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四大银行是哪些银行
美国四大银行应该是指四大投行。这四个银行包括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City Bank of New York)。
根据数据显示:
美国四大银行中过去五年平均市盈率最低的是摩根大通12.17倍,最高的是美国银行21.86倍。
过去五年平均市净率最低的是花旗银行0.77倍,最高的是富国银行1.55倍。
过去五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是富国银行11.68%,最低的是美国银行4.11%。
(1)富国银行主要股东扩展阅读:
美林(Merrill Lynch),世界最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作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它在财务世界里响叮当名字里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金融危机被美国银行收购。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花旗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并肩作战。
参考资料:网络:四大投行
⑵ 巴菲特为何减持富国银行
2018年8月14日,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增持了1240万股苹果公司股票,增幅5.2%,共持约2.52亿股,季末市值约466亿美元。
在5月举行的伯克希尔2018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表示,苹果公司有一些非常好的消费类产品,不管要不要买,苹果股票都物有所值。对于苹果今年4月宣布包括回购股票在内的1000亿美元规模资本返还计划,他感到很高兴。当时巴菲特说,伯克希尔持有5%的苹果股票,也许以后持股比例会增加到6%、7%。
“如果你看看苹果,我认为它的收入几乎是美国第二大盈利公司的两倍。”巴菲特曾说。
银行股方面,伯克希尔·哈撒韦选择了增持高盛、减持富国银行。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次购买高盛的优先股。在2018年第二季度,它的持股数量增加了21%,增加到了约1325万股。截至今年6月底,这些股票价值约29.2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高盛的跌幅已接近10%。
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对富国银行的持股仍在继续减少。
二季度伯克希尔减持富国银行450万股,减持股份数量为一季度减持规模172万股的2.6倍,持仓降至约4.52亿股,季末市值约251亿美元。使得富国银行成为该公司二季度末的第二大持仓。8月14日,富国银行股价收涨0.8%,报58.07美元,较二季度末涨近4%。
不过,这一减持未必代表伯克希尔对富国银行的不看好。
8月1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官网上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这些买卖决策并未反映我们的投资管理层对相关股票吸引力的看法,而是遵守持股不超过10%的原则”。
伯克希尔公司在这份声明中称,除了少数例外,该公司希望避免持有10%或更多的被投资股票。
“由于许多投资者正在回购这些股票,伯克希尔有时需要进行少量出售,以避免达到10%的门槛。在第二季度,这种自我设定的限制导致伯克希尔出售了银行和航空业的少量股权,同时伯克希尔还购买了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股票。”声明中这样写道。
⑶ 世界上著名的投资银行有哪些
1.高盛GoldmanSachs(按排名顺序排列)
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投资银行,由GoldmanSachs先生创办于年。
高盛以其浓厚的企业文化著称,在10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坚持投行主体战略,很少涉足商业银行、零售经纪等领域(但并非完全不涉足),是华尔街投行之首。
(3)富国银行主要股东扩展阅读: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s)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
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
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
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参考资料:投资银行-网络
⑷ 上海富国银行是什么性质的银行
富国银行(wells fargo)在2010年5月的全美大银行资产总额排名中是第四。富国银行是美国的第四大商业银行,是极少数在金融危机中收益的大银行(收购wachovia).你说的应该是富国银行在上海的办事处,主要是为在华的美国企业投资和融资服务的。富国银行基本上还是立足它在美国的信贷市场,没有大幅扩张海外(不像citi和hsbc和JP Morgan).
