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听说过三星的柔性屏不错,中国有哪家公司生产的柔性屏厉害的吗
应该是京东方了,他们拥有中国第一条量产的柔性屏生产线,并且现在的很多终端产品都已经用的是他们的柔性屏了哦。
去年年会上我抽中了一台华为Mate 20 Pro,QHD+级分辨率画面细节体现的很好,而且还有屏下指纹识别。
后面偶然得知,华为 Mate20 Pro就是采用的京东方柔性显示屏。
京东方不仅仅是柔性屏,他们在液晶显示的方面竟然都是全球第一了,再次刷新了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实力的认识。
地铁上刷新闻刷到,华为刚刚发布的折叠手机Mate X竟然用的也是京东方的柔性屏,看现场图实在太酷炫了!
不得不感叹,也是得益于京东方这样的屏幕厂商走在前面创新,才能给咱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惊喜啊~
⑵ 对企业从第一年开始建设一条柔性生产线需要安装几个周期,每个周期购置费是多
对企业从第一年开始建设一条柔性生产线,需要安装三个周期。
⑶ 生产机器人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
推荐几家不错的吧:
1、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在电力行业及相关领域的长期积累,主要面向电网、发电、冶金、煤炭等行业开展电气自动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力行业特种机器人
等业务。
2、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 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州红土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常州武进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新天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参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
3、库卡自动化设备(上海) 是德国库卡在中国的独资子公司,库卡是世界几家顶级为自动化生产行业提供柔性生产系统,机器人,夹具,模具及备件的供应商之一,库卡的客户几乎遍及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
4、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 是一家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业。
5、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 是中日合资公司。
6、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范围有机械手、智能机
器人、3D打印、软件集成系统,整合了国际与国内的优势资源,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⑷ 与德国工业4.0巨头有合作的a股上市公司
工业4.0概念股活跃龙头:东土科技(300353)、法因数控(002270)、机器人(300024)、新时达(002527)、蓝英装备(300293)、英威腾(002334)
工业4.0概念股相关上市公司汇总: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上市公司:
东土科技(300353)
2009年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互联网第一股,未来将通过持续的并购整合完善工业互联网的布局,掌控工业4.0最核心的环节;通过收购拓明科技,公司可以利用其大数据技术完善其工业控制网络数据解决方案能力,有利于公司切入工业控制网络大数据行业应用领域,拓展产业链;通过将工业控制网络软硬件产品及技术与拓明科技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丰富上市公司产品线,利于双方在工业控制网络大数据挖掘、分析及应用领域共同创新,充分挖掘存量客户需求,开拓新业务及新市场。
法因数控(002270)
公司能设计制造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控制系统,更能针对设备所需控制系统,开发相关嵌入式工控软件,主导产品已实现成套化、复合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机器人(300024)
公司工业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单元产品已进入汽车整车、零部件等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行业。2013年上半年公司自动化成套装备成功应用在汽车整车测试生产线,标志着公司汽车自动化成套装备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进入与外资全面抗衡的阶段。
智云股份(300097)
是国内领先的成套自动化装备方案解决商;
巨轮股份(002031)
公司通过并购德国欧吉索机床,学习德国工业4.0经验,将德国技术进一步融汇进中国制造,着眼大型高效智能装备成套技术,开展以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单元控制系统、柔性生产线和智能车间生产调度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面向轮胎和机械加工的生产需求,提供包括多种设备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集成组线的解决方案。
华昌达(300278)
公司主营业务是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包括总装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涂装自动化生产线等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海得控制(002184)
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系统集成业务、产品分销业务和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业务(包括风电变流器,大功率电源,整流回馈装置)
京山轻机(000821)
主营业务包括自动化业务精密业务。自动化业务主要为工业程序自动化提供定制解决方案,包括设计及开发自动化系统、为客户提供生产线所需自动化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等。
南京熊猫(600775)
自动化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6.16亿元,建设期24个月,主要投向工业机器人、自动传输装备、自动灌装装备。
软控股份(002073)
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轮胎橡胶行业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开发和数字化装备制造,为轮胎橡胶制品生产企业提供全面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
新时达(002527)
