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市公司融资上市后为什么又有充足的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呢
1、股票融资属于直接融资,不要利息,公司买理财获利;
2、上市公司股票不能随意回购,要有很多手续;
3、上市时往往可以募集到比发行计划预计量多的富余资金。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2. 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股价会上涨吗
一般是不会的,从正常的角度思维,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有两种可能性:1、公司超募了许多资金,无处使用,只好买点理财产品增加点利润;2、公司的实体经营并不健康,大量现金闲置,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可投,长期发展堪忧。
3.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公司股票有什么好处
也是投资的一种,如果所购买理财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那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好的表现
4. 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的关系
按照标准的解释,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我们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说法。
其中投资方向与股票相挂钩的则会涨跌正相关,投资股票的品种和结构则决定了相关程度,如新股申购类产品,新股发行后的表现直接会影响此类理财的收益;
与股票不相关的其他方向投资与股票也会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与股票行情有一定的负相关(当然还要受许多其他因素影响)。
5. 【请问】上市公司利用可用自有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是利好还是利空啊
是利好(即利多)还是利空需要根据上市公司投资的理财产品的市场行情具体而定。分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利好(即利多)时:对多头有利且能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和因素。 比如降息对房地产板块就是利多。比如2012年6月7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次日地产股板块集体涨幅超1%。
利好(即利多)对多头有利,它能刺激股价行市上涨,利多的具体表现如公司利润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利率降低等。
2、利空时:对空头有利,且能促使股价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重大利空消息,导致13日沪指跌2.8%,深成指跌2.97%。
利空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价下跌的不利消息。
(5)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股价的影响因素扩展阅读:
利空与利多,从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势不两立还不说,有时还真假难辨。市场人士一般把利空分为实质性的利空,例如调高印花税,就带有政策调控的意味。而有的只是市场传闻之类的利空,那就经不起考验了,晚间有关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开高走。
利多也具同样的道理,也有实质性和非实质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税,就带有政策鼓励的用意,股指便会一冲上天,但也有传说中的利多,一旦没有兑现,不用说,所涉及的个股便跌跌不休。这种真假利空利多“骚扰”股市的例子,举不胜举。
多头当然喜欢多出些利多,而空头唯恐利空少了;多头有时会利用利多出货,也利用利空来吸货;空头也会利用利多反手打压,真是一对股市中的活宝。
6. 股票和基金都是理财产品,为什么股票的风险大
严格来说,任何一项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毕竟哪怕是所谓的保本型定期理财产品,前些日子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跌幅和亏损,这的确是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让我们都不敢想象。
当然了,如果普通人完全无法了解股票,甚至是一点都不懂的话,那还是建议离股票远一些。因为,股市里所谓的七亏二平一赚,是经过无数人失败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我们自认没有那么好的技术和运气,不是吗?
任何一种理财产品,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不同之处在于,风险高与低的差别而已。个人觉得,如果只是刚开始理财的话,更推荐购买一些简单且收益较低的理财产品,这种阶段的目标,并非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让自己产生强制存款的习惯。
7. 股市大跌对银行理财产品会有影响吗
会有直接影响。
对于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中会有一定的股票持仓。如果股市大跌,股市的行情也会影响到银行所持仓的个股,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一、我先讲一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基本概念。
目前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两种,第1种会向客户承诺收益,第2种则不承诺保底收益。不管是哪种情况,银行理财产品一定会有股票市场,这也是银行通过专业的投资手段获取收益的一种行为。如果你所购买的是不承诺保底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股市的行情会对你的收益有很大的影响。牛市的时候你会获得超额收益,熊市的时候你的收益会非常低。
8. 购买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对股票好吗
如果是大额的理财产品,赎回后投资到股票市场,这个对股票有一点点影响,毕竟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如果很大一部分人购买理财产品赎回后的资金购进入股票,影响就比较大了,暂时对股市是好的,长远就未必了。如果是小额的理财产品无论是否进入股市都无影响。如果还考虑大额理财产品购买可以到投三六零。
9.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大量购买理财产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淀资金,随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发布公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多喜爱公告,增加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这样一算,一个亿买一年理财利息是:1亿元*3%=300万元,这可是净利润,基本没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划算。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企业发展的动能不足。这其中透露出的风险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流向了“理财市场”,这违背了我们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买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经营,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价上涨获利。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
其次,所有的投资均有风险,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买了“理财产品”,无非是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嫁给了“买股票的人”。趋利避害!
另外,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精神。
再补充一句,入市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
10.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有哪些
最近,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版节攀升,不但吸权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据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不过今年以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开始不淡定了,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投向理财等财务投资领域。对于广大股民和实体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资者还要留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比例情况,留意相关公告信息。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相信监管层后续会继续完善相关规定内容,更有效的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用投资者的钱或者自有闲置资金用于财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