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投资人的出资与所占股份:如何估值
问:投资人出资不多却占很多股份,估值是怎么估的呀?创始人在商业计划书上大辣辣的写下了要融资 500万美金,出让20% 股份的想法。按这这个想法,公司的融资前估值已经达到了2000万美金的规模。这个规模大约是第一轮融资的规模,在国内是很稀松平常的普遍估值。然而,随著创业者会面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多,他的心情也倍受打击。 大部分投资人死揪著商业模式跟他过招,根本就没进入到谈价格的环节,很多人见过一次以后就再没消息。两个月后他修改商业企画书, 把融资需求金额改成500万人民币。想看看是不是更容易找到投资?答:创业者看见机会,投资人看见风险,两者的平衡点,叫做估值决定投资人的投资最终占多少股份的关键因素,就是估值。初创企业 被估算出来的价值高,投资人投入资金所占股份比例就小。但是对于 企业到底价值多少,特别是初创企业还亏损连连的时候,甚至在天使 期的企业连财务报表都没有的时候,根本就说不清。于是我们常听见这样的对话:创业者:“我觉得公司未来可以做到这样的规模(所以我值这个价)”;投资人:“但是你那里存在着那样的硬伤(所以你只值那样的价)”。看到没?创业者看的是机会,他假定自己能做到。投资人看的是风险,他假定前进的路上会很坎坷。一个乐观,一个悲观。当两者达成一致,就产生双方都能接受的估值 。融不到资金的创业者,都是因为无法击败投资人的悲观论调,无法 让对方觉得自己的乐观论调靠谱。因此,遭到拒绝时降低融资金额是 没用的,悲观的投资人连一毛钱都不会给。问:投资人好像很在意我的持股太少?这个经营在线旅馆订房业务的创业者年纪很轻,但看起来很老练,已 经是二度创业了。股东阵容看起来也挺吓人,主要是一家很有名的外 资企业风投部门在中国所做的投资。奇怪的是,明明才正要进行第二 轮融资,他在这间公司的持股只剩下7%不到。更奇怪的是,跟他一起创业的另外一个合伙人,持股比例还有 15%略 多一些,但却早已退出实际的经营管理,只担任董事职务。投资人琢 磨了半天,结觉得他的生意模式还行,但是却只剩这么少的股份,等 二轮融资完成,股份不就被稀释到更少了?最后,还是没有投资。答:专业的投资人不喜欢创业者被占大股如果你自己创立的事业,只剩下几个百分点的持股,你还会为他卖命 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会。而创业者不打算为自己的事业卖命, 吃亏的是谁?答案也很显而易见:投资人。所以,专业的投资人虽然 会尽可能的压榨创业者的股份,但决不干杀鸡取卵的事情。过去看到的惨痛案例,很多都是非专业投资人所做(例如:背景为传 统实业的投资者)。也有很多是创业者遭到专业投资机构拒绝,转向 传统融资管道所致。如果创业者在早期就失去控制权,后期的投资几 乎注定不会有。投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算模式再好都不会投。特别一提,台湾的创业者与大陆相比又更可怜。由于台湾市场小,初 创企业估值低,加上投资人多是传统实业对于互联网行业并不了解 ,投资后往往要求占 70%以上股份,已经看过太多这样的案例。请把 握一个原则,每一次引入新的投资人,出让股份比例不宜超过 30%。问:媒体报导好多初创都拿了几千万美金,我是否也该要这么多?这间初创雇用了一家财务顾问公司(Financial Advisor ,简称FA) 来帮他们进行融资。依据业内行情,FA提出将来如果帮初创找来投资 ,要求取得投资金额的3%做为报酬。创始人认为这个比例太高,他说 :我们这次要融资1000万美金,你拿3%就是30万美金,也太多了吧!FA的老板有点头晕:你才要做第一轮融资耶,要1000万美金做啥?