晓奥享荣主营汽车智能化柔性焊接生产线,多功能机器人滚边系统,机器人柔性工作单元,机器人及其周边标准系统设备,专用成套设备,柔性传输装置等成套系统等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转让方承诺晓奥享荣2015年净利润不低于1700万元。晓奥享荣已形成完整的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在机器人应用技术、系统设计技术、离线仿真技术、整线模拟技术、远程调试和诊断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上述技术能力也是未来公司在智能制造以及工业4.0业务领域拓展的关键所需。
蓝英装备(300293)
公司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依靠在自动控制基础技术、自动控制应用技术、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的深厚基础,公司在轮胎、冶金、节能等自动控制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国内上述自动控制领域内的知名企业。其中在轮胎自动控制领域,凭借强大的产品设计能力,公司业务已由自动控制解决方案延伸至自动化设备,是我国子午线轮胎成型机主要供应商之一。2014年12月,公司于互动平台披露,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即工业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公司主营业务及核心技术、产品符合工业4.0概念。
工业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相关上市公司:
汇川技术(300124)
公司是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高端设备制造商提供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有变频器、伺服、PLC、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光伏逆变器等。
英威腾(002334)
公司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PLC、伺服驱动系统、伺服电机、主轴电机、电主轴、HMI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属于控制层面的产品,相当于设备的大脑,对设备的运行起控制作用,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分别属于驱动层面和执行层面的产品,伺服驱动接受控制层下达的指令通过伺服电机精确执行。
合康变频(300048)
公司已逐渐形成了包括高、中低压及防爆变频器在内的全系列变频器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变频器产品线。
锐奇股份(300126)
在上海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锐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营或对外投资参股、控股、参与新设等方式,开展包括智能工业机器人、传感应用等为代表的,以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技术方向的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运营业务,投资经营包括智能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嵌入式工业控制芯片、高速/高精制造工艺与技术、制造化信息化技术、制造过程安全与安防技术等在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上海机电(600835)
上海纳博特斯克完成相关工商注册,占51%股权。此举意味着公司开始携手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精密减速机的全球领先者日本纳博,发展精密减速机在中国业务并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为精密减速机及相关产品在中国研发、组装生产、制造及服务打下基础。
东方精工(002611)
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4912万元收购嘉腾机器人20%股权事项完成工商登记。嘉腾机器人主营范围为工业智能机器人及配件制造、恒温恒湿机、电脑测试治具、工装夹具、电子仪器仪表;销售: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工业软件、合成石材料及机电设备零配件等。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自动化智能物流系统的建设,为客户提供“包装-智能物流”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输送仓储自动化:
天奇股份(002009)
公司主要为规模化生产的汽车、家电等行业提供自动化输送及仓储系统。是国内工业智能自动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最大供应商。
三丰智能(300276)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输送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技术服务,以技术为依托为客户提供智能输送整体解决方案。
科大智能(300222)
配电自动化系统和用电自动化系统。乾机电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生产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设计、产品研制、系统实施与技术服务的企业,产品包括智能移载系统、智能输送系统、智能装配系统与智能仓储系统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定制化工业生产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是我国浮动移载机械手领域的领军企业。
激光装备类上市公司:
大族激光(002008)
国内激光行业龙头,具备年产3000台激光加工设备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信息标记设备制造企业。
华工科技(000988)
公司主业分为激光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光通信及无源器件产业板块、激光全息防伪产品和包装印刷产业板块、敏感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技术产业板块以及物联网产业。
亚威股份(002559)
公司是国内中高端金属板材成形机床行业的领先企业+激光装备
智能机床类上市公司:
华中数控(300161)
公司从事数控系统及其装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少数拥有成套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自主配套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中、高档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数控机床及红外热像仪。
沈阳机床(000410)
公司是国内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种类齐全,具备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其数控机床技术处国内领先地位,已成为世界数控金切机床生产量最大的企业.
