、睦宗熙,陆军少将,第54军98师政训处处长,1937年8月17日,上海
9、路景荣,陆军少将,第98师参谋长兼583团团长,1937年8月,上海
10、蔡炳炎,陆军中将,第18军67师201旅旅长,1937年8月25日,上海
11、李友梅,陆军少将,第1军1师4团团长,1937年9月17日,上海
12、尉迟凤岗,陆军少将,第7师21旅副旅长兼41团团长,1937年9月22日,河北保定
13、梁鉴堂,陆军少将,第34军69师203旅旅长,1937年9月28日,山西雁门关
15、姜玉桢,陆军中将,第34军66师196旅旅长,1937年10月11日,山西崞县
16、庞泰峰,陆军少将,第63军91师22旅副旅长,1937年10月12日,河北宁晋
17、郝梦龄,陆军上将,第9军军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18、刘家麒,陆军中将,第9军54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19、郑廷珍,陆军中将,第25军独立5旅旅长, 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20、秦庆武,陆军少将,第70军19师113团团长,1937年10月17日,上海
21、秦霖,陆军中将,第7军171师511旅旅长,1937年10月23日,上海
22、庞汉桢,陆军中将,第7军170师510旅旅长,1937年10月23日,上海
23、刘眉生,陆军少将,第85师510团团长,1937年10月28日,山西忻口
24、官惠民,陆军少将,第4军90师270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上海
25、吴克仁,陆军中将,第67军军长,1937年11月9日,上海
26、丘之纪,陆军少将,税警总团第2总队副总队长,1937年11月2日,上海
27、吴桐岗,陆军少将,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上海
28、刘启文,陆军少将,第67军108师322旅旅长,1937年11月8日,上海
29、唐惠洽,陆军少将,上海国民军事训练所副总队长,1937年11月11日,江苏昆山
30、李伯蛟,陆军少将,第28军63师187旅旅长,1937年11月,上海
31、吴继光,陆军中将,第74军58师174旅旅长,1937年11月11日,上海
32、高志航,空军少将,空军驱逐司令兼4大队队长,1937年11月21日,河南周家口
33、夏国璋,陆军中将,第7军1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浙江吴兴
34、吴国璋,陆军中将,第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浙江湖州
35、饶国华,陆军上将,第2军145师师长,1937年11月30日,安徽广德(自杀)
36、易安华,陆军少将,第71军87师259旅旅长,1937年12月9日,江苏南京
37、萧山令,陆军中将,南京宪兵副司令、南京警备司令,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38、高致嵩,陆军中将,第72军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39、朱赤,陆军少将,第72军88师262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0、姚中英,陆军少将,第83军156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1、司徒非,陆军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2、万全策,陆军少将,教导总队第1旅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3、蓝运东,陆军少将,预1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4、陈节,陆军少将,第66军159师参谋处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5、李兰池,陆军少将,第57军112师57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6、李绍嘉,陆军少将,第83军156师468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7、罗策群,陆军少将,第66军159师副师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8、黄纪福,陆军少将,第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49、韩宪元,陆军少将,第72军88师524团团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50、华品章,陆军少将,第88师262旅副旅长兼野战补充兵团团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51、刘国用,陆军少将,第74军58师147旅副旅长,1937年12月13日,江苏南京
52、雷震,陆军少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1937年12月13日,江苏南京
53、谢承瑞,陆军少将,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1937年12月13日,江苏南京
54、蔡如柏,陆军少将,第66军160师956团团长,1937年12月13日,江苏南京
55、谢升标,陆军中将,苏浙皖游击司令,1938年2月,安徽广德
56、徐积璋,陆军少将,第205旅旅长、晋南十八县保安司令,1938年2月,山西闻喜
57、赵锡章,陆军中将,第19军70师251旅旅长,1938年2月21日,山西阴县
