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先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应调节______,使杠杆在_____
(1)为了方便的读出力臂,实验前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①设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一个钩码重为G,
杠杆左端:2G×2L=4GL,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在B位置挂钩码的个数:
nG×L=4GL
n=4;
②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2)当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时,力臂变小,即L1<4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2N×2L=F×L1,即F=
2N×2L |
L1 |
②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实验中,我们曾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A.获取多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实验中,我们曾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故选A.
③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右端向下倾斜,则重心应向左移动,故应向左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F1×L1=F2×L2,3×2=2×3,所以我们可以在杠杆右边离支点3格处挂了2个钩码,如图所示;
④ 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时,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所以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使实验简单化.
(2)∵F1l1=F2l2,
即:F1×8cm=2N×4cm,
∴F1=1N.
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为OB,当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时,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会变大.
(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为:
(1)水平;
(2)1;变大;
(3)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⑤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红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
(1)杠杆右端低左端高,重心偏右,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为尽量减小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杠杆左边A处挂3个相同钩码,杠杆才会平衡;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乙图,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左;水平;杠杆重力;(2)3;不合理;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3)变大;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⑥ 某同学在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一下这组数据得出结论探究的优势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端,杠杆该端下沉;
(4)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弹簧测力计倾斜,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解答:
解:(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采用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如果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用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如果在图甲中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时,
杠杆的左端:3G×3L=9GL,
杠杆的右端:2G×4L=8GL,
所以杠杆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的乘积,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4)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左;(2)不能;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左;(4)变大;其力臂变小.
点评:
(1)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以求出力或力臂大小,也可以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或杠杆的哪端下沉等,杠杆平衡条件应用很广泛;
(2)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
⑦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
(1)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从实验表格中可知,三次实验数据都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动力的单位是N,动力臂的单位是cm,两个物理量的单位不相同,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4)图2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5))①硬币放在杠杆上,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硬币作用在杠杆上的力通过硬币平面圆心,力臂是从最下面平面圆心到支点的距离,力臂测量错误.
②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当在相同时间内,右端的硬币先到达支点,左端的硬币在支点的左侧,杠杆会向左倾斜.
(6)“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也就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故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7)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拉力的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拉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
(1)左;水平;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2)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将不同的物理量进行了加法运算;
(4)杠杆自重的影响;
(5)错误;向左倾斜;
(6)B;
(7)变大;阻力和阻力臂
⑧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应该将杠杆右端平衡螺母
(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向“1”,故拉力的大小为1N;
(3)计算每一次实验力与相应力臂的乘积,通过比较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探究性实验数据只测量一次,其结果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多次测量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5)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不在杠杆上,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会变大;
(6)剪铁皮用的剪刀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右;力臂;(2)1;(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C;(5)变大;(6)省力.