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中国做中医药的企业有哪些
福建省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贰』 独家中药上市公司有哪些
独家品种的上市中药公司很多,济川制药、江中制药、云南白药、千金药业
『叁』 有知道中国所有做医药的公司的企业名录吗
我的毕业论文
从世界范围看中药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丰富的民族遗产中最灿烂的部分之一。因为其不仅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如果对其进行合理的挖掘整理,用现代文明的科技、文化成果促其发展,那么古老的中医药必将成为“先进医学”的一部分,在新的时代里,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人类种群的欣欣向荣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现代医学的弱点与中药产业的意义
(一)现代医学的弱点
现代医学是由现代西方医学占统治地位的医学。西医起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希腊,从时间上看与中医相近。但是,西医在其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直到近代科学的出现。在最近三百年间,随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诞生与井喷式发展,西方医学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古代西医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古代西医已成为了仅具有历史意义的“逝去的名词”。
现代西医无疑是成功的。它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三百年间,人类平均寿命在西医的帮助下增长了近一倍,其中中国人口期望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增长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71.4岁。○1许多疑难病症在今天变得容易治愈,如肺炎等。因此,现代西医随着西方文明的扩散也一并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2002年,世界医药产业总值为4000亿美元,其中植物药为450亿美元(中药260亿美元),其余基本为西药产值○2医药产业的数据最直观地反映了西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对其作用的肯定。
然而,从上世纪初开始,西方医学的弊端逐渐显现。
首先,虽然新技术、新药物、新疗法数量仍然与日俱增,但现代西医从某种角度讲,已成为最落后的一门现代科学。在系统论得到广泛应用,促进各门科学发展的今天,西医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十八世纪的机械论。在此指导下,西医将人体分解为若干部分与组织,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针对其各自具有的不同病症研制药剂与医疗手段;却无法有效地将人体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人体)、要素(人体子系统)、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西医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这是西医弊端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于缺乏系统论的支持,西医无法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定量研究,因此许多西药具有无法预测或无法抗拒的副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一系统的病症具有疗效的药品却对另一系统具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在西方药品认证体系中,代价高昂的大规模临床药性试验成为每一种药品获得上市许可的必经之路。但这种为期数年的检测,在受检人种及基因的广泛性上均有局限。
再次,西医的一统天下令包括中医在内的其他医学日益边缘化,许多有益的治疗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即告失传。在使人类失去了相当的医学财富的同时,也放大了西医自身的缺陷。当然这是全球化,现代化的综合后果,西医是其直接原因。
最后,随着后工业、后现代主义、自然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自然植物药的兴趣大增,也从主观上使得西药在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被放大。
因此,包括中医在内的诸多替代疗法、边缘医学得到了难得的振兴自我的机会。
(二)中医药的优势
相对于西医与其他边缘医学,中医药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首先,传统中医理论与系统论有相近之处,这是中医药最根本,最长久的优势。中医认为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相信有一种规律—— 天人合一 ——支配着人体的发展。人体各器官遵循这一规律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中医的任务是通过望、闻、问、切,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辨证施治”;从而努力使人体做到天人合一,使各系统不越雷池一步,平衡气血。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曾说:“中医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研究整体和自发性,协调与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医的哲学思想。”○3
其次,中医数千年来的临床经验无论从时间跨度之长,还是从检验人群之广上讲,都是无与伦比的。虽然目前中医的学术思想尚无法得到现代科学的有效论证——这是中医复兴最大的障碍——但数千年来,中药的有效性与健康性,已被并且正在被数以亿万计的病患无数次地证明着。中医药的临床经验与药性检验是仅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现代西医,覆盖人群相对较少的其他边缘医学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当代尚无法被完全肯定的中医能够被人们接受的最大的理由。
再次,中医在许多特殊的,西医目前无所作为的领域拥有不可否认的功效。这是中医药当前最直接的优势。在癌症治疗、病毒性瘟疫防治、调养内脏机能等方面,中医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最近的例子就是中医在“非典”中的表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名非典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WHO专家马奎尔博士对此的评价是“非常神奇”。○4到五月上旬,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中医是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鼓励中医更多地介入非典治疗一线。○5