58、刘震东,陆军中将,第5战区第2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22日,山东莒县
59、王铭章,陆军上将,第41军122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保卫战牺牲殉国
60、邹慕陶,陆军少将,第41军124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今滕州市)
61、赵渭滨,陆军少将,第41军122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
62、范庭兰,陆军少将,豫北别动队第5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28日,河南修武
63、胡文臣,陆军少将,第8军33师3团团长,1938年春,江苏宿迁
64、杨怀,陆军少将,第60师180旅359团团长,1938年4月5日,江苏溧阳
65、罗芳珪,陆军少将,第13军89师529团团长,1938年4月6日,山东台儿庄
66、江帷仁,陆军少将,江苏绥靖公署参议,1938年4月8日,安徽蒙城
67、吕晓韬,陆军中将,第17军84师501团团长,1938年4月11日,山西安泽
68、刘桂五,陆军中将,骑6师师长,1938年4月22日,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旗
69、陈钟书,陆军中将,第60军183师542旅旅长,1938年4月24日,山东台儿庄
70、李友于,陆军少将,第85军89师528团团长,1938年4月24日,山东台儿庄
71、扈先梅,陆军少将,第51军114师36旅旅长,1938年4月28日,山东台儿庄
72、周元,陆军中将,第48军173师副师长,1938年5月9日,山东蒙城
73、李必蕃,陆军中将,第27军23师师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
74、黄启东,陆军少将,第27军23师参谋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75、邓佐虞,陆军少将,第139师参谋长,1938年5月18日,安徽萧县
76、马骥德,陆军少将,第2军139师2旅副旅长,1938年5月18日,安徽萧县(自杀)
77、马威龙,陆军少将,第27军46师136旅旅长,1938年5月24日,河南兰封
78、陈蕴瑜,陆军少将,第8军102师304团团长,1938年5月24日,河南兰封
79、毛麟义,陆军少将,第27军46师276团长,1938年5月24日,河南开封
80、彭璋,陆军少将,第50师副师长,1938年5月,安徽宿县
81、方叔洪,陆军中将,第51军114师师长,1938年6月,山东冯家场
82、王桢祥,陆军少将,第12军20师副师长,1938年7月,湖北武汉
83、毛岱钧,陆军少将,预9师35团团长,1938年9月2日,江西朱家山
84、李秉君,陆军少将,第87军198师572旅1143团长,1938年9月,湖北圆峰山
85、陈德馨,陆军中将,第29师86旅旅长,1938年9月,湖北黄梅
86、范荩,陆军中将,第198师副师长,1938年9月,湖北黄陂
87、梅一平,海军少将,海军守备队司令,1938年9月,湖北田家镇
88、傅忠贵,陆军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年9月23日,山东惠民
89、杨家骝,陆军少将,第37军60师306旅360团团长兼第4支队指挥,1938年9月25日,安徽马回岭
90、雷忠,陆军少将,皖北军事联络员兼游击总指挥,1938年9月28日,安徽霍邱
91、蔡劭,陆军少将,预10师补充旅副旅长,1938年10月,湖北武汉
92、田耘,陆军少将,第75军13师37旅73团团长,1938年10月,湖北蒲垢
93、江煌,陆军少将,武汉行营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湖北武汉
94、钟芳峻,陆军少将,第153师459旅旅长,1938年10月18日,广东福田(自杀)
95、朱炎晖,陆军中将,第94军85师546旅旅长,1938年11月3日,湖北金牛
96、冯安邦,陆军中将,第42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湖北襄阳
97、张镜亮,陆军少将,新3军旅长,1938年11月,湖南岳阳
98、徐积章,陆军少将,第205旅旅长,1938年11月15日,山西温喜
99、郁仁治,陆军中将,山东1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军事特派员,1938年11月27日,山东肥城
100、张廷玉,陆军少将,第3军第7师政训处长,1938年12月19日,山西沁源
101、胡文臣,陆军少将,第33师游击3团团长,1938年,江苏宿迁
102、韩炳宸,陆军少将,山东第13区保安副司令,1939年1月9日,山东莱阳
103、林英灿,陆军少将,第152师副师长,1939年1月13日,广东清远
104、杨家骝,陆军少将,第60师180旅360团团长,1939年2月,江西麒麟峰
105、李国良,陆军中将,军训部辎重兵监、天水行营处长,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106、张胥行,陆军中将,第1战区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107、赵侗,陆军中将,冀察边区第1游击纵队司令,1939年12月31日,河北灵寿(被八路军击毙)
108、龚选登,陆军少将,第79军76师参谋长,1939年3月,江西修水
109、王禹九,陆军少将,第79军参谋处长兼76师226旅副旅长,1939年3月27日,江西高安
110、陈安宝,陆军上将,第29军军长,1939年5月6日,江西龙里
111、唐聚五,陆军上将,东北游击司令,1939年5月16日,河北迁安
112、柳漱风,陆军少将,新6军高级参谋,1939年5月27日,湖南桃源
113、陈世潘,陆军少将,江西省浮梁县团管区司令,1939年8月18日,江西景德镇
114、马秉忠,陆军少将,暂编骑1师2旅旅长,1939年9月12日,河南淮阳