初 创企业的创始人说,1000万很合理呀,我看媒体报导,A 公司不也拿 了1500万美金,我这算少的呀。FA又说,你的企业现阶段估值不高, 拿那么多钱进来股份会稀释很严重的。创始人说,不会呀,你看我预估接下去两年内营收能增长到这么多, 我的估值肯定就上去啦!拿1000万美金肯定不会稀释太多股份的!FA 说,可是投资人不一定这么想呀,你的估算可能太乐观了,营收可能 是做不到的!两人因此僵持不下,最后这个合作不了了之。答:拿别人的钱是为了分摊风险,不是装饰自己。常见于媒体某初创又拿到几千万美金的新闻通常确有其事,但关于真 实金额却只有当事人清楚。夸大投资金额,投资者与被投资者都有面 子,因此最好不要信以为真。其次,如果公司很赚钱,为何需要引入 投资人来分一杯羹?几个股东闷声赚钱不就好了?请理解寻找投资乃是不得以的行为,要了过多的钱并没有好处。曾有 初创因为拿太多钱根本没用而后悔股份被稀释。要预估自己需要多少 钱,应该从开销面来看,而不是从预估营收面来看,投资人给你钱是 为了分摊你的风险,而不是为了你乐观估计会赚多少钱而买单。我的创业计划很稳妥 为何投资看不上?为什么有人凭商业计划书就拿到了投资?
Ⅱ 股权估值和企业估值有什么区别
企业估值适合绝大多数企业,股权估值一般适合新创企业、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一般委托给专业机构,心流慧估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
Ⅲ 什么是股权估值
融资要经过八大环节,第一关就是估值。而一个项目的贵和便宜,最终取决于它能给投资人带来多少回报。如果未来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概率比较高,它就应该有一个相应的资本市场的价格。
不过,一边是创业项目接二连三的融资消息,一边是投资人感叹如何“疯狂抢项目”和项目太贵。创业项目的估值是如何评估出来的?如何判断这个公司的估值有没有泡沫?
有投资者表示,创业公司的估值如同纸媒的发行量、APP的下载量一样,外界人永远不知道具体的数字是多少。一般的创业项目对外公开的估值都会习惯性地“除以2”,个别企业会“除以4或5”,甚至有一些企业直接把估值当做融资额来发布。
此时,VC们开始将他们用一开始投入的“SmartMoney”套得的利益变现,剩下一群不了解市场的投资者们,继续沉浸在暴富美梦。对企业实际价值的公正估计,变得极为困难,因为大量投资者都投入重金,大家都希望估价继续膨胀。这种被贪婪驱动的盲目投资,最终会导致泡沫破裂。
巴菲特评价房地产泡沫时曾说:“泡沫形成的唯一原因,是人们一开始因为一个合理理由买入,但随着时间推移,买入理由被扭曲。大量人不再在意一开始那个合理的理由,而仅仅关注价格的提升。”
下面,整理了一些估值的资料,包括投资机构通过投资前会从哪几个方面考虑企业的估值;同一个公司A轮和B轮融资的估值为何会有巨大差异?以及从财务角度分享了公司估值的4种计算方法。
一、估值考虑的因素
任何一个VC在投资项目的时候,估值通常要考虑几个因素:
第一,公司现在的业务和财务状况,未来三五年你整个的预算大概是什么样的。假设未来几年你能够上市,我会有多少倍的回报。他们通常会用这个方法计算之后,决定给你一个什么样的估值比较合适。
第二,看看同行业里面有没有类似的公司融资,或者是并购、上市,根据它们的情况估值。
第三,财务顾问公司也帮助公司来做整个估值的模型,比如财务发展、未来情况,大概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市值。
第四,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投的时候要看稀缺性。
二、同一个公司A轮和B轮融资的估值为何会有巨大差异?