最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崛起,国际影响的与日俱增,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被重新认识与重视。中医是保留至今的,为数不多的,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指导的“实践科学”之一。人们在欣赏中国传统哲学、艺术、建筑的同时,必然会对仍然在发挥巨大功效的中医药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扩大其市场。这时正在发生着的事实。
由于以上的原因,中药产业成为了一个相对于世界医药产业而言,目前规模虽并不大,但增长迅速,特别是在中长期将大有作为,并将对国计民生做出巨大贡献的产业。
二、中药定义初探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药”的定义较为模糊。依据不同定义做出的关于中药产业的报告,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发展前景上说,差异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因此有必要在此辨析一下中药的定义,分而述之。
“中药”一词的出现是在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包括西方医药学在内的近代实验科学大量涌入中国,国人接触到一类新的医药形式,在中国开始出现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医药学系统并存的局面。由于我国自有的药物的应用是以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为基础,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于是,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中药定义产生了:凡主产于中国,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长期为中医所习用的原生药物叫中药。(定义一)
这个定义中的中药能反映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内涵比较丰富,但明显缩小了中药概念的外延,只能包含部分中国的传统药物,使许多现在公认,古已有之的外来“中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这是一个有缺陷的定义。
基于此,有人从中药药性角度着手分析,认为在东西方医药科学技术还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今天,中药的概念应该描述为“在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定义二)只要能从疗效直接总结归纳出药物本身的独特性能(中药药性),功效用中医药学的术语和指标表述,使用时能根据理、法、方、药的思维顺序辨证配伍用药,则该药物即已被纳入中医药学体系,成为了中药。
这个定义扩大了中药概念的外延,也较为符合中药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在理论上较为完备的定义,并逐渐被中医界所接受。但此定义中“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提法容易引起争议。就一般而言,这一基础理论指传统的“辨证施治”,调理中和;并且要有中医传统方式释病,诊病的前提,也就是“医药不分家”。然而目前许多以“中药”之名流传于世的药品是经过西医理论整理或是用西医手段研究后的新成果,著名的青蒿素、珍珠草即是此类。而且,在欧美市场销售的中药全部要经过严格的依西医定制标准的临床药性检查。这种检测要求被检药品必须拥有令西医信服的药理,所以这类中药实际是被纳入西医轨道的“中药”。此外,这种“中药”还包括未经中医传统手段诊断而销售的中药。
可是,如果将以上并不符合“定义二”的“中药”剔出中药队伍,那么中药产业将几近解体。目前销售的“中药”,半数以上均不符合定义二,国外市场更是几乎全部不符合。更重要的是,这些药品都与“定义二”中的中药具有紧密的联系。青蒿素、珍珠草等药物都是以中药经典专著为依据而进行的全新研究的成果。出口中药的“入轨”是不得已而为之,其药品本身并没有本质变化。因此,就需要一个新的定义将以上诸种“中药”进行整合,能够将目前产业中的“中药”均容纳其中。这样不仅具有产业报告上的意义,而且将对中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具有利好性,做到“去伪存真”。这一新的定义,我认为可以这样叙述:凡从药理或方法上可以被追溯到中医典籍的药物,即为中药。(定义三)
三种定义中,定义一已被证明是应被淘汰的不完善定义;定义二是目前中医界的主流,虽无法全面体现现代中医的发展与情状,但它能够反映中药长期发展某种方向,定义二下的中医药复兴是中药复兴的最高追求,应予以保留;定义三是本人对中药定义创新,以适应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尝试,它反映的是目前中药产业的现状,最具有分析价值。因此,下面关于中药产业的报告将从定义二与定义三两方面入手。
三、定义三下的中药产业现状
由于目前西医在医学界的统治地位,中药自身标准化的缺失,定义三下的中药产业是目前中药产业的主体,也是发展最快的一部分。
1、 世界中药产业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在近几年中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其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中药的优势逐渐被人们认识外,大量使用中药的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004年,世界中药产业总产值约275亿美元,其中中国中药总产值958亿人民币(比2000年增长约92%),约占世界中药产值的41%。而直到去年,中国中药出口总值仅7.25亿美元。○6这说明世界中药产业的中心仍是中医的故乡——中国,中药的主要销售市场也是中国。
其余中药主要供应国有日本、韩国、欧洲诸国;消费市场主要为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
中药制品中,中成药、中药饮片的主要生产与消费国是中、日、韩、东南亚等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与地区以及欧洲少数国家,且产品基本为自产自销。中药原料的主要生产国为中国、韩国,消费市场为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国家,且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各中药生产国出口的中药产品,大部分是中药原料;成药、饮片出口较少,近年还略有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现代人对植物药、替代疗法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使中药原料出口激增;欧美国家对药品进口限制较多,中成药目前难以达到标准;中国生产了大部分中成药、饮片产量,但质量较差,无法出口者甚多。
2、 中国中药产业现状
中国是中药的故乡,且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资源库与最庞大的中药消费群体,因此必然成为世界中药产业的中心。
首先,中医虽然在近代以来遭到过数次浩劫,曾被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府多次“废止”,但由于旧中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极端不完善,以及传统文化的延续,中医药一直被国人视为极其重要的健康保障之一。这一状况在欧美文化强势进入,以西医为主体的医疗保健体系逐渐完善的今天依旧如故。据零点调 查 公 司 在 中 国 的 北 京 、 上 海 、 广 州 三 个 具 有 代 表 意 义 的 城 市 进 行 的 ,总 计 1543 户 市 民 的 调 查 显 示 ,有 31% 的 居 民 更 倾向于中药,23% 的居民倾向于西药,41% 的居民认为二者各有千秋。○7这说明中药在现代中国仍然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也保证了在西医呼风唤雨的近现代,中医药能留住香火,以待再创辉煌。