115、邵一之,陆军少将,第5军200师600团团长,1939年11月,广西昆仑关
116、马玉仁,陆军中将,苏鲁战区第1路抗日游击总司令,1940年1月3日,江苏阜宁
117、丁炳权,陆军中将,第8军197师师长、长沙警备司令,1940年1月25日,江西武宁
118、郑作民,陆军中将,第2军副军长兼9师师长,1940年2月3日,广西昆仑关
119、韦灿,陆军少将,第131师782团团长,1940年2月24日,广西上思
120、钟毅,陆军中将,第84军173师师长,1940年5月9日,湖北苍台(自杀)
121、戴民权,陆军中将,第39军副军长兼第1战区豫南第5游击纵队司令,1940年5月,河南遂平
122、张自忠,陆军上将(追授),第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湖北南瓜店十里长山
123、张敬,陆军少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1940年5月16日,湖北南瓜店
124、蓝挺,陆军少将,第49师参谋处主任兼第4团团长,1940年6月8日,湖北南漳
125、燕鼎九,陆军少将,第8军分区保安副司令、第1战区游击挺进军22纵队副司令,1941年1月28日,河南汝南
126、朱鸿勋,陆军中将,第53军副军长,1941年1月,湖南
127、张雅韵,陆军少将,第72军新15师44团团长,1941年3月24日,江西上高
128、蒋志英,陆军中将,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部守备司令,1941年4月19日,浙江海门
129、谢晋元,陆军少将,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1941年4月24日,上海(被刺殉国)
130、王竣,陆军中将,第80军新27师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
131、梁希贤,陆军少将,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自杀)
132、陈文杞,陆军少将,第80军新27师参谋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
133、唐淮源,陆军上将,第3军军长,1941年5月12日,山西县山(自杀)
134、寸性奇,陆军中将,第3军12师师长,1941年5月13日,山西毛家湾(自杀)
135、陈中柱,陆军中将,鲁苏皖边区游击4纵队司令,1941年7月1日,江苏泰县
136、杨生,陆军少将,第9战区南浔挺进纵队参谋长、游击2支队司令,1941年7月13日,江西南昌
137、金崇印,陆军中将,第17军参谋长,1941年7月16日,山西绛县
138、刘克信,陆军中将,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总参议兼参谋长,1941年7月,山西中条山
139、艾亚春,陆军少将,第17军84师补充团团长,1941年7月,山西中条山
140、章亮基,陆军中将,第18军副军长、第9战区军法执行总监,1941年8月,江西宜春
141、刘世焱,陆军少将,暂8师15团团长,1941年9月,河南石门
142、石作衡,陆军中将,第43军70师师长,1941年9月6日,山西绛县
143、黄红,陆军少将,第95师284团团长,1941年9月,湖南岳阳
144、赖传湘,陆军中将,第10军190师副师长,1941年9月24日,湖南梁家段
145、朱实夫,陆军少将,新3师副师长,1941年9月25日,甘肃
146、李翰卿,陆军中将,第74军57师步兵指挥官,1941年9月27日,湖南长沙
147、武士敏,陆军中将,第98军军长,1941年9月29日,山西东峪
148、凌则民,陆军少将,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满纳
149、朱士勤,陆军中将,暂30师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单县
150、郭子斌,陆军少将,暂30师副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单县
151、刘星南,陆军少将,暂30师参谋长,1942年5月4日,山东单县
152、柳树人,陆军少将,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
153、戴安澜,陆军中将,第5军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缅甸茅邦
154、胡义宾,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
155、王凤山,陆军中将,第34军暂45师师长,1942年6月28日,山西万泉
156、闵季连,陆军少将,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
157、张庆澍,陆军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年8月,山东莒县
158、王立业,陆军少将,第70师副师长,1943年2月,山西稷山
159、周复,陆军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21日,山东安丘
160、张少舫,陆军少将,第51军113师参谋长,1943年2月21日,山东安丘
161、杨世立,陆军少将,第84师251团团长,1943年4月,山西垣曲
162、高道先,陆军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年5月,山东
163、陈涉藩,陆军少将,15师45团团长,1943年5月6日,湖南南县
164、江春炎,陆军少将,第51军114师参谋长,1943年7月4日,山东邹县
165、李竹林,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
166、陶绍唐,陆军少将,第3师副师长,1943年秋,湖南桃源