当商业模式已经初步被验证成功,创业者就可以考虑寻找A轮融资。因为这时候,如果投资人多给你一笔钱的话,这笔钱就能帮助你在产品完善、用户规模、行业排名上上一个大台阶。
对创业公司的A轮估值一般是创业者动态询价达成,初始价格是由创业者制定,然后将项目和价格报给数家业内的投资公司。如果有投资公司认为价格和项目匹配合理,就会达成一致;反之创业者则只能主动降价直到找到合适的投资人。
另外,在A轮的公司往往也还比较小,比较难靠运营数据判断具体估值,一般国内标准的A轮融资都是在100万—500万美金,但也有极少数例外会达到1000万美金,占股比例一般是20%左右。A轮融资的区间一般不可逾越,但比起天使阶段时,还是有一些算法可以做为直观的数据支撑。A轮的投资人会通过测算,要求创业者在拿到这笔资金后能达到多少用户,需要使用多长时间,使用完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以及推算的原因。
等走到B轮融资时,每个公司融资的金额和估值差别已经拉开很大的差别。行规起的作用变小了,个体起的作用变大了,这时候的估值基本看项目做的好不好。
数据本身成长的速度、用户体验的改善,盈利的可能性,进一步验证了创业项目在商业模式上的可行性。因此,在B轮融资时,投资人其实不会去拼命的压低公司的价格,而是考虑如何帮助创业公司在细分行业内做到第一,拿到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另外,从B轮融资开始,以及以后的C轮、D轮等上市前的融资,都开始会通过公开市场的同等类型公司的估值作为一定参考和比对。一般来说,风险投资人在B轮期望的回报率都在7、8倍甚至10倍起,如果回报率过低,上市后还要再被稀释一部分股权,那么投资人就有可能不会投资。
三、公司估值的4种计算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
历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预测市盈率(Forward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
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他们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
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大约是20%-35%。
对于有收入但是没有利润的公司,P/E就没有意义,比如很多初创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实现正的预测利润,那么可以用P/S法来进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样。
Ⅳ 股份如何估值如何划分股份
第一、是估值。每个店的价值,以及加起来的全部的价值。根据你的描述,你们的之前估值都是指投资成本以及固定资产。实际上还可以增加一部分无形的品牌资产;通俗的讲,你的公司上轨道了,有盈利能力了,有发展潜力了,买股票都会比高出不少;当然如果你觉得大家是朋友,这部分也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跟你的朋友乙沟通清楚,他是想参股各分店,还是要参股总公司;
第三、假如房子卖了60万,假如朋友乙参股分店,那么你朋友出资40万,你们出资60万,一共可以开5个分店;每个店的经营情况都独立核算;这样朋友乙在新开的5个分店里各占股份40%,你本人和朋友甲是合算起来以总公司名义控股60%。 这个的好处是,等你现成的两个店发展成连锁总公司以后,有其他人加入,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以总部控股,投资人参股的形式开分店。
第四、朋友乙直接参股总公司,那这个简单一点,按你目前的公司价值估值以后假如是100万,朋友乙出资40万,那么股权就变成,你本人占股35.7% 朋友甲占股35.7%,朋友乙占股28.5%,以上数字取近似值。
股权分配以后,按总公司的资产投资的所有分店,最终的利润全部纳入总公司,都是按同样的股份比例分红。 这样的方法适合朋友乙进入,但如果还有丙,丁呢? 每次都要重新估值,重新分配,很麻烦的。所以按第三点,连锁公司的形式对你以后的发展比较好。
当然,你也可以朋友乙采用第四的方法,再规定,以后有人加入就按第三的。
以上只供参考。
Ⅳ 估值与投资价格相对应,每股的价格决定公司值多少钱对吗
公司估值与你投资价格不对应,公司价值最大化可以让公司股东收益最大化。因为公司的价值由馅饼模型可知V=S➕B,即负债的价值和权益的价值,又此也可以解答每股的价格对应的不过是权益的价值,负债的价值没有算入,具体想对公式价值股价有WACC.AVP.FET法等,区别有无杠杠公司对应计算。(讲的比较通俗,樱花,比较好懂,具体问题可以具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