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看出该公司手里有没有现,有多少现金
年报不仅重要,信息量也相当大。证监会对公司年度报告中应披露的信息作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基本情况、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等十几项主要内容。每家上市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年报目录顺序会有所不同。
第一步,看“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项下内容。这一部分包括公司的主要会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净资本及风险控制指标等。其中主要会计数据中有几项核心数据,是年报中最具分量的信息,包括:
1)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代表企业目前在行业内所处的位置
2)收入、利润的同比增减幅度,代表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是处于快速发展期还是进入了瓶颈期,一般来说连续三年净利润增幅保持在30%以上,则认为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
3)还有一项必看指标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的净利润”,排除了公司主业外收入(比如炒股等投资)对利润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除这几个指标以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具体研究该部分的具体数据,每个数据维度背后都可谓是别有洞天。
一般很少能看到现金流量,这个要看资产负债表。
可探究一下公司的具体经营风险。首先要看一下净现比,也就是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只有这个比值在1附近才是比较正常的结果。要是净利润远大于经营现金流净额,说明公司收了太多的白条,也就是应收账款,或者存货过多,占用太多资源。如果公司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给这家公司亮个黄灯,也就是公司长期处于失血状态,公司的健康状况不佳。
⑵ 股票的内在价值=帐面上有大量的现金资产/总股本, “账面上大量的现金资产”为财务报表了的哪一个指标值
股票的内在价值=帐面上有大量的现金资产/总股本,也可以理解为每股净资产+未来收益率+未来的发展前景
⑶ 关于股票的问题,请问大神,看一个上市公司股票中手头上的现金是否充足看哪个数据(高积分感谢)
首先,打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主要财务指标里有一项偿债能力指标,看它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者如果在2:1左右就表明企业偿债能力比较强。流动比率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强(存货过高除外);速动资产是指公司的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等,这些资产立即可以用来偿付流动负债。
其次,还有一个方法判断公司的现金流是否充足。就是看现金流量表里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这一项是否是正数,若是正数且每年正增长,表明公司的现金流量充足;若是负数就表明公司经营困难。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结合判断,那就更好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态!
⑷ 年底为什么上市公司帐上需要现金
年底了,上市公司账上必须有一些现金。
⑸ 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有大量现金却还要发行股票收购
有不同的原因,比如大股东想增加控制力,还有就是所处行业需要大量现金流作为支撑,不能动用现金进行收购。
⑹ 企业现金业务比较多,会不会增加会计贪污的风险
现金业务多少和贪污风险没有正相关性。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票证传递程序是无法贪污的。而且根据关财务制度,会计该工作岗位应该是不接触现金的。现金应该由出纳人员具体管理,公司现金业务较多设立收银员岗位,收银员与出纳进行现金交接。同时库管人员把流水与财务核对。
现金管理制度(由于网络知道字数限制现在摘抄如下。)
为了加强公司对现金的管理,防止资金滞留,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杜绝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收受回扣,报假帐,假公济私等行为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 出纳现金的管理。
公司出纳员要严格审核各种现金收付原始凭证。各种原始凭证必须真实、合法、准确,审批手续必须齐全,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出纳员拒绝受理。出纳员必须设置现金日记帐,对每笔收付款必须序时登记,逐日结出余额,每日下班前,必须核对现金帐面余额及库存余额。严禁白条抵库,白条抵库视同挪用公款。出纳员的库存现金及现金日记帐必须接受财务部不定期检查。
二、 现金营业款的管理。
三、 现金进货管理。
四、大宗业务销货现金管理。
五. 现金保管的管理
六,现金汇缴解款的管理
七,现金账审核的管理
八,现金存单的保管与传递
九,现金盘点管理
十,对非整日短款长款的管理
十一,大钞预收的管理
十二,设零与营业间兑零
十三,现金借支的管理
十四,现金室管理制度
十五,其他款项的管理
会计人员和会计岗位是两个概念。对比起来收银员是更容易接触现金的,出纳是对收银员的现金进行汇缴,收银员汇缴金额是固定,同时收银员现金流水单原始凭证留存,现金流水日结单一式多份分别传递到多个部门保管,(门店,出纳,总账会计,现金库)。
现金传递流程
收银岗——店面出纳——公司出纳——现金库财务。
现金处理程序
班结现金——登记机号/时间——现金处理——现金复核——现金汇缴——现金归类存放
还可以在凭证和现金传递渠道,可以分开。同时在保管和传递过程中做到钱人分离,钱票分离,人票分离。并且可以制作多套汇总表格多部门平行登记平行保存。
⑺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过高,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过高,说明什么问题啊
说明该公司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导致资金闲置。
⑻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为什么会多于营业收入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⑼ 公司资金占用方式上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太多会有什么风险
一、财务流动性风险管理新框架财务流动性风险是指资金的供给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而导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而财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是运用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防范、评估、监控和补救的一整套方案。成功实现财务流动性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一个的流动性管理体系并将其严格、一致地到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司财务部门应该致力于建立一套公司各个部门都能充分认同和理解的,思路清晰的流动性管理理念。一个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结构要求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意味着流动性管理首先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流动性风险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传达给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建立企业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氛围。在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公司财务部门务必遵循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并将其一致地贯彻下去。笔者认为企业财务流动性管理框架必须进行重构,应分为流动性日常管理、流动性评估与监控以及流动性危机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见图1)。限于篇幅,本文将仅针对财务流动性风险日常管理层面进行探讨。财务流动性日常管理是流动性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流动性风险事前防范的一整套方案。虽然“亡羊补牢”未必太晚,但最好的策略还是平时不停地加固你的“篱笆”。笔者认为流动性风险日常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模块:资产负债管理模块、保险与业务外包模块以及套期保值模块。二、资产负债管理所谓资产负债管理就是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恰当组合来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流动性风险,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在于构筑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负债各项目的正确组合,以及了解潜在的能够改变上述表上项目组合的各种可能性。资产负债管理涉及到许多内容。与财务流动性相关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有现金资本管理、资产配置结构、正常融资结构和应急筹资计划四个方面的内容。(一)现金资本管理我们知道,一个公司保留的一定现金结存额,是为了满足三方面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不管是哪一科动机,其实就是同一个目的,即保证公司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有随时可动用的现金资产。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使公司的现金随用随有。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公司在账上随时保留足够的现金结存。但公司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保证公司的现金随用随有又不会产生太大成本的方法是精确地了解公司每一时刻的现金需求并使现金的结存量正好与之相匹配,当然这只是一个完美的状态。要进行有效的现金资本管理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公司现金需求及其波动性尽可能准确的预测;二是建立良好的银行信用,出现非正常现金需求时能够借用银行的钱进行现金支付。(二)资产配置结构上市公司资金结构主要包括资本结构和资产配置结构。其中,资本结构反映资金来源渠道的结构,表现为资金总额中自有资本和负债的各种构成及比例关系;资产配置结构是反映资金的占用形态,资产配置结构就是指资产总额中各种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或者它们各自的内部组成,也称为资产组合方式。上市公司选择最佳资产配置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挥流动资产的作用。上认为,持有大量的流动资产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流动性风险,因为当企业出现不能及时清偿债务时流动资产可以迅速地转化为现金,而非流动资产则不能,因而,在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资产配置结构中保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流动性风险。但是,如果流动资产比重过大,把大部分资金投放于流动资产上,以致造成积压呆滞,就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所以最佳资产配置结构的标准应该是收益较大而风险较小(即收益曲线和风险曲线的交叉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