167、陈飞龙,陆军少将,新10师代理师长,1943年10月,安徽凤台
168、许国璋,陆军中将,第150师师长,1943年11月3日,湖南常德(自杀)
169、彭士量,陆军中将,第73军暂5师师长,1943年11月15日,湖北石门
170、黄永淮,陆军少将,第31集团军高参兼29师副师长,1943年冬,河南许昌
171、孙明瑾,陆军中将,预10师师长,1943年12月1日,湖南常德
172、柴意新,陆军中将,第74军58师参谋长兼169团团长,1943年12月4日,湖南常德
173、张惠民,海军少将,第10军3师9团团长,1943年12月,湖南常德
174、陈范,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
175、张剑虹,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
176、曾万里,海军少将,东南亚盟军总部海军联络官、国防研究院研究委员,1944年4月14日,印度孟买
177、吕公良,陆军中将,暂15军新29师师长、河南许昌守备司令,1944年5月1日,河南许昌
178、杨尚武,陆军少将,新29师85团团长,1944年5月1日,河南许昌
179、李培芹,陆军少将,新29师87团团长,1944年5月1日,河南许昌
180、卢广伟,陆军少将,骑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5月5日,辽宁凤城
181、徐亚杰,陆军少将,暂6军参谋长,1944年5月,湖南雪峰山
182、覃子斌,陆军少将,远征军198师594团团长,1944年5月11日,缅甸
183、王家让,陆军少将,第13军辎重团团长,1944年5月,河南临汝
184、肖孝泽,陆军少将,第36集团军高参兼代理参谋处长,1944年5月,河南陕县
185、陈绍堂,陆军少将,第104师指挥官,1944年5月12日,河南陕县
186、李家钰,陆军上将,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1944年5月21日,河南陕县
187、周鼎铭,陆军少将,第36集团军总部副官处长,1944年5月21日,河南陕县
188、王剑岳,陆军少将,第57军8师副师长,1944年6月10日,河南灵宝
189、吕继周,陆军中将,第3军副军长,1944年6月
190、余子武,陆军少将,第62军151师副师长,1944年8月3日,湖南衡阳
191、王甲本,陆军中将,第79军军长,1944年9月7日,湖南东安
192、李颐,陆军少将,第6军预2师5团团长,1944年9月14日,云南腾冲
193、易凤翔,陆军少将,第97军196师588团团长,1944年9月,广西
194、吴展,陆军少将,第31军131师392团团长,1944年10月10日,广西桂林
195、阚维雍,陆军中将,第131师师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196、陈济恒,陆军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197、吕旃蒙,陆军少将,第31军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
198、胡厚基,陆军少将,第7军170师副师长,1944年11月13日,广西桂林
199、史蔚馥,陆军少将,广西绥靖公署高参,1944年11月10日,广西永福
200、洪行,陆军中将,第6军新39师副师长,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
201、齐学启,陆军中将(追授),新3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3月13日,缅甸(被刺殉国)
202、王宇震,陆军少将,第64师参谋长,1945年,河南洛阳
203、张治平,陆军少将,第21军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湖北
204、胡旭盱,陆军少将,军事委员会陆军突击总队第1突击队司令官,1945年6月23日,浙江孝丰
205、左权,陆军少将,第18集团军副参谋长 1942年 5月25日山西辽县(现左权县)
(3)李友如长城集团扩展阅读:
牺牲将领资料:
1、佟麟阁
佟麟阁(1892-1937),汉族,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高级将领之一。
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将南沟沿大街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
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2014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年),字舜诚,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
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为了纪念赵登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确认赵登禹为抗日烈士。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民革命军-抗战时期
『肆』 说几件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事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孙刘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孙权、刘备
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曹军约160,000 ;孙刘盟军约50,000