其次,自80年代开始进行的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8如此丰富的中药材宝库为我国中药产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上两点造就了我国中药产业在世界上的至尊地位:创造了约50%的中药产值,为全世界提供了人们所需的中药药方和近八成的中药原料。但是,我们与世界其他重要生产国相比也有明显的劣势。
生产能力与研发能力是推动一个产业前进的动力。目前的中国中药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截至2001年,专业中药生产厂家1059家,生产50多种剂型,6000多个品种的中药20多万吨。○9但同时,我国中药出口额仅为7.25亿美元(2004年),为世界中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的5%。虽然就绝对出口额而言,我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这个值与中国在世界中药产业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药产业并不是一个完全公平的市场经济市场:中国在中医药领域的积累、沉淀与中药材资源优势是压倒性的,应具备占领世界市场的能力。中药产品出口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质量的不足。第一,我国超过半数的中药成品是由乡镇小型制药厂生产的,质量低劣;同样比例的中药材由不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田生产。这样的产品无法被发达国家的中药市场认同。第二,我国许多中药产品外观、口味欠佳,也是无法得到国外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这与我们的固有观念不无关系。
我国中药产业的研发能力同样不尽如人意。虽然目前我国拥有中医药科研人员八千余名,但2004年我国中医发明专利仅15件,且无一件国际专利。○10这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进途中的一大忧患,也是我国与日、韩、欧洲等其他中药生产国家最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中药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我,但中药生产仍处于量高质低阶段。
【 原创:周公解梦 时间:2004-4-17 14:25:41 】
大盘的调整正是我们选择目标的时候,医药股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我国对制药企业实施GMP认证,国家药监局推行GMP标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化水平,大量资金、人力的投入无疑将提高企业的升产经营成本,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劣势已经显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行业进入门槛的相对提高,预计在全面实施GMP 认证后,企业将由5000家减少到3000 家左右,这对改变行业低水平竞争的局面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对行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中长期的利好举措。我本人曾经搞过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对此有很深的体会。有好产品的企业利润空间很大。一个独家产品救活一个企业的故事多的是。
在过往的几年当中,世界药品市场的年增长率为5.5%左右,而我国医药行业伴随着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的到了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率,在1990 年到2002 年的12 年间,我国医药行业产值复合增长率达13.31%,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1.94%。据预测,2020 年中国药品市场将达到1200 亿美元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市场。巨大的市场就有巨大的机会。
医药股在一二级市场中表现出两种特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其一是华海药业、海正药业不断挑战新高,其二是千金药业、益佰制药,康恩贝,武汉健民等医药股票的不断发行。
具体到个股。可以分成4个部分。
生物制药 主要是600161 天坛生物 600196 复星实业 000039等它们的特点是有爆炸性的题材支撑,生物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给它们无穷的想象。基因工程的每一个突破它们也会有反映。走势看600161 600196比较强。但是由于600196有可转债,不排除主力拉高股票价格在转债上套利。关于这个我们另文探讨。更觉得600161有龙头风范,当然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往往有联动现象。
中药 主要是云南白药、东阿阿胶 同仁堂和九芝堂等。因为中药企业或借助保健品行业的优势、或借助产品的政策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受伤害相对较小。有比较固定的市场。业绩稳健,中成药工业近两年来产值平均增长20%,而利润增长则达到24%,远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准,而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以及原料种植成本的推动下,中药的价格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其中我更看好000989的九芝堂。社保基金不会永远被套。
西药 市场中大部分是西药企业。它们面广量大,有相当部分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我最看好的是600276恒瑞医药。已经在闽发有专门的介绍。其他的600521 600267 000513 600479等等都可以关注。
医药公司 主要有国药股份 上海医药 南京医药等。它们整体我不太看好。因为现在药品招标盛行,平价药店越开越多。好多公司经营一般。除非它们和企业联合。
随着市场对上述板块中中成药、生物制药以及西药题材挖掘的深入,医药板块的强力品种也必然形成共振,爆发会有那一天的。
『伍』 香港有哪些已经上市的中医药公司啊请附带代码
这是香港上市的医药类公司
『陆』 目前国内有哪些在中医药方面发展的较好的企业
三口山的企业,是互联网与中医药企业
运用当代互联网技术去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
目前为止,是国内发展较好的互联网中医药企业。
『柒』 目前国内有哪些实力强大的中医药企业求推荐。
三口山中医药产业啊,企业资历久远,实力强大。
『捌』 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参股的上市公司吗
北京中医大科学参股的上市公司有吗?有啊!
『玖』 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合作关系的上市公司有哪几个望告知。
霸王国际好像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