⑸ 关于花旗和富国银行在第一季度盈利的问题、
现在的花旗包括 高盛 等投资银行,跟过去不同之处在于, 已经处理掉投资银行方面的业务。跟以前的性质不同在于。以前是混业经营,现在已经跟传统性商业银行的业务并无差别。。所谓混业经营。即业务范围包括(证券,保险,银行等等)而且于证券方面,其衍生品债券,期货,股票等等有价证券使用杠杆自营或利用客户资金经营。其风险主要在于使用杠杆。还有债券的到期。现在只保留传统商业银行方面的业务,翻开历史可以看看,,银行混业经营少有成功案例。。富国银行于投资银行方面业务历来少有接触。这可能与。大股东是 老头子 巴菲特。有莫大的关系的。传统性商业银行业务,只要经营管理有方,即使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也会有利润不至于亏损的。历史是有过的。简单举例子,国内的几个股份制银行把,招商,浦发,兴业,深发展等。97年金融风暴过后这几家银行年报虽然业绩下滑。但仍然有利润没出现过亏损。由此可见,你们一般人所理解的美国 经营 管理 等制度比国内更完善的传统性商业银行。。他们的业绩有利润一点都不难理解把。。。
⑹ 富国银行新任CEO,富国银行在国际银行界的地位怎样
根据媒体的报道,富国银行在周五人民银行资深人士查尔斯沙夫作为富国银行的新任CEO,这也是富国银行在多年来换的第三届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沙夫之前在纽约的梅隆银行任职,所以他对这次任职也是充满信心。
而且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富国银行受到的损失也是最小的。并且还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收购了美联银行,这样也使他们成为了美国第一大银行。但是时间慢慢的暴露了问题,富国银行使用的销售手段都被暴露了出来。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富国银行引发了全美的愤怒,导致了服务银行被罚款了很多钱,从而又导致了富国银行的地位在全球的排名中逐渐的下降。
⑺ Wells Fargo Bank(富国银行) 开户步骤
我现在密码不知道怎么办好
是什么意思 你忘记了密码还是什么?
开户步骤很简单,拿着你的护照和I-20或者I-2019去银行就给他们说我想办一个checking account他们就会给你办了,取钱存钱都是在ATM里比较方便也可以去银行里面那个有排队的地方让他们帮你,ATM的步骤和国内一样,插卡输入密码,取钱有个quick cash比较方便 存钱的话就选save啦,选了以后机器的一个口会出来你把钱放进去,机器就会自动存。他们的ATM还可以存支票
如果你忘记了密码的话要和工作人员说,也要出示你的护照或者ID证实你的身份,然后他们会让你填一个表去重置密码,这个东西一般要用好几个工作日。
⑻ 巴菲特巴菲特历史上持有过哪些股票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
(8)富国银行主要股东扩展阅读
巴菲特清仓IBM索罗斯增持金融股
13F数据显示,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场上的持仓规模达到1889亿美元,市值仅比前一个季度减少了22.2亿美元。经历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动,巴菲特不为所动,只是稍许减仓。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后,巴菲特选择了彻底放手,上季度还持有的200万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认为,巴菲特投资IBM的时机并不好,这一笔投资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资。
⑼ Mork:199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为什么买入富国银行
"With Wells Fargo, we think we have obtained the best managers in the business, Carl Reichardt and Paul Hazen. In many ways the combination of Carl and Paul reminds me of another - Tom Murphy and Dan Burke at Capital Cities/ABC. First, each pair is strong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because each partner understands, trusts and admires the other. Second, both managerial teams pay able people well, but abhor having a bigger head count than is needed. Third, both attack costs as vigorously when profits are at record levels as when they are under pressure. Finally, both stick with what they understand and let their abilities, not their egos, determine what they attempt. (Thomas J. Watson Sr. of IBM followed the same rule: "I'm no genius," he said. "I'm smart in spots - but I stay around those spots.")
Our purchases of Wells Fargo in 1990 were helped by a chaotic market in bank stocks. The disarray was appropriate: Month by month the foolish loan decisions of once well-regarded banks were put on public display. As one huge loss after another was unveiled - often on the heels of managerial assurances that all was well - investors understandably concluded that no bank's numbers were to be trusted. Aided by their flight from bank stocks, we purchased our 10% interest in Wells Fargo for $290 million, less than five times after-tax earnings, and less than three times pre-tax earnings.
Wells Fargo is big - it has $56 billion in assets - and has been earning more than 20% on equity and 1.25% on assets. Our purchase of one-tenth of the bank may be thought of as roughly equivalent to our buying 100% of a $5 billion bank with identical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But were we to make such a purchase, we would have to pay about twice the $290 million we paid for Wells Fargo. Moreover, that $5 billion bank, commanding a premium price, would present us with another problem: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find a Carl Reichardt to run it. In recent years, Wells Fargo executives have been more avidly recruited than any others in the banking business; no one, however, has been able to hire the dean.