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作向南方进军的准备。七月,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曹军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省)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省),并率精骑追击南逃的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追及击溃刘备军。刘备退至夏口(今武汉境),曹操继续南下。占领江陵,并乘胜向江东进军。
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监领虎威将军于禁、平狄将军、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荡寇将军张、奋威将军冯楷等7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州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方面,曹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襄阳、樊城等要地留兵驻守,自率主力沿汉水、长江东进。曹操企图先击歼刘备于樊口,然后顺江而下,兼并东吴。
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刘备决定联吴抗曹,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退至夏口后,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大计。当时东吴部分谋臣慑于曹军号称80万的声势,主张议和,孙权在和战之间犹豫不决。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对当前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刘备虽在长坂战败,但仍有一定实力,现在收拢的部队和关羽的水军精兵尚有万余人,刘琦的部队也不下万人,如果与东吴的军队联合作战,实力相当可观。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上只有十五六万人,加之后方不稳,远征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只要善于利用曹军的这些弱点,联合抗曹,定能取胜。孙权因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即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3万精锐水师,与刘备军会合约5万,进驻夏口。是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曹军以步骑为主,面临大江,立刻失去优势,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退长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孙刘联军夹江对峙。为减轻江上风急浪颠,曹操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犹如城堡,使步骑兵可在上驰骋,以利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意欲谋攻,以求速战,遂采纳黄盖提出采用火攻的计谋。针对曹军连环战船,黄盖派人给曹操送伪降书,并与曹操事先约定投降时间。
十月的一天,黄盖率蒙冲、斗舰10艘,满载易燃的枯草干柴,灌以油脂,外用布幕围住,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另备速度快的走轲,系于蒙冲、斗舰之后,以便纵火后官兵换乘撤离。时值东南风急,黄盖领战船扬帆直驶曹军水寨。曹军官兵见黄盖来降,“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毫无戒备。联军战船接近曹营时,曹军戒备松懈,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在南岸的孙刘联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联军迅疾追击。曹操经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脱,自还北方,留满宠驻当阳,曹仁<守江陵。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赤壁大战后,曹操鉴于失败教训,大治水军,进控江淮。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自任荆州牧,作为西取益州(治今成都市)的基地,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点评: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
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败其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上下震惊,混乱被动。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褚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伍』 关于战争的一切资料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对日定宣战,11日,德、意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5月4-8日,在新几内亚南面的海面上,美日海军进行了“珊瑚海之战”。