秦川机床(000837)
公司主营精密数控机床、塑料机械、精密齿轮件、液压件、液压系统、电梯曳引机及特种齿轮箱;
昆明机床(600806)
公司机床业务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主导产品镗床(包括卧式镗床、落地镗床、卧式加工中心、坐标镗床)国内规模居第二位,技术水平居第一位,镗床产品大型数控化比率达到50%以上,居国内首位。
⑸ 柔性屏幕概念股有哪些
维信诺002387 :公司已与小米合作开发出柔性屏手机并可量产;
中京电子002579:子公司元盛电子研发生产的柔性印制电路板(FPC)及其组件(FPCA)产品能够适用于曲面屏和折叠屏, 已供货京东方、深天马等;
得润电子 002055公司的柔性线路板可用于柔性屏;
丹邦科技 (002618)公司的TPI碳化膜有望在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应用;
深天马000050 :公司柔性屏已量产;
联得装备300545 公司柔性屏造设备已供货苹果客、有京东方、华为等,柔性AMOLED贴付等最新设备已可用于量产;
中颖电子300327 公司开发的芯片可用于柔性屏,并以供货国内多家OLED厂家;
苏大维格300331 公司光刻设备可用于柔性电子;
智云股份300097公司设备可用于柔性屏
(5)柔性制造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柔性AMOLED屏幕仍有庞大的缺口,其在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正在加速。据IHS预测,到2023年,柔性AMOLED在手机屏幕的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10%提升至24%,期间OLED屏幕将供不应求,而国产化则有望提速。
2月24日,华为官宣折叠屏手机,次日柔性屏概念股大面积涨停,京东方A、深天马A、领益智造等多达9只股票涨停。
本次华为Mate X手机正式发售也吸引了主力资金的关注,昨日京东方A大量资金涌入,成交量相比前日增长近3倍,股价上涨3.3%。
作为华为的直接竞争对手,三星是全球最大的AMOLED屏幕生产商,为了不受制于人,华为尽可能避免过于依赖三星的AMOLED屏幕,采取的措施是扶持国产面板巨头京东方和深天马。
早在2017年,京东方就已宣布成都工厂第6代AMOLED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实现量产,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柔性显示屏的国家。京东方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柔性AMOLED屏幕供应华为Mate X手机。
大众公用通过参股的深创投间接持有柔宇科技股权,越秀金控旗下子公司越秀产业基金管理的国资创新基金也投资了柔宇科技。柔宇科技的首款折叠屏机型——FlexPai早在2018年就已经发布。
努比亚和维信诺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腕机”努比亚α,此前曝光的小米双折叠屏手机也是和维信诺共同开发。另外,小米手机新品CC9 Pro手机柔性屏同样由维信诺供货。
⑹ 柔性成本管理都有哪些内容
柔性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事物的灵活可变性,它是针对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形成或设置的。根据Malecki的观点,柔性可提升事物的环境适应度以及增加其抗风险能力。柔性管理最早运用于生产领域,较为典型的是人们所熟知的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企业柔性成本是指企业为建立柔性所付出的全部费用之和,柔性成本管理则是与刚性成本管理相对应的概念。
刚性成本管理是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的职权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程式化的管理,又可称为准则导向型成本管理,柔性成本管理则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这一外生变量导入组织的决策模型中,并将其作为显著影响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后果的重要参数之一,以此实现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柔性化的管理,属于原则导向型成本管理。柔性化的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实现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增加产品的创新速率和多样性,增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灵活性,有效地实现了范围经济。
当代柔性成本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的环境条件:
1、在生产组织上,由传统的“大量生产”向“顾客化生产”转变所形成的生产柔性化发展趋势。顾客化生产要求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以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与传统生产相比,其显著特点是生产的柔性化程度大大地提高了。而企业生产组织上这种巨大变革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上来,作出相应的配套性改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柔性成本管理的形成与发生。
2、在生产技术上,当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经济、有效地实施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快速反应的柔性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与保证。以此为基础,形成并发展成的柔性成本管理系统,也可以看作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经济、管理相辅相成的具体体现。
柔性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
柔性管理目标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柔性,这一整体柔性不仅包括企业“软件”方面的柔性,也包括企业“硬件”方面的,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柔性成本管理也不仅仅包括下文介绍的组织结构、技术、生产等方面的柔性成本管理,还包括人员、文化、战略方面的柔性成本管理。
1、柔性组织结构成本
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是根据本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设计的。它按照专业化劳动分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依靠各种工作的职能化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组织结构由于部门间相互割裂,存在难以协调的弊端也很难适应经营环境的复杂变化。
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级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要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就需要考虑到组织结构的柔性成本的管理。
2、柔性技术成本
技术柔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企业必须力争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及时地更新技术,以便尽快地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和新功能。如企业通过并行工程,计算机集成开发等技术来提高产品开发速度。
二个方面是指柔性的制造过程和设备,强调设备的可重用、可重组、可系列化。制造过程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完成由一种零件加工到另一种零件加工的自动转换。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建立柔性制造系统来提高技术柔性。技术柔性使企业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为企业迅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奠定物质基础。建立柔性制造系统、保持技术领先性等,都需要耗费成本,这种柔性技术成本的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3、柔性生产成本