Of course, ownership of a bank - or about any other business - is far from riskless. California banks face the specific risk of a major earthquake, which might wreak enough havoc on borrowers to in turn destroy the banks lending to them. A second risk is systemic - the possibility of a business contraction or financial panic so severe that it would endanger almost every highly-leveraged institution, no matter how intelligently run. Finally, the market's major fear of the moment is that West Coast real estate values will tumble because of overbuilding and deliver huge losses to banks that have financed the expansion. Because it is a leading real estate lender, Wells Fargo is thought to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BERKSHIRE HATHAWAY INC. Chairman(Warren Buffet)'s Letter
⑽ 中国的银行董事长&行长,为什么从不给股东写信
2017年5月26日,招行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向招行董事长李建红、行长田惠宇建言:
“我认为招行的管理层是国内银行业最好的管理层,招行应该受了富国银行的影响,其实我们比富国银行还好,那边一百多年这边才30年。年报比较真实,管理层一直不追求短期的利益,不投机。这是我持有招行的最主要理由。我有一个建议是可否每年给股东写一封信,优秀的管理层可以把优秀的管理文化传承下去。”
好银行有好股东!这位来自南山区的招行股东对招行、对国外的标杆银行、对银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关于招行与富国银行的比较,本人在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招商银行是中国版的富国银行吗?》,接着第二个问题谈一谈:管理层是否应该每年给股东写一封信?怎么样写好致股东的信呢?
乡下休假,资料调取不易,笔者就目力所及和能够记取的一些素材谈一谈:
1、为什么要给股东写信?
一言以蔽之:
宗教、种族、国家、法律、公司、金钱,以及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等等,都是故事。人们因为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而团结在一起,并完成了现在几十亿人的全球分工协作。而致股东的信,正是企业大佬讲给股东,讲给员工,讲给社会的一个关于信心的故事——跟着我,没错。
———赫拉利《人类简史》
2、给股东的信写好了,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巴菲特的故事就不用说了。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提出“巴菲特给我们人生道路的前行之旅提供了一幅关于投资的智慧地图”。
另一个写信的高手是“经营之神”韦尔奇。韦尔奇每年一月都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来构思这封信。从八十年代末起,通用公司的年报致信逐渐成为传播他商业思想和管理战略的重要讲坛。他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如“数一数二(number one,number two)”、“无缝隙(bloundarylessness)”以及“速度、简化、自信(speed、simplicity、self-confidence)”都是首先通过致股东信进行推介并逐步传播开来的。
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也是写信高手,1997年他致股东信中提到的“专注长期,专注客户”被尊奉为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和亚马逊之间,仅仅隔着一纸致股东的信”。
给股东写信较有影响的国内企业大佬不多,马云是其中的凤毛麟角,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索他于2014年阿里上市前在更新招股书中的致股东信。
国外标杆银行的掌舵人都有向股东写信的习惯,如花旗银行CEO高沛德,如富国银行原董事长约翰·斯坦普,而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兼CEO杰米·戴蒙不仅每年写上30多页的致股东信,还要求他的每一位“班子成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等)都写上一封。相形之下,国内银行业的董事长和行长还没有这个意识,或者不写,或者简单地写个董事长(行长)致辞。
3、怎么样给股东写信——富国银行董事长兼CEO的致信“示范”
笔者通读了10多年来(2000-2016年)富国银行董事长兼CEO的致股东信,感觉读来别开生面,有几个方面的做法和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作为与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沟通工具,富国银行董事长对致辞高度重视,并形成了固定的体例。每一年的年报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董事长致股东的信,而且占到年报的篇幅都是8页,其中有一页是制式标准统一的成绩单,成绩单中的经营指标科目设置科学,基本上满足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所有价值诉求和利益关切,同时指标科目多年来保持完全一致,便于比较,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