1942年6月4-5日 中途岛海战
1943年4月18日早晨6点钟,山本座机及其护航飞行队准时起飞向南驶往视察的第一个目的地巴莱尔岛基地时遭美军袭击身亡
1943年11月盟军开始大反攻,分别由C.W.尼米兹和D.麦克阿瑟指挥,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占领区进攻。
1944年春夏间,美国先后夺取由日本委任统治的马绍尔 、加罗林和马里亚纳3群岛 。10月爆发莱特湾海战 ,日本海空军力丧失殆尽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3月占领马尼拉。同年3~6月 ,美军占领硫黄岛和冲绳 ,迫近日本本土 。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 ,叫嚷“本土决战”。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拒绝接受 。8月6日和9日美国把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造成居民大量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分兵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 。9日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击。同时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它抗日武装力量,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反攻。由于势穷力竭,日本被迫于8月15日宣布投降 。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签降仪式。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
隋•卢思道《从军行》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隋•明余庆《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隋•何妥《入塞》
桃林千里险,候骑乱纷纷。问此将何事,嫖姚封冠军。
回旌引流电,归盖转行云。待任苍龙杰,方当论次勋。
隋•王胄《纪辽东》
辽东浿水事龚行,俯拾信神兵。欲知振旅旋归乐,为听凯歌声。
天威电迈举朝鲜。信次即信旋。还笑魏家司马懿。迢迢用一年。
隋•杨素《出塞》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严刁息夜斗,辛角罢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隋•杨广《幸塞北》--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从军行[1]
王昌龄[2]
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7]。前军夜战洮河北[8],已报生擒吐谷浑[9]。
『陆』 高分请问最新全球零售100强企业排名
您有强调是“全球零售百强”,作如下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排名 零售商名称
1 沃尔玛(Wal-MartStores,Inc.)
2 家乐福(CarrefourS.A.)
3 麦德龙(MetroAG)
4 乐购(Tescoplc)
5 德国施瓦茨集团(SchwarzUnternehmensTreuhandKG)
6 美国克罗格公司(TheKrogerCo.)
7 美国好市多公司(CostcoWholesaleCorp.)
8 德国阿尔迪南北商业集团联盟(AldiEinkaufGmbH&Co.oHG)
9 美国家得宝公司(TheHomeDepot,Inc.)
10 美国塔吉特公司(TargetCorp.)
11 美国沃尔格林公司(WalgreenCo.)
12 德国REWE公司 (Rewe-ZentralAG)
13 美国CVSCaremark公司(CVSCaremarkCorp.)
14 德国艾德卡公司(EdekaZentraleAG&Co.KG)
15 法国欧尚集团(GroupeAuchanSA)
16 日本Seven&i公司(Seven&iHoldingsCo.,Ltd.)
17 百思买(BestBuyCo.,Inc.)
18 日本永旺集团(AeonCo.,Ltd.)
19 美国劳氏公司(Lowe'sCompanies,Inc.)
20 澳大利亚伍尔沃斯公司(WoolworthsLimited)
21 美国西尔斯公司(SearsHoldingsCorp.)
22 法国勒克莱尔公司(CentresDistributeursE.Leclerc)
23 澳大利亚西农集团(WesfarmersLimited)
24 美国西夫韦公司(SafewayInc.)
25 荷兰阿霍德集团(KoninklijkeAholdN.V)
26 法国卡西诺公司(CasinoGuichard-PerrachonS.A.)
27 法国ITM集团(ITMDéveloppementInternational)
28 英国桑斯博里公司(JSainsburyplc)
29 美国超价商店公司(SuperValuInc.)
30 瑞典宜家家居公司(TheIKEAGroup)
31 美国来德爱公司(RiteAidCorporation)
32 比利时德尔海兹集团(DelhaizeGroup)
33 美国大众超级市场公司(PublixSuperMarkets,Inc.)
34 英国威廉莫里斯超市连锁公司(WMMorrisonSupermarketsPlc)
35 亚马逊(Amazon.com,Inc.)
36 美国梅西百货公司(Macy's,Inc.)
37 日本山田电机(YamadaDenkiCo.,Ltd.)
38 美国TJX公司(TheTJXCompanies,Inc.)
39 西班牙梅尔卡多那超市零售集团(Mercadona,S.A.)