企业在进行生产系统投资时必须考虑未来复杂环境对生产系统提出的柔性化要求,以确保在较长时间内适应产品转换生产的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系统投资尤其是硬件设备的投资时,必须考虑生产系统的柔性成本问题。柔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柔性设备使用寿命长,可生产的产品范围广,相应带来的效益大,产品的转换时间快和上市时间早,较之刚性生产系统获得的额外利益大,产品的转换成本小,当然所获得的利益也大。
如果一个生产系统满足了这几方面的要求,我们就说这个生产系统的柔性大。但柔性越大,系统的初始投资和系统的运营成本也越高,且随着柔性的增大,柔性成本也加速上升。柔性价值的增加正好等于柔性成本的增加时,柔性利益最大。超过此平衡点,柔性成本大于柔性价值,在达到平衡点之前,柔性价值大于柔性成本,要提高柔性,常常需要配置柔性更强的设备、选用素质更高的人员、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等,因此涉及到柔性成本管理的问题。
⑺ 柔性生产的内涵实质表现都有哪些方面
柔性生产,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一般是指企业整体活动方式,包括所有制造过程与经营管理过程。柔性生产的概念,是1965年,英国的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的,它是在柔性制造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多变和市场竞争激烈而产生的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其优点是增强制造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因此,是一种具有旺盛需求和强大生命力的生产模式。
柔性生产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其内涵实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虚拟生产。虚拟生产是指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作出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虚拟组织机构,实现虚拟生产。在大规模生产系统中即使提高生产能力和采用精益生产,但企业仍主张独立进行生产,企业间的竟争促使各企业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生产。而柔性生产所实现的虚拟生产将促使企业采用较小规模的模块化生产设备,促使企业间的合作,每一个企业都将对新的生产能力作出部分贡献。由于竞争者、供应者和用户在它们相互关系中发挥着不断变化的作用,所以柔性生产改变了工业竞争的意义。在这里,竞争、合作、供货、买方的关系将随着产品的变化而变化,使得竟争和合作二者兼容。
2、拟实生产。也就是拟实产品开发,它运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三维可视环境,从产品设计思想的产生、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模拟,以实现在实体产品生产制造以前,就能准确预估产品功能及生产工艺性,掌握产品实现方,减少产品的投人,降低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成。
3、柔性生产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未来产品和市场的灵活最具柔性的资源,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动机,有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人能够在柔性生产模式下通过培训、学习、模仿和掌握信息技术等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如:一位操作工人原来只需要管理一种产品的生产,而现在需同时负责几个产品、几个岗位的操作,原来只需用一般机械操作即可,而现在必须懂得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必须具有对市场的动态分析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及高水平的管理技术。
4、高技术的应用。柔性生产模式的实现必须运用大量的高新技术,如计算机集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
柔性生产作为一个新概念,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对柔性生产的理解实际上可认为它是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联盟、并行工程、拟实制造、高素质员工等多方面的系统集成,是一个基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且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集成大系统。
⑻ 库卡柔性系统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的中国历程
库卡集团的国际扩张始于1981年。
1986年,KUKA公司将一台机器人产品赠送给了一汽卡车作为试用品,这台机器人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应用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94年中国国内的汽车龙头企业东风汽车及长安汽车,分别引进了德国库卡系统有限公司的焊装线。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与重视,德国库卡系统有限公司于2000年9月在中国上海建立了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库卡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在2004年7月,德国库卡系统有限公司(集团)在中国的第二家全资子公司——库卡柔性系统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也在上海青浦工业园区成立了。
2009年库卡柔性系统制造(上海)将厂址搬到了上海松江工业园区。 至2013年,库卡柔性系统制造从最初的2名员工已发展到200名。
⑼ 柔性制造战略最早由谁提出日本的丰田是否是最早实施这一战略的企业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无人看管条件下,实现昼夜24小时连续加工,但最终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未全部建成。
同年,美国的怀特·森斯特兰公司建成 Omniline I系统,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钻床组成,工件被装在托盘上的夹具中,按固定顺序以一定节拍在各机床间传送和进行加工。这种柔性自动化设备适于在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中使用,在形式上与传统的自动生产线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动线。日本、前苏联、德国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开展了FMS的研制工作。
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简称FMC),为发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形式。柔性制造单元(FMC)一般由1~2台数控机床与物料传送装置组成,有独立的工件储存站和单元控制系统,能在机床上自动装卸工件,甚至自动检测工件,可实现有限工序的连续生产,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用。
70年代末期,柔性制造系统在技术上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80年代初期已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以由3~5台设备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为最多,但也有规模更庞大的系统投入使用。
1982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建成自动化电机加工车间,由60个柔性制造单元(包括50个工业机器人)和一个立体仓库组成,另有两台自动引导台车传送毛坯和工件,此外还有一个无人化电机装配车间,它们都能连续24小时运转。
这种自动化和无人化车间,是向实现计算机集成的自动化工厂迈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若干仅具有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特征,但自动化程度不很完善的经济型柔性制造系统FMS,使柔性制造系统FMS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成果得到普及应用。
迄今为止,全世界有大量的柔性制造系统投入了应用,仅在日本就有175套完整的柔性制造系统。国际上以柔性制造系统生产的制成品已经占到全部制成品生产的75%以上,而且比率还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