40 加拿大罗布劳零售公司(LoblawCompaniesLimited)
41 瑞士Migros公司(Migros-GenossenschaftsBund)
42 法国U氏连锁商场集团(SystèmeU,CentraleNationale)
43 西班牙英国宫百货公司(ElCorteInglésInglés,S.A.)
44 法国巴黎春天百货集团(PPRS.A.)
45 美国彭尼公司(J.C.PenneyCompany,Inc.)
46 美国柯尔百货公司(Kohl'sCorporation)
47 意大利科波集团(CoopItalia)
48 加拿大库世塔德公司(AlimentationCouche-TardInc.)
49 Coop集团(CoopGroup)
50 西班牙Inditex集团(InditexS.A.)
51 比利时路易—德尔海兹集团(LouisDelhaizeS.A.)
52 英国翠丰集团(Kingfisherplc)
53 英国马克斯思班塞公司(Marks&SpencerGroupPlc)
54 美国希百特连锁超市(H.E.ButtGroceryCompany)
55 屈臣氏集团(ASWatson&Company,Ltd.)
56 美国梅耶尔公司(Meijer,Inc.)
57 美国史泰博公司(Staples,Inc.)
58 加拿大帝国公司(EmpireCompanyLimited)
59 美国盖普公司(TheGap,Inc.)
60 法国安达屋集团(GroupeAdeoSA)
61 日本三越伊势丹控股公司(IsetanMitsukoshiHoldingsLtd.)
62 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Toys"R"Us,Inc.)
63 英国DSG国际(DSGInternationalplc)
64 瑞典H&M公司(H&MHennes&MauritzAB)
65 英国高品公司(Co-operativeGroupLtd.)
66 意大利Conad连锁超市公司(ConadConsorzioNazionale,DettagliantiSoc.Coop.a.r.l.)
67 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MoëtHennessy-LouisVuitton)
68 芬兰S集团(SGroup)
69 德国奥托集团(OttoGmbH&CoKG)
70 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BailianGroup)
71 ICA连锁集团(ICAAB)
72 奥地利SPAR公司(SPARÖsterreichischeWarenhandels-AG)
73 戴尔公司(DellInc.)
74 英国联合博姿公司(AllianceBootsGmbH)
75 巴西Pão deAçúcar集团(GrupoPãodeAçúcar)
76 美国达乐公司(DollarGeneralCorp.)
77 日本生活创库百货公司(UNYCo.,Ltd.)
78 德国廷格尔曼集团()
79 丹麦超市公司(DanskSupermarkedA/S)
80 英国约翰·路易斯百货公司(JohnLewisPartnershipplc)
81 西班牙埃洛斯基集团(GrupoEroski)
82 芬兰科斯考集团(KeskoCorporation)
83 日本大荣公司(TheDaiei,Inc.)
84 美国BJ零售公司(BJ'sWholesaleClub,Inc.)
85 西班牙热劳尼姆斯·马尔丁斯公司(JerónimoMartins,SGPSSA)
86 国美电器(GomeHomeApplianceGroup)
87 加拿大Metro公司(MetroInc.)
88 英国房屋零售集团(HomeRetailGroupplc)
89 日本阵线零售公司(J.FrontRetailingCo.,Ltd.)
90 智利桑科萨集团(CencosudS.A.)
91 韩国新世界集团(ShinsegaeCo.,Ltd.)
92 美国GameStop公司(GameStopCorp.)
93 挪威Reitanggruppen公司(ReitangruppenAS)
94 德国C&A服装公司(C&AEurope)
95 南非莱特购控股公司(ShopriteHoldingsLtd.)
96 韩国乐天百货公司(LotteShoppingCo.,Ltd.)
97 美国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TheGreatAtlantic&PacificTeaCompany,Inc.)
98 日本高岛屋百货百货公司(TakashimayaCompany,Limited)
99 加拿大启康药业连锁(ShoppersDrugMartCorporation)
100 俄罗斯X5零售集团(X5RetailGroup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